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优质评论
恭喜15147498jla这位听众,你的留言被选为本周优质评论。同时你将获得一本余秋雨老师的亲笔签名书,请你联系课程小助手微信:xmlyfm2018,愿你再接再厉!同时也欢迎其他小伙伴在每一集后的评论区分享你们听课的观点和感悟,下一个优质评论可能就是你!
课程金句
第167集 由东向西与由西向东:佛教传播的两种努力路径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我讲到,佛教传入的时间如果放在汉明帝时代,可能比较可信。我们讲到汉明帝,他派了几个人到西方去求佛法,结果和两位印度僧人一起回到洛阳,用白马驮回了经书和佛像。根据这样的传说,我们大概能够断定它传入的时间,但是我们现在马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汉代,不管是朝中,也不管是民间,多数人把佛教还看成是神仙方术的一种。但是他们不知道在西域,佛教的传播已经如火如荼,刚刚传进来,在汉代不仅对它有误会,而且传入的深度也不够。
当时在西域,佛教已经是非常的繁华。这样的话,就激发了两种努力,一种是由东向西取经,一种由西向东不断地送经。这两种努力,就造成了两大文明之间的深度交流。那些孤独的脚印,那些殊死的攀越,应该成为第一流的文化壮举被永久地铭记。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几个人要引起我们注意。一个叫朱士行,是汉族的僧人向西方取经的创始人,他在公元二六〇年从长安出发,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非常艰难地到达了于阗,于阗就是现在和田这一带,古西域的国名——于阗。他取了经卷,据说有六十万言,派子弟送回到了洛阳,自己就留在于阗,直到八十高龄在那去世,就是在我们现在新疆和田那一带,这是从东方向西方去取经的人。
自西向东的弘法:针对鸠摩罗什的争夺战
由西方出发向东方来弘法的僧人,也非常多,最著名的就是我在讲到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部分的时候,我专门讲到武威,讲到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佛教翻译家叫鸠摩罗什,当然还有佛图澄等等这样的一些人。
鸠摩罗什的事情大家还记得吗?我在讲到凉州文化的时候,我就提到,当时无论是西域,无论是长安,很多统治者都想以抢得一名重要的佛教学者为荣。这个时候,佛教开始在传播的时候非常有趣,以抢人作为它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完全仅仅是学术上的,好多统治者是为了自己的名誉,我拥有什么样的佛教学者,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时候,中国其实一开始是用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开始了一种文化传播,而且说是说文化传播,不惜用发动战争的方式来完成这种传播,所谓战争就是抢人,抢佛教大师。
原来长安的前秦的统治者苻坚,为了抢夺佛学大师道安,专门从长安去到襄阳,湖北襄阳。
道安那个时候年纪已经很高,他说你们真有本事的话,应该去抢鸠摩罗什,鸠摩罗什,那么远,在一个地方叫龟兹,就是现在新疆的库车。一个七十多岁的道安在给统治者讲,你们应该去抢一个四十来岁的鸠摩罗什的时候,那使统治者非常非常地惊讶,想这么一个跨年龄的反向的推荐,一定有本事,所以就派了大军去抢。抢的过程当中,路太远了,时间也不短,抢到半道上,那个统治者被推翻了。鸠摩罗什和去抢的人就在半道上住下了,那半道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后来鸠摩罗什在武威就待了很久很久,后来又被西安的统治者抢。
你看,抢来抢去,抢来抢去,完成了中国那一段时间的佛教传入的一种名誉上的一种非常大的普及。一般人说,不得了,这场战争就是为了抢夺一个佛教的翻译者。那么长的时间,所有的荣誉都在于它是不是拥有这个佛教学者,这个社会上不管是上层还是下层,这普及程度多高,而且像鸠摩罗什这样的佛教的大师,他也完全能够够得上被大家抢的那样的水准,做了很多很多事情。
譬如,就鸠摩罗什本人,他最后被抢到长安以后,开始了非常辉煌的佛经翻译的历程,他的翻译非常好,因为他在困在武威那么多年,他居然把汉文学得非常地道,连方言都学会了,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成了中国最好的翻译家。后来,玄奘的翻译是在他的基础上继续往前推的。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很多心经和其他经典当中的好多第一个概念的确定都和他有关。
自东向西:从法显到玄奘,人类最勇敢的脚步
就在鸠摩罗什抵达长安的两年以前,一位汉族的僧人却向长安出发了,这就叫法显。你看,这两种脚印,在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逆向重叠,其实分量非常重。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法显当时已经六十五岁高龄了,他自己描述自己去取经的时候的情景是茫茫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望人骨以标行路”,以人的骨头来作为自己的路标。这个当然让我们非常震撼了。我曾经写过,人类最勇敢的脚步,往往是毫无路标可循;人类最悲壮的跋涉,往往以白骨作为路标。最勇敢的,目标都没有;最悲壮的有路标,但是那个路标是白骨。
法显在自己六十七岁那年冬天,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当时写的叫葱岭,这是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几个顶级的山脉的交接口,一个天险的隘口,自古以来连最强壮的年轻的军人都难于在夏天翻越,却让一位白发学者在冰天雪地当中把严冬战胜了。这样的生命强度,实在是让人震撼。
我自己,是在五十四岁那一年,从巴基斯坦那一面寻路到那个口上的,对于一千六百年前的中国老人的壮举深深地拜祭。我去的时候也是在冬天,我去拜祭的不仅仅是法显,而且还去拜祭了比法显晚了两百多年到达的另外一位佛教大师叫玄奘。那时候玄奘还年轻,大约三十岁,他在艰苦的过程当中,只要想到他前辈还有个法显,他什么也不怕了。
从法显到玄奘,应该还包括鸠摩罗什这些伟大的行者,以最壮观的生命形式,为中华大地引进了一批珍贵的精神文化。佛教首先不是在学理上,而是在生命形态上,深深地楔入了中国文化。平心而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缺少这样壮观的生命形态。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不怕死的壮观的形态,但是这已经不属于文化,往往是一种政治文化或者其他文化。但是从法显到玄奘到鸠摩罗什这样的人,他们把文化的传播以一种极其壮观的生命形态展现了。这一点一直让我们今天也要抬头仰望。
我那一年在那个山口,从巴基斯坦山口看法显和玄奘经过的山口的时候,我真是深深地震撼,什么叫文化?什么叫文化历险?什么叫文化交融?在那个山口让我深深地理解了。好,今天讲到这。
让法显、鸠摩罗什、玄奘以那么壮观的生命形式去学习去弘扬的佛教,到底是什么呢每天反反复复地听秋雨老师的课,我想弄明白佛教的伟大之处?我想知道佛教怎么能够渗透进成熟的中国文化?我还想知道佛教是如何撬动世界文化的深沉结构?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可是,佛教在公元13世纪时已经在印度消亡,那是不是说,撬动世界文化的壮举,主要由我们中国人来完成的呢?
锦帆_vt 回复 @动动月亮: 所有留言中最走心的留言,是认真的谛听者和思考者,有时看您的留言评论,都能让之我为之一震,关注您的留言
勇敢者踏出了文化交流之路,他们的悲壮是在跋涉中留下了自己的白骨,同时成为了成功者的路标。过了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这些顶级山脉的交接隘口,以法显、玄奘、鸠摩罗什等文化大师们使东西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交融传播。秋雨老师深情地讲述,亲临天险隘口的实地回望,让我们更觉感动。
我要是大王,我就把余老师抢来。
xuefoshifu 回复 @秋雨秋遇: 想当黄袍怪,得先做天上的神仙
文化大师也满嘴错别字,然后厚着脸皮自夸,那叫隘口,读爱,不读益口,什么狗屁大师。
不惑年重新出发 回复 @工笔画痴: 一看你面相就不是好人,鸡蛋里挑骨头!那个年代读书,根本没有拼音可以学,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读错一两个字,或者有些口误完全情有可原!就因为错一两个字,你在这里满口喷翔,你为什么不去死???
隘口
浇浑 回复 @作风优良: ai kou
马兰老师好,我爱听余老师的课。
蚯蚓的日记0627 回复 @石头谈情: 哪位,马兰花?.阿大如果失去经济来源,老二是不是可能替余老师还清说要的债权,然而让阿二去捉任意的事情,老三去医院吧。
余老师的声音慈爱,温暖如春,您传播着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这些是现在多数人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深深的感谢🙏您为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您当之无愧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文化学者!
秋雨老师54岁时在文化苦旅,我54岁时在社交恐惧。
秋雨老师又在考我们听课是否认真,故意把“隘(爱)口”读成了“隘(益)口”。
从4月23日读书日开始听到今天,笔记已做了厚厚一本。老公今天早饭时问我:“你这是有多喜欢余秋雨啊?每天这么认真!”是啊!我也没想到我会这么专注地一路跟随。他又问:“喜欢什么?能谈谈吗?” 我想了想,回答:“人生导师吧!秋雨老师的声音、文字、观点、思想完全开悟了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让我在40岁的年龄才真正系统地启蒙。于是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找书阅读,以前完全不会过目的书籍也能认真读进去做笔记了。” 感恩2018在喜马拉雅遇到余秋雨老师!
彦明1983 回复 @1376625kzdz: 同感!感恩余秋雨老师!庆幸自己36岁时遇到余秋雨老师成为我人生的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