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超越分段变易两种生死

63.超越分段变易两种生死

00:00
16:45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现在已经是第63讲了,到现在为止,我们把“照见五蕴皆空”已经讲完了,当年佛祖曾经说过,这个“五蕴”,是我为了大家理解的方便,假立了一个名字,如此而已,但实在五蕴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我们也不要把这个“五蕴”太当一回事了,这只是为了研究便利的一种归类,一个名字,而非实在。


同时,我们也穿插着讲解了中观、唯识、包括如来藏思想的一些最基本的基础理论,以及包括曾经在历史上出现的空有之诤,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个曾经出现的历史现象。中观和唯识的理论,要用这么一些语言讲出来,而且要具体可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前几次大家听课,可能会觉得比较枯燥,但是,通过学习,还是应该对它们最基本的理论已经有所了解了。之所以这样安排课程,是希望从不同的理论学派的视角契入,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经》经文,有了这些基础以后,我们讨论其它段落字句的时候,就会相对快捷。


我也希望,通过这样63讲,我们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概念,就是:佛法是要用来解决我们现实的痛苦和永恒的痛苦,是真正要解决问题,而且也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它的根本的契入点,就是我们的心。

有了这样一些共同的认识前提,我相信我们一起来学习《心经》,收获会更大一些。


那么,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到“度一切苦厄”的学习讨论。

“度一切苦厄”,是接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而说的,后者是因,前者是果。表示能观之人,能观之境都是空,所以,能够度一切苦厄。当然对这一句,各种译本的分歧很大,有的甚至没有这句经文,而般若三藏法师的译本,上面是说:“离诸苦厄”;还有法月大师的译本比较复杂一点,讲的是:“彼了知五蕴自性皆空,从彼三昧安详而起”,而以之取代了玄奘译本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应该说,法月译本的经文,是很能够说明我们对“照见”的深度诠解,也就是照而无照、无照而照;见而无见,无见而见的三昧境界。但是,真正的三昧,无论语默,其实都是三昧,所以,这里法月本所说的三昧,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意思,而不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大乘的三昧定境。


而度一切苦厄,就是这般若三昧的胜果,讲起来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观空自利,一个是利他去苦。


所谓度一切苦厄,这里的度,如果讲音译,其实就是波罗蜜多。

在佛教,对生死有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方,说我们现在生活在此岸,而解脱涅槃就是彼岸,中间就是茫茫的生死苦海,所以,佛教里有时候就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而这个“度”,实际上就是渡过的意思,就是指从此处渡过了生死迷惑的大海,从而到达觉悟的彼岸,所以,像《华严经》有一品叫“离世间品”,又叫作“度世品经”,这里的“度”,就是指出离了世间的意思;还有“灭度”这个词,本来就是指已经灭除了诸障,除却了诸苦,也是刚才讲的“度”的意思,但是后来就用来指一般的此期生命结束的圆寂了。


所以,这个“度”,就是指修行达成了胜果,超越了生死苦海,这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的利益,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远离了生死之苦。

生死之苦,又可以分为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这是佛法中的基本常识,我们还是应该要了解一下。


所谓分段生死,是我们很容易理解的,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一般所说的生死,是就三界内的众生而言的,各有类别、形态相貌、寿命长短,它的因,是善恶业,缘,是烦恼障,如此因缘和合,所招感的三界之内的粗的异熟果。众所周知,这样的生命,不同的因缘自然就有不同的时间限量,从生到死,一期生命就有一段生死,是我们大家都能够看得见的,如果再轮回,那就是又有一期生命,又是一段生死,这就是分段生死。当然,分段生死也可以分得很细,比如善道分段、恶道分段,但是无论哪种分段生死,都是跟烦恼相应的,比如讲有的虽然是善业为因,悲心为助缘,但也是跟烦恼相应,就是像我们以前说的,有个“我”在起悲心,有“我”就有烦恼,这就是跟烦恼相应的善,没有脱离六道轮回。


而同时,又可以说只要你念一转,就是一番生死,这就是变易生死。

但是我们讲的更多的变易生死,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从理论上讲,就是无漏的有分别业为因,所知障为缘,所招感的三界外的殊胜细妙的果报身,这个果报身,是没有寿命的限制,也没有形色的,只不过是仰赖无漏的悲愿力改转了原来的分段生死的粗身,而变化成就的,所以,我们看到有的书上就说这是变易身;同时,有的经书上也把它叫作意生身,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由意――也就是由大悲的愿力、大悲的意愿所成就的,或者呢,有的经文中美誉它为“不思议身”,因为它不仅是由无漏的定力、愿力所助感,而且妙用无穷,……我这样介绍了这些名字以后,可能有的读过佛经的朋友就知道了,因为像《楞伽经》之类,里面都会提到意生身等。讲到底,就是修到一定程度以后,所转变生成的一个隐态世界的“身体”,可大可小,寿命也没有一定。


按照经书上的讲法:

“一者阿罗汉、二者独觉、三者已得自在菩萨,受变易身。言自在者,即是八地于相及土得自在也。”

这个变易身,有不同的种类的。

比如《成唯识论》里也介绍了四种。那我们这里就介绍一段《楞伽经第三》的经文,里面是这样说,有三种意生身,一种是叫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一种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还有一种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如果用十地菩萨的境界来讲,初地至七地菩萨是得到第一种身,八地菩萨得到第二种,九地到十地菩萨得到第三种。经文里还说了一句:

“二乘无学回心向地前亦得受变易身,况诸菩萨发地者矣!”

意思就是,二乘圣者达到了无学位,回心向大,也都有意生身,何况是真正的地上菩萨呢?


其实从这些我们就可以知道,意生身也是有不同的清净度,也是有一个修行的过程的,所以这个“变易”,讲的也就是迷悟的变迁,虽然它没有我们人人可见的生与死,但是,它还有无明没有破,所以破一分无明,增一分法空,所证得的这个意生身,也就越加的微妙殊胜。


跟我们前面讲的深层次的识结合起来说,实际上我们的无明法执,实在是很多很多的层次,即使到了意生身的修行层次,可能也还是需要不断地通过灵性层面的修持训练,来帮助我们除掉更细微的对名言的执着,比如真正认识时间的虚妄性、方向的虚幻性等等,这是都需要深入到非常非常细微的层次,并不是说你今天六识上懂得了这不过是一个假名安立,到了灵性的层面就一定都懂得了,而也是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灵性的境界来帮助自己“熏习”净化。意生身也就是在这样的净化过程中,改变了它的福德,获得了更为殊胜的妙用,生起种种的神变。但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可以说也是好像我们的心念一样,念念相续,时刻变易。所以,“变易”这两个字,其实内涵是非常的丰富。


但是,无论是分段生死,还是变易生死,都是要超越的,就像我们学过的“照见五蕴皆空”一样,是要断除我法二执,要去除二障(也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这样,最后才能证得殊胜的究竟涅盘。


所以,“度一切苦厄”,其实就是远离了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证得了菩提涅槃的究竟乐果。从这个意义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句经文,可以说,就是整部《心经》的一个总概括。

当然啦,这个“度一切苦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展开分析,这就等我们下一次课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8804jaqe

    长老讲的太好了!

    师红长老 回复 @1388804jaqe: 鲜花鲜花鲜花

  • 听友187933052

    听此课程,即是学习历史,又是修行!

  • 大雅美术馆虔心

    我们学过的“照见五蕴皆空”一样,是要断除我法二执,要去除二障(也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这样,最后才能证得殊胜的究竟涅盘。

  • wmcj20n3s582t0axjbhw

    感恩师红长老和西马拉雅这个平台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深入的了解(心经)和更多的佛法内容。虽然感觉受益匪浅,可我知道自己理解的太少,太少🙏🙏🙏❤️❤️❤️🌹🌹🌹🍋🍋🍋

  • 意境映相

    当年佛祖曾经说过,这个“五蕴”,是我为了大家理解的方便,假立了一个名字,如此而已,但实在五蕴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我们也不要把这个“五蕴”太当一回事了,这只是为了研究便利的一种归类,一个名字,而非实在。

  • 大祥天下

    学习

  • shtzoomq8563ruwqx09v

    “度一切苦厄”,其实就是远离了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证得了菩提涅槃的究竟乐果。

  • 听友187933052

    听此课程,了知文成公主伟大的一生不只是和亲!是度一切众生!

  • 爱学习的西蒙

    👍

  • 大祥天下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