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要点:
一、主要人物:
1、秦穆公
2、晋襄公
3、郑文公
4、郑穆公
5、烛之武
二、主要事件:
1、离间秦晋
2、“东道主”和“墨缭兴师”的来历
3、商人救国
4、崤山之战
43、周本纪(三十)
上集说到秦穆公帮助晋文公上台后,秦晋两国的友好关系得以恢复,不过这种关系的走向却不是朝着他最初的愿望在发展,穆公没能利用这份政治投资来获得进一步东扩的便利,反而是晋文公利用秦国成为其忠实盟友这项政治条件,很快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新的中原霸主,反过来使得秦的东进锋芒受到了遏制。
这样一来秦穆公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但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所以对待女婿的这份霸业,他表面上还是持支持态度的。不久,晋文公借口郑国亲近楚国,亲自举兵伐郑,邀约秦国一起联合行动,秦穆公立马领着大军前往郑国与晋军会师。很快秦晋两军分别从东西两面,将郑国都城围住。
眼看郑国危亡在即,郑国国君星夜派出老臣烛之武来到秦营求见秦穆公,针对其既不愿看到晋国过分强大,更想往东方扩张的心态,发动了一场凌厉的心理攻势,痛陈若郑国覆灭,只会有利于晋国而不利于秦国,并表示如果郑国保留下来,将对秦过大有好处。秦国今后要向东方发展,免不了需要使臣往来,而郑国便可担负起这个“东道主”的义务,为秦使提供衣食住行的方便。现在我们常以“东道主”、“做东”来指代居停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便是来源于这个典故。
烛之武的一番话,可谓句句集中秦穆公的要害,于是穆公当场与他歃血为盟,不但立刻传令撤军,还让杞子、逢孙、杨孙三员副将率领两千秦兵留下来帮助郑国戍守。
秦国背晋助郑,使得晋文公想要一举灭郑的计划无法实现,文公气得不行,狐偃建议追袭秦军,以报复秦国的背弃,文公碍于翁婿情面,又念及秦国曾助自己夺取政权的恩德,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秦晋友好的关系却也因此不复存在。
秦国的这场拆台时间发生后不到两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与秦国结盟的郑文公去世,他的儿子姬兰登位,称郑穆公。这位郑国新君,撕毁了与秦国的盟约,奉行投靠晋国的外交政策,为秦国充当“东道主”的承诺付诸东流。不过就在秦穆公郁闷的时候,晋文公也因病逝世,这位春秋霸主的雄心壮志也划上了句号,文公的儿子公子欢成为了晋君,称晋襄公。
郑文公、晋文公相继离世,撩拨起秦穆公向借此机会向东拓展的雄心。恰巧,留在郑国帮忙戍守的秦将杞子偷偷派人回国报告说:“郑国让他掌管北城门的钥匙,如果秦军悄悄的开来,他可打开北门接应,到郑国唾手可得。”后人以“北门锁钥”来泛指关隘重镇就出自这里。
穆公听了杞子让人带回的话,遂与“二相”商议奔袭郑国一事,还想等灭掉郑国后,拿郑国的土地去交换晋国的河东之地。但是蹇叔与百里奚听后异口同声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么长距离的远征不可能做到保密,而且部队也会因为长途跋涉而丧失战斗力。何况利用驻守他国的便利来暗算郑国,也是背信弃义的行为。但是一心想要东扩的秦穆公认为晋文公虽亡,但晋国霸业的根基尚在,此时有机会悄无声息的一举攻下郑国,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不甘放弃。于是坚持任命孟明视为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带领战争兵团出征伐郑。
秦国在经过洛邑时,郑国有个叫“弦高”的商人,正赶着牛群准备去东周王畿贩卖,途径黎阳津(今河南滑县北),听到了秦国出动大军欲偷袭郑国的消息。商人本来都是逐利的,但偏巧这个弦高却颇爱国,闻讯大惊,想要回国通报,又担心来不及。集中生智下想了一计,他一面派人星夜飞奔回郑国报警,一面选了二十头肥牛,抄小路去迎秦军,正好与秦军在滑国的地界上相遇。
见到秦军后,弦高自称是郑国派来的使者,请求面见秦军统帅孟明视,他对孟明视说:“鄙国国君早已知道您将统率大军来郑,特派我来犒劳秦军。”说着,便把二十多肥牛献上。孟明视见状暗暗吃惊,心想,这郑国既然已经知道秦军奔袭的消息,必然早有防备,偷袭已然不成。于是故作神秘的悄声对弦高道:“使者误会了,我军是为滑国而来,岂敢及郑?”
弦高走后,孟明视见攻打郑国势必不成了,又念及若无功而返担心君上责备,便于当夜三更,指挥秦军攻破滑国,抢掠一通后,班师回国。由于弦高的机智,使得郑国幸免于劫难,而另外一边,郑国国君郑穆公收到消息后,立刻派烛之武去察看杞子、逢孙和杨孙三人的动静,果见戍守北门的秦军已厉兵秣马,整顿器械,做好了里应外合的准备。烛之武见状故意大喝道:“孟明视一伙已经到了周、滑之间,你们现在装备齐整是打算前去会师么?”杞子等人大惊,知道阴谋已然败露,连夜逃离了郑国。
这起事件若只是发展到这就为止了,那么倒霉的也就是滑国,平白无故的为郑国背了锅,可偏偏新继任的晋襄公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见自己的父亲刚去世,秦国就迫不及待的要向东方扩张,而且袭郑灭滑,来去可都是从晋国经过的,过也就过了,连招呼都不打一个,他觉得这分明是对晋国主权的蔑视,非常愤怒。于是策划着要给秦军一点厉害尝尝,他料准秦军班师回国必定经过崤山,就在此设下了埋伏。这场战争晋襄公亲临战场,且因当时晋文公的灵柩尚还放在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未曾下葬,新君身穿黑色丧服督战,将士无不同仇敌忾。此后人们用“墨缭兴师”指代服丧用兵,就出自于这里。
崤山地势险恶,白乙丙和西乞术也曾劝说主将:“崤山地势复杂,我们得当心啊。”但孟明视不以为然,他认为秦军强大,无人敢来袭击。于是在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四月,东周历史著名的伏击战——崤山之役爆发了。率领灭滑的秦军奏凯而还的孟明视,指挥着部队长驱直入崤山谷地,待得走了一段路后,前面的军士派人报告说路被乱木挡死了。孟明视到前面一看,见横七竖八的木头堆在路上,上面还立着一根三丈多高的旗杆,一面绣着“晋”字的红旗迎风飘扬,此时虽说有了警惕,但他还是令士兵放倒红旗,搬走乱木前进。岂料秦军刚放倒红旗,便闻鼓声震天,晋军从四处山野中杀了出来。原来那旗帜被放倒,便是晋军攻击的信号。
这时晋军采用卡头、断尾、斩腰的战术,前堵后追,将秦军分割围困在上天梯、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鬼愁窟、断云峪等险恶地段,让在平原作战中威猛无敌的秦军战车兵团毫无用武之地。最后,晋军用火箭俯射,致使秦军死伤大半,所有辎重和战利品全被缴获,从未打过败仗的“三帅”,也俱成俘虏,甚至有记载称此战秦军无一人逃脱。
非常好听,100分评价
速度就像🐆🐆🐆🐆🐆🐆🐆🐆🐆🐆🐆🐆🐆🐆
牛🐮🐮🐮🐮🐮🐮🐮🐮🐮🐮🐮🐮🐮🐮🐮🐮🐮🐮🐮🐮🐮🐮🐮🐮🐮🐮🐮🐮🐮🐮🐮🐮🐮🐮🐮🐮🐮🐮🐮🐮🐮🐮🐮🐮🐮🐮🐮🐮🐮🐮🐮🐮🐮🐮🐮🐮🐮🐮🐮🐮🐮🐮🐮🐮🐮🐮🐮🐮🐮🐮🐮🐮🐮🐮🐮🐮🐮🐮🐮🐮🐮🐮🐮🐮🐮🐮🐮🐮🐮🐮🐮🐮🐮🐮🐮🐮🐮🐮🐮🐮🐮🐮🐮🐮🐮🐮🐮
开始音乐太吓人
讲的真好
好听
好
给主播悦耳动听的声音点赞 给主播通俗精彩的演播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