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讲过,元朝的前身大蒙古国曾经发起对欧亚大陆许多地区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这个征服战争非常大幅度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版图,也加大了东西之间,包括中国本土和海外各地的联系,使元朝的对外关系出现很多新成果,进入一个新局面。所以讲元朝历史,它的对外关系是特别重要的。
对外征服的心理惯性
讲元朝对外关系,可以分两个问题来讲。第一个问题就是战争。元朝对其它国家、地区发动过一些战争。早期的蒙古西征就不讲了,我们讲忽必烈对海外国家发动的战争。
前面讲到忽必烈发动对南宋的战争,把传统的统一任务完成了,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还要进一步对中国以外的,特别是海外的那些小国和地区发起征服战争。原因何在?主要是自大蒙古国以来,蒙古对外作战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惯性,好像总是要见谁打谁。觉得自己赋有一种奉上天之命,要征服全世界的使命感。这是在大蒙古国时期慢慢培养起来的。
(忽必烈致日本国书)
忽必烈也没有摆脱这样的思维惯性,他已经灭了南宋,但觉得还要继续打仗。打哪儿呢,南宋灭亡以后,亚洲大陆这块土地可以征服的地方已经不多了,他就把眼光放到海外。一个是要跨海远征去打日本,再就是通过陆地往东南亚一些地区开拓。
(元朝远征军的甲胄)
两攻日本
打日本打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南宋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就对日本发动过一次战争,那次规模比较小,可以认为是试探性进攻。第二次规模比较大。南宋灭亡后,元朝发动了一次对日本的大规模跨海远征。有两条远征路线。一个是以朝鲜半岛为基地派出远征军,渡过对马海峡向日本的沿海岛屿发起进攻,这个地方跨海的距离比较短。还有另外一条路线,是以中国东南部的浙江为基地,从今天宁波一带出发,横渡东海,向日本沿海发起进攻。在元朝进攻日本的第二次战役当中,就是这样兵分两路,而且规模很大,应该说具有军事上的优势。但是到了日本沿海就碰到一些麻烦,一个是日本的防御森严,很难登陆到主要岛屿。在停留过程中又突然刮起台风,大量的人都淹死在海里,日本封建主又趁机发起反击,远征军惨败。忽必烈打日本这次战役,投入很大,但最后没有取得成功。
(弘安之役)
对东南亚的进攻
忽必烈打过比较多的地方是越南。越南在当时叫安南,是中原王朝的一个藩属国。安南的统治范围主要是在越南的北部,还不包括南部。蒙古很早就进入过安南,因为蒙古比较早的时候打四川,打云南,要夹击南宋,有一段就打到了安南,从安南北上,奇袭南宋后方。但是打到安南就碰到一个问题,因为安南气候炎热,蒙古军队去了以后呆不住,最后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战果。
等到忽必烈灭了南宋以后,就想继续发起对安南的进攻,也打过两次。两次都是军队已经进去了,一开始也取得很多战果。但是安南当地人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都躲起来,物资能毁就毁,让你进来以后没吃没喝,什么也找不着。就这样拖到雨季,大夏天,又热雨又多,元朝的军队就吃不消了。很多人生病,遭到安南地方武装力量的袭击,最后狼狈撤走,而且损失很大。
好几个元朝著名的大将,曾经参加过攻打南宋的战役,立过大功,都在这两次打安南的战争中死掉了。所以说元朝忽必烈在位后期对安南的战争也没什么收效。除了日本、越南以外,还打过缅甸,当时叫缅国,打了两次,也没什么效果,也是对当地的地形或者是气候条件完全不适应。最远的一次打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在忽必烈去世之前,元朝有一次对爪哇岛的跨海远征,一开始有一些战果,抢了不少东西。但最后时间一长还是呆不住,被人家袭击,狼狈撤出,受到很大损失。
反正就是忽必烈时代,灭了南宋以后还不停对外用兵,连打那么多地方。而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加强对汉族老百姓的剥削,引起地方骚动,民怨沸腾,与元朝后来短命而亡是有关系的。如果统一中国以后能够好好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进行一些建设,元朝的统治时间还会长一点。但他打完南宋根本就不休息,不停的打这儿打那儿,导致国力受到很大损耗,社会矛盾加剧,这是后来元朝没有统治很长时间的一个原因。忽必烈这些战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忽必烈去世以后,下一个皇帝元成宗是他孙子,终于是觉悟了,说以后不再对外用兵了,总算是把这样的一个思维惯性给终止了,这也是很不容易的。
(忽必烈)
所以元朝对外战争主要限于忽必烈时代,在灭南宋以后爆发了一系列战争,这是元朝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
元朝对外关系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和平往来,除了打仗还有很多和平的交流,人员流动、物资流通。这里面我们想重点讲一下和欧洲的往来,因为和日本、朝鲜往来不算特点,以前王朝都有。与包括东南亚、南亚地区,海上贸易都很活跃,但是好像不能算是突破。真正突破是和欧洲进行直接的人员往来,是以前没有做到的。
以前中国和欧洲之间,贸易肯定是有的,东西能够过来,但是说哪个人从中国到欧洲去了,哪个人从欧洲到中国来了,几乎没有。在元朝这样的人就出现了,这里边最重要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他不光是从欧洲到东方来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整个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都特别高,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马可波罗到中国来,他不是来了一下就走,他呆了十七年才回去,和一般旅行家、使节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点,马可波罗来中国是从陆地上来的,但是回欧洲走的是海路,从福建泉州坐船航行到伊朗。当时伊朗属于蒙古的四大汗国之一伊利汗国。从伊朗上岸,然后又辗转回到意大利。他是把陆地交通线和海路交通线全都走过的一个人,很不容易。很多人都是陆地来陆地回,海路来海路回,但是马可波罗是陆路来,海路回。这些方面都决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凸显了他的特殊地位。最后,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殊之处,就是他回去以后出了一本书,就是《马可波罗行纪》。他是在回去以后卷入了当地城邦的战争,被人俘虏,关在监狱里边没什么事儿,就讲在东方的经历,他口授,别人写,就写成了这么一部著作。后来这个书在西方的影响特别大,出了好多种版本,还有各种各样的抄本。到新航路开辟时期,哥伦布航海就是最早受到马可波罗旅行推动的,所以马可波罗是个特别重要的人物。
(《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是在忽必烈时代来中国的,呆了十七年,然后回去了。虽然他留下这样一本书,似乎材料很丰富,但也有一些问题。就是他这书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还有一些自己的夸张,有些地方真实性是有问题的。导致后来有些学者对他有一些质疑,说马可波罗这个书是真的吗,作者是不是真的来过中国。有人怀疑说这书的作者最多去过伊朗,在伊朗可能看了几本旅游手册,里边有很多东方的知识,然后再加上一些想象和道听途说。回到欧洲就骗人,说我到中国去了,我有这样的经历,就出了这么厚一本书。
就是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这个书的主人公并没有来过中国。但大部分学者对这个书做研究之后,认为他还是来过的,它里面很多东西靠虚构或者什么旅游参考书是达不到那个效果的。当然它里面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一是记忆错误,时隔多年,很多事儿记错了,然后是夸张和吹牛,就是把自己说得过于重要,我在中国可是个大人物,我有多么了不起,非常受到大汗重用什么的。这些东西其实没有,因为在中文的记载里面这个人从来没出现过。还有就是他一些知识上的盲点,他对有些东西感兴趣,有些东西他不懂,他就不记。所以这书问题是有,但要说是虚构的,或者编的,我们一般还不这样认为。是真有这个人,这书的价值还是很高的,是我们研究元朝的重要史料。总之元朝中外关系方面,马可波罗是一个重要人物。虽然关于他有很多争论,但是我们认为他的基本史实和他那本书的基本内容是可靠的。
不为人知的列班扫马
一般人讲到元朝都是讲马可波罗,其实元朝的中欧交通往来不只限于马可波罗,还有很多别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比方说在马可波罗稍微往后一点有一个中国人到欧洲去走了一大圈。他的名字叫列班扫马,是一个住在大都的维吾尔人。他信仰景教,景教是基督教在东方的一个分支。因为信仰景教,就去耶路撒冷朝圣,到那儿以后受当地教会委派去欧洲访问。他去欧洲见了英国国王、法国国王以及罗马教皇,向他们介绍了很多的东方信息。这个人后来也没有回中国,就死在耶路撒冷了。他的材料在中文当中没有记载,但是在西文当中,这个人是比较早到欧洲游历的中国人,所以很受重视。
(列班扫马旅行路线)
与罗马教廷的交流
这个人死了以后,罗马教会觉得基督教的分支景教在东方居然有传播,而景教在罗马教皇看来不是正宗,所以罗马教皇决定派出大主教到东方传教。他派出了一个大主教叫蒙特戈维诺。这个人到达了东方,而且在元大都开办了一个教堂,发展了一批教徒。他的助手跑到南方福建泉州也开办教堂,发展教徒。大主教还给罗马教皇写过信,这个信保留在梵蒂冈。但是这个人在中文史料当中没有记载,我们推测他发展的教徒,里面汉人是很少的,可能很多是色目人教徒。
再往后面,到了元朝后期,大主教去世以后,这些教徒的宗教活动没有人主持,就出了问题。结果他们就组成一个团去欧洲访问,去见罗马教皇,希望教皇给他们派个新的主教。当时已经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在位时期,元顺帝亲自给罗马教皇写信介绍情况,说请你给我们这些教徒派一个主教来。这批人见了罗马教皇以后受到款待,而且罗马教皇答应派主教,让他们先回去。因为主教是高级教职,是需要酝酿产生的,不是说派就派的。说你们先回去,以后肯定会派的。同时罗马教皇送给元顺帝一匹马作为礼物,这匹马是欧洲马,品种特别好,身材高大,是一匹纯黑马,但是四只马蹄是白的。这匹马送到元朝,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都说是西方某个很远的国家来进贡了一匹天马。都是这样认为的,很多人对于宗教还不太懂。
(教士向元顺帝献马)
所以这时中国和欧洲的往来还是很多的。特别是这次送马事件,是一个很轰动的事情。但是罗马教皇答应派的第二个大主教并没有来,原因不明,或者没有派,或者派了在途中出事了,这就不得而知了。再往后面元朝灭亡,中西交通又暂时进入断绝状态,这些成果也都没有延续下去。
总之元朝这个朝代建立了一个大帝国,前面的战争对中西交通道路进行了清理,对中外交通、海上贸易,都是很大的推动。这时期在中外关系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人物、事件、成果,这也是我们学习元朝历史应该了解的。
第七讲复习课
你好!张老师第七讲结束了,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本讲内容。
元朝对外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战争,二是和平交流。
战争:
忽必烈灭南宋统一中国后,仍四处用兵。
两征日本。第一次是小规模试探性进攻。第二次分两路出兵,规模很大。但日本防御森严,元军难以登陆,又遇到台风,大量将士被淹死,日本发起反击,元军几乎全军覆没。
对安南(越南北部地区)、缅国(缅甸)、爪哇等东南亚地区的战争,基本上是前期取得一些战果,终因难以适应当地气候以及对方坚壁清野而败北。
忽必烈连年对外用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势必会加强对汉族百姓的剥削,引起地方骚动、民怨沸腾、国力损耗,为元朝短命埋下了伏笔。
和平交流:
元朝对外关系的一个突破就是开始和欧洲有直接的人员往来。
马可波罗从欧洲来到中国,居住时间较长,后来将他在东方的见闻写成《马可波罗行纪》。此书存在一些疏漏,但不能因此否认马可波罗来过中国的真实性。
列班扫马是住在大都的维吾尔人。他因为信仰景教而去耶路撒冷朝圣,后受当地教会委派去欧洲访问,见到了英法国王以及罗马教皇,向他们传递东方信息。
罗马教皇曾派大主教蒙特戈维诺到中国发展教徒。大主教去世后,教徒们携元顺帝亲笔信觐见教皇,希望派出新的主教。教皇表示同意,并先派人送给元顺帝一匹好马。但是新的大主教没有到来,原因不明。元朝灭亡后,中西交通又暂时进入断绝状态。这些成果也都没有延续下去。
以上就是本讲的主要内容,感谢您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哈哈哈,看来元朝对宗教信仰还是蛮宽容的
谢谢。
声音难以忍受
比其他老师讲得好!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张1955124: 已经帮你传达给老师了,还有其他赞美至此可以加我们的客服号:dzz_th 我们会定期汇总学员意见向老师反馈哦。
元朝哪来的钱,打这么多的仗
hotkey818 回复 @3fatty于文博: 抢的,扩张时期一直有掠夺
老师讲解的特别好,第一次真正了解元朝的前生后世。
还可以吧
怎么出毛病了?!购买了的专辑出现提示:免费试听到此结束……
妄人:马可波罗。
断断续续,是录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