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让我们走近熟悉又陌生的日本

发刊词:让我们走近熟悉又陌生的日本

00:00
12:28

各位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教授徐静波。


我是1979年考进大学的,最初选择的是英美语言文学专业。可那一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才签署不久,国家需要日语人才,我就听从国家的调配改读了日语。在此以前,我除了看过一点《地道战》《地雷战》这类抗日电影之外,对日本的印象几乎是零。我对日本真正发生兴趣,是在1992年去早稻田大学做研究。此后的将近30年里,我主要研究中日文化关系和中日文化比较,先后去了日本的几所大学教课、做研究,在日本待了4年多,出版了7本有关日本的著作,还有15本翻译著作和十几本编著,对日本也算是有一些心得。


这次要跟各位来谈谈日本文明史,或者说从文明史的角度来谈谈日本。为什么要谈这一个话题呢?在我自己看来,大致有两个原因。


第一点是,在这100讲中,我重点要讲的是日本文明。为什么要特别凸显日本文明呢?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中国人都不大认为日本有自己独立的文明,很多人觉得日本人在近代以前,主要都是学习中国文化,近代以后呢,又学习西洋文明,它都是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他把整个世界上的文明分成了八大块,分别是:西方文明区、拉美文明区、东正教文明区、穆斯林文明区、中华文明区、印度教文明区、日本文明区、非洲文明区。在亨廷顿理解的中华文明区里,除了中国之外,还包含了朝鲜半岛、越南甚至遥远的新加坡,但是一水之隔的日本不在其列。也就是说,在西方主流的世界认识中,日本文明是一种游离于中华文明之外的独立的文明形态。


日本的独特性很多来自它比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处于亚洲、或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在它的东面,就是浩瀚的的太平洋。近代以前,限于航海条件,它不可能与东边的其他地区有实质性的交往。因此,日本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主要限于西边的中国大陆和西北边的朝鲜半岛,并且基本上一直是以和平的方式传入的,也就是说,自从日本文明诞生之后,它就从来没有遭到过别的民族的武力征服,这在世界历史上差不多是绝无仅有的。这一点和英国就不一样,英国虽然也位于欧洲大陆的海峡对岸,但历史上被多次入侵,是属于欧洲文明的一部分。


在近代以前,外来的文明从来没有伴随着武力强行进入过日本列岛,对于西边先进的东亚大陆文明,日本人一直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来自由汲取的,因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酝酿出了具有独特内涵的日本文明。


这里举几个体现它独特性的例子。


比如说大家到京都去,一定会到京都车站的南边去看一下稻荷神社,那里最出名的就是几条鸟居长廊,据说那里祭祀着狐狸。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稻荷这两个字,这两个汉字念成INARI,是水稻生长的意思,这座神社里,主要祭拜叫稻魂的神灵。水稻的耕作,原本是从中国江南一带传过去的,稻米在中国的南方是主食,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宋代之前差不多一直在北方,因此稻作文化似乎也一直没有成为中国的核心文化。日本却不同,它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润,降雨充沛,非常适合水稻生长,因此进入农耕时代以后,稻米就一直是日本人的主食,稻米收成的好坏,将决定这一年人们生活的优劣,因而自古以来稻米就被抬到了极高的位置,日本自称是瑞穗之国,瑞穗就是丰收的稻穗的意思。每年阴历11月有一个新尝祭,是新谷收获后举行的盛大活动,天皇亲自将新谷供奉在天神地祗前,对天地表示感谢。稻荷神社里有狐狸,是因为传说狐狸是田神的使者,也一并被供奉了起来。从这个例子就可看出,日本文明还真有它的独特性。


再举一个例子,茶道。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中国传到日本去的。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解。茶、茶的制作、饮茶的习俗甚至某些沏茶的方式,无疑都是中国传过去的。但茶道是日本人创造的。它是把中国传过去的禅宗与茶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内心修炼,实际上是一种凝聚了哲学和艺术的生活形态,绝不只是简单的饮茶。严格地说,中国有丰富的茶文化,但没有茶道。茶道是日本文明的独特表现。


第二点是,日本是我们中国的东邻,无论从历史的渊源,还是从现实的利益看,都与我们有着太过深刻、太过密切的关联,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东邻,再怎么去了解都不为过,事实上,直到今天,日本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


使各位对日本文明有一个准确了解,是开设这一课程的第一个动机。


最后跟大家聊聊,我们这100讲里到底讲些什么内容。这个专辑的内容,大致分为三大块:


第一大块,也是我们这一专辑的主体,是讲日本文明的历史,把日本列岛上数千年的历史脉络,给大家做一个梳理。比如说,日本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说说日本人原来是中国人的一个分支,徐福就是日本天皇的祖先,等等,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又比如说,早先的中国,都称列岛称为或者倭国的,那后来怎么就改名叫日本了呢?什么时候叫日本的呢?为什么呢?我将从文明流播的角度,把这些事情讲清楚。


第二大块,主要是讲日本的文化。这部分主要跟大家聊聊建筑、庭园、绘画、茶文化、酒文化和食文化等,即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文化,当然还有现代的电影、动漫、传媒等等。


第三块,结合我自己在日本多年的观察和生活体验,跟大家聊聊当今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一个实际形态,尽可能将当前鲜活的日本传递给大家。


我想,不管是哪一块,大家听了以后,对于各位以后自己去日本旅行、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我想多少都会有些裨益,至少不再是表面的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对于如何与我们东边的这个邻国正确相处,也会多一点有益的思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楊宗歐

    这是复旦大学的教授,不是记者徐静波!竟然也叫徐静波!他们两个同名同姓!

    酸甜蜜柚 回复 @楊宗歐: 同名同姓,那么巧?都是日本问题专家,口音挺像的

  • 1389184ooqm

    两个日本研究专家,同名同姓,真巧啊😄

  • 爱蔓延_6y

    这是徐静波吗?静说日本听完了,这声音不像

    13761319bqo 回复 @爱蔓延_6y: 同名同姓,所以,这位是“复旦徐静波”。记者徐静波是浙江舟山人士。谢谢。

  • Manniasai

    此徐静波非彼徐静波

    自由选择_rU 回复 @Manniasai: 那个是徐静蕾的哥哥?

  • 李宵肴

    同名同姓,还都是日本通,真的太巧了

  • 燕燕612

    不要拿外行的眼光和长期以来误解,来质疑徐教授

  • 自由选择_rU

    为什么徐静波都要吃日本这碗饭?

  • 1525528oeqj

    受教了

  • 思想简单长相一般

    此静波非彼静波

  • SSDnhssdzj

    只是就茶道一处略有疑问,希望老师能予以指点。 老师说 中国茶文化发达,可惜茶道没有 以我一点点了解,千利休定下了日本国的茶道礼仪、偏朴素重诚意的品味,以及"和敬清寂"的思想,如果不说是日本茶道的开始,这也应该可以说是日本茶道成熟的体现了。那是在16世纪。 可是若说茶道礼仪,中国有陆羽,那是唐朝;若说品味,有平民的以茶会友,士人的品茗;若说思想,我知道有"茶禅一味"之说,有"茶君子"一说。这只是我的一点听闻。 我不晓得什么样才算有道的境界,日本的茶道只在小众中,而中国人是喝茶太随便的缘故冲淡了对道的体悟吗?可是想来,古来士人中一定会有认真喝茶以助悟道的在。 着实困扰,敢望老师答疑解惑。

    懒羊羊说历史 回复 @SSDnhssdzj: 后面有一集专门讲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