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蝶恋花倾尽相思之情【蝶恋花·春景 苏轼】

一首蝶恋花倾尽相思之情【蝶恋花·春景 苏轼】

00:00
08:22

一阵晓风吹拂,一声牧笛渐近,一腔情丝难解,一点惆怅谁人知!

苏轼,号东坡居士。众所周知且名声响当当的北宋文学家,精工于文,文意汪洋恣肆,畅快明达,读之令人心胸畅快。但是即使是如此豪放之人,心里竟然也有儿女般的情思与惆怅,当真叫人一惊。

苏轼的儿女心思恰好就体现在这首《蝶恋花》上。此词大体分为上下两阙,既遵循着传统意义上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可也处处透露出一股新奇之妙。
上阙以"花褪残红青杏小"开头,简短的七字借杏树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春日将逝之景,杏树上的杏花,原本娇艳的红渐渐退却淡化,渐渐弱化成了如今的浅薄与黯淡,昔日花团锦簇到如今的支离破碎稀稀落落,就连杏子都又小又涩,这一股浓浓的残春气息扑面而来,由景及情,想必苏轼内心定是伤春惜春的。

接下来的一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词人将视线由杏树这个单一物象,转向天上及地下,有种空间转移由小及大的转变之感,并且语调极为欢快活泼,仿佛诗人在说:蓝天之上有燕子在飞,黄土之上的住户被清澈的河流所绕,一派清新之感,可此句也有个暗关,词人看到了飞燕,看得见农户,看得见河流,却唯独看不见花草,此处的不见花草也为下文抒情铺垫。
紧接着,"枝上柳绵吹多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虽说简短,但依旧是东坡情感的转折点。词人在看到以杏树为代表的暮春之景外,又见到柳絮在晓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心中那惜春之情愈发浓烈,可苏轼毕竟是苏轼,典型乐天派的他又怎么会被打倒?于是就有了这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诗人在呐喊:难道普天之下,无一处可赏的春景吗?词人的情感在此处也有了升华,由惜春的郁闷不乐到坚信春景会有的阔达境界,一种情感的细腻的转变。

下阙,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在看遍了户外的残春之景,词人的视线进入了户内,"墙里秋千墙外道",词人走进了那绿水所绕的人家,踏足在户人家的墙外的小道上,内心好奇,隐约看见了一墙之隔的里面有秋千,秋千是小儿女之物。于是胡乱的猜测,墙内的到底是何许人呢?就在词人苦思冥想之际,一阵阵悦耳的笑声打乱了词人的心绪,词人顿感惊喜,一句"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即表明路经此处偶遇佳人的内心雀跃之情。东坡驻足于此,被贬的他猛然听到此处自在而空灵的妙龄女子之笑,内心难免激动不已,期盼着可以一睹芳容。

可世间哪里有如此情事?佳人正值妙龄,而苏轼此时早已白发漫布和暮春之景相差无几,即便是人老心不老,内心如此火热,但世有价值观,佳人终不愿,无奈,词人只得以"笑渐不闻声渐悄"委婉的传达了自己情事已断的哀怨之情,又以"多情却被无情恼"抒发想得而不可得的姿态,无形中又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
全词由景入情,真实反映词人的一段心理独白,意境朦胧,耐人寻味。这也是苏轼写得最好的一首婉约词。甚至有评论家指出"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意思是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既然提到柳永和苏轼,那就谈点题外话。自宋以来,词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一说。苏轼被称为豪放词的第一个人,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永则为婉约派代表,词风侧重儿女风情,婉约柔美,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但我以为不可完全标签化,《蝶恋花·春景》就是很好的证明,豪放如苏轼,既能歌大江东去,也能写尽女子形态。正如婉约如李清照,可以写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哀怨,又能呼喊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可见,伟大的诗人写作领域是宽广的,如他们的心胸,既有儿女情长,又心怀天下。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每天读诗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69250lzgf

    对这首词这样的解释那就太浅薄了

  • 1852299ogpo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行人墙外道,强外星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月光_倾泄 回复 @1852299ogpo: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仁者博天下

    百家讲坛讲的更好

  • 欧鸟

    解释大错特错

  • 鱼儿9060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保罗甜甜

  • 阿褔妖精

  • 爽儿8898

    天涯何处无芳草 原来是苏轼大诗人的

  • 1339977uugw

    前段的配乐比较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