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五脏生成篇】八种重要脉象的辨别

051.【五脏生成篇】八种重要脉象的辨别

00:00
19:00


大家好!通过脉象来诊断一个人的身体情况,这是中医的一大特色。那么究竟怎么诊脉呢?我们普通人能不能学会诊脉呢?我们就来说一说《五脏生成篇》最后的论述: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开始诊断疾病的时候,要以五作为纲领。“五决”就是以五脏之脉判决生死。所以五决就是五脏之脉。“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想要了解疾病的开始,需要先确定病变的原因,“母”在这里比喻来源、原因。究竟“母”是什么?王冰认为“母”是一年四季中符合时令的旺气,李时珍则认为是脾胃:“脾乃元气之母”“土为元气之母”。


所谓五决,就是按照五脏脉象来判定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病,属于下虚上实,说明病变就在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原文的“巨阳”就是太阳),病情严重的会深入传到肾。


眼花头晕,摇动不定,原文“徇蒙招尤”,“徇”通“眴”,“蒙”通“矇”,指眼睛看东西昏花不清楚,“招尤”就是身体摇晃。还有眼花、耳聋,这些都属于下实上虚,说明病变就在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病情严重的,就会深入传到肝。


腹部胀满,胸膈肋间犹如被拄撑一般,属于下部邪气上犯,说明病变就在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咳嗽气喘,胸中之气不舒畅,说明病变就在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心烦头痛,胸膈不舒服,说明病变就在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


这一段话,一般人掌握起来是比较困难的。那么怎么诊断五脏脉象呢?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脉象的小、大、滑、涩浮、沉等的情况,可以用手指来鉴别。五脏功能表现在外的征象,可以通过相类似的事物来推求;五脏各自的声音征象,可以凭借意来识别;五色的微小变化,可以通过眼睛来观察。在诊病的时候,能够参合面色和脉象两者来分析,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这里提到的几种脉象,你会发现诊脉是有方法的,学会它其实并不难。原文说:“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这里提到了六种脉象,都是两两一对的。我父亲开始教我们把脉的时候,总是强调脉之四纲,就是说有四种脉象是纲领,那就是浮、沉、迟、数。


《黄帝内经》说:人一呼,脉跳两次,一吸,脉又跳两次,一呼一吸,脉一共跳四次。这样连续计数,以一分钟呼吸十八次计算,一分钟脉就跳七十二次。“迟”就是慢,迟脉就是脉跳得慢。


一呼一吸脉跳四次以下(每分钟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属“寒”证,机体气血运行不足。“数”[shuò ]就是快,数脉就是脉跳得快,一呼一吸在五次以上(每分钟九十次以上),常见于“热”症,主要反映机体功能亢进等情况。


“浮”就是脉浮在表面,用手指轻轻一按就可感觉到脉搏、重按反而减弱的脉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见于外感病初起,外邪(外界致病因素)还在肌表。“沉” 就是脉沉在下面,用手指轻按不能觉察、重按才能察清脉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阳气衰微了。


除了这四种脉象,这里还说了四种,小、大、滑、涩。小和大是一对,滑和涩是一对。小脉:脉的形体细小(细如线)、脉波动幅度比较小,大多表示气血两虚,阴阳不足。大脉:脉的形体宽大(脉形饱满,满指,应指充实、明显),脉波动幅度大,大多表示阳气太盛,多由火热等邪气侵扰阻滞所致。


再看滑脉和涩脉。滑脉就是把脉的时候感觉脉象跳得很流利、圆滑好像铁珠滚过玉盘那样,铁珠在三个手指下依次滚过去。大多是因为代谢旺盛、血管舒张和收缩都快、血流通畅等情况所形成,这种脉常见于实热、痰饮(体内水液流动不正常,停积于某些部位)、蓄血(瘀血内蓄)等症。但妇女妊娠两三个月后,也会出现滑脉。因怀孕时血容量和排出量增加、血流加速,所以常有滑脉。我的老母亲就善于从滑脉上判断是不是怀孕。


涩脉和滑脉恰好相反,是脉搏来去艰涩的脉象。如轻刀刮竹,刮到竹节的地方就要费点劲,这种脉细短,时不时停止,或者一下子散掉了,跳得不整齐,力量也不均匀,艰涩不畅。说明血少伤精,津液亏损,脉道受阻,血流不畅,气滞血瘀。


这是所有脉象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八种脉:浮、沉、迟、数、小、大、滑、涩


接下来,《五脏生成篇》就提出了五种面色和脉象的情况,也就是五色脉,具体就是赤脉、白脉、青脉、黄脉、黑脉。注意,五色脉并不是五种脉的颜色,而是指五种面色和五种脉象的配合。我们简单地看一下: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面部出现红色,脉的搏动急躁而坚实的。红色反映疾病与心有关。在诊断上来说,是邪气积聚于腹中,经常表现为妨害饮食,这种疾病叫做心痹。“痹”这里指闭塞[sè],气不通达。这种病的起因是外邪的侵袭,是由于思虑过度以至心气虚弱,邪气才能趁虚而入。


面部出现白色,脉的搏动急躁而浮大。白色反映疾病与肺有关。这是上虚下实,常常出现惊恐,这是因为病气积聚于胸中,逼迫肺气上逆,气喘吁吁,但它本身是虚弱的,这种病的名称叫肺痹。这个病的起因是发热恶寒,常常因醉酒后行房事而诱发。


面部出现青色,脉的搏动长并且左右弹击手指。青色反映疾病与肝有关。这是病邪积聚在心下,并且支撑两侧肋骨,这种病的名字叫肝痹。它的起因多在于感受了寒湿,与疝气的病理相同,它的症状有腰痛、头痛、两脚冰冷等。


面部出现黄色,脉的搏动大而且虚。黄色反映疾病与脾有关。这是邪气积聚在腹中,脉大说明邪气很盛,脉虚说明脾的正气不足,脾虚肝气就会加倍克制它,所以就会感觉有气从小腹两侧向上冲,这种病叫做厥疝,不仅男子常得这个病,女子也有这种情况,它的起因多是四肢过度活动,汗出受风造成的。


面部出现黑色,脉的搏动坚实而大。黑色反映疾病与肾有关。脉象说明下部邪气太盛了,所以病气积聚在小腹和前阴的部位,这种病叫做肾痹,它的起因多在于冷水沐浴后就睡觉,寒湿侵入到人体了。


总结一下: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大凡观察五色脉,只要面色微微带黄色,眼睛出现青色、红色、白色、黑色,都是不死的征候,为什么?因为面部带有黄色这是脾胃之气的正常反应,说明还有胃气,就不会死。如见面色青、赤、黑,再加上眼睛出现红、白、黑、青,那都是死亡的征象,因为没有黄色,说明没有胃气了。


好!《五脏生成篇》就讲到这里。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32079992

    感谢张老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讲得太好了,我能听懂,天天都听。

    张其成 回复 @听友232079992:

  • 逝去的武林_z1

    老师真棒,向张老师致敬!

  • 冲鸭硬硬

    中医乃中华之精髓!要大力推广,使之源远流长!!

    1835206vzzm 回复 @冲鸭硬硬:

  • 思仪_ko

    张老师讲的通俗易懂,把及其难懂的经典讲的明白,感谢老师,请问一个问题,小腹寒凉怎么办,就是关元气海穴,肚脐眼以下正中一代寒凉,怎么办?

    医易初现 回复 @思仪_ko:

  • 徐家阳

    老师好,我今年27岁男生,我的心率在64左右,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平时也没有感觉不舒服

    百草园与五味书屋 回复 @徐家阳: 每个人不同,略慢,无痛苦即可

  • 乾坤为体坎离为用

    这真是我听过最垃圾的内经讲座

    天附 回复 @乾坤为体坎离为用: 还LZ。不懂专种。

  • 易道思维

  • 鱼跃878

    张老师讲的真好,请问有文字版吗?

  • 听友380043611

    张博士辛苦了!

  • coo223455v

    能听到张教授的课真是福报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了再分享。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