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完全上线】主编感言

【第一季完全上线】主编感言

00:00
12:34

《中国通史大师课》第一季,完更了。对于我这个主编来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在一年多时间,或者更早之前,我跟出品人老谭说,想策划一档真正不媚俗的学术音频栏目。我们一开始有点忐忑,因为我自从念大学开始,就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更准确的说,就生活在文学,历史,哲学这样的世界里。我的朋友,家庭,老师,我生命中所有开心和不开心的事,都跟学术圈有关系。这样一个生活圈,简直就是桃花源里说的“不知有汉,何谓魏晋”。


历史、哲学一直滋养着我的生长,我开始想,我能够为这个学科,为更多的人,提供些什么呢。


老谭跟我说,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同样重要,他说在一个知识反转的时代里,固步自封的象牙塔,不能成为天下人的精神食粮。学术应该走出去,走到更多的人心里。


这样的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孤例。


比如我很喜欢的一个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他一生著作等身,但是除了做学问以外,他也做了很多学术传播和知识普及的工作,他甚至创办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新亚书院,如果您现在到新亚书院去,最好的一个观景地点叫做“天人合一”亭,这些除了学术工作之外的成就,在中国传统里,叫“事功”,我们判断一个读书人的价值,除了看他的文章,也特别看重他的事功。比如张载那个很著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可是,我跟老谭都知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原因有很多,第一个,传统的断绝。中国古代叫做“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在这种制度化的儒家系统解体以前,整个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致和稳定的。但是,到了1905年,科举制解体了,读书读什么?去念私塾还是学堂?就变成可以选择的事。到了再后来,革命的烈火点燃整个神州大地,今和古,都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新与旧,被带上了价值判断,后来,整个中国,不断地,一次又一次的,开始“反思”“批判”和“怀疑”。一边是全面反思传统,一边是全身心的拥抱外来的文化,后来一度,真的就变成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所以,你会发现,当我们自己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自己的传统,当我们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你甚至都不敢翻开一本竖排繁体无标点的古籍,我们对自己的语言,文化的熟悉程度,甚至不如你对新概念英语的熟悉程度。


除了这种传统断绝的原因之外,要做一个学术普及,对于我来说,第二个困难,是来自于学科。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内在和自我的挑战。在做这档节目之前,我也长期的观察过知识服务行业。我发现,许多更具有实用性、功能性的产品,会更受大家的喜欢,也就是朋友们经常提醒我的“要接地气”。这对我来说真的也很困难,因为我哲学系出身,这可以说是全天下最没有用的一个学科了。在大师课里,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的干春松老师,讲过《庄子》,你肯定还记得庄子说的那棵树的故事,说一棵树长得特别奇怪,材料也不好,根本没有什么用,而他其他的树朋友们,要么被拿去做斧子了,要么被拿去做凳子了,而这棵树因为什么用也没有,所以它一直活着没被砍掉,庄子说,这就是“无用之大用”,因为这棵树得到了保存自己生命的最大的用途。当然,庄子的这种说法虽然很具有禅的意味,但是你会发现到了现实生活中却一点用也帮不上。不仅中国的哲学家是这么说,西方哲学家也是这样。比如雅典有一个德尔菲神庙,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意思就是哲学的意义是认识你自己。对于历史,哲学,文学这些学科来说,努力学习,获得对过去经验的认识,然后提高自己对于智慧的感受,这就是人文学科的意义,会不会是一个特别私人的感受,让大家觉得这个事根本对自己没有用呢?


第三个困难,是来自于传播的方式。大家在电视里,或者机场书店里,肯定都听过了太多人讲各种通俗的野史,故事,也看过了不少电视剧,而在我看来,这种属于“快消”类的文化产品,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中国历史如果仅仅只是一部宫斗剧,只是一点点你懂我也懂的厚黑学,只是权谋,诡计,那为什么这样的文明体系能持续那么长久的时间呢?所以真正的学问和知识,它一定不是那么简单、轻松就能得到的。这个事,其实在我们《中国通史大师课》里,也遇到了。在讲唐朝的时候,一开始,在评论区中,我们收到了特别多关于李鸿宾老师课程的批评意见,总结起来呢,就是一条,说你讲的唐朝我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我以前看的小说和电视剧,都是讲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要么就是TVB演《醉打金枝》的,李老师讲的,却是羁縻制度,讲唐朝外患和内忧,那不行,我听不懂,走出了我的舒服区,所以你讲得不好。有些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我们看完这类评论,其实心里很难过,一个学者能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是很难得的,可是听众不买账,我们很犹豫这个事应该怎么办。没想到的是,李老师也看到了这些评论,甚至是轻蔑的谩骂。他并没有愤怒,而是告诉我们,那我重新录一次吧,这次讲得通俗些。


在大师课的听众群里和大家聊天的时候,我们聊到了我们的困惑。谁知道一大堆听众站出来发言,说这就是他们想听的大师课,他们愿意听这样的干货,他们觉得李老师讲得很棒,让我们千万不能降低知识的门槛。千万不要录通俗版的,即便要录,原来的版本千万不要删掉,两个版本一起存在。然后这些人自发去评论区写好评。要是不说这一段缘由,单看评论区的反转,会以为我们买水军了。


这个事又再一次提醒了我,当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候,这个话真正的意思是,知识,其实就是权力。如果一个人告诉你说听我的,我能把特别难的知识归纳为几句话很简单的告诉你,你背会了就够了。这要么就是洗脑,要么就是试图进行权力的垄断。要么就是二者皆有。但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关于真理的探讨,所有的学问和知识,从来都是要反对权力的垄断的。比如很多人听到董仲舒只知道他是个大儒,甚至说他是个权力的帮凶,因为他说“屈民而伸君”,但是如果你听了卜宪群老师的课,你会知道,在董仲舒那儿,他还有更重要的下半句话叫做“屈君而伸天”,这个天,就是道义,是真理。

正因为这样,我必须反对媚俗的传播方式,我必须坚持我的品质,这是我行事的风格,也是我做这个节目的底线。那我当然也担心,这种过于强调品质,强调严肃正经,强调名门正派的学术风格,会不会被听众们啪啪打脸,打到魂飞魄散,打到不省人事。


后来,我和老谭,还是冒着重重风险往前走了。让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的,其实只有一种对于当下中国人的信任。我们觉得,当大家都愿意花那么多钱去健身,去美容,去旅游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希望自己的内心得到熨帖和关怀的。而这种熨帖和关怀,不是写几句情诗就能解决的,人在这个消费主义笼罩的社会里,总会感到这样那样的孤独,而如果你愿意放下偏见,在一个安静的时间里,听一些严肃,真实,纯粹的知识,你一定会觉得,天地万物,古往今来,我们,都在一处。

后来,《中国通史大师课》陆续播出了,除了听众的好评,我收获了更多的东西。比如,我们做了好几次直播,我发现有许多朋友,他们并不是历史学专业科班出身,也并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但是,他们真的看了非常非常多的书,不仅是通俗读物,更有许多严肃学术刊物。他们对有一些专门问题的思考,比我强得太多。这让我非常意外,如果不是有一档这样的节目,我可能永远对这个世界存在偏见,我可能永远觉得读者和听众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而事实啪啪打了我的脸,真正是让我见了天地也见了众生。我觉得很幸运,独学而无友,能有这么多同道,同好,真是出乎意外的高兴。


还有,大师课中老师们的讲课,也出乎我的意料。各位老师讨论的问题,都是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比如,许宏老师,他一开篇就给你讲“最早的中国”,这个问题是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最热门的讨论了,这不仅关系到“夏”王朝怎么定义,还关系到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文化自信。许宏老师敢在栏目里做这样的公开讨论,我觉得他是付出了最大的诚意。这其实真是我们的幸运。


还有,在很多讨论中,我们不断得到听众的反馈,有的人抱怨说我刚刚学到的这位老师讲的观点,另一位老师立刻就推翻了,我到底该听谁的。每当我看见这样的评论,我其实都很高兴。我们经过了那么多年的被教育,终于到了停下来反省,停下来回头看,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了,我们敢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幼稚,正视自己的短处,这刚好,就是一个文明旺盛生命力的开始。

我真的很高兴,做了一次这样的尝试。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感激你们。敢于与新亚文化一同探险,敢于与文史学人一同读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楊宗歐

    第二季一定要请辛德勇、李零和葛剑雄老师啊!希望第二季是专题史:人口史、历史地理、经学史、东西交流史、汉语史、史学史、经济史、陶瓷史、诗歌发展史等等等等。想听的点赞👍🤝👍👍👍

    饿死也不做饭 回复 @楊宗歐: 这个要求太高了吧

  • ST蹉跎者

    反正我是觉得李宏宾老师的唐史听着是最爽的,课上大脑快速运转激带来极大的快感。我也不是历史专业,但就是觉得听这样的课能真的让我们提升。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还有节目组的辛勤劳动,期待能有文化史的课程。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ST蹉跎者: 我们一定把你的评论带给李老师

  • 月亮0323

    有质疑声儿是好事,如果百分之百的听众都说好,你不觉得太假了吗? 为什么有很些人质疑李老师?为什质疑别的老师的人相对少?难道听李老师课的人都比较矫情?难道像你说的李老师讲的是干货所以大家听不懂?那别的老师讲的就不是干货了吗?不是吧!大家的反馈是有一定道理的.对第二季选老师应该是有帮助的.而不应该认为提意见的听众都是素质低下的人.大家付费来听这个课程,就是对你们团队付出的肯定 ,不要因为有不同的声音而伤了你的心.做这个课程的出发点是利他的,哪怕再多点不同的声音又如何呢?希望第二季能有更多的名师来授课,期待你们的精彩!

    骑弹旅行 回复 @月亮0323: 说的好👍 对于他人提出的意见,不论对错,都应尊重!即便与编辑自身理解习惯,理解范畴不同 “大师”那么好当么?!

  • 末日君再来

    不媚俗真难,尤其是在公众平台上,好好讲话实属不易。感谢一年的付出。

    芳草依依_7m 回复 @末日君再来:

  • 琴怡_lj

    怎么一下子都更新完了!是什么情况啊?每周一、三、五的听课习惯突然间被打乱了,有点不知所措。一直是一三五听课,二四六消化,突然间这么一弄,有惊喜也有担忧,惊喜是可以天天听了,担忧的是还没等消化完了就下架了,不会吧?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琴怡_lj: 相信你可以的~

  • 介黻

    强烈建议邀请阎步克老师讲制度史和魏晋南北朝史,以幽默风趣的风格讲授晦涩的制度史,解释魏晋南北朝历史出口的问题,阎老师简单质朴而不失儒雅,可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来形容。

    小可牛牛 回复 @介黻: 强烈建议阎步克老师出讲几节课程

  • 1390517jxpa

    我是最近才发现大师课的,策划非常好,我让孩子一起听,她上小学六年级,她能听进去,从小学就能听到大师们讲课,建立起对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文明的初步认识,哪怕是有争论的内容,这就是这个课程的价值,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1390517jxpa: 你孩子真棒,这样的孩子一定优秀

  • 周尔文化

    个人真是觉得重录是没必要,毕竟通俗性的历史节目实在太多了。这样的形式现阶段看还好。如果真是要调整的话,也要等节目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矫正或提高。节目中有一些明显的瑕疵,例如主持人有念错别字的现象,希望能多检查校对。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所谓的群盲发出杂音,虽然烦人,可这样才真实。总之,我个人觉得你们能推出这档节目还是挺意外的,喜欢这种朴素的讲解,特别是在“娱乐救国”的今天。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

  • 月亮0323

    感谢中国通史大师课的制作团队和全体讲师,感谢你们为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课程.作为一个普通听众,只知道这个通史课来之不易,没想到背后还有这样的心路历程.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月亮0323: 哈哈 背后的艰辛、趣闻好多,欢迎收听我们的直播

  • 1582556dxic

    中国社科院的老师很厉害啊,观点太具颠覆性,开篇跟收官选他们太对了,许宏老师说中国的历史不是五千年,马勇老师说帝制的结束只是偶然,跟我们之前听到的太太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