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听马瑞芳讲聊斋。我们今天讲个对现代教育有一定启发的人鬼情故事《禇生》,这是个与人为善必得好报的劝世故事,更是一曲尊师爱生重友的动人哀歌。
书生禇生虽然死了,仍刻苦读书,尽管贫困,仍然好学,他恭敬待师,善良待友。小说主要情节是褚生在困难情况下,刻苦攻读,他的老师吕翁爱护他,同学陈生帮助他,禇生的灵魂代替朋友陈生参加考试取得功名,完成这些愿望后,再托生到恩师家里做儿子。追求功名之心经两世不变,师生同学之情历两世不移。
蒲松龄是终生贫困的乡村教师,他把基层教师和贫困读书人的生活,像一幅生动图画呈现出来,写师生情,写同窗谊,相当感人。小说不仅写出人的灵魂和形体分离,更写出鬼的形体和灵魂分离,如泣发诉、如诗如画,这种艺术手法是古代小说从来没有,是鬼魂故事中的另类,值得欣赏。
顺天陈举人十六七岁时,曾经跟随塾师在寺庙读书。同学很多,东山人褚生读书最刻苦,从不见他休息。他住在寺庙不回家。陈生跟他关系最好,一再追问:你为什么读书这么刻苦不回家?褚生说:“我家里穷,办点儿学费不容易,我不能不珍惜每一寸光阴,再加上读书到半夜,我学两天可以当其他人学三天。”陈生很感动,想跟他一起住。褚生赶紧制止:“不要!阜城门有位吕先生,年纪大点,学问很好,咱们投他门下吧。”
京城私塾都按月收费,学生交完一个月学费,学满了,愿意继续学就留下,不愿意学就走。褚生陈生一起投到吕老师门下。吕翁是浙江人,考试不中,落魄不能回乡,在京城教私塾,实际上还想继续考试。他得到这两个学生很高兴。褚生聪明,过目不忘,吕翁器重他。陈生褚生感情好,白天同桌读书,晚上同榻睡眠。
读满一个月,褚生忽然请假,说要回家,十几天不回来。吕翁和陈生都疑惑。有一天,陈生因故到天宁寺,在廊下遇到褚生。他在那儿劈木头。陈生奇怪:褚生干粗活?褚生看到陈生,忸怩不安。陈生问:“你为什么突然不读书了?”褚生握着陈生的手,领到个僻静地方,神色戚然地说:“我太穷了,没钱给先生交学费,只能干半个月的活,读一个月的书。”陈生说:“你只管回去读书,我代你筹措学费。”褚生很感动,跟陈生一起回私塾,告诉陈生千万不要把这事告诉老师。
陈生父亲做买卖,陈生偷父亲的银子替褚生交学费。父亲发现丢银子,责备陈生。陈生老老实实把事情告诉父亲。父亲认为他太傻,不再让他跟吕翁读书。褚生得到消息,大为惭愧,也要告别老师离开。吕翁知道了,责备他说:“你既然家里穷,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老师把褚生交的学费都还给陈生的父亲,留下褚生像过去一样读书,不收学费,跟自己吃饭,好像父子。陈生不再来跟吕翁读书,却总邀请褚生出去饮酒。褚生为了避嫌坚决不去。陈生连眼泪都掉下来。褚生不忍拒绝,两人继续亲密往来。
过了两年,陈生父亲死了,陈生再次要求随吕翁读书。吕翁又接受了他,只是他废学时间太久,比起褚生来学问差远了。过了半年,吕翁长子从浙江来,一路乞讨寻找父亲,要父亲回乡。吕翁的学生凑钱送行。褚生没有钱,只能流着眼泪拉着老师的衣服依依不舍。吕翁临别,嘱咐陈生把褚生当老师。陈生接受了,让褚生到他家坐馆。没多久,陈生考上秀才,正式秀才考试没通过,经过补考,以“遗才”的身分参加乡试,又担心文章写不好。褚生说:我代替你去考。于是小说一直似乎平静的读书生涯出现了神异情节。原来,褚生根本不是活人,而是鬼魂。更神异的是,人有灵魂,鬼也有灵魂,禇生要把自己的鬼魂附到陈生身上参加凡间的科举考试。陈生的灵魂放哪儿去?放到禇生的鬼的形体上,跟鬼表哥一起去阴世间游玩。在蒲松龄笔下,人有形有神,人可以灵肉分离,鬼也有形有魂,鬼也可以形魂分离。这是怎么样的异想天开!
到了乡试那天,褚生带了一个人来,说是表哥刘天若,叫陈生暂时跟表哥去。陈生刚要走,褚生忽然从身后拉他一把,陈生几乎摔倒。刘天若急忙扶他起来,扶着他走了。这是个什么动作?似乎非常平常,但听众朋友肯定想不到,就这样推一把,褚生和陈生,一鬼一人的灵魂就互相换位了。现在跟刘天若去浏览的,是陈生的灵魂,他的躯体载着他好朋友兼私塾老师褚生的灵魂去参加乡试了。因为褚生文章写得好。这是做什么呢?用现代观点来说,这叫考试作弊,又是任何高级监控设备都没法监控的作弊,是任何科学手段都破解不了的考场作弊。我们在讲《成仙》的时候讲过两个大活人好朋友,互相身体碰撞一下,就把脸换过来了。蒲松龄在这篇小说里边,又来了个碰撞换灵魂,而且是大活人和鬼换灵魂。这不叫天马行空什么叫天马行空?蒲松龄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
陈生的灵魂跟着刘天若游览了一番,刘天若邀请陈生住到自己家。家里没有女眷,两人住在内室。陈生好像想不起,现在应该参加乡试。他在刘家接连住了几天,已是中秋。为什么要住好几天呢?这是根据人间乡试的时间表安排。褚生灵魂代替陈生参加乡试,乡试不完,这边的鬼魂必须继续游。但是鬼魂游得留下点叫陈生相信的证据,只跟这位刘天若游玩,留不下什么证据,
于是,名妓的鬼魂出现来做旁证。蒲松龄想得多么周密,布置多么巧妙。刘天若说:“今天李皇亲花园里游人很多,我们应该前去游玩,一解胸中郁闷,从那里我送你回家。”刘天若派人带着茶具、茶炉、酒菜前往,看到李皇亲的花园里溪水旁的梅亭,人声鼎沸,没法进去。就带着陈生过了水关,到一棵老柳树下边,那里横着一艘画舫,他们一起上船。
喝了几轮酒,觉得没趣。刘天若对小僮说:“梅花馆有新来的歌女,不知在家不?”小僮去了一会儿,领着一个歌姬来了。陈生认识,她是京城名妓李遏云,擅长写诗,歌唱得好。陈生曾经和朋友一起到她家喝过酒,所以一眼就认出她来。
蒲松龄是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里边即使偶尔出来一个过场人物,也有文化含量,这位歌姬的名字叫李遏云,这个名字是从《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取来的。意思是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列子·汤问》在响遏行云后边有余音绕梁,合起来又成了另一个成语 “遏云绕梁” ,都是形容音乐魅力。如果我是蒲松龄,我就画蛇添足给李遏云的侍女起个名叫绕梁。蒲松龄很擅长对前人作品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他没到过北京,他描写游李皇亲园,是根据《帝京景物略》这本书化出。
李姬和陈生相见,互相说了几句问候的话。李姬却满面愁容。为什么呢?因为她是新鬼,她还不习惯做鬼,还为做鬼而悲伤。刘天若让她唱歌。她就唱了只《蒿里》。《蒿里》是什么歌?是古代的挽歌。《蒿里行》是曹操的名作,描绘汉末乱世下人民的苦难,被称“汉末实录”的“诗史”。其中“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最有名的句子。1962年我在学中国文学史时,这首诗需要背诵。在酒席上唱挽歌很不吉利,但这正是暗示,歌姬是刚刚死的鬼,还处在离开人世的留恋不舍之中,隐含新死悲情。
陈生很不高兴,说:“就算主人客人都不合你的心意,你何至于对着活人唱死人的歌?”李姬站起来,强颜欢笑,唱了一支艳曲。陈生高兴了,拉住李姬的手腕说:“你写的《浣溪纱》,我读过好几遍,现在我还没忘了呢。”李姬立即吟唱:“泪眼盈盈对镜台,开帘忽见小姑来,低头转侧看弓鞋。强解绿蛾开笑靥,频将红袖拭香腮,小心犹恐被人猜。”陈生反复吟诵了几遍。清代点评家但明伦很欣赏这一段,点评:“可泣可歌,可诗可画。以死鬼而歌艳曲,亦是淡处求浓,枯处求荣。”他们停下船,走上长廊,看到墙壁上题咏很多,陈生就把李姬的《浣溪纱》题到上边。太阳已经落山,刘天若说:“参考乡试的人出来了。”用他一句话,把禇生参加乡试的情节交待了。刘天若把陈生送回家,送到门口就告辞。陈生看到自己房间黑黑的,没有什么人。
一会儿,看到褚生进门。再仔细看,不是褚生。这是什么意思?他先看到的是禇生的灵魂,再注意看不是禇生,是哪个?是他自己的躯体。陈生正在猜疑来人是谁?来人突然走到他身边摔倒。陈生的家人说:“公子太累了!”把陈生扶起来。陈生站了起来。却看到褚生在身旁。陈生才发现,刚才摔倒的不是褚生,是自己!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做什么呢?这是代替朋友参加乡试的褚生的灵魂,跟随着刘天若在阴世游玩的陈生,一鬼一人的灵魂再次换位,或者更确切地说复位。灵魂和躯体再次巧妙组合。天衣无缝。所谓是他非他,是己非己。他即是己。蒲松龄经常搞这类迷离恍惚法术,引逗读者产生阅读的新鲜感好奇感。陈生恍惚做了个梦。他把家人支使出去,问褚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褚生说:“实话告诉你,你不要害怕。我是鬼。早就应该托生再世为人。之所以拖延到现在,是因为你的深情厚谊不能忘。所以我附到你的躯体上,捉刀代笔,替你参加了乡试。三场考完了,我的愿望也就了结了。”
陈生知道,按褚生的才能,举人肯定很容易替他拿到手,就要求:你能不能再替我参加春天的贡士考试(春闱)?陈生得陇望蜀,他知道根据褚生的才能,可以取得贡士的资格,那他就能参加殿试,中进士做官了。褚生说:“你家先世的福气太薄,是悭吝之骨,皇上的封赠承受不起。”宿命论又来了。陈生问:“你现在要到什么地方?”褚生说:“吕先生和我有父子之分,我挂念着他放不下。我表兄刘天若现在阴司管文书,我求他跟阎王爷说一说,我托生到吕先生家的事大概能办成。”好玩不好玩?陈生又利用表兄的权力,托生到老师家做儿子了,这似乎也不合规矩,私情大于王法,但阎王爷似乎还讲究人情,就像代替朋友参加乡试是作弊一样,因为陈生对老师的深情厚谊,阎王爷暂时把规矩放到一边。
褚生告辞走了。陈生很奇怪。天亮后,到妓院访问李姬,想问一问那天坐船唱歌的事。妓院回答:李姬死了好几天了。陈生又赶到李皇亲花园,看到长廊上李姬的《浣溪纱》还在,只是墨色很淡,好像快看不到了。当然,阴世题字在阳世很快会消失。陈生这才恍然大悟:当时题字的是自己的魂魄,而《浣溪纱》的作者李姬当时已经是鬼。到了晚上,褚生高高兴兴来了,说:“我那件事办成了。现在和你分手。”伸出两掌,让陈生写“褚”为记号。陈生要摆宴席给他送别。褚生摇头说:“不需要了。你如果不忘旧好,发榜后,不要怕路远,到浙江找我。”陈生流着眼泪送褚生。看到有个人,实际上是有个鬼在门口等候。褚生正跟陈生依依惜别。那个人用手按住褚生脖子,褚生随手被按扁,好像成了一张纸。那个人把他放到背包里,背着走了。
过了几天,陈生果然中了举人。准备行装到浙江。吕翁的妻子已经十年没生孩子,五十岁突然生个儿子。只是两手紧握着,谁也掰不开。陈生一到吕家,就要求看新生儿。说:孩子手心肯定有个“褚”字。吕翁不太相信。婴儿一见陈生,十指自开,大家一看,果然双手各有一个“褚”字。全家惊奇地问陈生:怎么回事?陈生说:这孩子是褚生再世为人来给老师做儿子,他手里的“褚”字是我这个好朋友写上做记号的。大家惊奇极了。陈生给吕翁留了许多钱,然后回到京城。后来,吕翁以岁贡生的身分到京城参加考试,住在陈家,而吕家的小儿子十三岁,已经做秀才。
《褚生》是不太被研究者注意、其实相当精彩的聊斋故事。一个贫困而好学的书生,死了还要刻苦读书,善良待友,恭敬待师。代朋友参加考试取得功名,再托生到恩师家里做儿子。书生的真诚友情如痴如醉,如美酒香醇。陈生的灵魂与鬼魂一起冶游,其躯体却载着褚生的灵魂参加考试,陈生的灵魂冶游写得具体实在,褚生的灵魂代替陈生参加考试仅仅用刘天若一句话乡试应该结束了带出。小说笔墨经济构思严密。蒲松龄擅长创造鬼故事新章法。
在这个故事中,鬼魂附着于活人身体代考是一种新章法;鬼魂被阴司执法者摁成一张纸带走投胎又是一种新章法。陈生灵魂出窍、灵魂回归。学生托生到恩师家做儿子,婴儿手掌中有“褚”字作为标志,构思周密,细针密线。蒲松龄很欣赏写出自己熟悉的教师设帐授徒,学生学习考试等情景,写出理想的师生、同窗关系。异史氏曰:“吕老教门人,而不知自教其子。呜呼!作善于人,而降祥于己,一间也哉!褚生者,未以身报师,而先以魂报友,其志其行,可贯日月,岂以其鬼故奇之与!”用白话来说,异史氏曰大意:“吕老先生教学生,还不知道是教自己的儿子。呜呼!对别人行善,而祥瑞降临自己身上。这是同一回事。褚生还没托生到老师家做儿子,先用灵魂报答好朋友,他的心地和行为和日月同辉,哪里因为他是鬼的缘故而认为是神奇的?”
蒲松龄似乎特别热衷于用鬼魂写书生,下次讲的《司文郎》,各种版本的文学史都会提到,它又是什么有趣故事,又对鬼魂故事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呢?
原文
顺天陈孝廉,十六七岁时,尝从塾师读于僧寺,徒侣甚繁。内有褚生,自言东山人,攻苦讲求(1),略不暇息;且寄宿斋中,未尝一见其归。陈与最善,因诘之,答曰:“仆家贫,办束金(2)不易,即不能惜寸阴,而加以夜半,则我之二日,可当人三日。”陈感其言,欲携榻来与共寝。褚止之曰:“且勿,且勿!我视先生,非吾师也。阜城门有吕先生,年虽耄,可师,请与俱迁之。”
【注释】
(1)攻苦讲求:刻苦攻读研习。
(2)束金:学费。古人以十条干肉作入学敬师礼,谓之“束修”。《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盖都中设帐者多以月计,月终束金完,任其留止。于是两生同诣吕。吕,越之宿儒,落魄不能归,因授童蒙,实非其志也。得两生甚喜,而褚又甚慧,过目辄了,故尤器重之。两人情好款密,昼同几,夜亦共榻。
月既终,褚忽假归,十余日不复至。共疑之。一日,陈以故至天宁寺,遇褚廊下,劈苘(qǐng)淬硫(1),作火具焉。见陈,忸怩不自安,陈问:“何遽废读?”褚握手请间,戚然曰:“家贫,无以遗先生,必半月贩,始能一月读。”陈感慨良久,曰:“但往读,自合极力代筹。”
【注释】
(1)劈苘淬硫:把木头劈成碎块再浇上硫磺做引火用。
褚感其言,同归塾。戒陈勿泄,但托故以告先生。陈父固肆贾,居物致富,陈辄窃父金,代褚遗师。父以亡金责陈,陈实告之。父以为痴,遂使废学。褚大惭,别师欲去。吕知其故,让之曰:“子既贫,胡不早告?”乃悉以金返陈父,止褚读如故,与共饔飧,若子焉。
陈虽不入馆,然每邀褚过酒家饮。褚固以避嫌不往,而陈要之弥坚,往往泣下。褚不忍绝,遂与往来无间。
逾二年,陈父死,复求受业。吕感其诚,纳之,而废学既久,较褚悬绝矣。居半年,吕长子自越来,丐食寻父。门人辈敛金助装,褚惟洒涕依恋而已。吕临别,嘱陈师事褚。陈从之,馆褚于家。未几,入邑庠,即以“遗才”(1)应试。陈虑不能终幅(2),褚请代之。
【注释】
(1)遗才:见《胡四娘》注(11)。
(2)终幅:一篇完整的八股文。
至期。褚偕一人来,云是表兄刘天若,嘱陈暂从去。陈方出,褚忽自后曳之,身欲踣,刘急挽之而去。览眺一过,相携宿于其家。家无妇女,即馆客于内舍。
居数日,忽已中秋。刘曰:“今日李皇亲园中,游人甚夥,当往一豁积闷,相便送君归。”使人荷茶鼎、酒具而往。但见水肆梅亭,喧啾不得入。过水关,则老柳之下,横一画桡,相将登舟。酒数行,苦寂。刘顾僮曰:“梅花馆近有新姬,不知在家否?”僮去少时,与姬俱至,盖勾栏李遏云也。李,都中名妓,工诗善歌,陈曾与友人饮其家,故识之。相见,略道温凉。姬戚戚有忧容。
刘命之歌,为歌《蒿里》(1)。陈不悦,曰:“主客即不当卿意,何至对生人歌死曲?”姬起,强颜为笑,乃歌艳曲。陈喜,捉腕曰:“卿向日《浣溪纱》读之数过,今并忘之。”姬吟曰:“泪眼盈盈对镜台,开帘忽见小姑来。低头转侧看弓鞋。强解绿蛾(2)开笑靥,频将红袖拭香腮,小心犹恐被人猜。”陈反复数四。已而泊舟,过长廊,见壁上题咏甚多,即命笔记词其上。日已薄暮,刘曰:“闱中人将出矣。”遂送陈归,入门,即别去。
【注释】
(1)《蒿里》:古乐府曲名,送葬时所用。蒿里,是传说中鬼魂居住的地方。
(2)绿蛾:美丽的眉毛。旧时女子的眉毛以黛染,微微有点儿绿色,眉毛又称“蛾眉”,故曰“绿蛾”。
陈见室暗无人,俄延间,褚生已入,细审之,却非褚生。方自惊疑,客遽近身而仆。家人曰:“公子惫矣!”共扶曳之。转觉仆者非他,即己也。既起,见褚生在旁,惚惚若梦。屏人(1)而研究之。褚曰:“告之勿惊:我实鬼也。久当投生,所以因循于此者,高谊所不能忘,故附君体,以代捉刀;三场毕,此愿了矣。”
【注释】
(1)屏人:避开众人。
陈复求赴春闺,曰:“君先世福薄,悭吝之骨,诰赠所不堪也。”问:“将何适?”曰:“吕先生与仆有父子之分,系念常不能置。表兄为冥司典簿,求白地府主者,或当有说。”遂别而去。陈异之;天明,访李姬,将问以泛舟之事,则姬死数日矣。又至皇亲园,见题句犹存,而淡墨依稀,若将磨灭。始悟题者为魂,作者为鬼。
至夕,褚喜而至,曰:“所谋幸成,敬与君别。”遂伸两掌,命陈书褚字于上以志之。陈将置酒为饯,摇首曰:“勿须。君如不忘旧好,放榜后,勿惮修阻。”陈挥涕送之。见一人伺候于门,褚方依依,其人以手按其顶,随手而匾,掬入囊,负之而去。
过数日,陈果捷。于是治装如越。吕妻断育十年,五旬余,忽生一子,两手握固不可开。陈至,请见儿,便谓掌中当有文曰“褚”。吕不深信。儿见陈,十指自开,视之果然。惊问其故,具告之。共相叹异。陈厚贻之,乃返。后吕以岁贡,廷试入都,舍于陈;则儿十三岁,已入泮矣。异史氏曰:“吕老教门人,而不知自教其子。呜呼!作善于人,而降祥于己,一间(1)也哉!褚生者,未以身报师,而先以魂报友,其志其行,可贯日月,岂以其鬼故奇之与!”
【注释】
(1)一间:是同一回事。
喜欢听~(*∩_∩*)~马老师说得太好了~解释和分析的都很到位~
马瑞芳 回复 @仙境兔灵: 谢谢
有个歌手叫陈楚生?是不是这个看了这个给起的名字
儒林外史 马老师什么时候讲一讲
狼嚎_mr 回复 @狼嚎_mr: 儒林外史播出了吗 搜不到啊
以身报师,以魂报友,其志其行,人间稀有!👍
马瑞芳 回复 @1398022无求: 感人
真羡慕里面的同窗友谊
马瑞芳 回复 @子远文水: 一点不错
科考是对蒲松龄留下了多大的心理创伤啊,聊斋故事对于科考有讽刺,有寄托,书生不论生死,都不能摆脱科考,看得人十分感慨。倒是这一篇故事里面,有两个地方特别打动我,第一,是陈生和褚生的同窗情意,特别感人,亲兄弟之间都未必如此。第二,是鬼魂也有灵魂,这真不知作者是怎么想出来的。
马瑞芳 回复 @浅瑶指月: 蒲松龄痛恨考官瞎眼,但不完全否定科举。曹雪芹吳敬梓比他先进
妙不可言
虽死,犹求知;虽贫,仍好学。
绕梁没有袅袅好听
李白富有,其文奢畅如瀑。蒲松龄贫穷,其文惜字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