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粉丝群
凡是已购本节目的朋友,添加小助手微信(jpgxsfxzs),发送购买截图即可加入历史大变局微信群,有机会获得一系列福利。同时,欢迎大家关注“姜鹏历史沙龙”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谈古论今,遨游上下五千年。
你好,我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
今天我们来讲第八讲“李广难封的背后:汉代的军功爵制度”。我想从一个小问题来引发大家的思考,就是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的玉雕,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一个题材,这个题材叫什么呢?它是雕了一匹马,马上面趴了一个猴子,人们把这个题材叫做“马上封侯”。很多时候呢,这种题材也被画成画像,一幅画,中堂上挂了一匹马,这么一个猴,好像这是中国人的一个理想。甚至于很多学者,我看到一个学者刻了一方印章,叫“拥书可拜小诸侯”,就是我自己家里四面墙都是书,我就好像是一个小的诸侯、小的侯爷一样。然后我们会发现陆游的诗里会写到,“当年万里觅封侯”[①],那么“封侯”到底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何种的意味?爵位,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安排?我想今天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介绍,帮助大家理解爵位在秦汉时代的意义。
“马上封侯”玉雕(藏于观复博物馆)
我们今天的人已经距离我们的祖先秦汉时代很远了。秦汉时代的我们的祖先,男性祖先,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他身上和今天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身上每个人会背着一个爵位,这个爵位叫做军功爵。这个爵位,是什么内涵?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分析。
爵位产生的背景,是小家庭化的这种社会。秦汉时代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把氏族制度下的大家庭,剿灭掉了,分割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家庭。商鞅变法就曾经有一个规矩,说民有二男而不分异的,则倍其赋[②]。就是家里你有两个成年男孩,这两个成年男孩你不分家的,你的家长和两个成年男孩,每个人要加一倍的赋税,这就是要把大家庭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家庭、小单元。所以我们会发现秦汉时代的这种户和口,就是人口和户,往往是一种五口之家的对应关系,就是父母、一个老人加上一两个这种未成年的孩子,这种五口之家的小家庭化的单元格局。
这种小家庭,家庭和家庭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贾谊在《治安策》里讲到秦朝的风俗就说“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帚箕,立而谇语”,说儿子把自己的铁锨和锄头借给父亲用,脸上就好像有恩惠一样;母亲到儿子家里来借一个簸箕,借一个帚箕,就笤帚和簸箕,儿媳妇就对着这个母亲,张口就骂,就表示一种“你好像占了我便宜”一样。
贾谊的这种批评恰恰向我们表示,秦汉时代的国家,它的基层单元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小家庭,这种小家庭,它又以什么为网络把它们串起来呢?这种小家庭就是以“爵”这种位子,把它们这种小家庭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
在秦汉时代,爵分为二十等、四个层级。第一等叫君,就是封君,有彻侯和关内侯。第二等叫卿,有九个层级,从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这九个层级。我们比较熟悉,商鞅变法当中,商鞅就被封为过叫“大良造”。这个所谓的大良造就是这个九个卿里面的第三级,叫大上造;那么再往下一个层级是五个层级叫大夫,第一个叫大夫,高一点的叫官大夫,再高的叫公大夫,再高的叫公乘,最高的大夫叫五大夫,因为他是第五级的大夫,叫五大夫。
汉代爵位结构示意图
同学们知道,秦始皇登泰山的时候遭遇了风雨,这个时候,秦始皇躲在一棵松树下避雨,这棵松树就被秦始皇封为叫“五大夫松”。这个五大夫松,不是五颗大夫的松树,而是,它是第五级大夫的松树,叫五大夫松。那么再往下就是一般的士卒,分为四等,一等叫公士,就普通的士兵;接下来叫上造,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类似于今天所谓的军士长;接下来是簪袅,就是可以骑着马,头上戴着这个小冠,就是一种军官的身份;再往上叫不更,就是经过多次战争和打仗,已经成为成熟的士兵。
秦汉的爵位分为二十等,从公士到列侯,这些爵位你如何能够一步一步地升迁呢?你要通过军功。秦汉时代的战争是相当残忍的。我们知道,秦汉时代打完仗之后,要数每一个士兵你杀死了多少个敌人,从而记你的功劳。同学们想象一下,当事人如何数你杀了多少敌军呢?在战场上他们有这样一个规矩:每杀死一个敌兵,要把敌兵的右耳朵割下来,然后拴在战胜的这个士兵的身上,等到一场仗打完就数一数,他割了多少个耳朵,就意味着他杀了多少个对方的士兵;每斩杀对方多少个士兵,就意味着他可以在爵位上获得多少的提升。
而这个爵位有什么用呢?这个爵位可以抵罪。你犯了罪之后通过降低你的爵位,或者是免除你的爵位,可以抵一定的刑罚。第二个,国家所有的资源性的分配,都和这些爵位挂钩。《九章算术》上有这样一个记录,说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士、公士5人,打了5头鹿,我们常识认为5个人打了5头鹿,应该是怎么样?平均分配,每人1只,是不是这样?
秦汉时代可不是这样分配,秦汉时代的分配方式是,大夫可以得1又2/3鹿,而公士仅能分得1/3只鹿。也就意味着随着爵级的不同,他在同一场打猎过程中,在分配猎物的时候,爵位越高的人,他根据自己的爵位,分得的猎物的份额也就越高。再一个,爵位和你平时能够获得的资源、能够获得的许可也有关系。汉代规定,关内侯最多可以占有95顷土地,也就是说你买土地,你的上限,关内侯可以买95顷,而公乘,只能买20顷,大夫只能买5顷,而普通的公士只能买1.5顷,也就是说,普通的公士只能买150亩的土地。
所以正是这样的不同的机制,爵位就成了当时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标识。汉代不仅男性有爵位,如果男性死了,这个家庭由一个成年女性作为户主,那么这种女性就被称为女户,这个女性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爵位,用这个爵位参与国家事务的分配。一旦打起仗来,这些背着爵位的男性就组织成军队,而相应的爵位就对应了相应的军官和待遇。
秦汉时代我们大概知道,每100个人到500个人,这几百名士兵,由1名享有五大夫爵位的这样的一个人来率领。而且秦汉时代规定分为官爵和民爵,普通老百姓最高的爵位只能是第八等,叫公乘。如果你获得的层级已经超过了公乘,怎么办呢?你可以把这个爵位让给自己的儿子,让给自己的弟弟或者是哥哥,或者让给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的儿子;而官僚如果做官,获得了600石以上级别的官僚,则可以赐爵为五大夫。
这也就是说,官僚的职级和他所获得的爵位有一个对应的关系。这些爵位还可以继承。如何继承呢?根据秦汉时代的法律规定,成年的男子从20岁到23岁或24岁不等,要到所在的单位,就是所在的乡、或者所在的县,去进行登记。这种登记被称为叫做“傅”,“傅”就是我们讲师傅的傅。这种傅就意味着你接下来可以成为这个家庭的继承人,或者你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你可以享有爵位的获得,以及爵位的买卖,爵位的继承等等等等。
秦汉时代每个人的爵位随着自己的死亡,这个爵位就消失了,但是只有一种爵位是可以不降低标准直接传给后代的,这就是侯爵。侯爵在汉代非常稀少。刘邦建国的时候,和他共同打天下的兄弟们,他一共封了143个侯爵。这143人当中,除了4人是刘邦的亲属——直系亲属和亲戚之外,其他的139人都是依靠军功获得的侯爵。而这个侯爵可以毫不损耗地一代一代地传给子孙。当然子孙如果犯了罪,这个侯爵也就没有了,被取消掉了。
我们知道,秦汉时代的名将李广,一生遭遇多次战争,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没有获得封侯,甚至在汉代人的眼中,李广是最应该被封为侯爵的人。可是李广到死都没获得侯封,这就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叫“李广难封”。这里面除了李广个人的这种悲剧之外,我们也看到封侯在汉代曾经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一个美好的梦想。
最后我们要说,爵位在整个秦汉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它是须臾不可离的这样一个身份标识。不仅我们今天人有身份证,汉代人也有所谓的“身份证”,秦汉人把自己的身份标识称之为“爵里刺”。“爵”就是自己的身份,“里”就是记自己的籍贯,“刺”就是名刺,就是一个名牌,这个“爵里刺”往往要写上:首先你的职务是什么,其次你是哪个郡的人,你是哪个县的人,你是哪个乡的人,你是哪个里的人,你的爵位是什么,你多大年龄,你长什么样子。比如说大家非常熟悉司马迁,司马迁的“身份证”就这样写,“太史令”是他的职务,“茂陵”是茂陵县,他是关中人,“显武里”是他所在的这个“社区”,叫显武里,他的爵位是“大夫”,他的名字叫“司马迁”,“年二八”,28岁。他的太史令职务是“三年六月乙卯除”,就是任命,他的行政级别是“六百石”。所以两千年后,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司马迁的“身份证”是这样一个描绘。
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汉代名刺简(即爵里刺)
那么有了爵位,还有什么特权呢?根据汉官仪的记载,获得爵位的人有罪之后可以用爵位抵消他所犯的罪;有爵位的人,56岁就可以免除徭役,而没有爵位的人,要到了60岁才能免除徭役、兵役。汉代还带有一种规定,这种规定是一种特权化的规定。刘邦在起兵的时候给自己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帽子,称为刘氏冠。汉《高祖本纪》,就是《汉书》的《高帝纪》记载,刘邦规定爵位达不到第八级——公乘以上,不准许你带这种刘氏冠。
汉代还规定,列侯的坟可以高4丈,就是40尺高,而普通人的坟,只有几尺高。所以爵位,不仅在生前是大家的身份象征,在死后还是你丧葬礼仪规格的标识。所以秦汉时代,国家就是通过这种爵位,将每一个人纳入到国家的体系当中,每个人身上背一个身份识别,这个身份就是爵位。
秦汉还规定,自五大夫以下的老百姓,必须居住在国家划定的居民区的范围之内,叫“比地为伍”。每十家人为一伍,然后呢,他们之间相互作为保人,出入的时候要相互监督,犯了罪之后,如果其中一个人犯罪,其他5家人都要受连带的法律惩罚。
可以看到,爵位是秦汉时代人每一个人必备的身份特征。有了爵位,爵位越高,就意味着你享有越高的特权;而爵位越低或者是没有爵位,就意味着你在生活乃至各项活动当中,你失去了话语,和失去了分配的优先权。所以说,“李广难封”的背后,是秦汉一种特殊的国家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用身份编成了一张网,而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到这张网当中来。
好,感谢你收听今天的《中国历史大变局》,我们下次再见。
今天的问题是:你们家有几口人?你认为理想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
欢迎大家积极回答问题,或者分享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助手们会挑选问题,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中统一作答。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有机会获得精美小礼品哦~
[①]出自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李广不得封侯就是因为他没有足够军功啊,他打不了胜仗怪谁?名气大资历老不意味着能力强啊!比起现在种种论资排辈,和稀泥,我倒觉得秦汉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九月蔷薇_ 回复 @落英缤纷_6k: 就是,出征十几次每次都迷路就是战败,怎么封?名气大是因为司马老爷子对他偏爱帮他忽悠,后世文人也跟着瞎起哄。
上段评论打了五遍才发送成功,也是执着了,特此纪念
600石,应该读600担吧
读萍乐坊 回复 @greengoal: 别抖机灵了,看看前面的评论解释可以吗?
皇权专制下何来公平?秦朝以杀敌多少来论功进爵,有一定的公平性,至少下层战士还有希望。当然,目的是激励战士多杀敌人,虎狼之师就是这样激励出来的。所谓爵位,就是官僚阶级的身份等级。
武黎嵩 回复 @毛毛牛bj: 政治理性精神,在秦汉时代还是有的。官员的管理也十分严苛。
石,此处似应读“担"音
读萍乐坊 回复 @邝哥哥十: 别抖机灵了,看看前面的评论解释可以吗?是读shi!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百度汉语)
老师讲的很好,非常感谢!在疫情期间充实了我无聊的时光~
武黎嵩 回复 @双鸳响:
作为语音听着累,爵位等和等从上而下说,但每一等中的每一级又是自下而上,看了讲义才明白
李广的故事在那个时代是个悲剧
石(dan)老师
武黎嵩 回复 @秦八里: 这个字读如本字。《后汉书·宣秉传》:“自无担石之储。”《汉书·蒯通传》:“守儋石之禄”。又《扬雄传》:“家无儋石之储”。作重量120斤为担,作容积为石,读如本字。。。
武教授只是把大学课程搬到喜马卖钱而已,可见大学教授确实太穷了。
武黎嵩 回复 @廖煜君: 大学课程可比这个难多了。这个难度的讲解,根据一般经验,以初中毕业生为基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