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李山 | 战国大变局:五个阶段的搏杀史

2.18 李山 | 战国大变局:五个阶段的搏杀史

00:00
12:03

大变局粉丝群

加入历史爱好者的沙龙,聊天说地,共同学习吧!凡是已购本节目的朋友,添加小助手微信(jpgxsfxzs),发送购买截图即可加入历史大变局微信群,有机会获得一系列福利。同时,欢迎大家关注“姜鹏历史沙龙”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谈古论今,遨游上下五千年。


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共同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大家好,我是李山,由我来为大家主讲《历史大变局》的先秦部分。


前面我们讲到了战国,那么今天这一讲我们就来讲讲战国大体的历史脉络。那么“战国”这个名字,出自《战国策》,在《秦策》,在《楚策》都出现这两个字。那么战国战国,注意,是七个国家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但是,它的战争频率要比春秋还要低一些。有学者就统计,说春秋250多年,战国也是250多年,真正的战争频率,春秋时期反而要高于战国。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战国只有七个大国,那么春秋列国就多了。你看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面的表就写了,大的诸侯12个(注),实际上还有好多。这样的话,就是列国多,所以战争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如果都算战争的话,它当然要多。


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彊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那么战国从哪一年算起呢?基本上有两种算法吧。一种是公元前475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这个“表”里面,算六国,六国实际上就是指秦之外的东方六国,实际上也就是战国的年表,是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75年即周元王元年,为《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那一年)开始的,结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就是指公元前221年,这样的话,加起来就是255年。这是一种算法。还有一种算法,就是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1年。为什么呢?因为公元前403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东周的周威烈王,承认了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韩、赵、魏三家分了晋了,那么他们得领到“营业执照”,才能够合法,面子上好看。所以,这样的话,就从这儿算起,这也是一种算法,但是要比《六国年表》开始的那一年算,要少73年。因为这73年,既非春秋,也非战国,不好处理,所以我们还是从《六国年表》开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475年算起。那么,在这样一个时期里,我们可以把战国的历史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有90年的历史。这个90年的历史,前半段还在春秋这个尾巴上,就是越国还在称霸。我们知道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勾践灭吴。但是不久,这个越国也就被楚国灭了(注)


於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史记 越世家》)


那么所谓战国的历史,主要是魏文侯时期。魏文侯时期,实际上,也就是魏文侯把一个魏国,就是韩、赵、魏这个魏国,打造成一个一流的强国,也可以说他的霸业维持了100多年。魏文侯这个人,在历史上不是很出名,他要比魏武帝曹操名声小得多。可是这个人要论政治文明,我们说古代王朝治天下、治国家,你得衡量一下他的政治文明程度。那么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很值得重视。主要是因为什么?将来讲变法的时候会看到,他是要发展生产,“尽地力之教”(注)。另外,他用了一些什么?就是贤人。这些贤人主要是有儒学背景的。其中像李悝,这个悝字,一个竖心,一个“里外”的“里”。李悝尽地力之教,就是讲生产要广种薄收,要“收获如寇盗之至”(注)。另外,不要“长安谷贱太伤农”。国家要注意控制物价,不要让丰收的农民卖不出钱来。这就是一种文明,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李悝。另外还有吴起,我们知道吴起有兵法,他在魏国服务的时候,魏国的领土达到顶峰。当然,魏文侯做了50多年君主,去世了。接着就是魏武侯。所以说90年,是包括着两代君主,一个是早期的魏文侯,接着就是魏武侯。魏武侯死,这90年就结束了。于是进入到了战国的第二阶段。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汉书·食货志上》)


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 (《汉书·食货志上》)


第二阶段,一共多少年呢?一共是37年。那么这一段时间魏国仍然是一等强国。因为这个时候,魏国在位的王,就是魏惠王,又叫梁惠王。为什么叫他梁惠王呢?是因为他把都城从山西迁到今天河南的开封,开封古称“梁”(注),所以叫他梁惠王。梁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很强大。但是,另外一个国家崛起了。这就是谁?这就是齐国。齐国,田陈篡齐,它发生的时间,要比三家分晋晚。而这个齐国这个田陈,他也想领营业执照,他就像领结婚证似的合法了。他要请当时请这个魏国的君主帮忙。所以一开始,也就是说魏国没大瞧得起齐国。但是齐国,齐国比较早的君主也叫齐桓公,然后到了齐威王,威王在位时间比较长,他任用了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与城北徐公孰美”。那么,又任用了另外一个贤人,那就是孙膑。这个时候,梁惠王,他犯了一个错误,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就是梁惠王时期,因为魏国强大,当时天下无二。他想把这个三晋再统一起来,把这个韩和赵给灭掉。所以他就开始先打赵国。结果,齐国人因为有孙膑,就出手相救,于是就打了桂陵之战。那么这场战争留下了一个成语,叫围魏救赵(注)


前二二五一年,商鞅出兵伐魏,大败魏兵,魏入河西以和。于是魏惠王弃安邑,徙都大梁。(《中国史》吕思勉)


魏惠王十八年,邯郸降。齐败我桂陵。(《史记·六国年表》)


十年以后,梁惠王不死心,又去灭韩。结果这个时候,齐国的孙膑,还有田婴他们跟他打了一仗,跟魏国这一仗叫马陵之战(注)。那么马陵之战我们都知道,这个大家都熟悉的,中国历史故事,就是孙膑斗庞涓。这一打不要紧,魏国实际上也就是100多年的霸业轰然倒地。梁惠王受了很大的打击,他的太子也死在了这场战争中。那么魏国没办法,只能约齐王在徐州,两个人相会,我承认你称王,你承认我称王,咱们平分霸业。实际上这个时候魏已经是衰落了。那么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第二期,就是以齐、魏徐州相王,就是互相承认都称王为标志,一共是37年。


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齐。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曰:“可得闻乎?”客曰:“固愿效之。”曰:“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则富不过有魏,贵不益为王。若战不胜齐,则万世无魏矣。此臣之百战百胜之术也。”太子曰:“诺,请必从公之言而还矣。”客曰:“太子虽欲还,不得矣。彼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太子因欲还,其御曰:“将出而还,与北同。”太子果与齐人战,败於马陵。齐虏魏太子申,杀将军涓,军遂大破。(《史记·魏世家》)


接着就到了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特点是齐和秦两强并治,一共是48年。齐国强大了,齐国从威王强大,延续到宣王,然后到湣王,注意齐国的霸业是衰落在湣王时期。湣王执行了一个错误的路线,就是什么?灭掉了宋国,就是今天河南商丘那一带,也就是西周建立的时候,封建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殷商遗民之后,殷商贵族建立的国家,老牌国家,老的都要掉牙。可是,它那儿,还在那儿待着,它占领一片比较好的平原的土地。所以齐湣王贪心不足,所以要把这块土地拿过来。注意,齐湣王一方面是有贪心起作用,这件事情他拿了宋之后,他就招来天下诸侯的共愤。于是,秦国、燕国,还有韩、赵、魏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燕国从北边打,其它国家从西边打,只有一个楚国,假惺惺地帮他,但是最后,他们把齐湣王给害死了(注)。所以齐湣王灭宋这个事情,就成了齐国霸业衰落的一个标志。所以齐和秦对峙,一共是48年。在这48年当中,秦国崛起。秦国崛起说起来就是从秦孝公开始。在这之前,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一共干了18年,那么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特别适合战国时期那种列国竞争、列国兼并的这样一个国家体式。那么接着就到了秦惠王时期。秦惠王用谁?用张仪。用张仪主要是欺负楚国,欺负那个楚笨蛋,楚怀王。所以这两个国家,一东一西,很强大。但是,齐国衰落了,秦国仍然保持旺盛的势头,所以这是48年,也是第三期。


三十八年,伐宋……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王解而却。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湣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湣王不逊,卫人侵之。湣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第四期,当这个秦惠王去世了以后。秦武王即位,没几年举鼎“绝膑”死了,他跟几个力士在那儿比赛,就是举重,抓大鼎,结果把这个腿骨给弄折了,没多久也就死掉了。所以,接着就是秦昭王,就是我们知道“芈月”,实际上“芈月”这个名字是假的,叫芈八子(注)。来自楚国的宣太后,她辅佐秦昭王41年,然后秦昭王自己又干了十几年,秦昭王在位50几年,这50几年的时间,是秦国实际上是有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东方国家中,齐已经衰落了,那么魏也不行了,韩始终就没有强过,那么只有一个赵,赵也经历了一番改革,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胡服骑射就是以战车为主导的作战改变,加入了骑兵,也就是利用了草原力量。我们知道赵国在今天山西北部,实际上它向北发展已经到了包头,就是在今天的内蒙草原这一带,所以他有这样的力量,比如说像楼烦人(注),一些草原人群,游牧人群,能征惯战。所以他把这种力量,纳入到军事当中,形成一种快速部队(注)。所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军事改革。那么,赵武灵王去世了以后,你像赵孝成王,我们知道历史上有所谓廉颇、蔺相如,也就活跃在这个时期,就是形成了跟昭王对峙的一个格局。但是最终,打了一个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这一下把这个赵国的有生力量,就是国力削弱的不少。三年以后又围邯郸。实际上如果是打完长平之战就围邯郸,邯郸就完了。结果了隔了一段时间,隔了一段时间一围邯郸,这个时候,东方诸侯觉得这要命了,邯郸,唇亡齿寒。赵国一完,就是轮到自己了。所以在魏公子无忌他们这些人的主导下,解围邯郸(注),甚至形成了对秦国的攻击,使秦国在战场上一时失利。那么第四段时期是以“邯郸解围”为标志,那么它的时间是多少呢?一共是延续了29年。这29年,发生了历史很大的变化,就是从战略上讲,就是由合纵连横发展到远交近攻,第一场大战,远交近攻,就是长平之战。


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


楼烦居商“正北”;

也称:楼烦向周贡“星拖(玉饰旌旗)”;


春秋,“晋北有林胡、楼烦”。

战国时北方游牧民族称“胡”,其中主要为“林胡”和“楼烦”。先秦时,这两族与鬼方等族同时出现于商周以北。(《伊尹朝献商书》、《逸周书》、《史记》、)


赵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此处的“致”意为“致其人而用之”。(《资治通鉴第四卷》)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战国策·赵策三》)


三国攻秦,入函谷。秦王……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

(《战国策·秦策》)


于是,战国就进入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秦灭六国的阶段。到公元前221年,一共是36年的时间,秦始皇在位,这个时候,他把天下就打下来了。打下来以后,当然14年就崩溃了(注),这其中原因值得深究。那么,这就是以上我们说的这个,战国的一个总体的局势。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馀,诸侯诛之,遂灭秦。(《史记·秦本纪》)


好,今天我们就讲这么多。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把战国大致分为了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都有不同的强国在争霸。在战国诸多国家中,你对哪一个国家比较感兴趣呢?你感兴趣的点又在哪里呢?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中提出,小助手们会挑选大家的问题,汇集起来统一给大家答复。听众答疑将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中统一推送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上善若水书苑

    这一节课,李老师讲得风趣幽默,把战国之间的打打杀杀像过家家似的!

  • 1587715jsjg

    大师讲述的太好了—语言简洁明了 声音清澈入耳 内容条理明晰 不但涨知识且很享受 ——文化艺术之集大成者!

  • 1365758sjnc

    这么一分阶段,就很清楚了。如果高中就这么讲就好了。

  • Uwoo

    大胃王哈哈😂

  • a李李_ut

    老师讲的真好。。

  • 桌游熊

    果然兴趣是最最好的老师

  • 朝歌月

    原来不是我学不好历史 是没有跟对老师

    红花香雾 回复 @朝歌月: 李山老师的专业是文学

  • 英子zy

    李老师讲得太清晰了,有了这样的线索对战国历史一下就串起来啦!到底是大家

  • 赵家崖湾

    👍

  • 1392261svwf

    李先生越讲越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