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2 | 李丹梦:青春注定是悲剧吗?

沈从文《边城》2 | 李丹梦:青春注定是悲剧吗?

00:00
18:01

课程金句 


课程文稿 

1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李丹梦,今天我为大家讲解《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最富盛名的作品。它以川湘交界的小镇茶峒为背景,讲述了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边城》写得极美,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纯净自然的优美画面,那里有青山绿水,有河边的老船夫,有16岁的翠翠,有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可惜结局却并不美好,由于一系列的不巧与误会,天保身亡,傩送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了。


沈从文动笔写《边城》是在1933年秋, 1934年4月19日完成。当时的中国危机四伏,东三省已沦陷于日本之手,国共双方内战正酣。中国往何处去,成为文学创作无法回避的问题。与同期盛行的左翼文学、抗战文学相比,《边城》完全是个另类,这里看不到任何正在进行的现实矛盾,仿佛不识人间烟火。它跟沈从文的文化思维,他对文学功能的定位有直接关系。沈从文反对文学充当政治的工具,他坚持文学的独立性、审美性,让文学致力于个体精神的守护。


但这并不意味着逃避中国问题,恰恰相反,在《边城》中沈从文提出了一个看似间接迂回、却是根本的拯救中国的策略:那就是人性。战争往往导致功利思维至上,一般人在此看到的只是国家失败了,却感觉不到人性的颓败与扭曲。这让沈从文很痛苦,他觉得只有人的素质上去了,中国才会走出困境。就此而言,《边城》不啻为用抒情诗写成的激越“呐喊”与“社会警示”。《边城》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进而“为人类‘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


2

翠翠是《边城》的灵魂。这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她的名字是爷爷起的,因为住的地方山上多竹林,翠色逼人。“老船夫就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儿取了一个身边的名字,唤作翠翠”。书中说的“随便”其实绝非“随便”的笔触,这也是沈从文惯用的一种行文方式:越是在乎在意的地方,笔触越是平静轻盈,甚至正话反说,言不由衷。


当你最终悟到的时候,会蓦地感觉悲从中来。试想,孩子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姓氏都隐去了,名字不随便又能怎样呢?这是豁达的无奈,还是无奈的豁达呢?不单如此,貌似“随便”的命名,也暗示了翠翠的生命存在是宛若山中翠竹般的自然天趣,决计没有社会、人群中的算计和功利。她生动活泼,又孤独异类。人性拯救的模版、旗帜,在翠翠的命名中已悄然升起。打量翠翠,也是在追溯和思索我们的本来面目。这里的自然是相对于社会而言的,在沈从文内心的价值天平上,翠翠式的自然人要高于我们这样的现代人、社会人。因为前者代表了原初和真纯,后者则因造作染污而难免虚伪。


似乎是为了印证和展开“翠翠”名字中埋伏的道理,沈从文紧接着给出了翠翠的相貌描绘,书中是这样说的: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显然,这绝非知识教化出的形象,翠翠是自然化育的精灵,她不会多愁善感,更没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长远、深刻意识。她只是一个如翠竹般健康、知足的少女,一切按照天意行事。“风日里的长养”,焕发出了翠翠黑黑的皮肤;青山绿水的滋润,营造了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这既是在写人,也是在写自然;既是生命现象的呈现,又是自然现象的涌动。或者说,翠翠的身形已和自然融为了一体,她时时在跟自然进行着光合作用般的密切交流。


请注意,文中有两个很触目的语词:“小兽物”、“山头黄麂”。用动物来形容人一般都带有讥嘲贬义色彩,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敌人夹着尾巴逃走了”,像沈从文这样把动物和供奉的美好人性结合起来,比较少见,这不是呼唤兽性的回归,而是指向一种未经开化的、浑然原始、童真自足的生命状态,它对被现代机制阉割的人性(我们称之为单面人,譬如,那些只晓得挣钱、斗争或死读书的人)具有特殊的参照和拯救意义。


文学在构建人类的救赎形式时,往往选择少女的意象。用曹雪芹的语汇叫“女儿”。大观园之所以美好,就因为有那么一群似乎永远长不大的女儿在,她们的纯真洗涤了人间的尘埃污浊,让宝玉类的凡胎流连不已。女儿不能长大,一长大,大观园就瓦解了。《边城》里的翠翠也是属于“女儿系列”中的形象,自始至终,沈从文都把翠翠铭刻在少女和青春的阶段。 我们很难想象翠翠长大或衰老了会怎样,那应该是另一篇小说的故事了。倘若设计翠翠进城当了个勤劳致富的打工妹,那感觉也很怪。翠翠应该不会这么有上进心或者经济头脑吧。


小说里有个细节,翠翠下意识地想到了“出走”,一个相当现代时髦又叛逆的字眼。她想象爷爷用各种方法找她都没有结果,最后无可奈何地躺在渡船上,对人说:“我家翠翠走了。我要拿把刀去杀了她。”翠翠被自己的想法吓住了、心痛了,她叫着爷爷,果断打消了出走的念头。看来,翠翠也觉得她只适于长在茶峒这样美丽、宁静而贫困的土地上,这里才是她的家。


3

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关于翠翠身份的诸多假设中,已然涉及到关于青春、少女的想象的问题,似乎存在那么一种叫做“青春”的标准。但究竟是什么是青春呢?怎么讲述它让才让觉得舒服呢?一般讲,青春意味着年轻、青涩、不成熟,这是从成人社会及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的。在成人眼中,青春是一个受忽视、贬低甚至不屑的字眼,这跟少女和我们先前提到的“自然人”地位相同。我们时常会怀念青春岁月,因为那时我们不懂,少有算计和功利,会做点可笑又可爱的傻事,现在不能了。但回想起来,能做傻事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那是青春的权力与魅力。


翠翠给人的启迪完全是青春式的。和城里女子相比,翠翠在爱情方面毫无概念和程式化,她甚至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边城》看到后来,让人实在有点着急。为什么翠翠不能直接问傩送:“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你和她之间,是否有了真感情?”这样不就把误会解开了吗?但这就是翠翠,像一棵原地伫立、不事张扬、自我消耗的的竹子。一切全凭本能行事,那种纯净矜持羞涩,让人怜爱心痛。翠翠决计不会教育你,也不会开导你,她话很少,那是自然人的语言,沈从文写得很传神,不妨看下她跟二老傩送的几次对话。


第一次见二老是在某年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二老见她孤身一人便邀她到家里坐坐,却被翠翠误解为要带她去妓院,她骂了二老一句“悖时砍脑壳的”,二老笑着吓唬她:“你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不要喊救命。”一个美丽的误会让二人情窦初生,悲剧也由此埋下伏笔,一切始于误会,而终于误会。最后爷爷来了,他连喊:“翠翠,是你吗?”翠翠轻轻说:“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是重复二老之前的话,表明少女对二老印象深刻。


第二年端午,二老去了青龙滩,翠翠和爷爷进城时没见到他。回去的路上,她问老船夫:“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龙滩呢?”这透露出少女的牵挂。


到了第三年端午时节,二老到翠翠家送爷爷落在城里的酒葫芦,翠翠却没认出他来。这很难想象,两年中翠翠都牵挂着二老,但他到跟前了,却没认出他来。她只“觉得好像是个熟人,却不明白在什么地方见过面。但也正像是不肯把这人想到某方面去,方猜不到这来人的身份。”这跟现代人实在太不一样了。现代人谈朋友像“看物”,对方几斤几两,多高多胖,瞧得不要太清楚。1米六以下,不予考虑。可翠翠的爱情纯然是感觉,她甚至有些隐隐地害怕那炽烈的感情。这也算是青春的傻气、呆气吧。


在看龙舟赛时,翠翠和二老再度相遇。翠翠当时正在找黄狗,迎面碰到划龙舟失足落水、刚从水中爬起来的二老。路很窄,两人手肘相碰,却来不及细谈。翠翠挤到水边找到了黄狗,黄狗张着耳朵昂头四面一望,猛的扑下水中,翠翠说:“得了,狗,装什么疯!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虽然翠翠说话很少,但说出来的句句精彩,二老翻船落水,她又心疼,又可气,这种郁结终于通过呵斥扑下水的狗宣泄出来。除了二老落水,刚才看龙船时听到的诸多议论也让翠翠不自在,“只看二老今天那么一股劲,就可以猜想得出,这劲是岸上一个黄花姑娘给他的!”这话让翠翠心里极乱。


像翠翠这样一个纯真的少女,如何在现实中栖身,沈从文其实是没有想清楚的。太晶莹的东西往往容易夭折,或被冷漠的社会吞噬同化。从结局上看,青春、少女、自然人似乎注定是和悲剧联系在一起的。沈从文最后让翠翠在无尽的等待中结束全文,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已经算得仁慈的文学处理了,作者结尾时添了一笔意味深长的亮色:“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创作《边城》是出于人性救赎的希冀,翠翠便是理想人性的化身。虽然她的结局并不美好,但悲剧也许正是人性救赎展开的方式。只有这样,你才会记住它、珍惜它并试图葆有重建它。翠翠浑身发散的健康美丽,就像徐徐清风,时时沁入被各种文明成规压抑的现代人的心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Bluem

    娓娓的讲解,深入浅出,喜欢!

  • 秦八里

    听哭了,女老师讲这篇好!

  • 1553013rcoc

    一顿一顿的,有些出戏,走进不了内容。听了这么久,第一次有这种感受

    中国文学大师课 回复 @1553013rcoc: 可能是音频转码问题,重新上传了一版,老师讲的很好哟,感谢建议!

  • 深呼吸找到自己的节奏

    这个老师讲得太好了吧~声音尤为有味打动人

  • 156295112

    在喜马拉雅听丹梦老师讲边城,仿佛又到了几年前的课堂,真好呀

  • 程杰杰

    。。。老师讲话的节奏有点怪。。。。。

  • 1504846jkug

    我能说这个抑扬顿挫听着有点奇怪么😂

  • 读书郎2019

    第一次读边城还是高中 沈从文的作品里最喜欢这一篇 听了您的解读受益匪浅

  • 阳阳的糖果屋

    沈从文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出生在乡野,说最粗野的话,却有着最纯粹的感情,那一个个活泼的生命,充满着一种淋漓充沛的元气。他们光彩照人,将情感铺展在你我眼前,他们要哭则大哭,要歌则大歌,喜怒哀乐都是那样的纯粹与强烈。翠翠最后独自守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然而,这最终的结局将会怎样?也许,傩送明天就回来了。也许,翠翠明天就起程去找回她的意中人。

  • Merrytrees

    孩子推荐来听的,老师讲得很好啊!清晰透彻,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