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四时脉象

062.【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四时脉象

00:00
16:44


大家好!大家都知道,中医诊断方法有四种,就是望、闻、问、切。上一讲我讲了望和切两种方法,切就是切脉,望就是看面色,还有是望眼睛,望的范围还可以扩大,扩大到望病人的形体动作表现。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听,听声音;另一个是嗅,就是闻气味,通过病人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来诊察病情。接下来岐伯又讲了望诊和闻诊。


岐伯说: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关守者死。夫五脏者,身之强也。”


五脏是人体精气、神气内守的地方。如果腹中邪气盛满,气机壅滞,气急喘息,容易惊恐,那么讲话声音重浊不清,像在密室中说话一样,这是中焦有湿邪的表现,也就是脾脏功能失常了,脾的湿气太重了。

 

言语低微,说话重复停顿,要过大半天才又说一句,这是精气被夺也就是气虚的表现,反映出肺脏功能减弱了。不知道穿衣盖被,讲话不知善恶好坏,不能分辨亲疏,不知避开生人,不知羞耻,这是神明错乱的表现,反映出心脏功能失常了。


脾胃这个仓库不能储藏水谷精气,大便泄泻不止,这是因为门户——肛门不能约束,小便不禁,这是因为膀胱不能闭藏。反映出肾脏功能失常了。总之五脏是守护精气的,能守住精气,那么病人就能生存;不能守住精气,病人就会死亡。

 

这里说的都是五脏的问题,接下来岐伯又说到五府: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头是藏精气、神气的地方,如果头部低垂,目陷无光的,说明精神就要衰败了。背是支撑胸腔的部位,如果背弯曲而肩下垂的,说明胸中脏气将要败坏了,也反映心脏和肺脏的精气虚弱了。腰是肾脏所在的地方,如果腰不能转动,说明肾气将要衰惫。


膝是筋汇聚的地方,所以膝为筋之府,如果不能屈伸,走路要弓着身子,这是筋的功能将要衰败,也反映肝脏的精气虚弱了。骨头是藏髓的地方,如果不能久站,行走摇摆不稳,这是骨的功能将要衰惫,也反映肾脏的精气虚弱了。

 

这里讲的五府,不是五脏六腑中的五腑,而是指头、背、腰、膝、骨。这也是望诊,望人的整个形体及其动作表现。“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如果这五府强健,那么就可以复生,说明五脏的精气还没有衰;如果这五府不强健了,那么人就会死亡,说明五脏的精气已经衰亡了。

 

接下来黄帝又问了四时诊脉的方法,一口气问了五个“奈何”: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黄帝问说:脉象在四季中的变动是怎么样的?怎样知道疾病的所在部位?怎样知道疾病的变化?怎样知道疾病如何在体内发作?怎样知道疾病如何在体外生成?(原文“乍”就是“作”,在西周的金文中“作”就写作“乍”。)请问这五个问题,可以讲给我听一听吗?


“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岐伯说:请让我讲一讲脉象与天地运转相合的重大关系。接着岐伯说了一段话,这段话读起来很有韵律,非常优美。万物以外,六合以内,天地的变化,阴阳消长与之相应,就如春天气候开始温暖,发展为夏天气候暑热,秋天气候转凉,发展为冬天的寒冷,四时气候变动,脉象也随之发生升降浮沉的变化,春天脉象应该圆滑,符合“规”的特点;夏天脉象应该洪大势盛,符合“矩”的特点——校正圆形的工具叫“规”,圆规,校正方形的工具为“矩”,比喻标准法度。


这里是指春天的脉象要和春天的自然界阳气初升相呼应,如同圆规画出来的弧线一样圆润;夏天的脉象要和夏天的阳气旺盛相呼应,如同用矩画出来的方形一样有棱角;秋天脉象应该浮沉适中,符合“衡”的特点;冬天的脉象应该下沉内伏,符合“权”的特点——权衡——权衡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

 

权,秤砣;衡,秤杆。这里是说秋天的脉象要和秋天阳气开始下降相呼应,就像秤杆一样浮沉适中;冬天的脉象要和冬天阳气开始闭藏相呼应,就像秤砣一样下坠而不浮动。总结一下,春天气才刚生发,所以脉柔软如规之象;夏天气盛,所以脉洪大如矩之象;秋天气敛,因此象秤杆;冬天万物闭藏,因此脉中的气也收藏起来,象秤砣那样。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那么四季阴阳的变化是从什么节气开始的呢?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之间,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之间,阴气逐渐上升,阳气逐渐下降。四季阴阳的升降是有一定时间规律的,人体脉象的变化也要和它相应。如果知道得病的脉象与正常脉象的分别,对比阴阳消长的时间规律,就可以知道病人死亡的时间。

 

人体与四季阴阳的微妙变化都体现在脉象上,所以不能不详细诊察,诊察脉象是有纲纪的,就是要从辨别阴阳之气开始,辨别阴阳是有规律的,就是从结合五行开始,结合五行是有法度的,就是要和四季阴阳的变化相适宜,运用补法和泄法时不能与这些法则相违背,要使人体与天地自然之气保持统一,知道天人合一的道理,就能预知生死。


所以诊病时,“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病人的声音要结合五音来分析,病人的面色要结合五行来分析,病人的脉象要结合四季阴阳来分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2147288

    老师我听了你讲的黄帝内经,感觉能听懂,能理解且好听,我想问一下,我想学内经,如何学习这本经典呢?需要准备什么?

  • 长歌行123

    感恩张老师的精彩讲解!受益颇多!紧紧跟随!

  • 仁和系统勤修戒定慧

    张教授讲的好,特别好讲得四季常青,四季分明,精气神十足,

  • 听友221924543

    讲课有条理 引经据典专业 为张教授点赞 !

  • 1582596ijnv

    本篇的春脉应中规,夏脉应中矩,秋脉应中衡,冬脉应中权与另一篇中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浮,冬脉如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该怎么相互理解与学习呢?内经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对比研究。

    风儿吹向我们 回复 @1582596ijnv: 一个是平面图,一个是剖面图。这样想就行了。

  • 张美丽Stella

    “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听着张老师的讲解,逐步领略了中医的魅力

  • 春雨医缘馆

    四时脉象不同,现在更清楚了

  • 河北武学静

    讲得好!!!武学静给有缘人拜年,祝离苦得乐!

  • 一横一竖_5c

    其他资料反映,在讲完五脏时,还有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请老师能给予解答为盼!

  • 莹_TX

    等的一个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