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 悲剧与自由:悲慨、旷达

第六讲 | 悲剧与自由:悲慨、旷达

00:00
09:39

文字内容

这一讲我们接着讲一对风格,悲慨与旷达,它们分别体现了悲剧美学,和从忧困之中解脱。


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悲剧美学,因为这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悲剧美学很西方式的,因为它源自于古希腊悲剧,它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人,往往是正义的、正常的或者无辜的人,在与某种对立的因素,包括命运、社会或者内在的矛盾人格,跟它们的激烈冲突中,由于各种可能或者不可能的原因,遭致了原本看似不应有的严重失败、巨大苦难甚至彻底毁灭。与这个过程相伴的,往往是真善美等正面价值的毁灭,和假恶丑等负面价值的胜利。针对这样的过程,人们进行一种批判审美。


因为悲剧这种戏剧形式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的很早,因此衍生出的悲剧美学理论也相当成熟了,早已经形成了清晰的分类。比如古希腊悲剧,主要是命运的悲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对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主人公通常有一个意料之外的悲惨结局。而莎士比亚的悲剧,则主要是人的性格悲剧,主人公往往同时既要面对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也要面对自身内心世界中不同人格的冲突,他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展现非比寻常的勇气,然后又被巨大的黑暗力量吞噬,最终毁灭。西方近现代的悲剧,大多是社会悲剧,也就是主人公与社会力量的冲突,由社会境遇带给他的危机。


而中国古代的悲剧,一是古代没有专门的归纳总结探讨,二是与西方悲剧差异比较明显,比如人物的身份和力量相对弱小,而结局也往往倾向于大团圆或者正义得到伸张。


但今天要讲的诗品中的悲慨这一风格,却很明显的更倾向于西方悲剧美学,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它: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这是象征了突如其来的异常巨大的狂暴力量,笼罩在整个社会之上,社会中正常生长的人、事、物除了被摧残之外没有第二个选项。在这种惊心动魄的悲剧之中,人的心情是痛苦到想一死了之的,哪怕一刻安宁喘息的机会也得不到。人生短促易逝,富贵烟消云散。原本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系统全面崩溃,即便一个人有雄才大略,又能如何呢?有志之士不甘心无所作为,但却不可能有所作为,无限悲哀弥漫心头。正是:落叶萧萧,飘零满地;漏雨淅沥,滴打苍苔。


这是一个在社会大格局背景下的萧瑟苍凉疮痍景象,显然它不是个人情绪化的悲痛,因而具有了与西方悲剧美学相通的力量。


要说完全贴合司空图描述的悲慨全貌的诗作,大概只能是他自己的了。虽然屈原的《离骚》也有这个意味,但屈原是主动追求理想不得,此处的则是被动地被不可抗力席卷。司空图生活在唐朝末年,经历了王仙芝和黄巢之乱以及藩镇军阀混战,后半生一直在逃难,风雨飘摇随时崩溃的大唐末世,都被体现在了他的诗作中。


他写道风波一摇荡,天地几翻覆。孤萤生荒池,落叶穿破屋。还有不用频嗟世路难,浮生各自系悲欢。风霜一夜添羁思,罗绮谁家待早寒。他对悲慨内涵里的种种,是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的,那种无边的苍凉与悲苦,在司空图绝大部分诗作中都有所体现。


人在乱世,身不由己,尤其是还没有到最黑暗时期之前的阶段,人们看到的只是以往的秩序社会在不停地崩塌,不停地跌落,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而不论何种仁人志士,都无能为力,这是令人无限绝望的处境,也正是悲慨中表达出的悲剧感,在诗品中是独树一帜的。



我们都知道,唐朝崩溃以后是五代十国南北宋,而汉朝崩溃以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那么魏晋时代的文人,继承的是乱世之后的精神追求,从忧困之中解脱,这就是接下来要讲的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司空图讲得这种旷达意味,与魏晋风度是很相似的,也即,人生太短暂,何必在那么哀愁,面对人世的种种忧困,何不撇开它们,转身寄情山水,轻松度过一生。


不过,在人生态度和选择相近的基础之上,司空图又摒弃了魏晋文人狂诞和放任,而是经过提炼,成为一种很古雅的旷达。


这里需要跟大家强调的是,中国古代的对旷达的理解和诠释,是丰富多样的,不止有司空图所述的这一种魏晋主张。因为不同时代的主流意识,还有不同的人超越困境的方式和路径都不尽相同。


比如儒家的旷达,是一种眼界和胸襟,是不论面对何种困境都泰然处之的人生境界,这是基于儒家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而产生的乐观积极的旷达;道家庄子的旷达,是精神上的超越和自由;还有个人面对诸多坎坷时的宽广豁达,也是种旷达。


最后这种,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还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是我们都很熟悉,并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无数中国人。


总的来说,旷达是中国古代广泛存在的一种人生态度和精神,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十分多样的,无论如何总结都会有局限。


相信对于旷达,你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每个人都会遇到困境,面对它的时候采用什么样的办法,也便表明了是什么样的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日月行者_唐喜明

    命运的悲剧、人的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这三大清晰的分类是欣赏悲剧美学的抓手。 非常好!对不知如何欣赏悲剧美学小白的我来说极具价值。

    日月行者_唐喜明 回复 @日月行者_唐喜明: 我自己不算成功,但是现在能看懂有些人是如何失败的了。

  • 望山子

    为什么要把中国诗歌中的悲剧色彩硬放进西方文学的框架?真是本本主义!

  • 秋风扫落叶999

    您这学问太厉害了听课能拔高我好几个层次

    白羽黄页 回复 @秋风扫落叶999: 感冒好久了

  • 日月行者_唐喜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