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三部九候论】一种全身诊脉的方法

067.【三部九候论】一种全身诊脉的方法

00:00
17:58

大家好!在中国文化中,“三”是个非常重要的数字,我在90年代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叫“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我认为中国人的生命哲学是以“二”为本体,以“三”为作用。“二”就是阴阳,“三”其实代表的是“中”,是阴阳加上中,阴阳中和才能产生万事万物,“三生万物”。“三”在中华文化里面是一个意蕴丰富的数字。“三”蕴含的天、地、人——“三才”的思想,反映了天人合一、阴阳中和宇宙观、生命观。


《易经》用阴阳两个符号三次组合就是八卦,六次组合就是六十四卦;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既是有限的终点,又是无限的起点,“三”所体现的中和思想是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叫《三部九候论》,“三部九候”就是三才思想在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今天所说的“三部九候”通常指的是《难经》关于寸口脉的诊法,三部指的是“寸”、“关”、“尺”,这三部在按脉时各以“浮”、“中”、“沉”三种取法,共九候。我们这一篇《三部九候论》说的不是这个三部九候,而是人体身上的三个部位九个地方。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提到了《黄帝内经》三部,可见它在早期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什么要分三部九候呢?我们先来听一听黄帝和岐伯的对话: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黄帝对岐伯说:我希望听闻天地之间最为深奥的理论,与人的形体气血如何相通,决断死生,是怎样的?岐伯说:天地之间最为深奥的理论、最为精深的道理、最为精妙的数字,开始于一,终止于九。一代表天,二代表地,三代表人,天地人又各分为三,三三为九,来对应九野。所以人体分为三部,每部分为三候,可以用来决断生死,治疗百病,调治虚实,从而祛除邪气疾病。


岐伯说的人体的三部九候就是一种天地之至数。三来源于三才,九是三的乘积。这与《易经》和《道德经》不无关系。《易经》以“六”为阴爻数,以“九”为阳爻数,“九”和“六”分别成为“阳”和“阴”的代称。《道德经》“三生万物”。前面学过的《六节藏象论》说“天以六六之节,人以九九制会”。


三部九候究竟在哪个地方呢?


帝曰:何谓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黄帝问:什么叫做三部?岐伯说:人体部位划分有下部(下肢),有中部(上肢),有上部(头部),每一部各有三侯,三侯是用天、地、人来代表,必须有人当面指导,才能准确掌握部侯的位置。


头部的天候(上),是额头两旁的动脉(两额动脉,太阳穴);头部的地候(下),是面颊两旁的动脉(大迎——下颌角前方);头部的人候(中),是耳前的动脉(耳门)。


上肢的天候,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寸口);上肢的地候,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动脉(合谷);上肢的人候,是手少阴心经的动脉(神门——在手腕上,靠近小指的下方)。


下肢的天候,是足厥阴肝经的动脉(足五里——在大腿内侧,大腿根部的下方;妇女取太冲——在足背,当第一、二蹠zhí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下肢的地候,是足少阴肾经的动脉(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下肢的人候,是足太阴脾经的动脉(箕门——在大腿内侧,当两腿分开,席地而坐,其形如簸[bò]箕,穴在大腿内侧,左右对称)。


这上中下三部可以诊断什么疾病呢?


故下部之天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下部下肢的天候可以诊察肝的病变,下肢的地侯可以诊察肾的病变,下肢的人候可以诊察脾胃的病变。


中部上肢的天候可以诊察肺的病变,上肢的地候可以诊察胸中的病变,上肢的人候可以诊察心脏的病变。


上部头部的天候可以诊察头部的病变,头部的地候可以诊察口齿的病变,头部的人候可以诊察耳目的病变。


人体的三部,各有天候,各有地候,各有人候。一共三个天候,三个地候,三个人候,三乘以三,合成九候,九候分别对应九野,九野对应人的九脏。所以人有五个神脏心肝脾肺肾,四个形脏膀胱胃大肠小肠,合成九个脏腑。五脏已经败坏,面色必然枯槁,面色枯槁的病人就比较危险了。


黄帝问:怎样用九候诊断疾病呢?


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岐伯回答:必须先度量病人形体的肥瘦,调节病人气的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必须先去除血脉中的瘀滞然后再调补气血,不论治疗什么疾病,都以达到气血阴阳平和为准则。


用三部九候的方法还可以判断生死,怎么判断?岐伯说了几句重要的话,可以作为法则: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形体肥胖脉象反而细小,气短不足以维持呼吸,病危。形体瘦弱脉象反而盛大,胸中气塞胀满的,是死证。形体与脉象一致的病人能够生存,形体与脉象不协调、脉搏参差不齐,表示有疾病。三部九候的脉象都与疾病不相对应的,是死证。


所以三部九候的脉象要相互对应,“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九侯的脉象相互对应,上下一致,不应该不相调和。九侯中有一侯脉象不一致的,就会生病,两候脉象不一致的,病情就会加重,三候的脉象不一致的,就会病危。


三部九候体现了《黄帝内经》三才合一的整体思维,可惜现代很少使用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深山的老牛

    谢谢张老师,要多听几次才会发现里面的干货!

  • 亮子老李

    内容确实很实用,但不好理解啊!

    清心似莲花开 回复 @亮子老李: 多听,反复听,不强求地听,中华文化就是这样一个特点,致虚极守静笃,静静地去体会,慢慢地去体悟,在不经意间得到那种恍然大悟的快感,你可以说是渐悟,也可以说是顿悟。

  • gzzswgy

    希望张老师写本讲解黄帝内经的书,可以跟这个讲座一起对照学习的

    有梦为马_si 回复 @gzzswgy: 正在来的路上

  • fufmouse

    越讲越专业了 比较难懂

  • 金兰丽泽

    人划分为头部、上肢、下肢三部,每部各有天候、地候、人候三候,三乘以三,合成九候,对应九野:l#心肝脾肺肾,膀胱胃大肠小肠r#决断生死、治疗百病、调制虚实。

  • 51火烧云

    中医诊病的整体观。

  • 知非lyu梦菲

    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所说的“三部”脉是指“人迎脉” (结喉旁颈总动脉) , “寸口脉” (腕部桡动脉) 和“趺阳脉” (足背部胫前动脉) 。有人提出这种脉法在临床上有很大实践意义。

  • 1582596ijnv

    三部头,上肢,下肢,再各分三候天地人,头部天、太阳穴、看头部病变;人、耳门、看耳目病变;地、大迎、看口齿病变。上肢天、寸口、看肺部病变;人、神门、看心脏病变;地、合谷、看胸中病变。下肢天、足五里,太冲、看肝脏病变;人、箕门、看脾脏病变;地、太溪、看肾脏病变。

  • 李莲芳0

    谢谢张老师!第一次听说三部九后,慢慢反复学习,不断加深对黄帝内经的理解。

  • 莲邦曰用

    感恩您张老师!今天是我百日筑基之第77天了。期待坚持下去之时,老师对我们的进阶……

    望远镜那头的你 回复 @莲邦曰用: mkyhg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