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赵现海:郑和下西洋与消逝的传统航海时代

16.3|赵现海:郑和下西洋与消逝的传统航海时代

00:00
23:09


元朝发达的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是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件,郑和率领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武器配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船队,郑和甚至被誉为“大航海时代”的先驱,美洲的最早发现者。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04年,梁启超发表《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一文之前,郑和其实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甚至在明朝还被认为是逢迎主上、耗费国力,但是最后一无所获的坏宦官的代表。历史现象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历史现象的记载和评价,其实一直都是主观的。也就是说,我们所接触的任何历史现象,都已经被后人附加上浓厚的主观感情。但是即使这样,像郑和这样在生前与死后、在古代与当今,形象发生剧烈的变化,甚至完全不同,仍然是不多见的。这源于我们当今的时代,与过去已经完全不同了,人的看法也完全变了,对于历史的认知也完全不一样了。过去是异乡,是永远回不去的异乡。

(郑和)


一个世纪以来,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但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会出现在明初,而不是其他时间?这个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为这个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土壤。


故事还是要从蒙古帝国开始讲起。我们都知道,蒙古帝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了世界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庞大帝国,也打破了不同文明在不同区域分途发展的历史格局,为人类的密切往来提供了广阔大道。这对商业之间的互通有无,产生了最为有利的影响。蒙古帝国治下的不同政权、不同人群,都开始利用这一开放的地理空间。无论在陆路,还是在海路,都开展起了发达的国际贸易。


同样,受到这一历史影响,地处南中国的汉人,也利用南中国河湖遍布,直通于海的发达水运网络,从事国内贸易,甚至是海外贸易。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商业贸易,却被元末的红军叛乱打断了。与其他时期的农民叛乱不同,元末的红军领袖,许多都起家于海外贸易,红军也在南方湖泊遍布的地理环境下,发展出十分强大的水军。张士诚、方国珍这两个人,都是走私海盐出身,地盘又都在东南沿海,因此都建立了强大的水军。而崛起于长江中游的陈友谅,水军实力更强。陈友谅打造了数百艘楼船,高数丈,每船都有三层,上面还设计了走马棚。由于船太高了,上面的人说话,下面人根本听不见。船上的舻箱都裹上了铁皮。可见,陈友谅的舰船,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并通过船载骑兵的方式,实现了水战与骑战的结合。

(张士诚)


我们再来看朱元璋,他虽然崛起于淮河流域,但是之所以能够夺取南京,是因为收编了巢湖水军,因此水军实力也是不可小看的。朱元璋的水军火器配备非常齐全。在鄱阳湖水战中,陈友谅率领他的巨无霸舰队,进攻朱元璋的水军,而朱元璋也亲自统率自己的水军作战,虽然船只规模不如陈友谅,但是朱元璋的船队上,装备了大量火器,有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除了用这些火器射击,朱元璋还让士兵把火药用芦席包裹,用丝麻缠着,里面装上火药捻子,用竹竿挑着。这个配置叫“没奈何”。“没奈何”被放在领头的船的桅杆上面,在和陈友谅的船只靠近时,朱元璋的军队点燃火线,烧断自己船上的悬索,这样“没奈何”就落到了陈友谅的船只上面,引发爆炸,焚毁船只。

(鄱阳湖之战)


在鄱阳湖水战中,朱元璋正是针对陈友谅船舰巨大,却较为笨重的缺点,借助风势,利用火攻,从而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初群雄事略》载:“戊子,上分舟师为十二屯,命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突入虏阵,呼声动天地,矢锋雨集,炮礟雷鍧,波涛起立,飞火照曜,百里之内,水色尽赤,焚溺死者二三万人,流尸如蚁,弥望无际。”从这里描写的战争场面,足可见鄱阳湖水战之壮观,将之称为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水战之一,应无问题。


鄱阳湖水战以后,朱元璋缴获了陈友谅的一百多艘巨舰,从船舰的名称,也可以看出这些船形制巨大,比如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等等。兼并了陈友谅的水军之后,朱元璋的水军实力进一步壮大,成为后来朱元璋威逼周边海洋国家的底气。洪武时期,朝鲜半岛的高丽政权,拒绝归附明朝,朱元璋很生气,威胁高丽国王说:你所仰仗的,不就是和我们隔着海,还有山吗?告诉你,我们明朝的军队,可跟汉朝、唐朝不一样。汉朝、唐朝军队善于骑射,但是却不善于水战,让军队通过海洋,有难度。但我不一样,我从江淮起家,统一中国,驱逐“胡虏”,不仅有骑兵,也有水军,在陆地和海洋都能打仗,汉朝和唐朝根本没法和我比。而且我的军队经历了多次战争了,兵强马壮,现在边疆都已经平定了,军队没事干,正好可以打你。如果你再不投降,我就要派遣百万军队,排成一千里的船只,从渤海出发,经过辽东,去打你。区区朝鲜,根本就抵抗不了。当然了,最后取代高丽的朝鲜政权,归附了明朝,两国之间才没有发生战争。


了解到这一点,就不会对永乐以后,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感到惊讶了。郑和能够打造62艘长44丈、宽18丈的船队,运载两万七千多船员,七下西洋,完全体现了明初的水军势力位居世界首位。与之相比,半个多世纪后,哥伦布、麦哲伦开启远洋航行时,仅仅乘坐几条小船,率领数十名船员,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之上。

(郑和宝船)


明初的“海禁”政策

但是,虽然拥有如此强大的水军,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却明确宣布放弃东亚海域。在《祖训录》中,朱元璋罗列了不主动征伐的国家名单,针对的对象便包括东亚、东南亚国家。


而对于民间的海外贸易,朱元璋考虑到其他支系的红军残余,还有日本武士,在东南沿海所可能造成的威胁,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开展海外贸易,规定凡是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棉走私到海外的,杖击一百。值得注意的是,南宋和蒙元帝国都很重视海外贸易,蒙元帝国是世界帝国,看到经商可以获得巨大财富,很重视海外贸易。南宋由于首都在东南沿海,为了抵御金朝和蒙古的进攻,也开展海洋贸易,增加税收。这两个政权,已经开始改变中国古代财政体系基本依靠农业的局限,开始商业尤其海外贸易的税收大幅度增加进来。而朱元璋由于出身淮河流域的落后农业地带,在疆域观念上采取内敛的立场,因此限制海外贸易,再次恢复了农业财政的传统模式,虽然也征收商税,但只是将它作为农业财政的补充。


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是不是意味着他突破了朱元璋的海洋立场了?关于朱棣为什么派遣郑和下西洋,明代人提出了很多的观点,有人认为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有人认为是为了搜集异域的珍宝。其实这些观点都无法成立。寻找建文帝,不至于派出如此大的阵仗,当时有个官员叫胡濙,他负责长期秘密寻找建文帝下落,但行事方式一直很隐秘,不声张。以郑和下西洋这么大的规模,即使建文帝流落海外,也会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再次逃跑。至于寻求异域的珍宝,就更不符合事实,郑和船队赏赐给沿途国家的财物,要远远多于从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东西。


事实上在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七月,朱棣刚即位,就明确宣布严格继承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说这些年海边的军民,经常私自下海,交通外国,今后不许了,得完全遵循洪武时期的“海禁“政策。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再次禁止民众下海,并且规定了船只的标准,把船只都改成平头船,让民众没有办法再远洋航行。


而对于明初以来迁移到周边海岛的海外华人,朱棣采取剿抚并用的方法。对于已经归附南洋政权的海外华人,命令当地政权遣还回来。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最大规模的军事作战,不是针对周边国家,而是针对海外华人陈祖义。对采取敌对行为的锡兰国王,却采取了宽容态度,显示了明朝对海外华人和周边政权采取截然不同的立场,也就是内严外宽。明朝认为周边国家有些不恭敬,问题不大,华人逃到海外,却是叛逃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朱棣的这种政策限制了东南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缩小了海外华人的生存空间,促使明前中期东南沿海居民下南洋的现象明显减少。

(郑和航海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历史指向

这一时期,朱棣虽然派遣郑和下西洋,开始远洋航行,但并没有把明朝势力扩展于海洋世界的远望,而是满足于和周边海洋国家建立一种松散的宗藩关系,更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朱棣让人随身携带了一份诏书,非常明确地表达了朱棣的这个想法。诏书里说:皇帝诏谕四方海外的番王和头目们,我奉了天命,继承皇位,凡是日月所照下的人们,都想让你们过得好,不流离失所。现在我派遣郑和,带着诏书,去宣讲我的意思,你们都要听我的话,不要欺负弱小,这样我们才能一起共享太平之福。如果想过来朝贡,都会给你们赏赐的。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出发之前在福建长乐的南山,重修天妃行宫,祈求平安,表白了自己多次下西洋的目的。说:我们大明朝统一了天下,真是盛世,都超越了三代和汉唐了,天下的人们都向我们称臣朝贡。皇上派遣我下西洋,也是为了宣扬德化,怀柔远人。跟随郑和一同出使的费信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说:王者无外,君主治理国家的根本是用不治的方法,达到治理的效果,你们这些海外国家,向明朝朝贡就可以了,我们不想直接统治你们。


可见,郑和下西洋仍然是属于传统航海时代的范畴,虽然规模巨大,但是在历史指向上并不是为了探索全球,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而是为了扩展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国际秩序,形成万国来朝的政治局面。

(明《倭寇图卷》中战斗场景)


朱棣之所以派遣郑和下西洋,还和蒙元帝国打开了海洋世界的广阔视野有关。现在所存绘制于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其实是根据元朝航海图重绘而成,该图以明朝为中心,东起日本,西抵欧洲,南至爪哇,北达蒙古,真实反映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局面。而蒙元帝国从阿拉伯国家那里获得的高超的航海技术,也为郑和下西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朱棣之所以选择郑和率领船队,是因为郑和是回回,信仰伊斯兰教,能够与当时控制着世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顺利展开交往。

(《大明混一图》)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宣德时期明朝最后一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之后,由于开始实行疆域收缩的政策,此后再也没有在广阔海域开展类似的官方远航行动。成化时期,明宪宗有一次心血来潮,让太监到兵部查阅“宣德间王三保出使西洋水程”,也就是郑和的航海资料。当时的兵部尚书项忠奉命翻阅档案,没有找到,原来是被兵部车驾司郎中刘大夏率先找到,藏了起来。项忠问刘大夏档案哪里去了,刘大夏说:三保太监下西洋,耗费数十万的钱粮,军民因此而死的有一万多人,即使得到珍本,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即使这些航海资料还在,也应该毁掉,斩草处根,根本没必要问东西到哪出去。项忠听了刘大夏的话,宛如醍醐灌顶,十分感谢刘大夏,给刘大夏作了个揖,说:“你这么做实在是阴德不小,我这个位置不久就会属于你啊。”后来刘大夏果然成了兵部尚书。

(刘大夏)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对于海洋世界的淡漠,可能和明朝政权崛起于淮河流域有一定关系。朱元璋出生在淮河流域,这个地方是落后的农业地带,对于海外贸易并没有什么直接接触。与之不同,陈友谅的地盘是长江上游的湖广行省,统治的基础是以渔业为生、以白莲教为纽带联合起来的长江渔夫。而张士诚与方国珍的地盘,都在长江下游的江浙行省,他们两个都是贩卖私盐为生,活动范围又蔓延到了东海,统治的基础是以盐业为生的江海盐商。与朱氏政权相比,这三个政权与海外贸易关联更多,更密切,但遗憾的是,最后却没有能够取得成功。其实先秦以来,一直都是北方的农业文明不断消灭南方的商业文明,在中国历史发挥主导角色。


总之,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郑和下西洋的远洋航行,依托了蒙元时期中国商人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知识,与明朝强大的水军力量,从而将传统航海时代推到了最高峰。但另一方面,由于政治意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时代,未能引领世界走向新的航海时代。真正引领世界走向浩瀚而壮阔的海洋,把它转变成人类历史的核心地带的,是西欧几条小船开启的“大航海时代”。


(四百料战座船)


第三讲复习课

你好,赵老师第三讲结束了,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本讲内容。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明确宣布放弃东亚海域,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朱棣继承了这一政策,甚至更加严格。对海外华人严厉打击,对南洋诸政权则持宽容态度。


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并非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也不代表他要突破朱元璋的海疆立场,更不是想发展海外贸易。他只是想将宗藩体系进一步推广于海洋世界,扩展中华亚洲秩序。


郑和下西洋之所以能够开展,一是由于此前蒙古人打破了不同文明分途发展的格局,海外贸易开始发达起来;二是因为明朝有强大的水军;三是得益于蒙元时期积累的航海知识。


郑和下西洋后,明朝逐渐实行疆域收缩政策,再未于东亚海域开展官方远航行动。“海禁”政策与国内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形成严重冲突,沿海军民多私自武装出境,甚至与日本武士联合,这便是明后期“倭寇”的由来。


明朝对于海外贸易与海疆经营何以采取如此谨慎的态度,可能因为朱元璋出生于淮河流域。他对海外贸易没有直接接触,也缺乏继承南宋、蒙元海外贸易的个人基础。相较而言,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三政权均与海外贸易有较多关联,但最终都败于朱之手,这是自先秦以来,农业文明不断消灭商业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主导角色的再次上演。


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郑和依托蒙元时期中国商人积累的航海知识与明朝强大的水军力量,将传统航海时代推到了最高峰。但由于当时的政治意识仍然局限于传统时代,因而未能引领世界走向新的航海时代。


以上就是本讲的主要内容,感谢您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苗大石

    这个老师叙述问题的视角还是可以的

    1381798bayb 回复 @苗大石: 老师讲的真好,豁然开朗

  • 1345697uxvq

    终于明白,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壮举之后,中国航海业没有继续发展下来

  • 无一之音

    这个节目应该录一两期,让身边的朋友听一下,然后再继续录,把那个那都拿掉

  • 五块钱的小饼干

    我觉得中国天生不具备开创的条件吧。 朱元璋是真的小富即安而且很没良心,但是在朱棣手上,中国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农业国家,在当时又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在一个交通全靠马的年代,政令能够辐射的范围是很有限的。 开拓之后,与其说是"满足于"当宗主国,不如说是"不得不"当宗主国,因为离得太远会非常难以管理,所谓"天高皇帝远"。 相比之下蒙古的游牧习性天生就是善于开拓的,百姓移民的意愿很高,种族包容性很强。

  • 赤脚青春_ys

    郑和下西洋其实在当时是不看好的,后来发生的反转!目的是维持以明朝为中心,周边藩国朝拜的形式!朱棣坚持朱元璋的海禁政策,甚至更甚!

  • 大山破

    陆地意识打败了海上势力的结果!

  • 周瑟夫同学

    这口头语真讨厌

  • 闷声屠鹅写作文

    播放顺序很乱,每回都是乱的?服了

  • 陶之夭夭123

  • 陶之夭夭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