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每天热搜都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时代:
“不用华为手机,就是不爱国”的言论、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等如同家常便饭。
看似针砭时弊,实际上,只是大众情绪的海啸。
在人人都可以发言的时代,你到底活得更清醒还是更盲目了呢?
《乌合之众》写道: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
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人一到群体中,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数量即是正义有时候是个伪命题
在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北大荒里曾有过一名非常不合群的男知青。
别人打牌的时候,他在看书;
别人聊天吹牛的时候,他还是在看书;
同行的知青不喜欢他说:
你装什么装,假正经。
为此,上面的领导还特意找他谈过话:
你一定要合群,不然会被其他人排斥的。
他不听,煤油灯下,还是他一个人安静读书的身影。
8年知青生涯,他利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的文史书和外文书,还在黑龙江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
1977年,恢复高考,男知青凭着自己的学识与能力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成为25岁的“高龄”大学生。
后来这名男知青凭着出色的外语水平和文笔进入了外交部工作,如今当上了外交部部长。
他就是我们的国民男神外交部长——王毅。
在我们的生活中,合群似乎意味着好,意味着受欢迎,意味着我站在人群中有人保护我,支持我。
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人群散去那一刻,心里的落寞,因为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特有的东西。
不合群的人,看似孤独,其实别人早已专注地在自己的世界里盛开了花。
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无须对任何人妥协。
不合群需要莫大的勇气
196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德国高官阿道夫·艾希曼,作为战犯受审。
《纽约时报》特约撰稿人汉娜·阿伦特,在现场报道了这场审判。
她注意到阿道夫·希曼完全不像那个在战争中恶贯满盈的刽子手,而是一个彬彬有礼,非常冷静的普通人。
审判中,阿道夫·艾希曼辩白自己和别人一样,只不过在“服从命令”,大家都这么做。
汉娜在听完之后,提出了“平庸之恶”这个概念,强调了人独立思考的意义。
汉娜指出审判的目的是要表现正义,不是复仇,她支持审判为“反人类罪”而不是“反犹太人罪”。
她的超前看法引起轩然大波。
大部分犹太人理解成汉娜在为罪犯辩护。被激怒了的犹太人同胞对汉娜进行各种指责,人身攻击。
汉娜受到各界权谋的攻击,在学术界名誉扫地。
一些老友和她反目。
尽管如此,汉娜还是保有自己的理性,坚持自己的思想和选择,诞生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这本著作。
正如《乌合之众》所写: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
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独立的认知才能让你成为你
1818年,黑格尔成为了德国哲学界的大牛,在柏林大学授课。
叔本华有着不同的哲学观,但是他非常希望去柏林大学授课,更想让自己的哲学内容超过黑格尔。
1820年3月,他出版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终于得到在柏林大学主讲哲学的位置。
为了要和黑格尔一争长短,叔本华特意选择与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公然抗衡。
那会儿的叔本华名不见经传,而黑格尔早已是闻名世界的哲学大师。
这种轻率而又大胆的措施,让他很快惨败而归,直到后来没有一个学生去听他的课了。
但是叔本华没有气馁,他评论那个时候的黑格尔哲学是“官方哲学”。
他认为群众只盲目地接受权威和声誉,不容易接受真理,于是结束了自己在柏林大学的授课生涯,跑去意大利旅游了。
此后的叔本华依然我行我素,孤芳自赏,闲暇时间翻译作品,写写文章。
1851年,叔本华将他的散集出版,书名为《论文集》,收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直到1853年,约翰-奥森福德在发表《德国哲学中的破坏偶像主义者》一文说:
叔本华是英国经验论战斗者穆勒等人的同盟。
各种学术性刊物相继介绍叔本华的哲学,叔本华哲学才开始发光发热。
1856年,莱比锡大学主办讨论叔本华哲学的征文比赛;
1857年,耶拿、波恩和布雷斯劳大学也开始讲授叔本华哲学。
在他离世的时候,叔本华已经成为许许多多追求生命哲学者的崇拜对象,包括英国,美国,俄国。
王尔德说: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世界上不缺一个黑格尔的追随者,却正好缺了一个只做叔本华的叔本华。
道不同,不相为谋
表弟大斌从小就学习刻苦,如愿考上重点大学,他给自己定下了拿国家奖学金、兼职赚钱的目标。
进入大学后,他认真听课,早早起床,定时休息,不是去泡图书馆,就是找兼职。
这惹得他三个室友不满,比如早上起床太早而制造的噪音,作息时间不一样造成的不痛快。
大斌觉得挺寂寞的,总是一个人,还要遭受他三个室友在背后的抱怨和取笑。
三个室友平时就宅着打游戏,能翘的课一定不会去上。
渐渐地,大斌开始习惯和喜欢寝室里游戏的那种氛围、劲头和叫喊声无时无刻不在瓦解他的意志。
于是大斌也加入了他们打游戏的队伍,在虚拟世界中厮杀。
生活瞬间舒畅多了,但是他的合群却让四年后的自己变得平庸无奇,毕业时发现自己一无所长。
萨特说,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
寂寞会驱使你去找朋友,去合群,流连于在人群中自我放纵,沉迷于群体陷阱。
而一个人的独守,需要自己的理智去压制合群的情感需求。
坦然地面对、接受、成全自己,学会与自己成为最好的朋友,不因群体而喧哗与躁动,却因自己而更加睿智与优秀。
叔本华说:
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合群,在一定程度上会消磨掉自我意识、个性,甚至认知能力。
就像江河里的石头,个个被水流磨得光滑,没有棱角的同样椭圆。
对于人类也一样,一味的追求合群,只会渐渐地将自己淹没在群体的平庸之中。
古往今来,独创性的集大成者,无论文学,科学,哲学或者艺术,都是自己安心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理性思考,不人云亦云,游离于合群世俗之外,直到他自成一派。
幸福和生活都在于自己,而非合群这事儿。
如若你的生活合于自己的内心,不委屈,不将就,又何必将自己界限于某一群体之中。
如若生活有所界限,那也该是你自己划定。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主播,您好,请问关注哪个二维码免费领取书籍
好看
幸福和生活都在于自己,而非合群这事儿。 如若你的生活合于自己的内心,不委屈,不将就,又何必将自己界限于某一群体之中。 如若生活有所界限,那也该是你自己划定。
合群,在一定程度上会消磨掉自我意识、个性,甚至认知能力。 就像江河里的石头,个个被水流磨得光滑,没有棱角的同样椭圆。 对于人类也一样,一味的追求合群,只会渐渐地将自己淹没在群体的平庸之中。 古往今来,独创性的集大成者,无论文学,科学,哲学或者艺术,都是自己安心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理性思考,不人云亦云,游离于合群世俗之外,直到他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