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不见夫人不见春

【试听】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不见夫人不见春

00:00
12:56

本期主要画作 

【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

【作者】张萱

【年代】唐代

【材质】绢本设色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徐骥。我今天继续讲讲唐代绘画。我们都知道唐代以肥为美,那你们知道肥胖的美画出来是什么样子吗?今天我就带你看看唐代宫廷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如何将肥胖的身材画出美感的。

张萱是唐朝宫廷的御用画家,他的绘画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另一幅画作《捣练图》是他的传世作品。画史上记载,张萱的作品有数十幅之多,不过出自张萱本人之手的已经遗失,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后人的摹本。


《捣练图》(局部)


唐朝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高峰,当时统治阶级对绘画的社会功能非常看重,他们大量招纳画家、收藏名画,直接推动了美术的发展。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的政权越发稳固,经济富足,在贵族中享乐主义不断滋长,此时的人物画不再像以前那样,以良将、功臣等为创作的主要题材,开始摄取现实生活,其中很多画家把贵族女性作为描绘对象,所以,这时候的人物画也成了记录贵族奢靡生活的工具。

为什么给大家交代唐朝人物画的发展背景呢?事出有因,因为这张游春图正是反应当时贵族享乐风气的作品。游春是唐代流行的社会风俗,与我们现在的踏春类似,为了便利大众游春的习惯,唐玄宗还将汉武帝所建造的“曲江池”修整一新。《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所描绘的,就是虢国夫人一行身着盛装前往曲江池春游的景象。

《虢国夫人游春图》为绢本设色的长卷,长约1米5,高50厘米,这幅作品不设背景,以人物为刻画重点,色彩典雅秀丽,人物表情雍容自信,富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长卷中共描绘了九位人物,八匹骏马,作为队伍,这一行人数不算太多,但从画面上我们却能感受到大场面的人物出行,为什么?归因于它的构图方式。不同于排成一列整齐的队伍,这里的人物显得比较分散,三人在前面领头,后面跟着另外五人,她们与前端的队伍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构图,这样的构图稳定平衡,造成行列队伍排场很大的感官错觉。

想必大家一定会问:这位夫人是谁,张萱又为何要画她呢?

这位虢国夫人的身份可不简单,她是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姐。据说在杨贵妃得宠后,深居宫中的她对家人非常思念,就请求唐玄宗将她的三位姐姐接到京师居住,还赐给她们一座大宅子,让她们生活无忧。皇上答应了杨贵妃的请求,赐封她们三位 “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的称号。说句题外话,像这种按照家室官位高低,妇女依势获得封号的制度,就是从唐代开始的。

虢国夫人竟是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的姐姐!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知道画面上哪位是她,她长什么样子呢?这是赏析这幅画一个比较有趣的环节,在谜底揭晓之前,你不妨自己先试着找找看。

要找“虢国夫人”嘛,就需要我们对画面上的这些人物做“排除法”。首先,这里有两位穿红色衣服的年轻姑娘,她们的发型很有特点,是“双环垂髻”的样式,中间头发盘起,把脑袋两侧的头发自然下垂,这是盛唐时最为流行的造型之一。


双环垂髻


一般是未出嫁的姑娘或侍女会使用这种打理头发的方式,所以,我们也就可以排除掉这两人了,她们都不是虢国夫人。据说虢国夫人在来京师以前就已经结过婚,所以不会是少女的打扮。排除两个女孩后,我们看,另外一名带着孩子的老妇人,身着朴素,还没有那两个小女孩穿的讲究,直接就可以把她给Pass掉了。那么,就只剩处在队伍中心的两位女性了。

这两位妇人面庞白皙圆润,一人穿红衣绿裙,另一位穿红裙绿衣,发式皆为“抛家髻”,这种发式很有特点,头顶竖一个高耸的发缵并向一端倾斜,是盛唐和中唐时期贵族妇女流行梳理的发式。这两人长相极为相似,所以有人认为这两位有可能是“虢国夫人”和她姐姐“韩国夫人”。


石佣抛家髻


对此我是不太认同的。如果两位夫人一同出行,那这张画为什么不叫二夫人游春图,而偏叫做“虢国夫人游春图”呢?这两位长相相似的妇女谁才是真正的虢国夫人呢?我要告诉你,她们两位都不是。你一定很诧异,难道《虢国夫人游春图》里面没有虢国夫人?别急,我还没说完。

其实,在这幅画里,虢国夫人是个“男子”。

是的,你没听错,听到这你可能有些蒙了,虢国夫人怎么会是男的呢?事情是这样的。据说虢国夫人虽身为女性,但却很喜欢“女扮男装”,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时期的贵族女性崇尚自由之风,追求中性穿着男装并不是出奇的事情。

而在中国古代人物绘画里,画家都会把主要人物放置在画面的突出位置,更有甚者还会把人物比例放大,以彰显其身份的显赫,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那么像虢国夫人这种贵妇人,画家肯定也会采用这种策略。

从画面上看,最重要的位置就是队伍的前端,画中这位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男子挥鞭策马,他的骏马装饰最为华丽,但带有明显的女性化特征。这匹马的品种也与他人坐骑不同,说明骑马的人物必然与众不同。仔细一看,这位男性面颊丰润,眉清目秀,技法上采用了传统仕女画里的“三白法”,额、鼻和下颚三部分涂有粉底。种种迹象让我的感觉,她才应该是“虢国夫人”,就是故意乔装打扮之后混在游春队伍里的,这反而让画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其实美术界对于游春图里哪位才是虢国夫人一直存在争议,甚至还有人怀疑,会不会这张画里边根本就没有虢国夫人呢?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赏析。

开头我说过,唐朝画家以描画女性的肥胖为美的追求,其实准确说起来,人物画是从中唐才一改以前的瘦弱形象,中唐时期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不仅是在现实,在绘画上也开始热衷呈现丰硕为美的特点,这种审美其实深受张僧繇“张得其肉”形式的影响,这个风格我在讲《洛神赋图》时提到过。

总的来说,唐代人物画的人物造型由粗犷转向了精细,男子外貌雍容,女子体态丰腴,这些绘画特点,都与“张家样”的风格很贴近。《虢国夫人游春图》里的人物造型也可以跟这种风格对照起来看。

“丰满之美”除了雍容华贵的造型,张萱还需要如何表现呢?我还是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这幅画的颜色是重要的表现元素,采用工笔的手法来画,普遍色彩艳丽、浓重,画面细腻,这也是唐代仕女画的一大特点。乍一看,张萱仕女画与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的画风还有点相像,在洛可可代表画家布歇的《蓬皮杜夫人像》里,我们同样可以找到这种艳丽精细的刻画。


《蓬皮杜夫人像》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设色就是依照这个理论,用来表现妇女身上的薄纱质感和层层叠叠的效果;对于面部、手臂等裸露在外的肌肤则以厚重的粉底加以表现,特别是刚才我说到的,队伍最前面的那位人物,脸部就用的是三白法的方式来表现。仕女的发髻,则用填色、勾勒、晕染等手法,表现出头发的浓黑厚重,又可见发丝的轻盈。这是游春图的一些审美概念和绘画技法。


在我看来,《虢国夫人游春图》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名为“游春”,全卷丝毫不见春天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全靠流畅的线条和人物的丰满体态,以及生机盎然的鲜艳色彩,营造出了春天般的视觉感受,这一点,张萱是相当高明的。

要说这唐代人物画,与东晋时代就有很大不同。在张萱之前,鲜有专门只画女性的人物画家,就算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那也是带有宣传封建道德的功能。到了唐代张萱,一改前朝目的和画风,他画女性只是为了描绘女子的生活,从这一点看,张萱简直就是古代妇女解放的发言人!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回顾一下,我们聊到了唐代人物画,尤其是仕女画的特点,讲了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规范,而画师们相应地承担了表现时代风尚的职责,比如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就表现了当时人物的形态体韵。我们还说到,唐代的绘画得益于颜料工艺的发展,颜色变得丰富多样,出现了“凹染法”,这与唐代以前多以线条为主的作品形成了明显差别,凹染法利于展现妇女多种多样的打扮,唐朝盛世浮华的生活就这样被画师记录下来,流传至今。

感谢你的收听,我是徐骥,我们一期一画作,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懦夫_ls

    和念稿子一样听不下去

    何其有幸哉我也 回复 @懦夫_ls: 你们这些人说话舌头真大!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 念来去0821

    语气词太多,感觉像学生在讲话,专业感就弱了

    何其有幸哉我也 回复 @念来去0821: 说话之前可以先掂量一下吗?

  • 山海寻梦

    太多呀啊了

  • 别别大大

    啊哈哈哈,您讲的语气词,太多了,我明白了为什么老师不能有语气词了

    1991082efie 回复 @别别大大: 提问,此次章节出现了几次啊

  • 云矶子

    我的天呀,我听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少点语气词吧。

  • 素糊狸

    呀呀呀真的用太多了呀

  • 行经几处溪桥

    我很喜欢老师的语气词,语气词并不影响听的内容。

  • 吾睐文姬

    花钱买的音频,字幕竟然还有错别字,太不负责任了吧!

  • 1389708etnd

    又不是修主播专业的 我觉得徐老师讲得很好

  • 慧风听语

    这啊,那啊,三个人啊,走啊,高低啊,…讲的挺好,就是感叹词有点多,有点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