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

观星台

00:00
02:46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的是观星台。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也就是1276年,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任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人进行历法改革。首先,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然后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27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经过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终于在公元1218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中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5.2425天,合365天5时49分12秒,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里历,一秒不差,但格里高里历是1528年由罗马教皇改革的历法,比《授时历》晚了三百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周期相比,《授时历》仅差26秒。观星台是砖石混合的建筑结构,由台体和石圭两个部分组成。请您仔细观察一下这座观星台,您会发现台体北壁正中有一个凹槽,凹槽南壁上下垂直,东西两壁有明显收分,这是此台的重要部位。凹槽直壁之上的高表与台下的石圭是一组测量日影长度的元代圭表装置,因为它比以往的八尺之表高出5倍,所以称它为“高表”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的设施。《重修元圣周公祠记》碑载:“砖崇台以观星。台上故有滴漏壶,滴下注水,流以尺天。”由此可知,观星台应当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计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原来,早在700多年前,天空中的繁星就已经进入了古人研究的视线。观星台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