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分:我们共享我们的差异
 26.09万
试听180

少分:我们共享我们的差异

00:00
11:54

课程金句 

186集 少分:我们共享我们的差异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上次我讲到佛教对我的帮助,一个是不回避一切灾祸,第二是不招引一切美事,第三是不回应一切舆论。我上次正好讲到不回应一切舆论,好多人可能有点接受不了,但是我非常非常地希望大家能够接受这个思维,让我们的社会更亲近一点。


佛教的帮助之三:不回应一切舆论 

这里边牵涉到一点,好多人要证明我的清白、我的强大,又回到老问题了,“我”是什么? 这个“我”本身是不重要的。你讲的是三个字的名字吗?你讲的是这个肉体吗?你讲的是你以前写过的几本书吗?你讲的是你的教授的职称吗?加在一起就是你吗?但“我”本来就是无我的一个介体而已,所以这个舆论随便它,完全不在乎。


我当时到国外去考察人类的文明,是世界第一个走完恐怖主义的文明古迹全程的一个人文学者,国内好多人受不了了,开始攻击,那我是这样的,国内只要有人攻击我,我立即动身到国外,到国外去演讲中华文化的正面力量。每次都是如此,攻击也无聊了,因为人不在。还有好多攻击更无聊的,其实余先生是不上网那个人,所以你在讲讲讲,等于在一个眼睛看不见的人面前在表演动作,在耳朵听不见的人面前在卖弄嗓音,这完全都非常可笑,你完全不在乎的话,他们这个就没意义了。


结果大家发现了,我走了那么多路,我写了那么多书,我做了那么多演讲,为什么有那么多呢?理由很简单,我没有回应。没有回应的话,就省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特别是省了多少心绪。什么叫心绪呢?就回应以后你知道吗,你好像我回过了我还可以做我的事情了,不,你回应以后你做事就不会太专心了,你要注意回应以后的反应,你以后做的事情也会成为回应的一部分。比如他讲你什么什么,我故意以后做事的时候要强化什么什么,这就错了,你等于顺着他的指挥棒在转了,只有不回应才能够像我一样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我要我自己的经验来劝社会上很多优秀的被嫉妒包围的文化创造者,千万不要听从非议、谣言,听从以后就非常愤怒。好多年轻的艺术创造者,就文化创造者,听到这东西就下决心要和对方辩论,而且要辩论到底。其实只要一陷入辩论,你就不再是文化创造者,而辩论的听众全在看戏,你以为辩论是辩论给听众听,听众是公平的,完全不对。根据我的经验,“真理越辩越明”这样的事情,“群众眼睛是雪亮的”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你们遇到的麻烦,如果和我这么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比,可能不到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如果能够像我一样完全不予理睬,那你会多轻松呢?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写那么多书,走了那么多路,你们也可以做很多开心的事情,可能做得比我还开心,那多么愉快。你干嘛要和那些你不愿意打交道的人纠缠在一起,你怎么和他们拧上了,太没有必要了。所以,不回应,就肯定是不回应。这是我从小受到佛教影响以后所产生的三个正面效果,不回避灾祸,不招引美事,不回应舆论,让我成为今天特别开心、特别愉快的我。


少分:减少人为的界限和划分 

今后我根据佛教的标准来给自己定进一步修行的目标,还有哪一些方面需要努力?有,我要有几个少,要减少,要减少几个少,这个我心里明白,但是做的还非常不够,或者说现在做了一半,继续还要做下去,这一点也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是少分,分,就是佛教里边所反对的分别心,就是强调人为的界限和区别。这一点平心而论,我已经有过警惕,努力的少分,但是实际上我有的时候要屈服于惯常思维,屈服于学术的需要,仍然很难摆脱分的这个毛病。我在我自己的写作和演讲当中,经常会论述地域之分、民族之异、文化之界、国家之别、主义之争、学派之辨,即使比别人相比我要淡化的多,但是却没有完全消融掉,这可能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有关。我再讲一讲,我们经常在地域、民族、文化、国家、主义、学派当中,分来分去,这个分,表面上、学术上说起来很干净很清楚,实际上是增加了这个世界的很多很多裂痕,其实和世界的整体是完全不符合的。世界有很多矛盾,但是和这种分也完全是不一样的。


在佛教看来,人世间一切人为的纷扰、分裂、战争都是由此而起。其实,所有的差异都是空相,所有的界限都是空相,所有激烈的斗争说到底也是空相。一切以集体的方式出现的阶级斗争、民族斗争,按照佛教看来,都没有必要夸张到这种激烈的程度;一切以个人的方式出现的胜负的竞争、尔虞我诈,更需要取消,因为争下去的话一定是共同衰亡;一切以运动的方式所出现的互相整人、检举揭发,那更是中国的老毛病,我们不应该鼓励。但是,现在因为全民都在比赛输赢、都在表演正义,要道破这一点有一定的困难,就是要减少、减少、减少。 


我记得歌德讲过一句话,我多次引用。我那次在联合国的第一个文化报告发布的开幕式上我要演讲,我也讲到歌德这句话,歌德说“人类凭着聪明划出了很多很多界限,最后用爱把它们一起推倒”。这话讲得很好,“人类凭着聪明划分了很多很多界限,最后凭着爱把它们一起推倒”,界限是人和人之间硬划出来的。为什么讲这个话?因为在那一次联合国发布第一个有关文化的世界报告,发布那一天,正好我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有个对话,对话的时候,我反驳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亨廷顿先生的文明冲突论。这种理论它把交融更多、分离较少的文明这个现实,强调了它分别的这一边,这种鼓励在理论上等于产生了后来好多冲突的理论诱因,这是不应该的。


我们非常喜欢用图图大主教的一句话来改变文明冲突论。图图大主教说,“我们共享我们的差异”,就是有差异我们特别高兴。我们为什么互相欣赏?因为我们有差异。所以,文明的不同只能成为互相欣赏的理由,而不应该成为冲突的依据。现在毫无疑问也有一些文明的基础在冲突,但是我走遍全世界我证明,不是冲突,不是文明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本来有的邪恶和各个文明里边的正面力量在发生冲突。文明之所以文明,他们有共同语言,应该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尽量地少分,哪怕这些分打着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地域主义、民粹主义的旗帜,打着很多西方主义和东方主义的旗帜,各种强化差异、强化区分、强化智慧、强化争斗、强化哪个国家第一哪个国家领先的这种思维,那么都是和佛教相违背的。 


在这一点上,我所说的就是一个我们努力的方向,我自己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在我的整体的思考等级上要减少分。这是我们过去教育的基础,因为教育不分的话他很难教的下去;学术不分的话,学术论文很难写,所以养成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终于有一天到了歌德所讲的那个境界,人类凭借智慧划分了很多界限,最后用爱把它们全部推倒,最后这个时间应该到了。好,今天讲到这。




精选用户评论
  • 帝都微笑

    太受益了

其他用户评论
  • 蘭_兰

    马行千里,不洗尘埃!因为这种豪迈,才有了余先生的行者无疆,千年一叹,才有了今天我们可以这么轻松听课的心经今译!才有了当国际舆论出现中国威胁论时余先生第一个在国际组织上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历来沿行的是儒家文化,不侵略不扩张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也因为余先生的这个声音,从此,中国威胁论逐渐退出国际舆论!但我们凡人能有几人可以做到?我们能做到的是,如果但在单位遇到被同事抢了功劳领导误解,那么下一次用更好的方案证明自己,而不想着去说明和争吵!当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没有达到你所要求,不恐惧不急躁,看看孩子的优点长处在哪儿?当你发了个朋友圈没有点赞感到失望时,想想发朋友圈是为了什么?不争不辩,性空驻我心!

    穿过你的黑发我_e8 回复 @蘭_兰: 1

  • 动动月亮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不回应舆论,好难啊,有时真憋屈、委屈,明白了秋雨老师讲得道理——省心绪,再难,我也会努力去做。秋雨老师定自己修行的目标:少分。对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细想想,分得越多,分得越细,带来的是更大更多的抱怨,因为很多事,没法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谁做得多?谁做得少?……怎么也分不清楚,那就不分吧。秋雨老师思考少分地域、民族、文化等等大问题,我们也要思考少分小事情、小问题,少分会让我们周围的人感受到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想想都轻松快乐起来了。

    动动月亮 回复 @哲也_pr: 只是我的一点感悟,不一定对的,谢谢您

    哲也_pr 回复 @动动月亮: 你的留言,在对照先生的言行上,进而联系你自己和联系实际。读后,很有收获。

  • 21简

    少分,没有分别心,我的理解是余老师作为学者研究就必须要有区别心,(不是分别心)在各种学术研究上(例如袁隆平的水稻)区别心是正常的,必须的。无分别心是指在面对权利义务时人人平等,不因为他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多少、知识不同就用分别心对待,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们都是人,何必说鬼话?我们都是一样的,无数偶然间的组合啊!不躲避,不招引,不回应都是节约时间,珍惜生命!不躲避不纠结在灾祸本身,才能及时正确的解决问题。不招引,福祸相依,美事无非是更多物质和精神需求,招引了就少了时间和心力陪伴家人,少了自我更新和学习的时间,老师看重权利和美名,就少了时间研究和考察,今天也许就听不到这么精彩的课程了,

    雪无阑 回复 @21简: 没看懂。。余老师讲的佛学不是你的这种理解吧,而是不去钻牛角尖的对抗和人与人的阶级斗争,要和谐共处差异

  • 同心_lk

    人类凭借智慧划分的很多界限,最后用爱把他们全部推到。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但愿我们的每个人都向这个方向努力!

  • 京南16环

    为什么余秋雨一直在说自己受到媒体、“小人”攻击这件事呢,反复说,天天说,耳朵都起茧子了

    1361267bwyt 回复 @京南16环: 韩寒当年多惨

    沉睡的耳朵_e3 回复 @京南16环: 空不容易,看来讲佛的人自己也难做到

    神存在_9r 回复 @京南16环: 不说它人~是非功过来举例,只提自己的亲身经历,不真诚吗?不清晰吗?你想八卦些什么才能满足呢?

    查看全部3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