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会拉大家进课程微信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我们上一次分享,一起学习讨论了要达成唯识学的最后目标,是要经过遣虚存实、舍滥留纯、报末归本、隐劣显胜、遣相证性这样五个阶段,回归真如性海。所以,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在唯识学而言,其实也是有章法可循的,就是这样以般若观逐步逐步破除自己的虚妄执着,一点点地升起胜妙之用,再进而证得真如法性。
但是,我们今天的分享,还是想跟大家多讨论一下隐劣显胜这个问题。
因为佛法是非常实用的,这是我经常讲的一句话,也是我至为深切的感受,如果佛法不实用,不能真正解决我们的烦恼痛苦,那么,我想,佛法也不会传遍全世界五大洲,虔诚的佛教徒遍布四海。
当年的 大圣释迦牟尼佛祖,他出家的最终触发点,是经过了老、病、死这样几个场景,看到了每一个生命的痛苦、众生的痛苦,于是,才决定抛弃皇宫奢华的生活,开始修行,希望找到一条解决众生烦恼痛苦的道路,所以,作为佛祖而言,他所建立的佛教,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不是要搞繁琐的理论哲学,而是要真正的解救众生,帮助众生从生老病死的种种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当然,客观上现在佛教已经是一门跨界的学问,包括被称为是一门哲学,但或许说这是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更为妥当。明白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好像我已经不止一次地说到过这个问题,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是说,我们学佛,也要从学佛学的窠臼里摆脱出来。学佛和学佛学,是不一样的,所谓学佛,是学习像佛一样做人做事,而所谓佛学,是一种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学佛学,学术和做人做事或许完全是脱节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我们是要学佛,而不是学佛学。所谓学佛,不是说不要学佛学,而是不仅仅停留于学佛学,更要把学到的佛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吧:
我自从在喜马拉雅平台开设这门课程以后,曾经听到过一些质疑,不论是这样问或者是那样问,问题的焦点都是一个,就是,这是佛法,为什么你要收钱?我也很耐心地做了回答,告诉提问的朋友,因为这是受喜马拉雅精品课程之邀而登录喜马拉雅音频网站讲的精品课程,所以是要遵循喜马拉雅精品课程的规范,平台要运作,还有录音剪辑等人员在帮助录制,这些都是需要费用支出,而且,我早就已经在提问栏目里作过回复,我个人的所有收入都将用于弘法和公益慈善。因为我同时还是大学里的老师,有足够我个人生活的工资。这样的问题实在是不少,重复性地回答了一次又一次以后,我后来也干脆省事点,就请提问的人去爬楼自己看了。
我在这里讲这个,不是其它目的,而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相信会有这种意识的朋友,大概多少对佛教有点接触或者少许的了解,而且可能是受过佛教的恩,所以他形成了一种概念就是佛教是不可以收钱的,这当然非常好,但是,我们前面讲了学佛和学佛学的区别,佛法的宗旨,用七佛通偈来说,就是“自净其意”,学到了佛法,首先是用于自我检点、自我反思、自我净化,除了负有管带的责任,不要轻易去指点他人,在批评别人有我执、法执以前,一定要先自我省查,自己是不是有我执法执,是不是带着我法二执去护法和批评,我们学习了唯识就知道了,如果自己本来就带着强烈的我法二执,那么你看事情的结果肯定就是有相当的偏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去随意批评,很可能就是一个误判断。所以,首先要清净自己,多要求自己,真正去改变提升自我,这才是真正的学佛,但是我们经常都是容易变成学了佛以后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有问题,其实,可能是自己的眼光最有问题,这就是学佛学,没有把佛法真正的用起来,真正的佛法是要帮助我们纠正自己的错觉、解决自己的烦恼,清除自己心灵的偏差。
但是可能有人就说了,我有什么就说什么,痛快淋漓,怎么会不快乐呢?
估计几乎在这里听《心经》的朋友们都知道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他和禅师佛印大师是好朋友。传说,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互相对坐,一段时间以后,苏东坡就问佛印了:“我在你心中是什么?”佛印说:“你在我心中是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哈哈大笑,非常满意,然后很得意地说了一句:“你在我心里是一坨屎!”佛印也没有回答。苏东坡觉得很好,占了佛印好大的一个便宜,回家后就对他妹妹讲了,妹妹却说:“哥哥你错了,佛印想的是佛,所以觉得你是佛,而你想的是屎,所以觉得人家是屎!”
这个故事脍炙人口,但真实性却值得怀疑,因为到底历史上有没有这么一个苏小妹都不能定论,但是,却说明了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还是拿出来当个事来说。这里就是说明了心是怎么样的,看到的就是怎么样的,但是,你想,是生活在佛中间幸福指数高还是生活在屎中间幸福指数高呢?我想,大家都自己有答案了。
所以佛法给我们一个启迪,就是,我们可以从我们看到的事物,或者更准确地说,从我们看到的境界,去反观自己的心灵,如果我们的心都能够调整到像佛印大师一样,那就和佛在一起!
所以佛法一直都是积极的,而不是像有些人误会的,以为佛法是消极的或者是宿命论,无论是中观学派还是唯识学派,都是面对现实而又积极开拓,尤其是“我”这个因素,特别能够起作用,因此也最被重视。唯识,更是强调了心的作用。当然可能还是会有朋友想,是不是有点阿Q精神?
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次分享中继续讨论。
我于一听就懂的心经,实是不可再多得的,殊胜之至,听之心灵宁静,然而,金刚师红于本集解释上架收费的事,让人战战兢兢,怕会下架就找不到望佛保佑不要下架
师红长老 回复 @奕海寸心: 我也怕下架,下架有处罚
首次接触心经,真心想了解一下,付款并没有絲毫犹豫,只是有一点很纠结,就是老师的鼻音太重,感觉不舒服,这么好的内容,这么高水平的老师,因声音影响效果,实在可惜!
师红长老 回复 @抠门阿嬷: sorry
自净其意
师红长老 回复 @课程助理之一:
老师好修为
师红长老 回复 @般若波罗蜜多911: 过奖了
金刚师红大师讲的心经真是太美妙了,你的声音非常好听,语速快慢停顿qia到妙处,我是一个文化水平偏底的人,能够听师红大师讲经说法,而且能略懂一些大意,我真是一大幸事!在此向师红大师说声从内心的感谢!初学者常明🙏🙏🙏
给人欢喜,做己贵人;爱人如己,自然欢喜!感恩师父教诲!
师红长老 回复 @饮水思源恒安_wi6:
长老讲得很细致,反复听早晚会懂。受益匪浅。
师红长老 回复 @牛小笨_el: 共同进步
隐劣显胜🙏🌹
我们上一次分享,一起学习讨论了要达成唯识学的最后目标,是要经过遣虚存实、舍滥留纯、报末归本、隐劣显胜、遣相证性这样五个阶段,回归真如性海。所以,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在唯识学而言,其实也是有章法可循的,就是这样以般若观逐步逐步破除自己的虚妄执着,一点点地升起胜妙之用,再进而证得真如法性。
老师好:怎么能买到您的这本书呢?
师红长老 回复 @赵德宝_al: 没出书,这里有文字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