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20. 蛇口袁庚:政治高手与了不起的改革者

【试听】20. 蛇口袁庚:政治高手与了不起的改革者

00:00
16:41

【音频文字稿】


在广东待下来以后,由于我当时参加小分队,写了《广州人经受三次冲击波》造成的巨大影响,使我获得了一个非常大的特权,就是总社经常抽调我,所以我就成了最早的候鸟。冬天待在广东,夏天我就领一个题目,在全中国跑,写关于中国的宏大的问题。而总社的记者和编辑们都愿意给我当助手,因为他们认为跟着我一起走,一般能出大稿好稿。应该说,这十年当中有很多捅破天的事,以后慢慢再讲。这里面我先讲一讲我对广东这个地块的认识。


在广东待下来以后,我就明显地感觉到一个问题,广东不等于深圳,深圳也不等于广东。深圳相当于东德西德时期的柏林,二线关就是柏林墙,几乎全中国的人都在奔往深圳,跟深圳没有陌生感、违和感。但如果讲到广州,则觉得广州跟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广州人也很有意思,基本上不把深圳当成自己的本土,一般不去深圳。


这种文化上的抗拒性非常强。在这个时候,就是1987年,总社又面临一个新的事情,开始总结改革开放,其中就有蛇口。当时定了一个很大的题目,叫我去负责报道蛇口。我去蛇口待了十天,这十天经历了在中国历史上也很有趣的一个事情。


蛇口的创始人叫袁庚,这个人是个传奇人物。当我没接触他之前,江湖上流传的全是他的传奇:第一个他是共产党里面最早搞情报的情报官;第二个他本身就是广东人,老家在宝安;第三个他在文革前就已经担任了交通部司局级干部,但是文革期间受到了很大的打压,蒙受了将近十年的冤屈。


1980年出来的时候,因为他既是广东人,又有交通部工作经验,就让他去香港招商局当领导,香港招商局是共产党的党产。


他是第一个反思共产党和中国原来倒行逆施的计划经济,对于很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


第二个,他有非常丰富和发达的海外关系,知道海外这些年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亚洲四小龙”是怎么起来的,包括香港怎么从比较落后的渔村变成一个现代的金融中心;


第三个,他有一种积极的改革开放意识,他认为时不我待,想做点事,有所作为。所以到招商局以后,他就积极配合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最后以招商局的名义获得了蛇口开发区这个试验田的权益。


他跟我讲过一个很真实的事情。当年是谷牧秉承中央的指示,来跟他对接,问他要多少地?当时拿出个地图来,随便他画。最后他只要了巴掌大一块地,就是现在蛇口三到五平方公里的面积。当时他如果要的话,南山、后海、蛇口全都可以画下来。当时全中国的土地根本是一钱不值,没有这个概念。他说我只是保税区、工业开发区,三五平方公里已经不错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画下来以后,他就开始在这个地方励精图治了,按他的说法叫“试管经济”。他想做一个试管婴儿,有别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是跟全球接轨的市场化国际化。其实他还有一个蓬勃的野心,是他自己流露的,也是他后来遭受诟病的地方。


他说蛇口的经济再发达,在共和国的经济里面也是九牛一毛,所以蛇口应该在政治上进行探索和突破,这才对中国有巨大的意义。因此在蛇口的时候,他搞了很多政治上的尝试,民主选举、民主投票、自办报纸、袁庚纳谏等,这样一系列在极左的保守者看来离经叛道的事情。这在当时确实是很新鲜,以致于中国很多热血青年像当年投奔延安一样地投奔这个地方。


他在人生上最辉煌的事情是,1984年,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知道邓小平要来,还敢于在蛇口的马路边竖了一个标语,就两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两句话引起了保守力量很大的反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精神污染,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袁庚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没有想到邓小平看到以后,高度地肯定了这个口号和标语,由此这个口号和标语走向了全中国,推动了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也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他加了持,他在政治上站稳了。


但是我去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1987年,这个时候香港的报纸大量地登载叫“袁熊大战”,“袁”就是袁庚,是党委书记,“熊”就是熊秉权,是开发区主任。我采访的过程当中,两个人都向我诉苦,两个人都想积极地影响我。


采访完以后我就得出一个判断,熊秉权是个干才,作为企业家,作为开发区的官员绝对是一流的。熊秉权认为,开发区是开发区,埋头搞好经济发展就完了,千万不要染政治。但袁庚野心勃勃、雄心勃勃,他早说过,蛇口再怎么折腾经济,也是九牛一毛,只有在政治上有所突破,才对整个中国是最好的帮助,所以他想搞政治特区,就是他所说的试管区。


他身边有一批所谓的自由化人士。袁庚这个人气度比较大,能保护这些人。但两个人由于路线不一样,再加上中间有很多人在里面站队,所以打得你死我活。我去了以后成了他们之间的见证者,他们也希望我当调解者,甚至希望他们的观点能被我所采纳。哎呀,真是很难把握这个事情。当时我33岁,现在回头来想,我还是很自豪,这个人经历了很多苦难,像我们一路过来,这苦难真是一笔财富,所以在把握大局的问题当中没有随风倒。


最后采访了十来天以后,我又憋了十来天,写了篇稿子。中央马上要开全会,这篇稿子是开全会用,文章题目就叫《放眼向洋看世界——蛇口启示录》。这个文章写出来以后,袁庚看到说,蛇口开发区这么多年来所有的报道都是隔靴搔痒,只有这篇报道是算是入了门。当时《人民日报》是舆论独大的,稿子只有在《人民日报》登了,才能够引起全中国和中央的高度关注,被各家转载。这篇稿子就给了《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当时的经济部主任叫艾丰,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记者。艾丰看了就给我打电话,说王志纲同志,这篇报道《人民日报》写不出来,这是原话;第二个,这篇报道太棒了,我们多少年来一直希望出这种报道,一直找不到;第三,《人民日报》将会隆重推出。


这篇稿子给到《人民日报》,总社也很关注,因为当时新华社很尴尬的,新华社没有自己的版面,一个好的东西要引起全中国的关注,最好是上《人民日报》让他转发。后来为了写这个稿子,我在总社待了半个月。没有想到,十天以后,本来说这个文章要出来是个原子弹(爆炸般的影响力——编辑注),没想到《人民日报》不干了,变卦了。


后来艾丰非常遗憾地告诉我,《人民日报》当时主管的社长说,新华社的稿子不能发,因为当时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已经开始竞争得很厉害了,越发越说明《人民日报》的不行,所以他坚决不发,而且派记者重新去蛇口采写。


后来没办法,只好临时决定在《瞭望》杂志发。但我这个时候在广东已经很有影响力了,就给《羊城晚报》负责人打了电话,我说有这么一篇稿子。没想到给他以后,他如获至宝。这个负责人原来当过深圳站的站长,他说我在深圳待了五年,整个跟踪了所有深圳的报道,从来没有看到这么一篇高屋建瓴,有历史深度,也有时代高度,能够把蛇口的价值和意义和对整个中国下一步的作用讲得这么清晰的。所以他第二天头版头条发了。


当时《羊城晚报》在广东影响很大,300多万的发行量,头版把它全文登出来,而且还加了个编者按。编者按是他自己写的,我现在还记得几句话:这篇文章力透纸背,看了以后对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一个感同身受的一种认识。


《放眼向洋看世界——蛇口启示录》这篇报道,可以说在当时中国引起很大的反响,除了袁庚的评价、《人民日报》的评价以外,后来广东、国家的评价那就不用说了,后来得到全中国的新闻一等奖。得不得奖无所谓了,因为那篇稿子是用心血来写的。


通过这次采访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发现深圳和广东的不一样,也发现了深圳和蛇口的矛盾,当时矛盾很尖锐。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当时深圳这个开发区基本上有半个国家的权力,要什么给什么,要银行就可以办银行。后来出现了几个很有趣的事情,第一个就是平安保险的马明哲。江湖上都谣传说他是袁庚的司机,其实是不是司机无所谓,反正他是汽车队的。


国家给了很多政策,先是“内部银行”变成招商银行。后来,到了1990年的时候,上面说要做保险这个业务,当时谁都不知道保险是什么,不敢要。马明哲说,你们不要给我,我来做。没有想到就在一个曾经被人认为是司机的人手里,做出了一个世界500强,就是现在的中国平安,上万亿的金控集团。招商银行更不用说了,就在小小的一个内部财务公司基础上,在马蔚华他们的手里面,形成了中国很大的一个商业银行,另外还有一个集装箱生产厂,最后成了中集集团的雏形。


就像当初袁庚跟我说的一样,本来你要整个深圳都给你,就是总理一句话就完了,最后事实证明,蛇口真的成了整个中国很多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包括任正非当时去创业的时候,先是跟老婆过去,他的单位南油也在蛇口,后来南油待不住了,自己出来创业,就是在蛇口。所以蛇口真是整个中国现代经济,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试管,也是现代经济的一个超级孵化器,新观念、新思想、新模具、新产业、新人物的诞生之地。


但是当蛇口做的越来越大的时候,功高震主,蛇口和深圳的矛盾,和深圳市委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我的旁观下,我就看到了蛇口被深圳兼并和整合,蛇口从此消失,一个大的深圳浮出了水面。蛇口、南油、华侨城原来都是属于深圳版图上的化外之地,独立王国,最后深圳把它们大一统。


这个过程我也参与了,回头我会讲到这个事情,就是削藩。伴随他们的一体化以后,为下一步深圳均衡的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一个传奇的时代结束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结束了,一个平庸的时代终于开始了。


袁庚这个人在人品上,包括按熊秉权的说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所谓的很政治品质不好。政客都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袁庚是个政客,是玩政治的高手。所以他跟熊秉权发生矛盾的时候,熊秉权非常痛苦,说他名气这么大,为什么不实事求是?他为什么玩手腕?为什么玩政客手段?这是熊秉权感到最痛苦的地方,因为熊秉权是个很实事求是的人。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政治人物都是这样。从毛泽东开始,哪一个人不是这样。他们只问目的不讲手段。但正是这一点成全了袁庚,他将会成为永恒,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史上,袁庚肯定是会成为一个永恒的人物,就像兼并一样。他在先行先试往前走的时候,如果他没有这些韬略,没有这些手段,他是不能存活的,他需要政治智慧。他存活不了,蛇口就存活不了。事实证明最终蛇口也没存活下去,但是毕竟在他手里坚持了十年,这十年使蛇口成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孵化器,改革开放的一个新思想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一个IP。这个意义对于整个中国已经够大的了,所以蛇口已逝,袁庚不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5362839

    十分到位及真实的讲解!

  • 罗红宝_e7

    王老师讲完这个系列,要能再谈谈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就好了

  • 听友45362839

    广东的老太太都听得懂,稍带川音的普通话没毛病

    z5l198tzwuxxhdc0wpft 回复 @听友45362839: 他是贵州的人,不是四川的

  • 听友371947813

    王老师,87年的时候我才3岁,你您能不能把过往的文章比如蛇口启示录这些整理一下出版成书,让我们这些80后看看,就当历史看呢,现在在网上也搜不到您的好文章啊

  • Jesson乔

    很喜欢王老师的讲述风格,故事穿插,观点凝炼,真实如临其境。

  • 一心常念

    很喜欢,个人与国家命运一体,这样讲更有代入感,没毛病。喜欢王老师

  • 133835666

    高屋建瓴,气魄宏大,看王老师的文章总让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 英子和卓子

    总是吹自己,我们想听的是改革开放,不是你个人成长史

    智纲智库 回复 @英子和卓子: 你好,我是王老师的课程制作人,感谢反馈。王老师是改革很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确实讲很多事情,很难不提到他自己。后面,我们也会更加注意,恰当缩减王老师谈个人的内容。

  • 胡雪凡

    不知道王老师与温铁军学者可曾在人生中有过交集,您们都是中国本土大学者,希望能看到两位大咖的思想碰撞。

  • 1808333dczc

    王老师的课很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