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论易经】05.需卦.怎样才能更有效的实现目标

【茶论易经】05.需卦.怎样才能更有效的实现目标

00:00
19:10


需卦

需,有孚,光享,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当你经历了刚入行,懵懵懂懂的小白阶段后,思路慢慢清晰了,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目标。去实现目标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很可能是漫长的。这个过程应该怎么去做?就是本篇要聊的“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卦辞是说,当你有了一个目标,等着你去达成的时候,往往前面有很多艰难险阻,你这个人只要讲诚信,为人光明磊落,坚持走正道,就能实现目标。


耐心和诚信,难道不是当下社会中大多数人所缺失的吗?关于茶叶,我们来简单撸一遍供应链的坑,茶山为了产量施肥打药,没耐心;采摘时偷换原料,没诚信;初制毛料掺和低品质料,没诚信;精制掉包毛料,没诚信;采购方拖款不付,没诚信;分销商新茶湿仓做旧,没耐心没诚信。


看看!这两个东西,要是在茶圈能多一点,整个业态至少会好上几倍吧!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郊”距国百里为郊;爻辞是说,你离实现目标还很远,最好是要有恒心、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普洱老茶,已经是一个敏感词了,负面新闻太多。山人认为,老茶,喝的是藏者之心,其次才是茶本身。怎么理解?存茶需要十年如一日的恒心,时刻关注仓库的温湿度以及茶的转化情况,这需要藏茶者极大的耐心和过硬的专业知识,通过时光的加持,才呈现出标准的老茶,这本身的价值高于一切了吧。市场上那些做旧茶,有异杂味的老茶,纯商业炒作的老茶,山人看来一文不值!


山人就见过一些买茶的,都已经来到茶山了,一看山路难行就放弃了,在山脚的小镇逛了一圈,买了些性价比很低的茶回去。生态环境对茶来说很重要,在路边的茶品质高不了,你这样是买不到好茶的!


对制茶者来说,你之所以在山上制茶,就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制作出干净好喝的茶是本分。茶的品质保证了,生意是会自己找上门的,别整天尽研究怎么包装、怎么营销,怎么搞市场,茶的品质不行,这些玩得再好也没用!


当你离目标还比较远时,保持平常心,有点耐心,避免焦躁冲动,才不容易踩坑。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当你离目标更近一步的时候,会有一些持不同意见的噪音出现,只要你坚持,是不会影响到结果的。


山人刚入茶行业时,认识了一位省外的朋友,说自己因为太喜欢昔归茶,所以来临沧生活,打算要自己做茶。他拥有非常优越的条件,家人世代经商家底殷实,自己继承家族生意,经常四处去结交茶从业者,常常跟我分享见闻,说茶行业水太深了,很难做啊。几年过去了,山人不但能亲自制茶,都已经研制出几款新作品了,他还是在担心水太深,继续到处喝茶打听行情呢。


山人做了一款不属于六大茶类的茶,用早晚阳光七天发酵,有同行来怼“你确定是七天?最起码的常识还是要遵守的!”然而这款茶品质过关,很多茶友喜欢。常识是什么?是人通过经验归纳的普通知识,并不是真理啊!这里谈不上发明创新,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方法组合,去帮茶说出不同的话罢了。


学会独立思考很重要,能让你避免处处踩坑;能让你与众不同;能让你更接近真相;能让你离目标更近;能让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有时你离目标越近,越容易纠结,这时往往风险都是你自己造成,甚至是想象出来的。


山人有一位朋友,在茶方面可以说是心心相惜的,他对茶的热爱近乎痴迷,朋友送他外号“茶痴”。他为了提升喝茶的感官敏感度,烟酒不沾不算还吃素,一听说哪里有几棵古茶树,他就兴奋得翻山越岭都要去。每到茶季都会来找我,蹭炒几锅茶,如此的一个“茶痴”,制茶水平却很低,原因是他更多实践是自己弄了个小锅炒茶,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山人纠正多次也没好多少。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弄个初制所,以制茶为生,然而多少年了,愿望还仅仅是愿望。原因就是他太纠结了,很多他考虑到的问题,山人至今都没有遇到,他太怕失败了。


对一些事情纠结时,想想五年后会怎样?想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想完你会发现,最坏结果与你内心的恐惧,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恐惧就是恐惧本身,不肯尝试的本质是不敢面对所谓失败。但,这个失败的后果是什么?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其实绝大部分失败是没有后果的。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有时为了达成目标,是需要有所牺牲的,有舍才有得啊。舍得放弃自己那个安稳的窝,走出去,才发现世界那么大。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退”也是一种“进”。


山人有一个言论,“要提升自己的喝茶水平,更重要的是去喝到,尽自己所能最顶级的茶”,这被很多茶友和同行狠怼过,说“不喝差的茶,你怎么知道差劲的茶,差在哪里?” 为什么需要知道别人差在哪里?而不是去研究别人好在哪里?怎么去超越别人好的地方呢?要突破自己的瓶颈,首先你得走出舒适区!很多茶友愿意花很多钱,买很多便宜的茶回来,为什么你不能把买这么多茶的钱,用来只买一款级别更高的茶试试看呢?


经常有茶友说要送山人礼物,紫砂壶、茶具什么的,山人都拒绝了,不是不喜欢,更不是看不起,而是山人已经用最肉疼的数额,买了当时最喜欢的东西了,并且至今还喜欢,原因是:一、级别确实挺高;二、没有其他的,只能喜欢这几个。你需要舍,才能专注于一处,去发掘更多的价值,更多角度的美。


很多同行卖茶,网店或茶室里,什么茶都有,就像一个茶叶博物馆。事实上,生意很一般,仓库还压了很多货,每到市场环境波动,就非常痛苦,拿货怕亏本,不拿又怕错过机会。山人就只有临沧邦东,自己亲制的两款茶,一款男士更喜欢,另一款女士更喜欢。每个茶季都需要提前预定,否则马上售罄,想买也没了。所以山人从来没有体会过他们所面对的纠结与痛苦。因为山人一早就牺牲了更大的市场机会,只聚焦于一个山头,努力到无法更努力的程度,去把这个山头的品质做到极致,这种牺牲反而成为更大的成全。


目标越大越多,你实现起来就越困难;欲望越大越多,你离幸福感就越远;少则达,多则惑!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当你达成目标后,要懂得分享,坚持下去就能有好运。


山人认识一些经济条件很好的茶友,这些茶友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经常被怼,每说一句话都召来很多人反对,很无奈;另外一种是很被朋友爱戴,会主动介绍更多的朋友给他,资源也喜欢共享给他。区别就在于,前者跟山人买茶喜欢搞垄断,后者是一位很喜欢分享的人,他每次跟山人买茶都会要求山人分别寄一些给他的朋友。


山人的同行朋友也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每次有客户来找他,要是有同行在场,他就要求提前回避,或者干脆直接要求不准说话,不能抢他的客户;另一种,就很大方,会主动介绍你认识,并且会跟客户说你的优点。前者,生意越做越小,现在都快做不下去了;后者,生意越做越大,客户越来越多。


山人做《茶论易经》这个节目,确实是有私心的,一是希望能借着做节目,把知识经历复盘,形成体系;二是希望这个节目能帮自己多找到几位有缘的客户;三是真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能对茶友、同行、行业业态有那么一点点的价值。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你的安乐窝有意外之客造访时,最好是谦逊有礼相待,这样做最终才是好的。


有个同行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位穿着很寒酸的客人,来到他的初制所喝茶,一直向他咨询茶的行情,他的管家觉得这个人不像是大客户,所以不搭理人,没想到这位客户第一个订单就是十万块钱,把管家吓得目瞪口呆。


另一个同行分享的故事,有一天,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言行攻击性很强,处处刁难。他习惯性的半开玩笑半认真,这位客人最终成为了他的大客户。戏剧性的地方来了,这位大客户,先找到的是第一位同行,开出了一个极为过分的报价,导致同行朋友很生气,把他给撵出门了。


当你简单,对方就复杂不了。现在的朋友,很可能成为将来的敌人;现在的敌人,很可能是潜在的最佳好友。当你坚持做自己,世界就无法改变你。这就是《易经》的三大原则:简易、变易、不易!


我们学习《易经》,重要的是学习思维,而不是知识,要研习心法,而不是招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