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商代 后母戊鼎:这才是真正的“重量级”!

011商代 后母戊鼎:这才是真正的“重量级”!

00:00
17:33



国宝100件件精彩!

011商代后母戊鼎


开篇

今儿我们讲的这件国宝呢,原来大家耳熟能详,叫“司母戊鼎”。1959年郭沫若定的名,叫了半个多世纪,忽然改名儿了,改成了“后母戊鼎”。老名字是郭沫若定的,新名字是国家博物馆定的。


后母戊鼎命名

青铜器命名的原则是两部分,它是个性加共性。个性存在,比如后母戊鼎中的“后母戊”,那就是个性。共性呢?共性就是这个“鼎”。


在有铭文的时候,铭文少的,直接就用铭文。个性化的东西加器型命名,比如前面这个后母戊鼎。那铭文多的呢,就找出一个个性化的词汇,这个词汇有可能是主人,有可能是作器者,然后加上器型名称来命名,比如大盂鼎、大克鼎。没有铭文时,就从纹饰入手,比如龙虎纹的青铜尊。

(大克鼎)

什么是鼎呢?鼎的基本型是圆的,圆形多,所以三足鼎立。但它也有方形的,虽然圆鼎居多。圆鼎一般祭天用,方鼎祭地,天圆地方嘛。方鼎是四足的,带耳。带耳是鼎的另一个特征,不管它是圆的还是方的,必须带耳,无耳不能称之为鼎,这个造型千百年来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


那么这只后母戊鼎是因为鼎上有“后母戊”三个字,所以就叫后母戊鼎。至于这个字是“司”还是“后”,这是古文字专家之间的争论,直观就是个“司”字,镜像转过来就是个“后”字。现在唯一能证明它是司母戊还是后母戊的,只有它原来的主人,可惜她不在了。


不管它是“司”还是“后”,这个“母戊”没啥争议。现在普遍认为母戊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作器者应该是她的儿子。后来殷墟妇好墓发掘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件“后母辛”鼎,其形制和文字风格都与后母戊鼎近似,而妇好则是武丁的另一个配偶。由此认定后母戊鼎应该是她儿子为祭祀母亲做的重器。


虎吃人的纹饰

后母戊鼎鼎身四周有精巧的蟠螭纹和饕餮纹,这些青铜器纹饰让它显得非常庄重。在宋元明清的瓷器中,有大量青铜纹饰的作品,不光纹饰,连造型都是从青铜器抄过来的。


饕餮就是传说中好吃的兽类,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现了丰年足食的寓意。鼎的立耳纹饰被称为虎咬人头纹,俗称虎吃人。虎吃人的纹饰并不罕见,比如说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藏的猛虎食人卣,国家博物馆藏的龙虎尊,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等等,都有虎吃人的纹饰。


(猛虎食人卣)

虎吃人在文化上的含义有多种:第一个含义是通灵;第二个含义是辟邪;第三个含义是人祭。我们知道以身饲虎是佛教中的经典。我想还应该有一个可能叫警示。比如我们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佛教中的警示语,这种提示告知我们,不管你有多少办法,也会有新的困难出现。虎吃人就是这样,就是一种警示。它这种警示的作用,就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困难,你跨过一个就会有另一个困难,不能过于得意。


后母戊鼎的挖掘

后母戊鼎出土的时候就少了一耳朵。当时谁挖的呢?涉及到一个人,这个人比较重要,叫吴培文。时间要回到80年前,当年吴培文只有18岁。过去宗庙乡规都是有一些规矩的,按照乡规,谁家地里发现的东西,谁就可以享受至少一半的利益。


当时这个东西是从吴培文家里的祖坟地里发现的。你看人家那个祖坟,那就是冒青烟儿啊。吴培文为什么去他家祖坟里去挖呢?是因为一河之隔的小屯村出了龙骨,就是我们说的甲骨,大量的文物贩子那时候跑到他河对面的小屯村收购,很多人靠这个发了财。隔河相望,吴培文心有不甘,但是自己不能跑人家地里去挖,只好在自己地里去挖。一去,嘿,还真行。这探杆探到12米的时候,就碰到了硬东西,于是他们就准备开挖。


1939年中日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当时安阳已经被日军占领,并在安阳修建了飞机场。这飞机场离吴培文住的武官村非常地近,目力所及。日本驻军对附近的一切都严密监视着。挖还是不挖?大家有点犯难。在自己的祖坟地里大动干戈,不仅惊动了先祖,还可能招来日本人,后果难料。于是吴培文就想,是不是要先停一停?


你们知道,人呐,永远是致富的欲望占上风。挖!吴培文说,现在日本人还没有发明出红外夜视仪呢,乘着他们还没有发明出来,咱先挖,夜里挖!深夜,吴培文找来了七八个兄弟带着工具就去挖了。白天再把它掩盖住,躲过日本人的监视,夜里趁黑干活,他们反复折腾了三天。第三天,才把这大鼎从这坑里拖了出来。


大鼎拉到吴培文家的院子里,大家多少有点窝心,千辛万苦地挖出来这大鼎怎么少一耳朵呀?你说少一耳朵,这东西价值就受到伤害呀。但谁也说不清为什么这大鼎就少一耳朵。吴培文只好把这大鼎先藏在自家院子里。


青铜鼎是最重要的礼器,巨大的鼎更是国之重器,所以我们对鼎一直有崇拜,比如说“问鼎中原”、“一言九鼎”、“列鼎而食”。鼎在青铜器中有几个门类,礼器、食器、酒器、水器、兵器,在这里头礼器排第一。严格地说,鼎是由食器上升为礼器的,民以食为天。它成为古代社会中的宗庙重器,后来鼎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和权力的标志。

(酒器-母癸爵)

后母戊鼎如何走进博物馆?

虽然吴培文把鼎藏起来了,但他挖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还是迅速在村里传开。数天后的一个黄昏,武官村来了一位访客。这人叫肖寅卿,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古董商之一,他从北平专程赶到了安阳,来到了吴培文家。借着朦胧的月色,看到这个大鼎。见到如此巨大精美的青铜大方鼎,肖寅卿出了个价。到底出了多少钱呢?有说是两千大洋,有人说两万大洋,还有人说二十万大洋,不管多少,这在当时都是个天文数字!


但是肖寅卿要求古怪,要求他们把宝鼎解体。这大鼎太重了,没法运输。我们说大卸八块,他要求大卸十块。哪十块?方鼎四壁四块,四条腿四块,底是一块,剩下那个耳朵还是一块,加起来正好十块。肖寅卿先交了定金,等卸开以后再付尾款。


虽然把这鼎大卸十块于心不忍,但是大家一想,时间要是拖得太久,让日本人知道了就更麻烦。所以吴培文就带着村民们开始分解大鼎。他们敲打锤锯,不见功效,用断了几十根锯条,只磨出一厘米深的小槽,这大鼎岿然不动。锯不下来,那只好拿大锤砸。千辛万苦,最后只把仅剩的那只耳朵给砸了下来,最后拆鼎的事就告吹了,只好把大鼎再度地藏起来。

(老年吴培文)


吴培文把大鼎藏在自个儿家里,耳朵藏到了邻居家里。什么意思呢?有好事的时候,将来卖了钱,好处一起分;如果惹事儿了,就大家一起扛。你知道吗?好事叫沾光,坏事叫粘包,也不知道当时这邻居是沾了光还是粘了包。


武官村挖出宝鼎的消息据说还是被日本驻军知道了。一天,日本军队包围了武官村,吴培文得到村里人的报信,溜了。日本人搜了一圈,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传说大鼎就埋在几米之遥的隔壁马棚下,这院子里有两马棚,日本人得到的消息有误,空手而归,后母戊鼎躲过一劫。但吴培文此后就不敢回家了,于是离开安阳,过上了背井离乡的生活。


后来这大鼎又被吴培文他们挖了出来,运到了县里。很多老百姓听说后都跑去参观,消息就此传开。到了这一年十月底,正值蒋介石60大寿,当地的国民党驻军司令正愁送什么礼物,县政府存放大鼎的消息传到了他耳朵里,他将大鼎作为蒋介石的寿礼,用火车运到了南京。当时蒋介石对大鼎还是很重视的,划拨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1948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故宫博物院在南京联合举办展览,后母戊鼎首次公开展出,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这下子,后母戊鼎就算出名了。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后母戊鼎从南京博物院运往北京。为了大鼎的美观和完整,历史博物馆就仿造了另一只鼎耳,放在了当时最重要的《中国通史》展览中展陈,如果你现在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你就会在二号中央大厅看到这件重器。


2005年,后母戊鼎回到家乡安阳展览,吴培文那年感慨万千,被允许上去摸一摸大鼎。他心里想着那两千块大洋,国家正好奖励他两千块,了了他一生的心愿。第二年,吴培文就去世了。


马爷说

自商周以来,我们发现重量最沉的鼎就是这个后母戊鼎了。历史上还有没有更重的鼎呢?我相信它是有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可能还埋在中华大地的某一处。但在其他大鼎没有发现之前,这个鼎以重量计,它还是中华文明青铜时代的第一鼎,鼎定中华。


国宝情未了,下集听分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齐习之

    依照最新公布的数据,司母戊大鼎长约1.16米、宽约0.79米,通高1.33米。上个世纪50年代测定大鼎的重量为875公斤,根据90年代的最新测定,其总重量为832.84公斤。随着岁月流逝,大鼎应该存在减重的现象。有学者推算大鼎的原重量应在1吨(1000公斤)以上。尽管有的学者推测其可能并非商代青铜器中最大最重者,但就实物而论,司母戊大鼎的体量在目前公布的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中居于首位。可以说,这是一座真正的最重的“国之重器”。

  • 暗夜独行客

    鼎,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不仅是宗庙重器,也是王权象征。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后母戊鼎”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商代青铜重器,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听马先生讲述这件“镇国之宝”的国家一级文物,让听者跟着这件文物了解其从发现到走进博物馆的历程,了解了其命名,及纹饰和挖掘的过程,也进一步说明了商代冶铸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辉煌成就,其也是中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之作。“后母戊鼎”可谓是鼎中的王者,今天也呈现着其辉煌与强大。

  • 峻浩大乖

    鼎定中华!后母戊鼎这样重量级的中华文化符号,必须归属于国家。只有强大的祖国才能给它坚固的怀抱!

    quitnot 回复 @峻浩大乖: 一言九鼎

  • zhangsjfly

    是不是父为天,母为地?所以为母亲铸鼎,铸的是方鼎?

  • 其石岩复

    这孙子,刨自己家祖坟啊!

  • AuraGo

    国博的后母戊鼎 震撼

  • 小桥抚曲

    2005年的二千块?了了吴老爷子的心愿!😂

  • 李冉_01

    如果是镜像的话有没有可能其实是戊母后、辛母后呢?

    嘉宁_19 回复 @李冉_01: 镜像是单字镜像。甲骨文常有一个字左右镜像书写的情况。

  • 半亩花田半亩塘

    马爷的声音越听越舒服,除去各种丰富文物历史知识不说,单听马爷的声音就已经是享受。我现在仍然反复听都嘟,马爷引经据典,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五千年骚弄的通俗易懂,诙谐有趣。都嘟之后再就是观复嘟嘟嘟嘟,多年过去了,马爷老当益壮,魅力烁烁,风采不减当年。是不是啊,马嘟嘟

  • 听友189161030

    感谢马先生的解说,马先生就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