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5:汪洪章|有理性理想的地方,才叫理想国

《格列佛游记》5:汪洪章|有理性理想的地方,才叫理想国

00:00
17:23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汪洪章。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格列佛游记》里藏着的理想国。


《格列佛游记》的前三卷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几个由人类统治的几个奇异国度,斯威夫特借格列佛船长之口,给读者描述了这些国度的社会状况,以此与当时的英国社会进行类比或对比,讽刺、抨击人性中的黑暗层面,字里行间流露出“恨世”思想,进而表达作者自己的社会理想。而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可以说是作者“恨世”思想的集中体现。不同于之前前三卷,在慧骃国里,人类的身体和理性被截然分开了,外形丑陋、性格堕落的“野胡”体现的是人类自私、贪婪、嫉妒、荒淫的本性,充满理性、冷静睿智的马却代表着理性。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谈谈野胡


借用“野胡”一词,我们实际上可以将全书塑造的人类形象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第四卷中形同人类的“野胡”,即丧失理性、充满原始欲望的动物形象;第二种,就是该卷中形同“野胡”的人类,也就是前几卷中所描写的那些人类形象,他们虽然有着人类的外表,却充满了堕落人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第一种人类形象——慧骃国的“野胡”。“野胡”的外表丑陋吓人,动作行为也处处与肮脏、残暴联系起来。书里写道:“它们正在那里吃树根和兽肉,我后来才发现那是驴肉和狗肉,有时也吃病死或偶然致死的母牛肉。它们的脖子上都拴着结实的枝条,另一头拴在一根横木上。它们用两只前爪抱住食物,再用牙齿撕下来吃。”


斯威夫特借“野胡”丑陋形象的描写,对人类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其中对于小“野胡”的一段描写,颇有几分性恶论的色彩。书里写道:“不过有一次我倒是捉住了一只三岁的小公‘野胡’,我做出各种温存的表示想设法让它平静下来,可是那小东西又是哭又是抓,还拼命咬我,我只得将它放了……我发现那小畜生的肉发出一股恶臭味,既有点像黄鼠狼的味儿,又有点像狐狸的味儿,不过还要难闻得多……我把那只可恶的畜生抓在手里的时候,它忽然拉起一种黄颜色的稀屎来,把我全身衣服都弄脏了,幸亏近旁边就有一条小河,我跑到里面洗了个干净,一直到身上的臭气全消之后,才敢去见我的主人。”一般来说,年幼总是象征着希望,意味着可以接受适当引导,未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斯威夫特笔下的“野胡”却是彻头彻尾的恶棍,毫无向善的可能性。这里,关于“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大信念,遭到了彻底颠覆。“野胡”的社会就是人类社会丑恶的翻版,斯威夫特借此来讽刺人类在社会中的种种丑恶行径。主人公格列佛说,他也“确曾听到一些好奇的‘慧骃’说过,在大多数“野胡”群中,有一类是居于统治地位的。这种‘野胡’总是长得比别的“野胡”更难看,性情也更刁滑。这领头的一般总要找一只尽可能像它自身一样的‘野胡’做宠儿,它的差使就是给主人舔脚舔屁股,还有就是把母“野胡”赶到主人窝里去,为此主人常常会赏它一块驴肉吃。大家都恨这个宠儿,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它总是一步不离地跟着它的主人。在找到比它还要恶劣的‘野胡’之前,它一般是不会被解职的;可是它一被蹬开,继任它的‘野胡’就会率领这一地区的男女老幼‘野胡’们一齐赶来,对着它从头到脚撒尿拉屎。”不难看出,这些描述里含有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官场的尖刻的讽刺。


上面谈的是形同人类的“野胡”,下面,我们接着再看看形同“野胡”的人类。这里,突出加以讽刺的人类形象,不仅外形上与“野胡”无异,更主要是由于他们欲壑难填,其内在本性与“野胡”同样丑陋。


斯威夫特塑造的拥有丑陋本性的人类形象,主要集中在上层阶级,他以此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头面人物,如国王、大臣和贵族。


对国王,作者主要是暴露他的骄傲自大、不顾人民疾苦,以及永不满足的赤裸裸的征战野心。


对于大臣,作者主要揭示了他们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丑态。在小人国里,即使在绳子上跳舞非常危险,但是为了争宠,臣子们仍冒着摔断脖子的风险为皇帝表演。


至于贵族,斯威夫特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们的荒唐丑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斯威夫特在书中明显对女性持有一种并不公平的消极态度,他多次讽刺女性的水性杨花和矫情。


也许这与作者很小的时候遭到母亲抛弃,与其成年后不断失败的恋爱有关。因此,有的批评家不无根据地认为斯威夫特患有“厌女症”。


在人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个问题上,斯威夫特的回答也许不像有些批评家们说的那样是非分明,他之所以持“恨世”的观点,主要是由于人类未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理性,因而导致欧洲社会在近代化过程中恶行遍地,社会在政治、宗教、学术等领域普遍存在腐败现象,人心不古。中国著名作家梁实秋曾评价说,《格列佛游记》“不仅是童话、不仅是小说,不仅是讽刺,实在是斯威夫整个的人生品格与人生观的完整表现。”


那么,符合斯威夫特的理性理想的国家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格列佛游记》描写的众多国度中,作者仅对两个国度,持有较为肯定的态度。一个是大人国,一个是慧骃国。当然,关于斯威夫特真正的态度到底如何,一直是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们争论的焦点,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谈到。


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大人国。在这里最引人注意的当然是格列佛与大人们在身材上的巨大差距。在大人国里,格列佛不仅在大人们的对比下,彻底失去了身材上的优势,而且即便是在智慧低等的动物面前,格列佛也保持不住作为人类的尊严和傲气。有个读之令我们难忘的有趣情节,颇能说明问题:一只猴子误将身材矮小的格列佛当成了幼崽,抱在怀里拼命喂食。对自诩高大其实十分渺小无能的人类来说,这一幕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


大人国采取了学者当班制,遇到问题,国王就招来学者一起讨论研究,而且国王本身也是非常博学。大人国国王的学问程度不亚于整个王国内的任何一名学者,他研究过哲学和数学。其实这里塑造的国王形象,很符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王。柏拉图认为,只有当哲学家成为国王,或者只有当在位的国王和统治者虚心向学,严肃而认真地追求道德智慧,才能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结合,才能有好的统治。在充满智慧的国王统治下,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柏拉图的这种观点,显然得到了斯威夫特的热烈推崇。


大人国国王认真倾听格列佛讲述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还认真地做笔记,并逐条找出问题,一一提出。在这里,作者借国王之口,说出英国及欧洲现实社会制度中存在的种种漏洞,抒发自己的不满和愤慨之情。最后国王断然宣称,说英国人、欧洲人所热衷的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恶的恶果。


对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大人国国王也给出了他自己长长的总结,可以说这个总结的反面也正是斯威夫特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国王说:“你已十分清楚地证明:无知、懒散和腐化有时也许正是做一个立法者所必备的唯一条件;那些有兴趣,有能力曲解、混淆和逃避法律的人,才能最好地解释、说明和应用法律。我想你们有几条规章制度原本还说得过去,可是那一半已被废除了,剩下的全被腐败所玷污。从你所说的一切来看,在你们那儿,获取任何职位似乎都不需要有一点道德,更不用说人要有什么美德才能封爵了。教士地位升迁不是因为其虔诚或博学;更不用说人要有什么美德才能封爵了。军人晋级不是因为其品行或勇武;法官高升不是因为其廉洁公正;议会议员也不是因为其爱国,国家参政大臣也不是因为其智慧而分别得到升迁。”这位大人国的国王将人类政治社会的卑鄙无耻行径,批驳的真可谓体无完肤。


相反,大人国的学术完全应用到了有益于生活的方面,国王对火药、统治、权术一概不感兴趣,虽然大人国的学术体系很不完备,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推崇之情。也许作者认为宁愿学术体系不完备,也不希望发展那些极其容易给社会带来灾难的学术研究。这里,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作者对所谓学术研究所可能带来的异化现象早已警觉。


接下来,再让我们看看慧骃国。


有的观点认为慧骃国是作者心目中真正的理想社会。那么,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大人国没有成为作者的理想社会呢?关于这一点,其实,即使是在大人国,不管国王如何英明、社会制度有多么完善,可是国王毕竟属于人类,总是有人的情感,摆脱不了人性,也就是说,国王身上同样存在着堕落的可能性,他不可能达到完全彻底的理性境界。我们知道,大人国也曾犯过其它政府的通病,酿成不止一次的内战。比较而言,慧骃国的马由于没有人性,只有理性,也就避免了腐化堕落的可能性,这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国度。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慧骃国的马生活过于无聊枯燥,并且将理性单独割裂出来,违反了人的本性,人类本来就是理性与动物本能的混合物。所以,他们认为斯威夫特的这种政治理想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前面我们谈到,大人国体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慧骃国中当然也有所体现。在慧骃国,孩子属于公共财产,夫妻结婚,不是出于感情,而主要是从优生优育角度出发,才结合在一起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认为,国家可以出面,挑选优秀的两性结合,以便生下优秀的下一代,并对这些孩子实施教育,以便培养出更好的哲学家。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中所表达的思想,也可以理解为是对理性的推崇,因为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人类才能以使社会得到良好发展为自己的行动目标。在慧骃国里,失去孩子的家庭,可以别的家庭的孩子,男女结婚是在父母朋友的安排下,秉着优生优育的原则,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只有在理性指导下,人类行为才能走向作者心中的理想国。


当然,我们也可推测,斯威夫特对男女情感不存美好幻想,可能与他的“恨世”及“厌女”情结不无关系,而这些都与他的个人生活遭遇有着莫大关系。究竟该作何解释,有待读者听众在阅读中自我玩味。我就不强作解人了。


有一点,大家可以记住,讽刺作品充满夸张的描写,常常亦真亦假,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否则,就不成其为讽刺了。


好,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想象力极其丰富、寓意极其深刻的讽刺杰作,将其当作一部童话来读,虽然不能说全错,但它的意义绝不是一般童话书所能涵盖的。由于这本书对人类社会讽刺过于辛辣,作者曲折表达的社会理想在近三百年后的今天,也未必能获得广泛赞同。但即使是当今的成人读者,在完整阅读此书时,仍然不免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我觉得,有这种阅读感觉未必是坏事,它也许会迫使我们认真反思人类自身的道德状况,深刻体察人类理性的不足乃至缺陷。


不可否认,启蒙理性,善用理性,仍然是人类未竟的事业。仔细阅读、品味这部经典,也许可以促使读者在反思自我行为,在道德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深入思考人类当下状况,筹划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合格的一员。


对《格列佛游记》的解读,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你的收听,我是汪洪章,我们在喜马拉雅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素年清恋

    Day25. 中国著名作家梁实秋曾评价说,《格列佛游记》“不仅是童话、不仅是小说,不仅是讽刺,实在是作者斯威夫特整个的人生品格与人生观的完整表现。”只有当在位的国王和统治者虚心向学,严肃而认真地追求道德智慧,才能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结合,才能有好的统治。在充满智慧的国王统治下,国家才能繁荣富强。这部辛辣,曲折的讽刺杰作,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不适的体验感,但这种不适反而是在不断警醒和迫使人类不断的反思自身的道德状况,深刻体察人类理性的不足乃至缺陷。启蒙理性、善用理性,不断的提升自我反思,做有序、理性、节制的美德公民!

  • 依梅梅儿

    老师,买什么版本的好一点,打开亚马逊,很多种译本

  • 加菲肥肥猫

    之前没有看过《格列佛游记》,仅仅是因听到书名,觉得这是童话书。听了王老师的介绍,才知道这本书并不仅仅是个童话,而是通过童话故事的夸张手法来影射现实的世界。有时间一定要看看。

  • 虾球xq

    作者从大人国对比了人类的渺小,从野胡揭露了人类的某些丑恶。慧因国也不能称之为完美的理想国,太过理性总是违背了人类的本性。在我自己看来,真正的理想国还是要有人类的动物本能,而通过理性的控制、运用这些本能,建立美好的国家等。

  • 依梅梅儿

    很喜欢汪老师的讲解,买了汪老师的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老师对文学研究厉害

  • 老铁山月亮湾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了解了:斯威夫特塑造的拥有丑陋本性的人类形象,主要集中在上层阶级,他以此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头面人物,如国王、大臣和贵族。2019年1月3日

  • 1826626suio

    小人国与野胡,对人性的嘲讽,这是显而易见的;而大人国也不是理想国,也有堕落的可能――可见Swift对人性的不抱希望。 而最后格列佛游历慧骃,再重回人类社会,却与人隔绝,终身想念慧骃国――也许是对人性的绝望,也许是对斯台拉的思念。

  • 宝宝626

    作者秉持理性的态度,想象丰富,寓意丰富辛辣。也写出了作者期望的理想国,但是内心的乌托邦在现实中总是遥远的,因为作者生活在一个黑暗的社会,也正是有像斯威夫特这样一群人,才激励我们不断反思完善,创作我们更好的社会,正如老师最后所说的要筹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合格的一员。感谢老师的讲解。

  • Victoria叶

    感恩

  • 沉睡就是在睡觉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