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科学时代行将终结,后科学时代即将到来

4.16 科学时代行将终结,后科学时代即将到来

00:00
31:30

我下面得讨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所有的科学最终却要拿经验来检验,叫实验观察。也就是最高端的精密逻辑模型,最终却要用最低端的眼见为实来检验。尽管眼见不为实,却要用它来检验,因此把科学叫实证科学。请注意,我前面讲过实证和证明是两回事,证明是指广义逻辑证明和狭义逻辑精密建模,实证仅指底层感性逻辑验证,所以这是两个概念。但问题是既然逻辑比事实更真实,为什么要用低端感性逻辑检验它?


请大家注意理解我前面反复讲过的两点。第一,人类的感知跟外部世界的沟通是通过广义逻辑自洽模型实现。因此如果你在高端逻辑达成,你在广义逻辑的底层不能验证,整个广义逻辑通道没有打通。第二,越原始越底层的东西,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就是这个递弱代偿原理的规定,使得高端逻辑精密模型最终却必须用最粗疏的底层感性实验观察来验证。这就是科学表面上的背反形态发生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讲逻辑比事实更真实,但你不能讲逻辑比事实更可靠。这个里面的逻辑指狭义逻辑,就是你不能讲理性比感性更可靠,因为越低端的东西越具有稳定性。大家要理解这段话,你得打通我整个讲课中的内容。


那么我们下面再讨论一个问题,波普尔给科学做出证伪主义定义,对不对呢?粗略一看,似乎成立,但其实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我们如果不限于科学事业,如果我们把认知现象拉大尺度,情形为之一变。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越原始的认知越难以被证伪,越高端的认知证伪速度越快,这跟科学无关。


从神学、哲学、科学全系列都是如此。你不能说神学不能被证伪,它只是很难证伪,它只是稳定度极高,你也不能说此前的哲学不能被证伪,它也同样只是证伪难度更高。比如你读一下我的《物演通论》,神我们是可以证伪的,因为神代偿量太大,属性和能力太高,因此它本不可能在我们的前端,它只会在我们的身后。所以赫拉利《未来简史》这本书的原名叫《从智人到神人》,表述精当。哲学上过去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被证伪,比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不可知论,听懂我前面的课它是可以被证伪的,它是不能在广义逻辑上融洽的,它是不能他洽的。


它只是要比科学的证伪更难,需要更多的信息量,需要大于一般科学的信息量,仅此而已。而且我们把尺度再拉大,我前面已经讲过,感性比知性稳定,知性比理性稳定,即使在动物阶段都是如此。因此我们把整个认知史,物演认知史,不是人类认知史,动物认知史拉开,越低级越原始的认知方式越稳定,比如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电磁感应肯定是最稳定的,它比感性看所有的植物叶子的那个波长是绿色还要稳定。因此证伪主义在大尺度上表现为一切认知成果越高端越飘摇这个总趋势。


如果是这样,那它就不仅仅是科学阶段的定义,而是整个认知史的定义。因此把证伪主义作为科学的定义不成立。是不是这样?因为“定义”是指你所讨论这个问题的明确边界在这个定义中被框定。所以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不能只作为科学的定义,可以作为一切认知史的失稳趋势的表达。由于波普尔对最基本哲学问题的探求深度不够,因此他当年已经发现科学的正确率在下降。顺着这个逻辑推演,他应该得出人类的认知,含真量是越来越低的,是越来越远离本真的。


可他仍然最终说,科学的发展过程是越来越逼近于真理的,从而发生重大逻辑混乱。


那么我们下面给出一个也不能算精确的科学定义,它不在我的书中表达,因为我在书中不敢表达,因为它不够精确,我只在讲课中大致粗略表达。科学是什么?首先是狭义逻辑模型,也就是哲学逻辑游戏的产物。第二,分科治学。由于它的高度抽象化和缜密精确化,因此它可以容纳更大的不断扩容的信息量。当信息量扩充到一定程度,没有任何人的精力可以整顿全部其中的信息,于是人类不得不以分工的方式分科研究这个逻辑模型的总体,是为分科治学。第三,高度动荡的逻辑模型。由于它是人类逻辑高端产物,达到理性逻辑的高级阶段,因此它是最失稳的模型。这是波普尔说,凡是能证明是错了的学问,就叫科学的原因。逻辑模型,表达科学非真。分科之学,表达科学残缺分化。动荡状态,表达科学危局。它的基本特征叫逻辑模型在先,精确缜密形态高度可证伪性,这一个知识系统叫科学。


我就用这样最简略的方式,把科学做一个基本概括性总结。因为科学是一个具体对象,不在我终极研究的讨论范围。但是我的《物演通论》精神哲学第二卷,讨论整个认知进程是什么,当然包含着对科学本质的说明。我在这里只是做一个非精确的概述性表达。


下面我们讨论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你只有了解了科学知识,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思想运用形态,它跟世界的对应关系,你只有把这些东西搞清楚,你才有可能建立新知,你才有可能进行思想创新。因此我们把前面的课程讲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就思想本身的创新,指出它的逻辑路径。我下面用比较直观的方式讨论。


第一,切勿相信此前的任何科学理论是真理,反倒要确认它是距离真理最远的东西,正等待你来重塑它的泥胎金身。就是你首先要确认科学不是真理。你想想,如果你确认科学就是真理,面对既往的科学,你敬畏都来不及,你怎么敢去创新?所以请牢牢记住,不光是科学,人类一切学问都跟真理无缘,这是创新的第一个最基本的背景意识要求。


第二,你不要指望自己能发现什么根基永固的真理,因为根基不固恰好说明你的发现属于科学范畴,而不属于伪科学的糟粕。因为科学是那个错的最快的东西才叫科学。因此当你建立一个理论模型的时候,你不要指望建立一个永恒的稳定的真理系统,不抱这个奢望,不挂这么高的要求,创新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现实目标。


第三,回避休谟问题,就是归纳法不成立,不要一味搜集和归纳正在研究的课题素材。因为归纳法不能证明只能证伪,因为归纳素材永远无法穷尽。如果你不断地搜罗事实,你不断地搜罗归纳要素,那么它将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工作量。所以黑格尔说一句名言,博学绝不是真理。就是任何一个好的理论,跟博学没有关系,跟你搜集的事实量没有关系。


请大家看科学史,人类最重大的科学发现者全是年轻人,开普勒二三十岁,天文历法者。牛顿,大学没有毕业,由于黑死病不得不回家休学,20多岁在家里建立平方反比定律。什么叫“平方反比定律”?我再重复,引力等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做分子,也就是与引力成正比,两个物体距离的平方做分母,也就是与引力成反比,乘引力系数、引力常数,简称平方反比定律。这个东西牛顿是20多岁,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发现了,只不过牛顿当年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他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很平凡的很简单的现象,他没当回事。直到40岁左右,他在剑桥大学做教职。有一次和一群学者喝酒,酒喝高了,有一个叫虎克的院士,给牛顿在酒席上讲说,我有一个重大发现,平方反比定律。牛顿说扯淡,这东西我20多岁就知道了。这算什么重大发现?争辩者大为恼火,说有种你给我证明。牛顿为这场争论回家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场酒不喝高,牛顿力学会消失。我想讲什么?牛顿发现他的学说20来岁。大家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出现的时候,爱因斯坦不到30岁,是个民科。在伯尔尼专利局当个小职员。狭义相对论产生,论文发表几乎没有人能看到。十年以后,30多岁广义相对论发表。此后,后半辈子几十年,他想研究统一场论,把物理学的四大作用力统一,失败。年龄成长了,知识增多了,什么也做不成了。什么意思?博学绝不是真理。20多岁的牛顿,20多岁的爱因斯坦,二三十岁的开普勒,他比当时的物理学教授的知识量要差多少?五六十岁的大学物理学教授满处都是,车载斗量,可有谁缔造了新的知识模型。所以记住博学绝不是真理,不要无边无际的搜索,归纳素材,那不叫研究。那种做法是对人类思想模型的建立,完全缺乏了解的愚蠢表现。


第四,康德问题,也就是在基本逻辑前提下做演绎性假设,叫猜想与建模。想想我前面讲哥白尼的建模,它是不需要事实的,它是需要逻辑猜想的,需要一个理念演绎的。


第五,保持好奇心。这个话说起来很平凡,可大家一定要知道它太难了。因为我前面讲过,一个人长成的标志是丢失好奇心。什么叫保持好奇心,保持童心。因为只有儿童才会有惊异,才会对万事万物好奇,才会不断追问。一个人到了成年,由不得自己就会消失掉好奇心,变成思想僵化的载体。所以说保持好奇心,说来简单,做来极难,它甚至会让你显得有些怪诞,或者有些不成熟。我记得我到40多岁的时候,偶然碰见了一个十年二十年没见过的童年时代的邻居小朋友。这个时候他跟我都已经40多岁了,我们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喝完酒他给我说一句话,他说你这人都40多岁了,怎么还是个青瓜蛋子,到现在还全然是学生心理,就没长熟。可这个状态,恰恰是我能做学问的状态。


所以大家记住,保持好奇心,实际上就是阻止精神生长,这在生物学上叫幼态持续,难度极高。


第六,发挥想象力,听明白什么含义。我们所说的世界永远是我们主观缔造的思想模型,不是客观世界的本真反映。因此具备想象力,才具备知识创建力,这叫异想天开。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感知是本真反应,你还有什么想象的余地?人类还需要思想干什么?思想的价值就在于我们得不到本真,我们永远用猜想去虚拟本真。感知过程就是层层虚拟过程。请记住VR虚拟世界绝不是今天的现象,宇宙认知史就是虚拟迭代史。


想想电子对质子达成的那个电中性是不是一个虚拟?想想酸根对碱基达成的那个盐的收获是不是一个虚拟?想想你把光能量转化成明亮是不是一个虚拟?想想你把波长变成颜色是不是一个虚拟?想想你建立的逻辑模型,只不过是打不开的那个宇宙表壳的模仿和猜想是不是又一层虚拟?宇宙认知史就是虚拟发展史。VR的现象其实只不过是虚拟迭代的当今形态而已。既然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虚拟,那么虚拟需要的是什么?想象力。人类文明就是在这个异想天开的想象力系统上展开的,所以发挥和保持想象力在知识创新上至关重要。但是我后面要补充一句话,异想天开,保持想象虚构和假设建模能力绝不意味着胡思乱想。它后面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叫精密逻辑证明。如果你做不到后半段,前面的想象力叫扯淡。


所以请牢牢记住第七条,苛守严谨性。在学术和思想上最遭反感、最忌讳的就是缺失严谨,而严谨指精密逻辑证明。


最后第八,只要在逻辑上成立,或者说只要逻辑自洽而圆融,一般就不用担心该假说得不到验证,那是后人的事业,你已大功告成。你只要建立了一个严谨经过证明的逻辑模型,它将来就是事实。


即使你的有生之年不能被验证,就像阿波罗尼提出圆锥曲线证明,要隔将近2000年才得到验证。但这尽管是阿波罗尼的遗憾,却是人类的收获。听懂这八点,叫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理解这八点,前提条件在于理解哲学思绪的整个系统,理解这两天课所讨论的所有问题的精髓。


我们最后讨论一个问题,大家听我这节课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觉,我高度赞赏西方哲科思维体系,而贬低中国技艺文化粗率逻辑体系。别搞错。我再说一遍,我不讲好与坏,只讲所以然。


我只告诉大家不同文明缔造的思维方式,它是怎样发生的,它是什么形态,它以什么方式展开,它以什么方式运行,它以什么方式纵深,它达成怎样的思想后果。这里面没有好坏对错之评价。因为正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我们今天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都是人类智能潜力过度调动的产物。请记住我在前面讲,哲学叫爱智。爱智是什么?人类智能储备的过度调动。而我当时就讲,任何功能储备过度调动,都是损害性的。那么我最后落实这一点,当人类把自己的哲科思维能力充分调动的时候,它到今天展现为人类整体生存的巨大危机,给人类未来前途带来巨大阴霾,成为人类必须将来处理的十分棘手的困境和难题。


因此我说,既往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不是人类的功臣而是人类的灾星。而且我说科学时代行将终结,后科学时代正在扑面而来。因为科学已经带来两重效应:第一,它越来越难以贯通整个广义逻辑。大家知道,到爱因斯坦时代,科学界已经惊呼,理论物理学是理论的天堂,实验的地狱。而到今天,超弦理论、M理论、多重宇宙理论、平行宇宙理论等等科学上的最大创新,居然全都无法做基础验证,成为飘散在空中的奇谈怪论,它标志着科学越来越虚无缥缈和玄学化,它标志着从学术角度思维的高层失稳态达到极致,它标志着科学作为一门学术行将结束。


同时科学缔造的结果,人类今天已经无法承受,它已给人类带来巨大毁灭性灾难基础和灾难力量。而任何文化一定是对其载体具备维护效应方得存在。因此我说,科学时代行将结束了,后科学时代很快扑面而来。我们因此可以说科学时代是人类此前思维范式中最短命的一个时代,神学时代近万年,哲学时代两三千年,科学时代从哥白尼算起迄今才不过短短数百年,它将要结束了。而且我们可以想象,后科学时代那个时候的人看今天的科学时代,一定会觉得我们极端可笑,怎么会相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像我们今天看跳大神的巫师,觉得他十分可笑一样。可你一定要知道,当年的巫师相当于今天的科学院院士。


第三,后科学时代一定是处理更大信息量的时代,因为我们没有退路可走。按照物演定律,世界的运行是在信息增量的代偿过程中展开的。因此后科学时代一定是处理更大信息量的时代,只不过这个信息量的处理将会和今天科学时代有一个重大区别。科学时代但凡见到能够整顿成模型的信息量,立即加以建模验证。而后科学时代将对超大信息量要具有筛选鉴别能力,要能够确定更大信息量所带来的实际文化效应的远期预判,这是科学根本做不到的。


我们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历来是眼前处理问题,能够当前处理问题有效,就视为建树,可它的远期效果是什么我们根本无从判定,信息量不足。未来的信息量将会使我们对任何一个信息整理的知识模型的远期效果做出高信息量预判,从而达成对其危害效应的摒除。


因此它一定是信息增量过程的继续,而不是原有演化路径的反动。因此后科学时代一定得纠正今天科学时代带来的那个灾难性效应,而且它的前导部分仍然将以哲学前瞻的方式推动。因为我前面讲过,哲学是科学前瞻,它是在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提前探讨问题。


那么哲学的这种前瞻性功能将在后科学时代继续表达,只不过它表达的后果不是科学前瞻,而是后科学前瞻,这就是未来哲学对未来后科学时代文化继续发挥功能的重大思路导向作用。这也是在我们今天科学时代的人有必要继续保持哲学前瞻性探究精神的意义所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谢璡金辉奋青Wolverin

    您唯一能讓我震撼的人!

    龙泉毅 回复 @谢璡金辉奋青Wolverin: 那恰好说明你完全没有读懂他。

  • 观江不语

    我没听到好与坏,只听到所以然。

    米芯_8m 回复 @观江不语: 爱你

  • 吴勇波_qo

    勿信科学即为真理、2、莫信根基永固真理3、回避休谟问题、归纳不能证明只能证伪、4、康德是演译、5、保持好奇、6、发挥想象、主观世界模型、人类文明是在异想天开的虚拟假设过程🀄️形成展开、背后后精密逻辑支撑、叫知识逻辑的创新。不同文明的思维方式、是怎样发出、何形态、怎样运行、什么方式纵深、形成怎样结果后科学时代扑面而来

    名为暗夜 回复 @吴勇波_qo: 不应该说不相信科学吧,而是对任何学问都保持怀疑的态度

  • 混沌之思

    我在这里根据王老师的理论,大胆的预测一下后科学的发展方向,就是从新由由由繁杂的,多面的,个体的对科学技术的依存关系,这脉是西方文明,个人主义的哲科思想产生的前科学,东方集体主义文化诞生后科学主义,通过网络大数据,大信息,高智能的研究开发,各种文化科技大交融,让多慢慢回归一,让递弱回归递强,让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来提高人类的集体存在感。这个设想不知是否靠谱多指教。

    听友240532374 回复 @混沌之思: 错!递弱代偿不可逆,而且当今“已是悬崖百丈冰”。所以后科学不管是何模型,最终最多只能稍微减缓一下,延长一点灭寂的时间而已!其实很好理解:物演至今,人类已经到达食物链的顶端,所以,老师放大尺度的整个大宇宙的所有物演特征和物演定律以及物演结果都能够缩小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生老病死~人就是一个小宇宙~物演至今的结果)~所以后科学其实就是不停的吃药、打针、输液来延长时间而已~只不过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如何研究更好的药!

  • 13621565zvc

    虽然理解难度极大,但也是我所听过的学问中最精采、最有厚度的知识。感谢导师的知识传播,感谢喜玛拉雅平台。

  • 毛毛牛bj

    老师对科学的定义:一,狭义逻辑模型,表达科学非真。二,分科治学,表达科学残缺分化。三,高度动荡的逻辑模型,表达科学危局。科学时代行将终结,后科学时代即将到来。后科学时代:一,能对超大信息量进行筛选鉴别。二,能做远期预判。三,能摈弃危害效应。而且必然以哲学为先导。老师的《物演通论》是不是后科学时代的哲学先导?人工智能是不是后现代科学的端倪?总而言之,松一口气,咱们人类还有救。

    润德轩主人 回复 @毛毛牛bj: 不是的,按照递弱代偿原理,人类甚至是宇宙最终的结局是寂灭,这是单程车。科学使人类加速到达悬崖,后科学只能使人类警醒,把作死的速度放慢些罢了。

  • 1397306azmj

    这是我目前在喜马拉雅上购买的唯一的音频课

    董小小沐 回复 @1397306azmj: me too

  • 戒射半年未曾破

    既然①逻辑比事实更真实,为什么要用②低端感性逻辑检验它? 上面的第一个逻辑是指广义逻辑和狭义逻辑。 狭义逻辑是一个思想模型,用广义逻辑证明了的思想模型称之为高端的思想模型。 第二个低端感性逻辑是指,人类感知的先天规定性。也叫先验性。也就是指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器官所感触到的色香声味触法。 这个问题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真实的高端逻辑模型,为什么要通过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器官来来检验它?

    纯石头 回复 @戒射半年未曾破: 因为这样才会对人类“有用”

  • 1386825alzy

    我高度赞赏西方哲科思维体系,而贬低中国技艺文化粗率逻辑体系。别搞错。我再说一遍,我不讲好与坏,只讲所以然。 ?

    撑杆跳远 回复 @1386825alzy: 如果你是从头听到这儿还在这样说,建议你别听了。去找点轻松的,简单的故事。

  • 才疏学浅mm

    从未有过如此宏大的视野,醍醐灌顶,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