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还有一个神奇的梗——由于它的语言风格的独特魅力,而成为圈内人士的翻译难题。它的翻译难度在世界上是很有名的,曾一度被认为是“妙不可译”的奇书。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书中有许多英语背景的文字游戏,包括双关语、藏头诗、典故等,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其他民族的人是很难领会其中的乐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说幽默很难被翻译。很多刚到欧美的中国留学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课堂上,当老师不经意说了一句俏皮话,本地的学生突然哄堂大笑,而他们却不知所措,只得假装跟着笑。
问题就在于,我们虽然听得懂老师所表达的字面意思,中间却隔了一层文化语境。就像我们在看美剧《生活大爆炸》时一样,有时我们真的不知道笑点到底在哪里?所以,在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时候,我们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
奇幻世界中的语言游戏
早在1922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与中国的小朋友见了面。由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翻译,名字叫《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因为赵先生的译文非常经典,这件事还成为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佳话。而到了五六十年代,许多经典的欧美儿童读物都获得了重印,但是,对于《爱丽丝漫游奇境》,出版社却拒绝重印,因为编辑们都说“看不懂”。一直到今天,《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仍然是一个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据研究者统计,在这篇不足120页的故事中,至少有40余处明显运用了“双关语”的文字游戏。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本具有纯游戏精神的书,《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主要精华不在思想内容上,而在语言文字本身。思想还可以进行组织传达,而语言本身的神韵却难以模仿,很难被译文传达出来。所以,为了能读懂原文,我们需要了解作者在书中运用的一些文字技巧。
首先是双关,什么是双关语呢?简单来说就是一语双关,利用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或同音不同义(谐音)的词语来达到幽默效果。我们可以举书中的一个简单例子。在大厅里,爱丽丝因手握白兔的扇子而变得只有9 英寸大小,她和那只会说话的老鼠,当然,还有其他的动物,一起掉进了满是眼泪的池塘里。等他们跌跌撞撞地上岸后,都迫切想要把自己身上湿漉漉的衣服烘干。这时,那只老鼠——它在它们中间好像很有权威似的——喊道:
“你们全都坐下,听我说!我很快就会把你们弄干的!”
“咳,咳!”老鼠煞有介事地说:“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是我所知道的最干干巴巴的故事了。请大家安静点!‘征服者威廉…’”
从中文翻译来看,我们很难找到双关在什么地方,老鼠的话好像也不是那么搞笑。但当我们阅读英文原文时:
At last the Mouse, who seemed to be a person of authority among them, called out, “Sit down, all of you, and listen to me! I’ll soon make you dry enough!”
“Ahem!” said the Mouse with an important air. “Are you all ready? This is the driest thing I know. Silence all round, if you please! ‘William the Conqueror…’”
稍微具有英语基础的人就会发现,欣赏这两段话的关键就在于“dry”一词。第一段中的“dry”是一个动词,可理解为“使……干燥”,而第二段中的“dry”(driest为 dry 的最高级形式),则是一个形容词,可被译为“枯燥的”。所以,卡洛尔正是利用了“dry”的两种不同含义来取得一种幽默效果:老鼠告诉大家,他有办法把大家烘干,而它的办法就是给大家讲了一个枯燥至极的历史故事。这让人啼笑皆非,而根据它所讲的内容,我们又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对维多利亚时期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的讽刺。
除了一词多义的用法,双关语常用的手法还有谐音。在书中的第三章,老鼠对爱丽丝说:“我的故事又长又伤心!”(Mine is a long and sad tale)听完,爱丽丝就好奇地看着老鼠的尾巴说:“当然是条长尾巴了(It is a long tail, certainly),可你为什么说它伤心呢?”在这里,文字的幽默正是源于英文的故事“tale”与尾巴“tail”的发音一样,而它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读者来说,可能很难享受其中的乐趣。对此,我们可以类比中国文化的谐音幽默,在由谐音所产生的文字游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民间的歇后语,比如: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等。当在具体的情境中读到这样的句子时,我们的嘴角都会不自觉地上扬,甚至笑出声来,它就是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这样,我们便能理解《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何那么受英国儿童的欢迎。
显而易见,语言本身所产生的幽默魅力,是成人和孩子都能不同程度欣赏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最难得之处在于,它能够将高度的智慧、深刻的哲理和尖刻的讽刺融合于语言的幽默之中。如果说一般的童话旨在告诉人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那么卡罗尔的童话则旨在打破善恶好坏这些固定观念的相对性。他巧妙地将趣味性、玩笑性和讽刺性隐蔽于语言文字本身,儿童读者能够从中汲取他们喜欢的东西,而成人读者则从中汲取他们理解的东西。
高尔基在《给孩子们以文学读物》中说:“我们的书不应该是板着面孔教训人的。我们也需要那种能发展儿童幽默感的愉快有趣的书。应该创造出新的幽默的人物,使他们成为成套的儿童读物的主人公。”
疯狂的茶会与戏仿之歌
关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语言魅力,还不得不提及书中出现的几首儿童诗歌。对于儿歌,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童年记忆:“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现在回想,这些句子就像深深地刻在脑海中一样,只要一打开,它就自动地“播放”起来。其中,最主要的缘由就在于儿歌本身具有一些符合童趣的形式特点:它的句子简单、短小,格式整齐,往往押韵。这一点,不论是对于汉语还是英语来说,都是一样的。举个例子,在书中的第七章“疯狂的茶会”那里,由疯帽匠所唱的那一首《小蝙蝠》:
一闪一闪,小蝙蝠!
不知你是啥意图!
展翅飞翔高空中,
恰似茶盘在天空。
对此,我们有没有一种熟悉感?因为它正是作者对简▪泰勒(1792-1853)的著名歌谣“小星星”的改编: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在故事中,卡洛尔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法,即加入模仿著名诗歌或歌谣的滑稽诗,从而为这部作品增添了许多幽默色彩。早在1903年,一位研究者就指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所有的诗歌,前后总共有七首长短不一的,都是对当时孩子们所熟悉的诗歌的戏仿。戏仿,又称“谐仿”,是指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一般而言,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这样才能达到幽默效果。卡洛尔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戏仿明显具有反对说教的娱乐性,其中最为评论家所称道的就是第五章“毛毛虫的指点”中的《威廉老爹,你老啦》,它正是对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骚塞的说教诗《老人之慰藉》的戏仿。
《老人之慰藉》
年轻人问:威廉老爹,您年纪大了,您头发已变得灰白!
您精神矍铄,诚挚亲切,我希望您告诉我为什么?
威廉老爹回答:我年轻时,牢记青春会飞逝!
当时我不滥用我的健康和精力,这样我将来就不会匮乏!
年轻人问:威廉老爹,您老了,年轻时的欢乐一去不复返!
但是您没有哀叹往昔,请告诉我为什么?
威廉老爹回答:年轻时,我知道青春短暂!
不管做什么事,我都着眼未来,
这样我就不会为过去悲伤!
我们可以看出,骚塞的原诗是由一个年轻人与威廉老爹的对话构成,年轻人询问老人为何不悲叹老之将至,而是心情愉快。老人回答说,他在年轻时就懂得了时光易逝的道理,并且一直以正确、严谨的态度对待人生,笃信上帝,这样才获得了幸福。然而,到了卡洛尔笔下:
年轻人问:“威廉老爹,您老了,如今成了白发翁;
竟常玩倒立之技巧,偌大年纪岂能称雄?”
威廉老爹答道:“当年我年轻力壮时,生怕倒立把脑袋伤,
现在反正没脑子,玩玩倒立又何妨?”
这时,通过卡洛尔的戏仿,原先那个皈依上帝、劝人向善的虔诚老人不见了。相反,我们明显看到了一个荒唐、滑稽但却富有充满生活情趣的老顽童形象:他头发花白,肚子滚圆,浑身上下胖得不成人样,但他又是勤练倒立,又是用后滚翻动作翻进屋里;他饭量极大,居然连骨头带肉吃掉一整只鹅,还能在鼻子尖上竖起一条鳗鱼。
在维多利亚时代,道德教育和宗教训教往往是儿童诗的主旋律,它们的消极因素在于泯灭了童心世界的游戏精神和人类幻想的狂欢精神,而卡罗尔戏仿的儿童诗歌,恰好是对那些宣扬理性原则的说教诗和教喻诗的颠覆。对于儿童而言,它们妙趣横生,意味无穷!关于儿童从戏仿诗歌中所体会到的乐趣,我们还可以联想自己的经历。对于开头那首熟悉的儿童,在很多男孩子中间还流传另一个版本: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点燃火,我就跑,轰的一声学校全没了。”老实说,大多数(男)孩子在唱这首改编版的儿童诗歌时,比唱原来的诗歌要更加开心。
对此,我们不能只用道德眼光来评价他们。因为这更多的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文字游戏,是非常纯粹的。它还可能是儿童对学校的强制教育的一种间接的“反叛”。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儿童对《春晓》的改编:“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撒点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在这种文字游戏中,孩子们都能获得满足。
当然,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两个例子难免有俗气的嫌疑,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儿童在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童诗歌时可能感受到的纯粹乐趣。事实上,卡洛尔所戏仿的儿童诗歌是一种能陶冶性情的文学审美,是一种纯真的乐趣,就像由假海龟所唱的《海龟汤》(第10章):“美味的汤,又碧绿又浓香,烫手的汤盘里面躺!谁能见到这样的佳肴不想俯身尝一尝?”也像张开嘴的《小鳄鱼》(第2章)那样:
小鳄鱼,
笑眯眯,
爪子摆得开又开,
一口温和气,
小鱼快进来。
这一讲,我们着重解读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语言的幽默与讽喻,下一讲,我们将一起解读这本书中诠释出的儿童的压抑与解放,一起探讨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寓意,它只是一个童话故事吗?这个故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感谢你的收听,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张国龙,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作者是个数学老师,同时又是文学家、逻辑学家、诗人。在我成长的语境里,文理不可兼得:学文科的人,数理化必然一塌糊涂;学理工的人,必须对社科知识不屑一顾。没有人会相信,人其实可以文理兼顾,学文的人也可以喜欢数学,学理的人也能成为诗人、音乐家。分得太清楚,就是一种限制。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条定理的证明,全班没有一个人想到证明方法。我只用了几分钟就证明出来了,但是却不敢举手。“那些奥数队的同学都没有做出来,我的证明一定是错的。”我当时这样想。后来老师给出的证明方法竟然跟我想到的一模一样。看着同学们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的心里感觉很疼。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道题,那么不应该只有一个答案,也不应该只有一种解法。
这一讲,老师着重解读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语言的幽默与讽喻。佩服喜马拉雅团队,能把国内双一流高校的老师聚集到一起,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大师的讲课,11月18日。
张老师蹲下身子,用儿童的视角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此刻,张老师又立起身子,站在成人的角度分析文本,讲解文本。为张老师点赞👍!
Day9. 倘若你读不懂这荒诞离奇、虚幻梦境,你就读不懂孩子,不能与孩子的世界进行关联,纵有倾心用心,更是在理解了这荒诞的绝妙才真正了悟与孩子的沟通与孩子世界的交互分享,那么,这本书会让你重回孩子的世界,没有说教没有对错没有拘束,只有满心的童趣、好奇、本真的坚韧、自我认知的探索,真心被老师温柔有趣丰富了解孩童内心世界的讲解方式打动,进一步想去读完原著,跟孩子一同分享,打开奇幻秘境,做一回孩子,大胆好奇果敢的走一回兔子洞~
听友258631586 回复 @素年清恋: 有
在老师的讲解中,我渐渐了解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语言风格的独特魅力,真的是妙趣横生。奇幻世界中的语言也像游戏一样,让人着迷,这是以前未曾发现到的,突然间让人觉得惊喜。
不要泯灭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游戏精神,孩子们应该有权利享有本应该属于童年应有的自在快乐,就像《小王子》里说的那样,每个大人也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都忘记了……
这个改编后的歌,我们小时候经常唱,超喜欢
水木庚寅 回复 @入野w: 不禁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经典传唱的Rap:xxx的头像皮球,一脚……….
爱丽丝被翻译的语种之多,足以见到这本书的畅销和受欢迎的程度。但是正如老师所说,翻译成了最大的难点。语言间的差异,习惯的差异,无法直接翻译过来,可当这些问题客服了,便成了各个国家都能接受的表达。老师讲的真好,一个大人,以孩子的视角看书中奇特的世界,又能用大人的思维分析其合理性,真是了不起。
老师好接地气没想到都知道!
张国龙老师实在是太幽默了,不但文学造诣深厚,对于儿童文学的理解,儿童的心理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对整部小说有了不同的看法,想重新看一遍,同时也再看一遍英文原著,体会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