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王风》的最后一首诗《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qiāng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qiāng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jiǔ。
乍读之下,大家认为这首诗是在说什么呢?意思很显然,作者在热切地期盼着一场约会,与这个人相约的地点就在生长着麻、麦、李的小山丘之上。
留,这里是姓,后来写做“刘”。将,读qiāng时是表示请求。施施,不急不慢、欢欢喜喜的样子。佩玖,做佩饰用的浅色玉石。
再来看诗中涉及的三种植物。
麻,也就是我们说的“大麻“,在古代它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纤维织物,一个是粮食作物。《诗经》时代,除蚕织外,”舍麻固无以为布“,大麻是最重要的植物纤维原料之一。粮食不足的时候,也采麻子供食用。从《诗经》的各篇文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两种用途,本诗中感觉既以”麦“和”李“并立,应该也是主要作为粮食作物来说的。
“丘中有麦”,这个“麦”字据统计在《诗经》中一共出现过七篇,《说文》:“麦,芒谷”,也就是说,麦是有芒之谷,“秋种后埋,故谓之麦”,是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
再看“丘中有李”之“李”,因为李树的种植相当普遍,所以《诗经》中又有不少,比如《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召南 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古时有立夏日啖李的习俗,据说“立夏含李,能令颜色美”,爱美的朋友们把这个窍诀记下来,明年立夏别忘多吃几颗李子哦。
关于这首诗的含义亦有两种说法。
《毛诗序》向来最正经不过,几乎把《诗经》中所有的诗都要和国家民族的大业联系在一起,哪怕有时实在觉得有点牵强附会。
关于这首诗,它说:“思贤也。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
就是说,庄王不圣明,放逐了有贤能之人,百姓想念被放逐的人,写了《丘中有麻》这首诗。
方玉润的解释由《毛诗序》的国人思贤人而为被放逐的贤人们之互相思念:“有麻既望其来施施,有麦即望其来食,有李即望其遗我以佩玖,上下文自相呼应……周衰,贤人放废,或越在他邦,或尚留本国,故互相召集,退处丘园以自乐,所谓桃花源尚在人间者是也。”
简单解释上面一段,就是被放逐的贤人们互相呼唤,想远离乱世,在这有麦有麻有李的所在陶然自乐。同被放逐,同为贤良,自有一番惺惺相惜之感。
另有一种通俗易懂的说法为《丘中有麻》是一首男女野外幽会之诗,姑娘在盼望着心爱的人与她相见,表达得非常质朴又大胆。让我有点诧异的是,朱熹是认可这种说法的,明确指出“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不来……”。
这就是今天的学习。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qiāng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qiāng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jiǔ。
出书了没有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不能自圆其说
注释 麻: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皮可绩为布者,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 留:一说停留、留住之留;一说指刘姓;一说为借“懰”,美好之意。子嗟:人名。一说对那个男子的尊称。 将(qiāng):请;愿;希望。施施:施予,帮助,有恩惠、惠予之意。一说慢行貌,一说高兴貌。 子国:人名。诗中子嗟、子国、之子与《鄘风·桑中》之所言“孟姜”“孟弋”“孟庸”同一手法,均是刘氏一人数名。一说“子国”为“子嗟”父,“之子”即子嗟。又说“嗟、国”皆为语气助词。 食:吃饭。 贻:赠。佩玖:佩玉名。玖,次于玉的黑石。
译文 土坡上一片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来的步伐。 土坡上一片麦田,有郎的爱意缠绵。有郎的爱意缠绵,盼望郎再来野宴。 土坡上一片李林,有郎的真情爱心。有郎的真情爱心,他赠送佩玉晶莹。
也想远离世俗,去有麻有麦有李的地方。
將謂偷閒學少年 回复 @万小虫: 没有棉
麻地里、麦垄上、李树下…… 感谢老师给我们送来了一个美好周末!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