68.舍利弗尊者及其相关经论

68.舍利弗尊者及其相关经论

00:00
15:16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我们上一次课,实际上已经把“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讲完了。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到又一个新的部分: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现在,观自在菩萨开始说话了,他开首就叫了一声“舍利子”。


这个“舍利子”,指的就是佛祖座下的十大声闻弟子之一舍利弗尊者,这一点大家都已经非常明白,而且还听了不少关于尊者的故事。舍利弗的母亲是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的女儿,出生的时候,因为他的眼睛很像舍利鸟,所以就叫舍利,也有的说,是因为他的母亲的眼睛像舍利鸟。舍利弗尊者还有一个名字,叫优波底沙,或者译作优波提舍、优波帝须,意思是大光,这是从他父亲而来的名字。


舍利弗形貌端严,天生利智,从小就通晓婆罗门教经典四吠陀,而且很小就能够挫伏他人的论议,被赏赐了一个村庄。而且,他年青的时候就结识了一个好朋友,并且彼此终其一生都是至交,这就是后来也成为大圣佛祖座下十大声闻弟子之一的尊者目犍连。他们曾经一起到王舍城外参加祭祀活动,当他看见大众在一起混杂着嬉戏,顿时萌生了无常之感,所以就剃掉头发,投奔当时六师外道中的删阇耶毘罗胝子出家学道,但是,仅仅才七日七夜的时间,就已经贯通了他老师的整个教旨,所以门下二百五十个同门,都把他奉为上首。可以看到,舍利弗确实是天生智慧就不一样,更不同的是,舍利弗尽管如此,他还是一直有一种敏锐的自我观照,认为自己还没有真正得到解脱。所以后来,就是如我们以前所分享过的,因为阿说示的因缘,舍利弗进入了佛门,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他所追随的真正的导师――大圣佛祖,并且一直辅翼佛祖,成为佛祖的上首弟子,被誉为智慧第一。


在《金刚仙论》中说:

“然如来五百大弟子皆得三昧乃多少不同。而各得第一之名。如舍利弗得十千三昧智慧第一。”也就是佛祖的五百大弟子各有特点,而舍利弗则是被誉为“十千三昧,智慧第一”。


还有一本佛经叫《大般涅槃经义记》,里面是这样记录了佛经中的说法,“唯除佛世尊,一切众生类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中不能及其一。”也就是说,除了佛陀,在诸弟子众中,一切众生类,要说其智慧和多闻,比起舍利弗真是差得太远啦!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多闻第一不是阿难尊者吗?


因为智慧也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解读诠释的,而“世义博通称曰广智”,这里的多闻,实际上也是在说广智的意思吧。


舍利弗曾经撰写过一本《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总共二十卷。也叫作《一切有部集异门足论》,或者就简称为《集异门足论》。这本论属于“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而“六足论”,都是唐玄奘翻译到中国的,都被收录于大藏经中,是根本一切有部非常重要的论书,每一论的论题中都有“足论”这两个字,也被称为“六足论”或者“六分阿毗昙”。


这个阿毗达磨,我们刚才也说了,又叫阿毗昙、毗昙,如果是义译,就叫对法,或者胜法、无比法、向法、大法,实际上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经、律、论”的论,所以有时候也会看到“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这样的讲法。阿毘达磨本来是专门指有关教法的研究的,如果是研究律藏,那是叫阿鼻奈耶,但是后来,阿毗达磨也引申到了讲经、律二藏的论述。最初的时候就是简单地归纳一些佛教名词,后来慢慢地演变成解释的形式,从部派佛教开始,哲学式教就是从这里延申展开的。但是胜义的“阿毗达磨”就是指智慧的意思,指对向涅槃的最高智慧,带有无漏的意义。当然,最初主要是以智慧对观四谛的义理。阿毗达磨后来也随着部派佛教的发展,分成不同系统,玄奘大师所翻译的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对大乘佛教的产生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这本论的缘起,是舍利弗尊者看到一些外道在他们的导师去世以后,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于其师教各随己执。回换前后或减或增。破析支离遂成多部。欲知胜负便共激论。为脱过难递相诽斥。虽有论言而无论道。口出刀矟以相残害。诸有白衣信彼法者。见其弟子乖诤如斯。皆共瞋嫌毁而舍去。”也就是弟子们见解不同,彼此诤论,这种外道的情形,实在是所有佛弟子的前车之鉴,一定要努力避免,所以,当大圣佛祖让舍利弗代为弘法的时候,舍利弗尊者有感而发,教育大家:“我等今应闻佛住世,和合结集法毘奈耶。勿使如来般涅盘后。世尊弟子有所乖诤。当令随顺梵行法律。久住利乐无量有情。哀愍世间诸天人众。令获殊胜义利安乐。”提出了要在佛住世的时候,就结集法毗奈耶,以免佛陀涅槃以后,佛弟子们对法因为有各自的执着误解而引起诤执,甚至导致分裂。所以,为了这个原因,他结集了这部《集异门足论》,现在流传的八千颂本,据说还只是略本,广本有一万二千颂。


他的好朋友目犍连尊者也结集了《法蕴足论》。

这些阿毗达磨的论典,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对研究原汁原味的大圣佛祖时期佛法的教相事相戒相圆相,非常重要,今天各家各派的佛教学术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


所以,我们看到舍利弗尊者,看到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佛典,就应该明白,当时的圣者们,他们之所以要结集佛陀的教言,不是为了让我们增加我法二执,不是为了佛教徒之间彼此诤论不息,相互排斥,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加明白佛陀的教诲,能够水乳相融。


舍利弗还有一部《舍利弗阿毘昙》,总共三十卷,解释了小乘诸法的名义,而且加以分类组织,体裁跟《集异门足论》一样,但是跟其它的小乘诸大论相比,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比如与《法蕴足论》相比会缺少了预流支、证净、圣种等三品,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这部论一般被认为是小乘的论典,它的第二十七假心品的立论,从内容看,和大众部,也就是后来的大乘,和大众部所立的义理相同,所以,也可以说这部论的论旨也是通于大众部的教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在大圣佛祖时代,大乘学说是已经存在的,只不过是不如小乘思想那么广弘。


另外,跟尊者相关的经典《舍利弗问经》也很值得我们关注。这本经是东晋的翻译到中国的,还有一个题目居然是叫《菩萨问喻》,属于小乘律部。是佛祖在王舍城音乐树下回答舍利弗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对戒律传持的次第、戒律诸部的分派、开遮衣钵食酒杀生等等都有所涉及,其中有关小乘诸部的分裂,据说是依据《文殊问经》、《异部宗轮论》所说而立论的,这本经也被大众部所弘传、所传承。


我这样介绍这些尊者的论典和跟舍利弗尊者相关的经典,一方面是因为这其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圣佛祖时期的一些很具体的信息,比如,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大小乘在最初时的一些不可分的关联。

另外,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舍利弗尊者。佛教有句话叫“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们会发现,虽然舍利弗尊者是被誉为智慧第一,但是,实际上他的戒、定、慧都是很有成就,这部《舍利弗问经》可以证明尊者对戒律的重视。那么,定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提到过的《维摩诘经》中舍利弗与维摩诘对定的讨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炯炯曰

    第二遍啦

    师红长老 回复 @炯炯曰: 加油!

  • 听友69013239

    师红长老,听您讲,心静安

  • 音舒

    太精彩了,反复听

  • 吹牧童的破笛子

  • 大祥天下

    学习

  • 大祥天下

    学习

  • 大祥天下

    学习

  • 覺岸無邊

    祝福金刚师红长老新春吉祥如意🙏🙏🙏

    师红长老 回复 @覺岸無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