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论语》在德国的影响

188| 《论语》在德国的影响

00:00
17:51

本集文稿

我们上次讲到最早把四书译为拉丁文的,是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孔子思想由此传入意大利,而随后是法国的传教士把孔子思想介绍给法国人,而德国人了解孔子和论语,也是通过耶稣会士。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跟意大利和法国一样,德国也有在中国呆了很久,影响很大的著名传教士,这就是17世纪来中国的汤若望。二是德国的学者,也看其它文字的介绍中国的书,直接跟其他国家的传教士联络。比如我们上次提过,在中国呆了40年,在清廷当官的法国传教士白静晋,就跟德国哲学大师莱布尼茨有密切的联系。


莱布尼茨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大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称他是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1867年,莱布尼茨读了传教士写的《中国哲人孔子》一书,在给人写的信里就兴奋地提及,今年巴黎曾发行了关于孔子的著述,它可以称为中国哲学学者之王。他更惊叹,有谁过去曾想到过地球上还存在这样一个民族?他比我们这个自以为在所有方面教养完备的民族,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自从我们发现了中国人,就在他们身上发现了这一点。莱布尼茨在哲学观点以及数学研究中,都汲取了中国的智慧。


他自己既不否认这一点,中外学者也都承认这一点。比如英国学者利奇温写过一《18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由中国老一辈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名家朱杰勤教授翻译,印过多次,他在书里就分析了莱布尼茨哲学与宗教观点与孔子思想的联系。而日本学者五来欣造在《儒教对于德国政治思想的影响》中更说,莱布尼茨对儒教的赞美有时已超过赞美的领域,而达到了狂热的境地。莱布尼茨借助于儒教来实行自己的学说,所以儒教是莱布尼茨学说的一部分。


这位著名的日本学者甚至断言,"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说儒教不仅是莱布尼茨受到了影响,也使德意志受到了影响。"但莱布尼茨之后的两位德国哲学大师康德与黑格尔,对孔子和儒家哲学的评价都不高。康德与黑格尔对哲学思辨有全面的把握。在康德看来,孔子并不是哲学家,他的教言不过是给皇帝制定的道德伦理教条。


黑格尔则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关于中国哲学,首先要注意的是在基督降生500年前的孔子的教训,他的教训是最受中国人尊重的权威,而孔子的教训在莱布尼茨的时代轰动一时,但孔子的哲学只是一种道德哲学,一种常识的道德,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黑格尔对中国的了解很有限,他的话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不满,如现代在海外宣传儒学最有功绩的杜维明教授就说,"黑格尔把孔子哲学看成只是一堆和西塞罗的处世格言一样乏味的教条"是大谬不然。但我想康德与黑格尔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来看孔子,他们的基本观感还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所要求的思辨哲学在论语里确实是没有的。论语自有论语的价值。我们不必一听康德黑格尔的批评就暴跳如雷。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来华的传教士当中又出了一位杰出的人物,叫卫礼贤,这是他自己取的汉文名字。他原名叫理查德威廉,所以他找了三个读音接近的汉字,保卫的卫,周礼的礼,圣贤的贤,作为自己的汉语名字。他在中国生活了25年,精通中国文化,跟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胡适这些名家都有交往,还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的德文教授。


上个世纪20年代,他还在法兰克福大学建立了中国学院,宣传中国文化。他自己翻译了包括论语孟子周易老子庄子在内的多种中国典籍。他1902年翻译了三字经,1910年翻译了全本的论语。德国的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我们翻译了他很多的小说散文以及诗歌,黑塞就是从卫礼贤的梳理来了解中国的,他称赞卫礼贤"毕生的事业是我们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几项伟大的事业之一。


近几十年来,在德国翻译和新出版的东西很多,但对我来说,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一种比卫礼贤近20年里用德文翻译的中国经典更珍贵,更重要是卫礼贤翻译的中国经典,给了我和其他许多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没有这个世界,我们真不愿意再活下去。"除了翻译,卫礼贤还写了很多介绍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如中国心灵,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孔子与儒家学说,孔子的生平及著作等等。很多西方人都是通过他的著作来了解中国的。除了黑赛,再比如文学家布莱希特,心理学大师荣格等等,我们也翻译出版过卫礼贤的着作。


十年前北京还出版了他的论文集,书名就叫《东方之光:卫礼贤论中国文化》,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孔子的学说,孔子的意义,孔子在人类代表人物中的地位,儒家学说的精髓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卫礼贤既有对孔子思想与地位的整体观照,如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中论孔子说,"孔子和老子被视为中国文化鼎盛期的创造者。孔子是鲁国哲学学派的核心,鲁国是一个小诸侯国,它从一开始就在中华帝国中占有特殊地位。


因为这里归著名的周公旦的后裔治理,而周公旦是周文化的实际创始人,他那种贤明与仁爱的思想在这一地区流传了几百年,并且王室的那种神圣祭礼也在这里被特别认真地保存下来。生活在500多年以后的孔子,在周公的思想中发现了与古老文化本质的联系。他重新体验了这种文化,并自觉地将其升华。通过收集古代文献,这些古文献后来成了中国经籍的基础。孔子也通过对古代仪礼之精神和本质的体证,对这种文化的基础有了一个自觉认识。他周游列国,竭力向执政者施加影响。


在经过一段艰辛的漫游生活后,他最终认识到大厦将倾,已无可挽回,所以他决定拯救建设,计划通过热心办学,把这一规划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他坚信重建文化的方针已包括在这一规划当中,只需要等待能够实现它的合适人物出现就行了。在孔子之前,文化是王室的神圣机密。由于孔子的努力,文化被传授给一个由受过教育的人组成的学派,这些人作为统治者和国王的官员大臣,致力于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法律和礼仪使国家政权变得神圣。


鲁国学派从这个小小的中心一直传播到全中国,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成为以后一切时代构建中国社会道德的思想宝库。"除了对孔子的整体观照为李贤,也不乏对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观念的具体阐释。如在孔子的学说中,卫礼贤说,孔子倡导用礼来巩固和规范人性,让人的天性自愿接受精神力量的指导,而不是用礼来压制人的天性。


只有这样人性才能被引向健康的方向,而怀疑忧伤恐惧等等自卑感就可以通过相应的内在品性而得到矫治。他举论语的例子说,"司马牛,一个惨遭厄运并因此产生了种种自卑感的学生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问,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心不疚,夫何忧何惧?摧毁一个人的不是外在的灾难和不幸,而是其对心灵的影响,纷繁复杂的外界影响造成神志的迷乱,疑惑由此而生,与不好的人和环境接触,带来内心的不安,忧伤因此而生。


过度依赖琢磨不定的力量造成意志涣散,畏惧因此而生。但是对于所有这些不利情形,人们都能进行调整,使其影响不致对自己造成伤害,而是将其化为积极的激励,做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样各种情形都会激发人们去探究和前进,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通过仁把身处逆境转化为对自己的磨炼,通过勇把依赖性转化为自己的独立性,通过反省自己内心,而克服因跟外界接触而产生的自卑感。"卫礼贤的分析,应该说是很精彩,也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的。而他写的孔子在人类代表人物的地位一文中,卫礼贤又对孔子的晚年贡献做了陈述,对孔子的一生功绩做了总评。


他说"经过长期异乡漂泊,孔子载誉返回故乡,当时在位的是位新君。他在其出生地安顿下来,孤独渐渐笼罩了这位老人。他的弟子很多做了官,有的已先于他而死,包括最有前途、唯一能够完全理解他、他最喜爱的弟子颜回,这简直令他心碎,甚至比自己儿子的死更令他伤心。而孔子在晚年并没有无所作为。在伟人的身上,我们有时会发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延缓躯体的衰老。当其他人早就在安度晚年时,这种精神力量还常常造就一种全新的领域或行为方式。


孔子也是这样,他在晚年完成了对中国文学的创造,尽管大部分文献在他之前已经存在,我还是要称之为对中国文学的创造。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把今天积累下来的那些文献拿过来做一个比较。过去流传下来的那些东西杂乱无章,良莠不齐,年代不明,很多失去了教育价值。我们今天所以能够衡量哪些文献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孔子已经对那些十分庞杂、当时就以混杂了各种想象的史料进行了整理,剔除了各种不确定不可靠的东西,对余下的部分按照明确观点进行了编排,由此形成了五部书。


这就是尚书诗经周易仪礼和春秋,也就是五经。在做了许多工作,进行了许多努力,经历了很多失望之后,孔子在72岁时去世,但他的影响并未因此结束,而是历经无数个世纪仍不断扩大。尽管某些时期的迫害和压制使他的影响面临着终结的危险,但他还是经久不衰。孔子肯定也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他本人也常常承认这一点,不过请允许我在对他评价时略过此事。


因为试图挑剔这些历史人物的毛病,未免小题大做。对于自己的民族,一个父权制度下的农耕民族来说,他已经足够伟大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卫礼贤对孔子的评价既充满了理性,也充满了感情。所以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翻译,值得我们阅读,值得我们参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烟霞海棠

    卫礼贤说的那段话,听着听着恍惚间觉得这就是傅子每天对我们说的话。傅杰讲《论语》,讲孔子的思想、讲孔子的故事、讲孔子的学说、讲孔子的理想、讲孔子两千多年来对古今中外的影响,傅杰老师讲着孔子留给我们的文化,其实讲的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内心,我们中国人的理性和感情世界。一部《论语》与日月同辉,感谢傅杰老师!

    烟霞海棠 回复 @游游1: 可以看到。

  • 乐读人

    谢谢傅老师的介绍!孔子足够伟大!我们要做的是把伟大的精神转化为现代智慧,创造更大的力量,而不是批判苛求古人。

  • 程亚军林中路

    中国文化哲学在文艺复兴之前倍受西方知识分子推崇。后来从孟德斯鸠之后,中国被西方污名化了。现在西方道路穷途末路,以后还要从中国文化哲学寻求共赢之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说法是不可能从西方世界产生的。

  • Meilin美琳

    听了这集,又加了好几本书在书架上,好棒

  • 13581928uzn

    卫礼贤的评述,经由傅老师之口,直入我心田,不由泪眼模糊。对照看论语中其余章节,了解司马牛的身世,深深地理解了什么是君子不忧不惧,怎样做到不忧不惧。

  • 艾总爱喝茶

    在康德和黑格尔那里会认为孔子形而下吧,不过思辨的哲学不是孔子的意义,他不注重空谈

  • 13652649lxg

    只等傅老师将课程编辑出版。听是远远不够的!

    莲子_2oh 回复 @13652649lxg: 赞同,希望早日出版

  • 刘红燕_oz

    先生的论语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国学的新世界。

  • 兼明

    一部《论语》与日月齐辉!!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