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5:姚建彬|不存在的美好地方

《乌托邦》5:姚建彬|不存在的美好地方

00:00
20:09



朋友,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姚建彬,在第三讲里,我给你详细讲了《乌托邦》第二部的主要内容,着重讲了乌托邦岛的形状和以亚马乌罗提城为代表的城市规划、乌托邦岛上的社会结构、乌托邦人是怎样对待婚姻和性、乌托邦人是怎么安排生产和工作、怎么从事学术研究的,也讲了乌托邦人是怎么看待金银财宝,又怎么看待战争的,从而让你具体了解到,莫尔用他惊人的天才构想出来的这个完美的国家,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


今天,我要给你讲讲,《乌托邦》这部小说最打动我的有哪些方面?


《乌托邦》的问世,是英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事件,它不仅在英国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而且很快在欧洲大陆被人们争相传阅。此外,《乌托邦》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激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论。


《乌托邦》这部小说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它的作者托马斯莫尔利用古希腊语杜撰出来的“Utopia/乌托邦”这个名词


它激活了西方世界的乌托邦想象,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各国的读者带来了命名的灵感,召唤他们把那些“美好而不存在”、“充满理想色彩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够实现的东西”都称为乌托邦。


在这些人看来,完美而不存在的东西可以叫乌托邦,网络世界可以叫乌托邦,甚至咖啡店、图书馆、活动室,甚至任何寄托了自己理想的东西都可以叫乌托邦。如果你上网去搜一搜,就会发现,人们用乌托邦来命名的东西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命名的人根本不需要知道这个词语是从哪里来的,也不需要知道它是胡思乱想还是充满理想,有人仅仅凭直觉认定这个词很响亮、有点洋气,又有点酷就使用了它。


正因为有了莫尔杜撰出来的“乌托邦”这一术语,人们找到了对许多原本无法命名的东西的命名。比如,在西方,有人在尝试给乌托邦这个概念查户口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向历史的最深处挖掘,把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波斯山、黄金时代、阿特兰蒂斯,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普卢塔克的《莱喀古斯传》中关于斯巴达的理想化描写,也就是他所描绘的莱喀古斯国都看作乌托邦理想社会的早起原型,也有人把《圣经》里描绘的伊甸园、基督教期许的“千禧年王国”等等形象等同于乌托邦。类似的思想也见于中世纪的挪威、克尔特和阿拉伯的传说之中。


不少中国人在读到莫尔的《乌托邦》以后,也激动得不得了,认为《列子∙黄帝篇》中的“华胥国”、《老子》中宣扬的“小国寡民”的农耕生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唐朝牛僧孺所撰传奇小说集《玄怪录》中的《古元之》里所描写的“和神国”、《西游记》里描写的“福地洞天水帘洞”、曹雪芹描绘的“太虚幻境”、《镜花缘》里描写的君子国,等等,等等,差不多就是中国版的乌托邦。虽然这样简单的东西方随意比附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种自由联想的阅读方式,也是开阔眼界,让你得以享受精神快乐的常见方式。如果你想做皓首穷经的书斋主人,那么,朋友,我鼓励你光明正大地放飞这样的读书之乐!


乌托邦思想,即使在文学方面,在莫尔的著作问世之前很久就已经产生了。它出现在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中,并在他的《理想国》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普卢塔克的《莱喀古斯传》中关于斯巴达的理想化描写也属于这一类乌托邦著作。


 除此之外,《乌托邦》这部小说还奠定了西方乌托邦小说的基本范式。为什么这么说呢


莫尔的《乌托邦》,既是英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乌托邦小说,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现代意义的乌托邦小说。莫尔《乌托邦》的诞生,不仅掀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崭新的一页,而且也给世界范围内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朋友,你知道,古往今来的文学史上,有多少人曾经梦想或追逐过在某一领域“开先河”的光荣。而莫尔,就凭他的盖世奇书《乌托邦》,为自己赢得了不朽的美名!


莫尔的《乌托邦》不仅奠定了英国后世500多年的乌托邦叙述体小说的基本范式,这就是借助文学艺术手段和丰富的文学史养料,展开对社会、人生、历史、政治、道德、宗教、经济等层面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努力使文学艺术从狭小的境界中自我提升,而且为后世其他国家的乌托邦小说奠定了基本的叙述风格和叙述策略。


从莫尔的《乌托邦》开始,英国的乌托邦小说差不多把乌托邦小说的题材范围一网打尽了:


无论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批判,还是对不合理的现世政治的批判;无论是对未来政治-经济制度的设想,还是对伦理道德的展望;无论是对婚姻、家庭关系的处理,还是对个人与团体之关系的构想;无论是对宗教信仰的规定,还是对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设计;无论是对战争的思考,还是对外交策略的调整;无论是对人际关系的把握,还是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关注;无论是对男女平等的诉求和是对社会公正的追寻……


凡属人类在当时社会历史境遇中遭逢的急切问题,没有哪一方面没有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进入乌托邦小说作家的视野之中,并通过他们的生花妙笔揭示了出来,从而以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从莫尔的《乌托邦》开始,英国乌托邦小说几乎用尽了后世其他民族、其他文化背景的乌托邦小说作家可以驱使的艺术手段:


在乌托邦小说王国具有重要定位和深远影响的对话体叙述形式在《乌托邦》中已经得到了灵活自如的运用;对讽刺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格列佛游记》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对事故——获救——造访——事后追忆这一叙事策略或情节结构的安排在《乌托邦》、《新大西岛》、《格列佛游记》等乌托邦小说文本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至于对双关、隐喻、反讽、排比、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在英国的乌托邦小说创作实践中也获得了广阔的空间。


据我的观察,由莫尔开创的《乌托邦》小说创作道路,在英国形成了一个几乎没有中断的传统。培根的《新大西岛》(1627)、温斯坦莱的《自由法》(1652)、哈林顿的《大洋国》(1656)、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埃利斯的《新不列颠》(1820)、勃特勒的《埃瑞洪》(1872)、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1891)、威尔斯的《现代乌托邦》(1905)这些乌托邦作品,都应该放在这个传统里来阅读和评价。


十九世纪是欧洲“盛行空想的年代”,“充满了种种乌托邦书籍和设想,在那个世纪的最后十二年里,大约就有一百部乌托邦小说出现。” 20世纪,当计划中的社会的可能性变得十分逼近时,就出现了许多热烈的反乌托邦或非乌托邦小说,在这方面,奥维尔的《动物庄园》及《一九八四》可为代表。此外,还有阿道斯·赫胥黎的《勇敢的新世纪》、叶·扎米亚京的《我们》等。这些反乌托邦小说以文艺形式表达了对乌托邦的否定或不信任精神。


当然,《乌托邦》这部小说,最打动我的,还是充溢其间的那种为了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福祉而纵横比较、上下求索、前瞻设计的人文主义理想情怀。


我是在湖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阅读《乌托邦》这部小说,并对乌托邦研究产生兴趣的。我是1995年开始读研究生的,那个时候,商品经济的大潮已经在神州大地汹涌澎湃。我注意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开始出现庸俗化的倾向,道德的滑坡也成为危险的趋势。1992年开始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汹涌而至,一时间,偌大的中国文学市场空前“繁荣”,“商品文学”琳琅满目,感官、肉欲、香艳、猎奇、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成为文坛的“主旋律”。在看似丰富多彩、繁荣活跃的表象之下,真正的文学却渐渐离我们远去,文学的审美意识、悲剧意识、反思意识、改革意识、现代意识、开放意识日渐萎缩。        


除了市场经济和商品大潮的冲击之外,作家自身对理想、精神、责任、进步、幸福等人类基本价值的主动放弃何尝不是导致当今的文学四面受敌的重要原因?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重塑文学自身的星象,恢复并提升文学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地位,就离不开从精神、理想等层面来进行新的挖掘。除了向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文学传统中寻找可能的精神资源之外,也应尝试着从国外文化传统尤其是国外文学传统中汲取可能的精神资源。


我那时以为,而且现在仍然这样认为,阅读、研究并借鉴莫尔的《乌托邦》以来的大量西方乌托邦小说,可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灌注某种精神活力和理想维度。


 《乌托邦》这部小说最打动我的,还在于它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  


在西方乌托邦文学史上,除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外,没有哪一部作品像《乌托邦》这样从思想层面上打动过我。莫尔在这部小说里表达的思想精华之一,就是他的朴素共产主义思想。《乌托邦》就像一面照妖镜,让欧洲社会的匮乏、堕落、黑暗、冷酷、残暴、专制、强权、战争、杀戮等丑陋面目原形毕露,从而激发了人们批评现实的勇气和追求完美未来的激情。莫尔不仅仅看到了当时欧洲社会的问题和矛盾,还提出了他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实行共产,消灭私有制!


虽然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柏拉图和奥古斯丁就分别在《理想国》和《上帝之城》中表达过共产的主张,但只有到了莫尔这里,共产才被作为改革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本之计来强调,这对正在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当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莫尔提出的共产主张,还是他克服人性中最卑劣的自私和贪婪、重塑人性的根本策略。换句话说,莫尔对重塑人性已经有了比较理性的思考,他已经注意到了社会制度变革对人性复归的重要作用,而不再象他的前人那样向上帝求助,这也正是人文主义者莫尔超越他的时代的地方。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最终消灭私有制,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真正解放全人类。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莫尔的幼稚与不彻底性有过深刻的批评,然而他给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带来的某些启示,仍然应该得到历史性肯定。


尽管我本人不赞成把一部文学作品活生生地解剖成艺术和思想两部分,也不认同把一部作品的艺术特性同它的思想内涵割裂开来的看法,然而,具体到评价每一部作品时,我们往往不得不在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关系方面做文章。比如,我们谈到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的时候,就会极力称赞它是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结合的典范巨著。再比如,我们评价高尔基的《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也会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有机统一大家赞赏。


那么,如果你问我怎么样看待《乌托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时候,我会怎样回答你呢?


老实说,我认为《乌托邦》的思想性,尤其是它闪烁的人文主义理想和朴素的共产主义光芒,要远远高于它的艺术性。在回顾《乌托邦》这部小说发表500多年来的历史之际,我发现,在十六世纪以来的西方每一次思想大变革中,都能够看到《乌托邦》中的思想在其中的反映或折射。


我当然不是说莫尔的《乌托邦》在文学方面,尤其是在小说艺术方面不存在任何缺陷;我更没有无知到将莫尔的《乌托邦》供奉为英国乌托邦小说的高不可及的范本。事实上,如果从我们习惯上已经接受并认可的小说观念来评价,莫尔的《乌托邦》无论在小说的本质、小说的构成、小说形式的审美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之处。


但是,我认为对乌托邦小说的评价,不能局限于我们通常所遵循的文学尺度,而应该同时考虑到它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整个时代最关心的话题,它在多大程度上传达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想动态,它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的人类处境和命运的关注,以及它是如何来激发、弘扬人类的理想和信心的。只有将上述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才能接近对乌托邦小说的理解和评价,也才能对其文学史地位有比较真切的定位。


正是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以其多方面的突出成,奠定了后世乌托邦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是世界范围内现代意义上的乌托邦小说的杰出范本,是一部不朽的盖世奇书。


朋友,我今天从《乌托邦》这部小说的四个方面,即它的人文主义理想情怀、它对乌托邦想象的激活、它在西方乌托邦小说发展史上的“开先河”等,同你分享了《乌托邦》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打动我的原因,从而用这种体验式的解读,谈了我对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听了我的讲述,不知道你的心中是否也在涌动着一个召唤你的“乌托邦”呢?


朋友,我是姚建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08841tpqk

    讲解者灌输个人观点过多,旁征博引但华而不实。

  • 素年清恋

    Day30. 老师今天的解读让我尤为触动的三点:1). 莫尔通过犹如照妖镜的盖世奇书《乌托邦》,让丑陋的欧洲社会问题与矛盾原形毕露,不仅激发了人们批评现实的勇气和追求完美未来的激情,而且提出了克服人性中最卑劣的自私和贪婪、重塑人性的根本策略,那便是最能打动我们的通过社会制度的变革实现人性复归,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人文情怀的强调与思考!2). 此部盖世奇书不仅奠定了英国后世500多年的乌托邦叙述体小说的基本范式,而且为后世其他国家的乌托邦小说奠定了基本的叙述风格和叙述策略!3). 重塑文学自身的星象,恢复并提升文学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地位,就离不开从精神、理想等层面来进行新的挖掘。

  • 虾球xq

    我心里的乌托邦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夜不闭户。包容度高,社会和谐,犯罪率低。无战乱,少疾病。除了人文科学高度发达,自然环境也得到保护,人与自然,与各种生物和谐相处。

    小熊爱读书2007 回复 @虾球xq: 虽然也很赞同,但又一想,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好的国家,哎😣

  • 听故事的希希

    老师的语调比较像播音员,很官方.不太有感情,还是孙建老师语调更吸引人。

  • 1360588owbd

    讲课还是要讲原著为主,读者观点各人不同,讲自己认识太多了

  • 老铁山月亮湾

    现实世界里是不会存在乌托邦的。老师结合自己读这本小说的感受谈体会,真棒!他是在湖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阅读《乌托邦》这部小说,并对乌托邦研究产生兴趣的。正如老师所说:95年,商品经济的大潮已经在神州大地汹涌澎湃。他注意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开始出现庸俗化的倾向,道德的滑坡也成为危险的趋势。1992年开始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2019年1月10日

  • 加菲肥肥猫

    乌托邦就是作者心中的天堂,不过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因为反人性。

  • mml2020

    讲师的一些观点极为幼稚。

  • 仙境兔灵

    为什么完美而不存在呢??~(๑• . •๑)~没有完美而存在的东西么?~~(๑• . •๑)~看来真是没有完美而存在~而是存在即完美~♪(^∇^*)~

  • VerinaSue

    泛泛而谈太多,“…等”无意义堆砌的词太多,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