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基本功】熊浩:平衡「说」和「听」,才是好表达

006【基本功】熊浩:平衡「说」和「听」,才是好表达

00:00
12:07







在表达当中容易碰到三种冲突:第一,我们想说却不能说,那就千万别说;第二,听众想听却不能听,为了让观众听懂,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需要牺牲信息的深度;第三,你想说,听众却不想听,这个时候,应该以“想听”优先,在听众想听的范围内,尽量贴合自己想讲的内容。



大家好,我是熊浩。


之前的课程,我们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想说、能说,想听、能听”。如果你表达的时候,这四个条件如果都兼备的话,那太幸运了,这会是一场特别理想的表达。


可惜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没那么幸运,这四种条件会发生冲突,从而需要你去取舍。


而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就是如果这四个条件无法兼备,那哪些条件应该优先,而哪些你必须忍痛割爱呢?


首先,在表达当中最容易碰到的一种冲突,就是“想说”和“能说”的取舍。有些话很想说,但遗憾的是,你可能找不到比较恰当的方式去表达,以更加准确地表达你的意思。


像这种“想说却不能说”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说却不能说,那就千万别说。


尤其是在公共表达的情境中,更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你因为词不达意,话一出口引发了很多争议跟误会,那还不如不说。


有的公众人物,就是在公共表达的过程中,没有恰当地掌握这个分寸,引起了众怒,媒体也是一片挞伐。


比方说,在教育理念当中,有一种老生常谈的观点,叫“考试引导教学”,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理念其实是一个人立体而全面的发展,所谓“德智体美劳”。


但如何我们强调刚才的观点,即“考试引导教学”,其实它会强调的是,我们最终以能够考核的“智力和知识”,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成长水平,衡量一个教育的成功水平的一个具体指标。


如果只考这一个领域,“智力与知识”,即使老师想要在更多的方面进行教学,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最终以考试为纲,强调“智力与知识”,相对的,其他领域就荒废了。


这个观点其实不是什么新的观点,但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个观点,引申到了性别议题当中去,我们说“女人,如果只喜欢有钱的男人,这样就会导致男人拜金、男人只追求金钱,这就把整个中国都搞坏了。”哇,这样的话一出来,那当然是舆论沸腾。


当然,我想说,天底下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公共表达者,在他表达的那一刹那,他所有的目的就是故意去冒犯所有听众的,没有这样的人。通常他们的过失,只是自己想传达的那层意思,并没有找到最恰当的方式去承载。那些想说而不能说的东西就这样脱口而出,最终变成了一种失言。


同样是这样的一个意思,我们有没有可能换一种表达方式?更加妥当、更加礼貌,也更加周到地表达,从而让受众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呢?


比方说,就这个议题,我们可以强调一种假设,而不是陈述事实;我们可以强调它只是一个部分,而不要以偏概全。不要把所有的矛头都对准女性,去淡化性别的色彩。


你听听看,这个修饰后的版本,是不是会更中听一些?


比方说,你可以这样讲,你说:假设,假设在我们的社会当中,有一部分人,他们在择偶的时候,只考量对方的财富,完全不考虑他们的道德水平,那如果想赢得这些人的芳心,是不是对于那些在爱情当中的竞争者,就会拼命地去挣钱、拼命地挣钱,从而忽略了道德品质的提升呢?


这就好像“考试引导教学”一样,如果你考试的内容仅仅只是僵死的课本知识,那么大家当然只关心课本,所以这种僵化的、单一的、只追求金钱的价值观,对我们的社会,乃至择偶来讲,其实未见得是一件好事情。


我想,当你像我这样表达的时候,肯定还会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相信你要表达的意思传达了,同时,你的整体表达方式比较公允,也比较平和。


如果你在现实的表达当中,你没有办法很好地拿捏这种微妙的分寸,那当你遇到那种“想说但不能说”的话题时,我会建议你非常审慎,或者干脆“沉默是金”吧。


在表达当中我们遇到的第二种冲突,就是听众“想听”跟“能听”发生冲突。就是有些议题,他们真的很想听;但是你若讲了,他们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在听懂的部分,大概不能完全接受,虽然他们的兴趣很大。


比方说,当我们在解释如何减肥的时候,我估计对这个议题很多人都会有兴趣;但很多非常专业的医生,如果对这个问题详加解释,他们解释的减肥的医学知识,对我们来讲,这个话题可能就变得太过深奥而难以理解。


但如果医生只是说,说“所谓的减肥啊,就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就是所谓的管住嘴迈开腿”,是,大家都能听懂,但又觉得早就知道了,索然无味,没有继续听下去的兴趣。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英国有一位小说家叫道格拉斯·亚当斯,他有一篇小说非常有趣。


在这篇小说当中他讲了一件事情,他说很多外星人为了了解宇宙的终极答案,他们制造了一台超级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啊,经过他们不断的推敲,经过计算机反复的演算,最终啊,居然破解了终极难题。


那大家这自然非常好奇说“计算机,那宇宙的终极问题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计算机回答说“42。”是的,就是这个干巴巴的数字,42。


但为什么?为什么42是整个这个宇宙的终极答案呢?大家一定非常好好奇,一定非常想知道,可是计算机没法解释。


因为,我们听众的程度太差了,我们没有慧根,我们无法领会藏在这42后面的奥秘。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我们想听,但也许不能听”。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候也许就要扮演这台超级计算机的角色,你需要去面对一些“想听而不能听”的听众。


你明明已经绞尽脑汁了,你已经想尽办法去解释了,可听众的程度落差太大,他们的背景跟你并不契合,因此你交付的信息,他们听不懂。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听众想听却不能听的时候,你又应该怎么办呢?我给你的建议是啊,先考虑“能听”。为了能够让观众听懂,你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去牺牲信息的深度和它的纵深。


就好像在清末的时候,孙中山先生要宣传民主。可大家知道,在那个时代,不要说民主的意涵首先自己就非常复杂,更重要的是,这个观念的普及其实超过了大部分民众的一般认知。


所以如果孙先生如果要系统而准确地解释民主,这个大家都听不懂了。


那我们看一看,孙先生当年他是如何表达的呢?孙中山先生说:“所谓民主,就是我们四万万人都做皇帝。”


你看,当年的普罗大众、父老乡亲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民主,但总知道什么是皇帝吧?大家把所有人都理解成皇帝,民主这个概念,就更容易传达了。


当然,这个解释在学理上看其实非常不准确,甚至是非常马虎和潦草,可是,孙先生没有办法。因为所有表达者都会面对一个难题,那就是完全正确地、系统地、具有深度地表达。


当它太难的时候,它可能会超出听众能够理解的范围。所以你只能改变、只能调整,只能把内容调整得没有那么严谨、没有那么正确,但至少,你可以把信息交付给大家。这就是传达比正确更重要。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乱讲一通,我们就可以完全不照顾到讯息的严谨。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表达者,你只能在对方能听懂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追求信息的精准。


这就好比啊,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如果问你说“飞机为什么会飞?”这个时候你会跟他讲“上升气流的影响,这里有一个物理定律,叫做伯努利定律。”


如果你要跟三岁的小孩子解释这个定律,那这样的行为,那真的还是白努力了。伯努利定律在台湾就被翻译成白努力定律。为什么?因为这个知识的难度啊,大大超出了孩子能够理解的范围。


所以,大人们如果要向孩子解释飞机为什么能飞,恐怕呀,只能做一些非常平白和粗糙的解说。比方说,因为它们有翅膀啊,所以飞机能飞。


这个不准确,但是,这大概是孩子们在他三岁年纪当中,能够理解的范围。


而且不要说是三岁的孩子,同样是一个科学问题,你翻开中学教材、大学课本,你会看到同样一个问题给出来的答案,它的版本其实都不尽相同。


这里倒不是说哪一个版本是对的,哪一个版本是错的,而是那些写课本的人他们也知道,很多问题的答案在,某一个学习的程度里面,大概也就只能解释到这里了。如果讲得更深,恐怕是徒增了很多求知者的困扰。


在你的表达当中,你会遇到的第三种冲突,是“想说”跟“想听”发生冲突。就是,有些议题,你很想讲,但是听众缺乏兴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你不想讲;你想讲的东西,他们不感兴趣。


这怎么办呢?那我们的建议是,表达有点像服务业,你应该以“想听”优先。在听众想听的范围内,尽量的去贴合和定位自己想讲的内容。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听众的兴趣、注意力,其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而且,他们会非常爱惜这种资源,对这种资源会非常小气,你很难从他的身体里榨取出更多的兴趣跟注意力,而要求他们勉强来听。


相对的,你自己想不想说,这个反倒是在我们自己控制的范围内。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多地去挖掘兴趣的趣味,让自己可能看起来没有多少兴趣的东西也能活色生鲜。


因此,更多地去迁就观众,找到他们在议题当中“想说”与“想听”比较契合的那一面。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我现在的问题是我没啥想说的”,对吧?“我想不出什么值得跟大家分享和交流的素材”,那你就不用担心。因为我们课程接下来,就会帮助你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将教你一些成系列的规范方法,帮助你从自己身上啊,挖掘出一些真正有意思的素材,克服你“没什么东西好讲”这个很大的困扰。


在今天的课程的最后,我想给大家出一道思考题。


假设你要跟外国人去介绍金庸的武侠小说,那你整体评估一下,你觉得“想说、能说,想听、能听”,哪些部分会发生冲突?而你又会如何取舍呢?


欢迎你把你的分析留在我们的留言区,跟大家分享和讨论。表达课,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温柔的桃子

    你知道金庸吗?中国大部分的武侠电影都是根据金庸的小说改编的哦!你肯定知道中国功夫,功夫是与生俱来的吗?有哪些武功呢?每种武功都有什么招式呢?在中国武功最强的人是谁呢?在金庸的小说里全部都能找到答案!这也许是男孩子们最好奇的,作为我来讲,更喜欢里面的爱恨情仇,有人互相恨了一辈子最后一笑泯恩仇,有的最开始互相厌恶,最后却成为了生死之交,他们好潇洒,仗剑走天涯,有好多有意思的人,你能想象吗?小说里有一个人物叫“小龙女”,她住在活死人墓中,睡在绳子上,武功高强,美若神仙,她遇见了比她小很多的杨过并相互钟情,可又因为江湖中的种种纷争历经生死别离,最后对爱至死不渝,携手一生。这些都是金庸小说里面的故事…

    米未MeWe 回复 @温柔的桃子: 棒耶

  • SunshineMaster

    能听优先,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导致外国人听不懂的情况,无法理解为什么郭靖为国为民,无法理解为什么杨过和小龙女在一起受外界这么多纷扰。随意举例,可以把郭靖代表为钢铁侠等超级英雄,来讲述郭靖的故事和精神,这样相信外国人更容易听得懂

    米未MeWe 回复 @SunshineMaster: 这样很容易让对方有一个联想哒~棒棒的

  • 留金AAA

    熊浩老师的这堂课,正是回答了我的疑问,我就奇怪,为什么我 想听 的内容,您提前先知了呢😊…而且啊,还这么能说,其实很早就有想说、能说,想听、能听交叉之后又必须取舍问题,这个问题就好像是一把紫霞宝剑,熊浩老师一到,宝剑自动飞出来了一样,把复杂的想说,能说、想听,能听各种交叉取舍问题迎刃而解。感谢熊浩老师带来的精彩内容…

    米未MeWe 回复 @留金AAA: 嘿嘿

  • 自由_ha

    老师你好 :你能不能和你们的整个团队老师商量一下我的问题,我的问题有5个,一:这个人是不会说话,但我这个人不会说话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说什么也不会和人聊天的这种。二:还有就是常常和别人说话 ,别人总是能三言两句就把我说的哑口无言。像我这个情况是不是我的思维的不开放,我要怎么解决呢? 三:我想学习一下怎么给女朋友讲故事。四:学习幽默怎么学习?有的说看美国的脱口秀,也不知道方法正确吗?而且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看?五:我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差,怎么能提升?我说话总是支支吾吾的。谢谢老师,希望能帮到我,麻烦你们了 其实我买个这课程就是解决这个的。

    米未MeWe 回复 @自由_ha: 那就陪我们一路走下来 欲速则不达,期待我们接下来的课程哦~

  • 晏旸的大学生小栈

    人类的情感是互通的,个人感觉可以讲金庸小说中的英雄人物的情感放到主线位置,以武功为辅线,与国外知名电影进行类比,尽量确保外国友人“能听”,另外由于语言的运用不同,我们可能还要注意在翻译过程中语词的选用,因为不同的语言会影响原本情感的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趣味性,即“想听”,故事的讲述不能干巴巴的,要注意多运用一些生动的词句,尽量引起共鸣吧

  • 德克_vg

    想说和想听会冲突、能说和能听会冲突;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以武林为大的背景,而国外并没有武林这么一说,所以得对比着说,可以拿漫威或者DC的宇宙世界和武林江湖来对比着说,这样会比较吸引外国听众;对于能说和能听的话,金庸江湖世界中的各种大侠的招式名称可以适当形象的描述,不用僵硬的翻译,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

  • 一只有色纹路菲粉蝶

    让俞敏洪买表达课吧,是个打广告的好机会

  • 阿卓阿倚

    这个男主播声音有点太好听了

    醉了_zt 回复 @阿卓阿倚: 这是熊浩大神啊

  • 吃吃1992

    金庸小说大家都耳熟能详 对于我来说能给没听过中国故事的外国人讲故事 我觉得很有趣 自然是【想说】的 ,但如果我们直接讲故事 不把郭靖英雄事迹和国外英雄人物结合起来讲 他们会不【能听】对于听众是不【能听】对我们是【能说】的问题 因此【想说】但需要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意思让听众了解 !正确的方式就是前面说的举外国英雄例子的方式 如果没有办法表达出正确的意思就不要说 而如果外国人想听 就直奔主题 但要以他们能够听得懂的方式讲 如果不想听 可以靠挖坑 吸引他们

  • CORAL韶棠似锦

    金庸先生有很强的西学功底,从天龙八部对俄狄浦斯王的取材可以看出,他的小说和大仲马一样追求曲折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趣味。byco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