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非遗 |抢“七星灯”习俗

听见非遗 |抢“七星灯”习俗

00:00
06:50

“七星灯”原名“鼓仔灯”(孤仔灯),因七盏“鼓仔灯”而得名。它来源于《三国演义》典故,孔明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点的灯。原为添福寿的意思,属中元节等民俗活动一种吉祥的灯,是农村七月普渡中的产物。它早就流传在泉港区。相传清代有位外地“孤人”(孤独无依的人),流落到泉港一带,据说经他抚摩过的小儿能祛病消灾。后来孤人不知去向。多年以后,村民怀念他,就在中元节挂“孤仔灯”祭奠,也借此祈求人丁兴旺和科第发达。后来他被一些人奉为家神。其灯绑在一根长达一丈多的竹杆上,竹杆顶端糊有昂首的纸仙鹤,脚下挂有华丽的六角灯罩,每角挂一盏主灯,谓之魁灯。这样连同纸仙鹤,共七盏灯,“七星灯”因此而得名。魁灯的灯笼用细竹编成,古典枣形,外糊棉纸,灯的东侧用五彩画上“两童子戏骑麒麟”图,西侧交叉写上“天赐麟儿”的红字,灯外表涂上桐油,灯点燃后明亮夺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