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导师 2 | 莫言:给我一个幸福的童年,我宁愿不要当作家

特别导师 2 | 莫言:给我一个幸福的童年,我宁愿不要当作家

00:00
07:29

课程金句



课程文稿

海明威还是福克纳曾经讲过,童年的不幸是作家的摇篮,或者说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他这话呢当然也很片面,但是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我们想到高尔基的童年,想想狄更斯他们的童年,也依稀可见,这就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这么一种现象。


这个童年呢我也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幸福的童年,我宁愿不要当作家,我也愿意从小衣食丰足,能够上幼儿园、上小学,家里边父母亲心情舒畅愉快,学校里老师对孩子们一视同仁。然后我上了小学上中学,上了中学上大学,我非常希望按照这样一条人生轨迹,来完成我自己的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和教育。


但是我们这样的一种童年,当时自己感觉到是痛苦万分的。当我牵着牛羊一个人从田野里回来的时候,看到跟我同年的孩子们,正在学校里面高高兴兴的又打又闹,那我心里面我真是产生一种高玉宝半夜鸡叫的感受,非常痛苦,因为人都怕失群,鸟怕失群,人也怕离群。尤其是一个孩子,他这种孤独感,他更加强烈,孩子都喜欢成群结队、打打闹闹。所以这种东西我觉得是对一个少年的一种痛苦的折磨,尽管从作家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早期的训练,但这种训练我宁愿不要。但是没有办法,命运让我这样,所以我也只好如此。


这一阶段我尽管辍学了,但还是读了一些书。乡村的这种图书存在量、屯量是有限的,每个村庄里面有几部书大家都知道,比如说张大爷家有一部《三国演义》,什么李大婶家有一部《水浒传》,残缺不全的,邻村有一部《封神演义》,都很清楚。哪个老师有什么红色经典小说,《红岩》、《林海雪原》等等,所以这些书很快就读完了,读完了以后也就没书可读了。没书可读,那你只能找你所能够接触的艺术文学,也就是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或者是县里边的电影队,每年下来巡回放映两部电影,或者是县毛腔剧团,一年下来一次巡回演出,所以寥寥可数。


更多的、大量的接触的,还是在老百姓的口头所传承的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历史掌故、奇闻轶事、祖先的经历等等这些东西,以及在集市上这种说书的艺人们,他们所唱的这些什么《七侠五义》、《说岳全传》、《小八义》、《大八义》等等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民间口头文学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宝库,我写了40年了,我觉得依然没有写完,依然会经常又冒出来。哪一年听过这个故事,还没有写到小说里去。


当然这些素材积累着来自于这个口头传说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就是民间的老百姓讲述故事的这种口吻和方法,口头传承的这种文学的形式,也对我的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后来的很多作品里面都会经常出来一个老人在讲故事,或者出来一个民间艺人在唱歌、唱戏,包括透明的红萝卜里边,老铁匠也在唱。那老铁匠唱的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很文雅的这几段唱词,也有人曾经问过我是来自哪一出戏?我说没有,是我自己编的。为什么我可以写出来让大家感觉到,仿佛是从哪一个戏里面选出来的一段呢?就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找到了或者在脑子里边形成了这样一种关于民间戏曲的语感,所以写出来这个东西还是靠谱的。




童年记忆、童年经验、童年生活往往都是跟故乡、跟母亲联系到一起的。而人在童年时期应该是:第一是非常单纯,第二是非常好奇,第三是他这个头脑就像一张白纸,各种颜色,各种声响,各种印象,各种气味,都可以包容进去,而且长期可以保存下来。而且童年时期也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他的性格确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充满了这种挫折,充满了痛苦,充满了焦虑不安等等各种各样的情感的,那么这个孩子的心灵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会得不到一种特别正常和健康的发展,这个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比如说特别敏感,特别自卑,特别自尊,特别胆小,或者特别的胆大妄为啊等等,我想都是童年当中没有受到这种特别中规中矩的这种教育,所产生的一些后果。


那么这对文学我想也许恰恰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按照一种标准的教材,按照这种模范的、标准的家庭模式、教育模式,来塑造所有的儿童,我想他们成长起来应该都是大同小异的。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家庭、生活、个人经验,乃至于他出生的地点的不一样,才使我们这个人千姿百态,才使我们人的性格千奇百怪。那么这样一种奇特性、独特性,就是文学最需要的。


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自己。现在想一想我们这一批作家,老一代的我们不敢说了,年轻一代的我们也不好说,就是我们这一代50年代出生的作家,再看看我们所写的这种作品,每个人都在写童年,或者说每个人的童年都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面,或者是正面直写,或者是闪闪烁烁,所以逃不过去。


那么现在的读者,我当然希望他们有幸福的童年,我们也在用自己的努力,来为我们的后代营造这种幸福的、美满的少年童年生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这里是苏苏

    以前读到一个故事: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剩下许多烤鸭。农民出身的莫言心想,多可惜啊,那些大葱、大酱、洁白的薄饼,香酥的鸭肉,都是好东西,浪费了是要遣天谴的。于是莫言就继续吃。这时,有人开口了:“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莫言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记亮的耳光。后来,莫言就按母亲所说,去吃宴席前先垫饱了肚子。在宴席上,他吃得慢条斯理、温良恭俭让。结果一人却说:“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你永远没必要去合所谓的群。“愁苦之词易工”或许是很残忍的一句话,作者将痛苦剥开,隐隐误解中也有能懂。但这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句话,你能以笔开胸襟,洒出苦痛。

    Pearl2210 回复 @这里是苏苏: “人”就是这样。人到中年不再去迎合任何人。

  • 恶人小明

    感觉莫言的声音像一位讲故事的老爷爷坐在一把老藤椅不急不慢的,就一句一句的给你讲话,有点儿沙哑,苍老,一点儿也不咄咄逼人,他没有灌输的意思,但每一个观点都是有经历可循的,所以很自然的就进到我脑子里了。

    沙月岁孤影 回复 @恶人小明: 听别人说故事,最后自己就成了那个说故事的人了

  • 你是一个猫

    悔创阿里马云以后,莫言悔当作家

    晴川WS 回复 @你是一个猫: 人家就是调侃吧,,,也不一定是不明白莫言老师的深意吧

  • 跟从主

    优越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学习各方面都好,但却没有在逆境中磨炼的孩子有的成熟的生存能力,没有在孤独中生活的孩子的体验而有的成熟的思考能力。。。

    翦_Js 回复 @跟从主: 在优沃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没有心灵的挤压,待人较为宽容,这一点是艰难环境里的孩子没法拥有的。因为年幼时的经历,即便物质条件改善到很好了,依然锱铢必较,对人对物皆如此。

  • 林宥嘉情人

    好感动

  • 千秋子_jo

    莫言老师您对文学的独创性见解穿透了我的心灵,人生尤其是童年的经历在磨练我们的同时也形成了我们自身的本质,而且也塑造了那个梦境般的自己~听了你的讲解,我感觉一个只有在文学的世界里才真实存在的女神来到了我的身边告诉我文学的起点就在你最熟悉的生活中

    小德先生007 回复 @我爱栀子花儿: 你也拍一个,我们看看

  • 1898985zgkj

    非常喜欢莫言大师的作品,作品非常接地讲他儿时的故事,高密村的陈耳,陈鼻那些事……

  • 沉沉夜来

    大家云集,剖析名篇佳作,洞察人性人生,听说为了写好每一篇解读文章,各位老师们不仅重读原作,还做了大量的适合耳朵聆听的细致工作。

  • 猪开心_咩

    这么多人物一起出场,确实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自己这平凡的生命怎么遇到这么多优秀的大师,能与他们在某一时刻共处一个纬度,也无憾了。

  • 相由心生ZHW

    童年的阴影,孤独,创伤,会影响这一生。 似乎得不到释放,我多想一点点去改变,学会接受,学会包容,学会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