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俗】什么面条这么神奇?相声圈竟然用它收买人心

【论俗】什么面条这么神奇?相声圈竟然用它收买人心

00:00
20:15

最近天冷、风大,咱中国人天一冷呢,就喜欢吃点暖和的、汤汤水水的东西,今天郭论就给大家讲讲【中国人喜欢的热乎的“面条”】。

逢年过节,到处吃面 

场景一 春节

在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


场景二 除夕

在山西、陕西的许多乡村里要在除夕晚上做又长又宽的面条,图个“长长久久”的吉利。


场景三 龙抬头

北京天津一带的老百姓农历年初二“龙抬头”全家围在一桌吃面条。


场景四 结婚

在山西的一些地区,新婚夫妻婚后第三天,新人要双双回娘家,丈母娘按照习俗会用面条招待,意思就是两口子以后就拴在一起了,和和美美过日子。


场景五 生日

小孩子的满月酒、老人过大寿,都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寓意吃了寿命也长。

↑长寿面

问问相声祖师爷,生日为啥要吃面? 

汉武帝崇信鬼神,有一天他和大臣们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


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


坐在汉武帝身边的东方朔就大笑起来。


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家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岂不是得长8寸?那他的脸得有多长啊!”


所以就有人说,脸长命就长,“脸”就是“面”,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过生日吃“长寿面”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过生日吃面条,也许就是因为东方朔对汉武帝说的一句玩笑话。东方朔也因为爱开玩笑讲段子的有趣性格被后世相声界誉为“精神祖师爷”。


TIPS:

做得好的长寿面甚至整碗只有一根面条,吃的时候最好不要弄断。


最早的面条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关于面条最早的记载

说法一

时期:东汉,距离现在已经超过一千九百年。


说法二

科学家们在地质考察的时候,发现青海一个村子附近有个倒扣的碗,里面装着黄色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这碗“古董面条”距今有大约4000年的历史!


中华面条演变史

1、“汤饼”

最早的时候,中国没有“面条”这个名字,人们把用水将面粉和在一起做出来的食物都叫做“饼”,其中有一种“汤饼”就是用水煮的面块。

做法:一手托着和好的面,一手将面撕成片状或者条状扔到锅里。有点像现在北方用手揪做成的“猫耳朵”、“片儿汤”。

↓↓↓

2、“不托”

唐代,有了案板、菜刀和擀面杖,不再用手托面了,所以汤饼又叫“不托”。

《新五代史》:皇宫内“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意思就是一天吃了粥,一天吃了面。

↓↓↓

3、“面条”

“面条”这个名字直到宋朝才真正出现,之后做面的工艺不断精致。

↓↓↓

4、“伊府面”

到乾隆年间,居然出现了方便面的前身——“伊府面”。

做法:把鸡蛋面先煮熟再油炸,方便贮存,等饿了下水一煮就行。

↑伊府面

晋豫川京鄂,吃面到何方? 

中国五大面食: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四川担担面,北京炸酱面和武汉热干面。

山西刀削面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刀削面堪称天下一绝。


有功夫的厨师削出来的面条那是:

“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鱼儿跃”。中厚外薄,棱角分明,形似柳叶。吃一口外滑内筋,很有嚼劲。还可以配上浓厚汤汁、蘸陈醋吃。


起源:元朝

民间传说:

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为防止汉人造反,规定把每家的金属全部没收,十户人家只能用一把厨刀。有一天,有一户人家的老太婆和好面,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先取走了,老汉空着手往家走时发现地下有块破铁皮,就顺手拣起来。


老汉回到家:“不好意思,刀没有,只有一块破铁皮。”


老太婆一看:“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呢?”老汉:“切不动就‘砍’!”


于是他俩就把面团放在木板上,左手端木板,右手拿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面片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老汉吃得直呼 “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后来这种“砍面”在社会小摊贩之间流传,又经过多次改革,就成了现在的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

如今在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这些地方,不论男女都会削面。


河南烩面——汤好、面筋、营养高 


↑河南烩面

河南烩面的汤

要用上等的嫩羊肉、羊骨中的骨髓一起烹饪,先用大火煮,再用小火煲,中间下七八味中药。一起熬5个小时以上。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像牛奶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

 

河南烩面的面

要用高筋面粉。每半小时和一次,和上三四次,醒面得醒三个小时。然后把面团切成两厘米宽的长条,两面抹油,再醒半小时。再拉成细面条。


河南烩面最早是谁发明的?有这么几种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 唐太宗落难说

李世民登基前落难逃亡,途中染病,被心地善良的农村母子收留。这家人把家养的麋鹿,也就是俗称的四不像,宰了给他炖汤,又想做面条给他解饿,把面和肉一锅炖了。李世民吃了面,满身冒汗、暖流涌身,寒疾痊愈。


后来李世民登基,吃腻了山珍海味,然他就想起那对母子做的面。派人找到了那对母子,把他们接进宫,命御厨向他们拜师学艺。从此,唐宫庭御膳谱上就多了这救命之面,当时叫麒麟面。只是麋鹿太稀少,只得用山羊代替,也改称山羊烩面。


说法二 日机轰炸郑州说

抗日战争时期,粮食紧缺,厨师不忍心把剩饭扔掉,就把剩饭加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厨师发现重新烩过的面比较好吃,店员们便跟着吃起了“烩面”。


后来,一些老顾客无意中发现这家店员吃的这种面很有特色,也想尝个鲜,要求饭店售卖。所以厨师便选用上好鲜羊肉煮汤下面,结果大卖,成了当地招牌菜。


说法三 慈禧太后传说

话说慈禧太后喜欢烩面,后来八国联军来的时候,太后西逃,烩面从清宫传到了民间。


这三种说法真假无从考证,但是都说明了烩面无论在民间还是宫里都是一道受欢迎的小吃,而且还具备养生功能。


四川担担面——挑着担子走街卖 

民间传说

相传在清朝末年,在四川的自贡一个叫陈包包的小贩发明了担担面。那时候小贩们大多挑着担子游走在胡同街巷,走街吆喝叫卖。担子分两头,一头是个煤球炉,上面架口铜锅,一格煮面,另一头装的是碗筷、调料和洗碗的水桶。一头冷的,一头热的,这叫“一头热”。


陈包包卖的就是面条,他的面味道可口,而且分量也足,所以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欢。当地的老百姓一听到陈包包的吆喝,都立马出来向他买面,久而久之,就打响了名气。由于是挑着担子卖的,所以大家都亲切的称为担担面。


北京炸酱面——吃面也得吃出气势 

阶段一

根据民俗学家的研究,现在的炸酱面应该是从清朝道光年间一家叫隆盛饭店的特色面食“凉烂肉面”演化而来的。

 

阶段二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北京的面粉量供应充足,人们有了可以常常煮面的条件,但蔬菜、肉类不行,还得用粮票换。那时候人们一般就拿肉末炒酱,拿菜叶子、黄豆等搭配面条吃。因为容易做又好吃,北京当时几乎每家餐饮店都卖炸酱面,这一下就火了。


北京炸酱面“讲究”和“范儿”

上面条要把6种不同的蔬菜和酱分别放在小碟子中,围绕着中间的大碗面条,端上桌征求客人同意后,再把蔬菜、酱倒入面中,拌匀了端上桌。食客享受到的不仅是面的滋味,还有那种特有的“派头”。

↑老北京炸酱面的上面条方式


相声圈的专用面条 

北京炸酱面是由烂肉面演化而来的。这烂肉面可是相声界的“名物”。


以前的相声演员们在表演之前会先找几个观众,请他们吃碗烂肉面,并叮嘱:“吃了我的面,你等下可得玩命叫好!”


一来二去,大家都把这帮玩命叫好的托儿,称作“烂肉面”,可见面条之妙可以收买人心!


武汉热干面——都得感谢油瓶倒了! 

民间传说

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剩面还没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就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了案上的油壶,麻油全泼在面条上。


李包没办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晾着。第二天早上,他把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来沥干再加上拌凉粉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一闻,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


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打那以后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争着来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这尊雕像是武汉蔡林记热干面创始人蔡明玮先生。由其子蔡汉文在2015年夏天赠送给徒弟曹少军。


郭论 

俗话说出门吃饺子,进门吃面条,饺子形似元宝在外面闯荡能发财;回家脾胃虚弱吃面条养胃。中国人爱吃面条,它既能简简单单,当饱腹的主食;也可以高汤慢炖,登大雅之堂招待贵客。


郭论听完了,您赶紧煮碗面饱饱口福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0q8tffmhzvrm6jdvd2t7

    陕西油泼面不服

    水天一色1437 回复 @0q8tffmhzvrm6jdvd2t7:

  • 昂驹_dv

    没有牛肉面啊?

    加菲猫_0129 回复 @昂驹_dv: 对,兰州牛肉面,郭德纲没来过兰州吧,若来过肯定大篇幅的说牛肉面

  • 王曦_dg

    还是觉得我们陕西的油泼面好吃,简单,撩咂。

    无咎_5g 回复 @王曦_dg: 哈哈,我就知道评论下面是这个样子的,因为中国的面太多了,你5大面条根本就不够,10大面条才有可能。

  • cgae88688

    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一双王铁锤,一双郭德纲。

    传奇的苗子1375463 回复 @cgae88688: 窗下仔细看,墙边还一双。一个贴墙边,那人叫于谦。

  • Rika爱读书

    想起谦儿嫂那句“我赔你一碗”

    云海l 回复 @Rika爱读书: 一晚?

  • 听友220597599

    石家庄正宗安徽板面

    无咎_5g 回复 @听友220597599: 哈哈

  • 听友182565392

    陕西人听得垂涎三尺,面条太好吃了🍜

  • 55号檀香

    汾平介孝,就怕郭老师落下孝义

    55号檀香 回复 @agtjj8hwg224gns2gyap:

  • 蟠龙最帅之人

    炸酱面就算了吧,难吃的一批

    撑伞为你 回复 @蟠龙最帅之人: 你怕是没有吃饭正宗的

  • 枫林97

    陕西面太多,没办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