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28 | 吕一民:小马拉大车:争当仅次于超级大国的大国

法国史28 | 吕一民:小马拉大车:争当仅次于超级大国的大国

00:00
17:59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和许多国家的人一样,法国人也喜欢以自己敬重的伟人的名字来命名街道、广场,甚至机场。戴高乐就是如此。这位两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当法兰西的领路人的杰出人物在再度引退之后,立即回到自己家乡,潜心撰写他的第二部回忆录《希望回忆录》。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由于心脏病发作去世。根据他多年前立下的遗嘱,法国没有为他举行国葬。不过,为了纪念他对法国作出的贡献,巴黎市议会决定,把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改名为夏尔·戴高乐广场。几年后,当巴黎最大的国际机场落成启用时,法国人又把这一机场命名为戴高乐机场。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中国人到法国时,都会首先在这个机场踏上法国的国土。

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名叫夏尔·戴高乐广场

戴高乐机场


我们都知道,在法国的政坛上,长期存在着左派、右派的区分,而戴高乐派一般被归为右派。如果说法国在第四共和国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中间派政党,那么1962年围绕着公民投票和新议会选举展开的政治角逐,导致第五共和国政坛呈现出左右两极分化的趋势。具体来讲就是,右翼政党力量稳步上升,左翼政党的影响回升较快,而中间派政党的力量却明显下降。由此,第五共和国以“左右对立的共和国”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戴高乐隐退之后,至今已有7位继任者。这些人当中,有的属于右派,如蓬皮杜、吉斯卡尔·德斯坦、希拉克、萨科齐,有的属于左派,如密特朗、奥朗德。至于现任总统马克龙,还真该另当别论,为什么呢?对此,我们在最后一讲时会好好和你聊聊这一点。


如果说在戴高乐担任第五共和国总统时期,法国敢于对美国说“不”令人印象深刻的话,那么,同样使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一时期的法国还竭力以二流国家的实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流大国的角色。而且,让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在戴高乐再度退出政坛之后,他所确立的这种外交传统或角色定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始终继续得到其来自各派的继任者的继承和认同。换句话讲,在戴高乐再度甩手不干后,不管是谁担任总统,法国的“大国梦”都依然在延续。

1973年5月31日,蓬皮杜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冰岛

1978年,吉斯卡尔·德斯坦与美国总统卡特走在香街上

从1969年6月到80年代初,蓬皮杜、吉斯卡尔·德斯坦相继主政爱丽舍宫时,法国对美国的激烈对抗政策虽比戴高乐时期有所缓和,但还是在极力保持自己对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独立性,并充分利用法国当时处于东西南北各种集团和国家交叉点上这一极为有利的地位,力图使法国继续充当“仅次于超级大国的大国”。80年代初以来,无论是密特朗还是希拉克执掌总统大权,法国对自己的国际角色的定位依然如故。对此,法国强大的近邻德国的一些人不由得调侃道:法国人是“持二等车票,却想坐头等车厢”。

 

在这方面,密特朗似乎特别值得关注。此人因干满两届七年任期而在第五共和国,乃至整个法国历史上创下担任总统时间最长的纪录,而且因为现在法国总统的每届任期已从7年改为5年,看来这一纪录已不太可能再被人打破。密特朗还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左派总统身份入主爱丽舍宫的人。当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登上总统宝座时,虽然他的社会经济政策一度与那些右翼的前任大相径庭,但在对外政策方面,却依旧与他们大致相同,尤其是在对美关系问题上,他一直注重彰显对美国的独立姿态。

1981年,密特朗与美国总统里根

 

1988年,密特朗竞选连任总统成功。在他开始第二届总统任期不久,由于国际形势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90年代的法国外交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怎么说呢?简单地讲,随着雅尔塔格局瓦解和苏联解体,欧洲的秩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固然给法国提供了进一步发挥大国作用的机会。


然而,剧变后欧洲力量的严重失衡,也给法国的大国地位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例如,苏联的解体,不仅一下子使法国失去了借苏抗美的资本,而且还使法国痛失了“联苏制德”的这张好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柏林墙倒塌,苏东发生巨变后,二战后形成的两个德国,即东德与西德,竟然会如此迅速地得到统一。这更使得在二战后已习惯于在西欧充当盟主的法国,对自己的西欧盟主地位忧心忡忡。后来的事实表明,这种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总之,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局势让法国喜忧参半,甚至是忧大于喜。面对这一局势,该如何来应对呢?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调整外交政策,推出新举措。果然,为了让法国在实力与地位相对削弱的新形势下还能继续充分发挥大国作用,密特朗当时在对外领域推出了两大举措。


第一项重大举措是深化西欧联合,加快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经济货币联盟以及在西欧联盟框架内推进西欧共同防务。在密特朗的大力推动下,欧共体于1991年底通过了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应当说,密特朗当时在建立欧盟这件事上还是很卖力的,之所以如此,讲白了,很大程度是为了“抗美”与“防德”。所谓的“抗美”,是指借助欧共体整体合力同美国争夺欧洲事务的主导权,进而最终实现由法国占主导地位的“欧洲人的欧洲”的夙愿;所谓的“防德”,指的是借助欧盟的经济、政治一体化和共同防务的综合机制,掣肘东西统一后国力大增的德国。

参与签订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为原欧共体的12个国家

 

至于他的第二项重大抉择,牵扯到我们中国的地方就多多了。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在国际舞台上大肆充当“民主”卫士,竭力推行“人权外交”。这一点在这一时期法国的对华政策中表现尤其突出,由此也导致了在一段时间里中法两国之间的关系极不融洽。此外,密特朗为扩大法国的国际影响,还竭力让法国充当国际宪兵。于是在一段时间里,法国竟然成了向联合国提供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


尽管密特朗为贯彻自己的外交抉择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却连遭挫折。例如,在法德制约与反制约的斗争中,德国明显占了上风;法国在同美国争夺欧洲安全主导权方面,实际上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充当“民主”卫士,大搞“人权”外交,导致了法国与中国等国家的关系极度恶化。而在法国经济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耗费巨资向联合国提供大批维和部队,则更是在国内引来一片嘘声。

密特朗在任期间参与对台军售,导致中法关系降低至冰点。图为法国出售给台湾的“幻影”战机

 

1995年5月,希拉克接替密特朗担任法国总统。这位戴高乐主义的传人在入主爱丽舍宫后,将“遵循戴高乐将军的教导,寻求法国在世界事务中应有的突出地位”视为己任。不过,为应付冷战后新形势的挑战,希拉克也不得不在戴高乐传统外交思想中揉进一些现实内容。因而,希拉克的外交被人称为“新戴高乐主义”外交。


在对美政策方面,希拉克虽然在上台后也注重改善法美关系,借以加强自身的大国地位,应付欧洲地区的安全挑战,推动法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强调,法国只乐于同美国建立“严格的平等伙伴关系”,法国绝不“接受”由美国统治的单极世界,不承认以美国为轴心的“世界新秩序”。


你还别说,他不仅这样说,而且确实也这样做了。例如,在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问题上,法国坚决支持让不讨美国人喜欢的加利继续连任。在古巴问题上,法国带头谴责美国炮制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当时在不少其他国家的人看来,这套法案最恶劣的地方在于将美国的立法强加于国际社会。


2003年,美国的小布什总统伙同英国首相布莱尔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对此,希拉克担任总统的法国更是带头予以猛烈抨击,以致法美关系一度颇为紧张。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持法兰西文化传统,希拉克政府还大力抵制美国文化对法国的侵袭和渗透,包括严格限制美国电影和通俗音乐在法国媒体上播放。

2002年,希拉克与小布什在爱丽舍宫

 

在对德问题和欧洲建设方面,面对德国国内“大德国主义”思潮的抬头,希拉克政府加强了对德国的防范。为此,他在上台后不久,就冒着极大的风险宣布法国恢复核试验,向德国显示其核打击的力量及决心(当然,此举的意义绝不仅于此)。不过在这同时,希拉克仍重视维系法德合作,并把法德轴心置于欧盟发展的中心位置。


此外,和他的前任密特朗一样,在希拉克担任总统期间,法国在许多场合继续以“第三世界的保护神”自居,并在不少问题上确实也能“仗义执言”。不过,由于法国本身的实力毕竟有限,它在对第三世界的支持方面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在此也顺便八卦一下,希拉克对中国历史文化很感兴趣,尤其对中国的青铜器情有独钟,痴迷之极。1997年,希拉克在访华期间参观上海博物馆时,时任馆长把自己的专著《中国青铜器全集》赠与希拉克,希拉克在看到书中的一张图片时竟然脱口而出:“这是不是二里头文化三期的青铜器?”如此专业的提问,令那位以研究青铜器著称,被人誉为“中国青铜器鉴定第一人”的时任馆长惊叹不已。

马承源先生向希拉克总统赠送《中国青铜器全集》

希拉克痴迷中国青铜器

法国之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国际舞台上不时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还是由它虽然持二等票却想坐头等车厢,或者说这匹“小马”仍然还一心想拉大车所决定的。伴随着“辉煌的30年”结束后,法国战后“大国梦”所依赖的较为坚实的社会经济支撑因经济衰退受到削弱,或者说伴随着其“硬国力”已经处于使法国更难以在国际事务中以二流国家的实力扮演一流大国的角色的状态,导致法国在继续做它的“大国梦”的过程当中,不得不越来越倚重发挥自己在“软国力”或者说“软实力”方面的一些优势。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问,法国在“软国力”方面的优势有哪些呢?对此,以反美情绪强烈著称,尤其不愿接受全球化等于美国化观点的法国前外长魏德林,在1998年5月所作的一份报告中给出了大致的答案。他在该报告中不仅宣称法国依然是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而且还特意强调:“我们不仅具有‘硬国力’,还有‘软国力’,如语言、文化、艺术、音乐、知识分子、非政府组织、烹调、优美景观等独特魅力。法国是人权的祖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拥有特殊的使命。我们要避免野蛮的全球化,用另外的方式规划全球化。”

法国: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国

 

如同前面说的,法国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国际舞台显得“力不从心”是与“辉煌的30年”结束后持续出现的危机现象与衰落趋势密切相关的,而在这一“危机时代”中,法国不时冒出各种新社会运动,并进而对法国国内政治格局产生不容低估的影响。为此,在下一讲,我们将把目光投向新社会运动如何在法国异军突起,他们对当今法国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好,下回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INFINITE_LX

    不是野蛮的全球化,而是精致优雅的全球化~

    闷声屠鹅写作文 回复 @INFINITE_LX: 高级掠夺

  • Amor11fati

    老师好像逐渐适应了,结果也快结束了

  • 浮云飞絮_

    小马拉大车

  • 13761319bqo

    谢谢。

  • 毛毛牛bj

    经济实力是第一位的,这是硬实力 ,其次才谈的得到软实力。法国的特点是有大国梦,务实能力差。我觉得他们永远忘不了过去时代的辉煌。去欧洲旅行会明显感觉法国曾经对欧洲的影响,那些国王的宫殿都在效仿尔赛宫的风格。

  • WXZS

    有意思

  • 手上有一个硬币

    好听好听

  • 李鹏业

  • 1359137zakw

    有文化底蕴

  • 冋魏

    如何进世界历史大师课的学习群?

    感覺ing 回复 @冋魏: 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