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马勇:救亡压倒启蒙:历史的吊诡之处

19.9∣马勇:救亡压倒启蒙:历史的吊诡之处

00:00
15:52



大家好,上一讲中,我们讲到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历史背景。那么今天,我们将看到近代史上最为神奇的时刻,中国要从三千年未有之巨变,转向建立一个现代国家!


中华民国死了 

大家如果读过世界史,应该会注意到,在20世纪初,全球发生了普遍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被激荡起来的。国家和国家之间不愿意通过温和地谈判、友好地交涉这些方式去达成目的,反而愿意通过冲突、战争的方式。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的民族主义也很强烈。袁世凯时期后,亡国的意识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所以在短暂的过程中,中国的基本价值倾向从原来没有完成的启蒙运动,一下子过渡到了救亡运动。这大概就是20年前李泽厚讲的“救亡压倒启蒙”吧,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尴尬的事情,也给后来的中国留下了很多的隐患。

(李泽厚)


但是历史的吊诡在哪儿呢?如果将救亡和启蒙视为一对因子的话,那么它们其实是此伏彼起的一个过程。20世纪的民族主义崛起成为中国巨大的问题,北伐战争之后,发生了济南惨案,这个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习近平总书记第一个任期上台之后,就是到济南去参观济南惨案纪念馆。济南惨案就是北伐战争当中最主要的民族主义冲突,而这也导致了中华民国的终结(虽然北洋政府没了,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纪年还叫中华民国,但其实中华民国已经没了)。


所以章太炎说,中华民国死了,我是中华民国的遗民。鲁迅也说我也是民国遗民,于是他跑到南方租界里边去了。这就导致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也就是说,中国从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状态下、尽管不完美的共和立宪架构,回到了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党国体制了。

(济南惨案纪念馆)


那么,我在解读这一段历史时,发现历史的吊诡在哪儿?这个时候,民族主义冲突下,国家主义压倒一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走向一党独裁。训政开始,人民的自由权利统统被剥夺。据说鲁迅之所以有那么多笔名,是因为当时他骂党国最恨,笔名不停地被封。正是在这种状态下,民国进入了一个陈独秀、鲁迅都骂的时期。

(鲁迅)


民主才能救中国 

1931年,蒋介石正儿八经地讲,我们要建设一个法西斯的中国!法西斯成为一个正面词,中国好像马上就要变成“法西斯中国”了。同年九月份,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到了极点,日本占领东三省,民族进入到最危急的状态。这个时候就该救亡、救国运动,但到底该怎么救?老院长胡绳认为,一定要让国民党放弃一党独裁,一定要建设宪政的国家才能救亡,只能是民主才能抗战,没有民主就没法抗战,当时是1931年。大家可以感受下,从1931年到1937年六年的时间,中国大踏步地从一个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开始往个人权利走。像陈独秀,国民党的法庭当时判陈独秀,判罪的时候那你看究竟谁审判谁啊?是法庭在审判陈独秀,还是陈独秀在审判国民党?你现在都看不到,陈独秀在法庭上就是在那慷慨陈词,他的辩护律师章士钊也那么慷慨陈词。好像你们是在害国家,我才是救国家。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民族危机越严重的时候,另外一种自由主义的东西,启蒙的东西又出现了。


日本在展示柳条湖事件的所谓证据紧接着,民族危机继续加深,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全面侵华。这个时候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去读材料的时候,(多年前我写过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我们可以很公平地去承认,共产党在1931年到1945年对中国的民主和个人启蒙的贡献非常大。

(日军开进宛平城)


他当时就批判国民党的一党独裁,批判国民党政府专制。中国的未来在共产党看来应该是一个多党的,一个各种声音都能够自由发声的一个宪政的国家。


浴火重生 

你可以看到在各种力量推动下,中国在经过抗日战争这么一个最灾难、最悲伤的一个过程后,不论是十四年抗战还是八年抗战,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有两个东西可以证明:


一个是内部的,这样一种民主意识的提升,符合宪政国家的建构。我们注意到等到1938年正面战场抵抗,基本差不多进入毛泽东讲的相持阶段之后。延安、重庆和华东地区、北平地区基本上都不再有战争。不再有战争的各个地区基本上都完全处在一个过日子的状态。那么这种过日子的状态,使中国的民主建设在这几个区域都有推动。这个推动主力当然是国民党,国民政府,你看到这个和1945年、1931年,和1927年建构的国民政府完全不一样了。1927年建构的国民政府就是说一党独裁,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但是等到1945年的时候,抗战结束,国民党已经走到哪了?走到一个宪政架构。而且到了1946年内战就要爆发了,国民党还坚持一定要选举,一定要全国大选,公布《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到现在的台湾都还是属于一个现行宪法。我们可以比较两岸的这个宪法,比较两个宪法优点和不足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真正彻底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解决了西方工业化东来以后,对中国影响,使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和吸纳。这里边已经包容了什么?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已经包容了西方的普世价值原则,个人权利原则,就是现代因素的东西都在这个宪法里边包容了。但是它不满意之处是什么?不满意之处,因为是国民党宪法,当时还有一个三民主义的东西在里面,那么这是它的一个不足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讲,它已经把中国两三百年来中西之间这个冲突达到了一次和解,这是一个内政方面的。


另外,1945年,通过八年抗战,中国的这种冲突、个人权利、救亡、启蒙的东西达到了另外一个大家提前谁都没有办法预设到的,中国和外部世界的这种关系。我们今天不断地去渲染,好像看到的都是中国和外国的冲突。其实,这一段时间和日本的冲突,和英国的冲突,和美国的冲突,是在某一个阶段发生外交冲突,但是它不能构成中外之间的长时期的矛盾。中外之间在这漫长的一百多年交往当中,心理上的不适应是事实。但是我们注意到在二战这个过程当中,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中国一举解决了和世界的这个纠结。


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是外交官胡适在美国辛苦做了几年的工作才得到的结果,不是激怒日本去打美国,而是能够拉动美国在中日问题上站在中国方面。

(时任驻美大使的胡适)


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日本还在美国做工作,要拉美国到日本这边来。胡适在美国作为中华民国大使在美国做美国的工作,要求美国和中华民国站在一起。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参战,中美结为盟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四五年的时间,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对外部世界的看法。1945年,联合国开始构建,中国在美国的帮助下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联合国的五常之一。关键是中国对世界的关切、责任和担当,在1945年建构联合国,安排战后秩序时上升到一个高度,是如今的我们无法体会的。蒋委员长在战争结束前后的几个谈话,使得全世界认可其个人魅力,认识到中国文明的魅力。

(刊登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的报纸)


那么我想说的是,它确实解决了中国当时内部和外部的困境、启蒙和救亡的紧张,经过一百多年,中国进入世界舞台。过去的叙事都在讲的是一个悲剧的过程,好像外国打进来中国就开始衰弱,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中国的国家权力可能是有一个往下跌落的过程,但整个国家的精神和情怀在1860年就开始有回升,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重回巴黎,到巴黎和会就重回了世界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中国不仅重回世界中心,而且可以决定世界重大事情的走向了。


各位,在这个时期,历史的契机终于到了,中国终于完成了自我蜕变,克服了三千年未有的变局,走向一个民族国家。


谢谢大家在这九讲的学习,再次感谢大家对《中国通史》的学习。


第九讲复习课

你好!马老师第九讲结束了,我们来复习一下。

在20世纪初全球民族主义运动影响下,中国的基本价值倾向从原来没有完成的启蒙运动走向了救亡运动。救亡和启蒙是一个此起彼伏的过程,20世纪民族主义崛起成为中国巨大的问题。


袁世凯时期及之后,中国一直受到亡国意识的影响。


北伐战争导致中国走向一党独裁,人民的自由权利被剥夺。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到了极点。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当时很多人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办法抗战,必须建设一个宪政国家才能救亡。1931年到1937年,中国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开始往个人权利回归,民族危机愈发严重的时候,自由主义、启蒙又开始出现。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继续加深,民族解放运动开始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共产党批判国民党的一党独裁、政府专制,在共产党看来,中国的未来应该是一个多党的、各种声音都能自由发声的宪政国家。


各种力量推动下,中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表现有二:


一是国内民主意识的提升。1946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已经包容了西方的普世价值原则和个人权利原则,它使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和吸纳;


二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二战中,中美结为盟国,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与美、苏、英并称世界四强。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人开始对世界关切,有了对世界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终于完成了自我蜕变,克服了三千年未有的变局,走向一个民族国家。


以上就是本讲的主要内容,感谢您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uean

    听完了全部节目,很多老师的讲解我都很喜欢,但是马老师的几期是最颠覆我的认知的。要多去看看关于晚清和民国的书了。感谢马老师开阔了我的眼界。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uean: 马老师还会在新亚开新课

  • 新亚人文书院

    下载来听。你懂的。

    uean 回复 @新亚人文书院: 哈哈,好的。在线听完下载保存~

  • 瑞铭大语文

    马老师讲的真好!

  • 爱慕语诺

    马老师讲的真好,感觉马老师特别敢讲真话,敢讲学术前沿,马老师的很多观点和我们的教科书有点不同,让我们感觉到了多元的历史。

    1876726pmjx 回复 @爱慕语诺: 0

  • 听友43384159

    我们需要这样的历史大师,讲真话的大师!

    Kellieyaya 回复 @听友43384159: 你用什么标准界定什么是“真话”?

  • 历史时空

    听了对日本对中国帝制的分析,差点没吐出出来。马教授眼中只有树叶,并没有看到整个树林,企图以所见细枝末叶来评判历史,毫无历史逻辑,更罔顾历史事实,凭一人之感觉而无历史理性分析,居然也能做到博导,实在误人子弟。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历史时空: 读书应该是使人开阔,以宽容和理解去看待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

  • 1382129smic

    马老师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吧?开放和被殖民是一个概念吗?清帝维持不下去了退位和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是一个概念吗?美国开辟太平洋战场是他国内和国际大势决定的吧?要说胡适推波助澜可以,要归功于胡适就太可笑了……不反对颠覆。关键是要用历史资料说话,不能观点先行,材料来凑。

  • 1383422oaoz

    日本人不坏?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结果呢?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要中国割地赔款,仅从中国掠夺的赔款白银为2.3亿两。马教授说1900年签订《辛丑条约》时,日本护着中国,帮着中国,那为何1905年要在中国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为何1915年在青岛战役后,在巴黎和会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而不是归还中国?为何在1931年、1937年发动侵华战争?

    13379818lqi 回复 @1383422oaoz: 马老师的眼光岂能与我般一样呢?自动狗头🐶

  • lqb_3o

    中国进入联合国,似乎是美国帮了忙,但是忽视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胜利的巨大贡献和做出的巨大牺牲,没有中国的抗战,二战的胜利要延迟许久,忽视这一点,根本没有资格讲你懂历史。上当了!能退钱吗?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lqb_3o: 你看文稿开头的微信,加了退你钱,我们也不想让你听了。

  • 望洋山

    这位老师所言,有独到见解,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但一些地方的论述过于粗疏,看不到事件背后的历史史实演进逻辑。例如青岛问题,只谈清政府没有从德国手里接回青岛,却不谈日本对于山东蓄谋已久的侵略觊觎,如此21条就成了偶然问题,这种论述显然是违背历史实际的。把太平洋战争爆发说成是胡适在美国做工作的结果,这大嘴巴也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