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金句
第144集 由浓归淡:回归友情的本体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我正在讲君子之道里边的君子之交的一个难点,一个比较大的难点。我上次讲到,按照庄子和老子有关水的观点,我们对于人间的友情一定用淡的方式来处理,而不应该用浓的方式来处理。这和我们人间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一点不一样,但是他们所说的是真理。
超常的友情
我说我要给大家讲两个我自己遇到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这个例子是这样的,我一旦浓,后来的效果一定不好。什么例子呢?二十几年前,我当时还在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当然威信很高,当时的校长也不多,在上海文化界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当时曾经有一家戏剧杂志和一家文学报纸,对我表示出了超常的友情。我呢,也给他们表达了超常的友情。超常了,效果就不好了。
譬如,我曾经同意一位副院长的提议,拨了一笔资金,支援那个濒临倒闭的戏剧杂志,戏剧杂志很难办得下去,那我们是戏剧学院,地方又很近,我们就批一笔钱给他,在我们的科研经费里边,希望他能够继续地延续下去。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帮助;但是,这使得国内当时同类的杂志大惑不解。一个大学,怎么会批一笔科研经费给一个濒临倒闭的杂志。这是一件事,超常的友情。
几乎同时,我当时写了一篇长文,叫《上海人》,大概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全国报纸都在争夺,我把这篇文章交给了当时景况不太好的一个文学报纸,也想帮帮他们的忙,但没想到这篇文章受到了上海当时的市长的热烈的赞赏,产生了上海官员和文人几乎每人都在读这篇文章,每人都在读那个报纸的热闹景象。大家想想看,这两番友情够厉害了,一个实实在在资助了一个濒临倒闭的戏剧杂志;另外就是,以我的一篇文章,一下子把一个景况很糟糕的一个文学报纸一下炒热了。
没法想象,到我辞职以后,这个戏剧杂志、这个文学报纸成了攻击我最严重的两个刊物,而且攻击的就是他们。谣言很快就破碎以后,他们也不辟谣、不更正、不道歉,一直在攻击。这怎么回事?我给他那么那么的好,他们对我是那么那么的不好。我进一步地理解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的深意,我解释一下,本来他们承受超常的友情的时候,已经产生了一种心理的很大的不平衡,就使人家没法站稳。
人家没法站稳,那只有两个方法可以补偿。一个就是来继续服从你,来补偿;另外一个以变脸来补偿。第一个方法显然不行,因为我已经辞职了,他们没有服从的理由了;只能采取第二个方法,用变脸告诉你,我当时对他们的资源不存在,他们自己也能活得很好。所以,我多次讲,他们在这里表现出来的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个力学问题。这话我讲得非常的轻松,但是事实是这样,我们往往会把他们看成是忘恩负义的道德问题,不是,这里边是个力学问题。你自己把一个力学结构搞得不平衡了,所以一定需要用另一种不平衡来抗衡。
在这个问题上,我终于明白,有的时候过度的热烈、过度的浓艳、过度的帮助,有的时候对友情是不好的,有的时候会走向反面。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往往出事的人是我们对他过度表示过友情的人,经常是这样的。生活当中,我想很多君子都有这个感觉,原因你应该怪自己。你当初自己制造了力学问题,现在遇到了相反的力学问题,两头都不是道德问题。
简单说来,我们要处于一种趋低、趋下、趋弱、趋柔,这样的方式。我后来对于他们的这种表面上的忘恩负义,我也采取这种方式,我没有回击。既然我有一点上违背了庄子和老子的思维,没有淡。那么我们现在继续根据庄子和老子的思维来对付,就是不争,不争执、不争胜,以冷淡来对付他们的热烈。他们热烈就是热烈地攻击,对不对?结果,结果就很好了。在淡字上,我得到了平静。一开始他们似乎还会恼怒,为什么我从来不争,想各种办法在撩拨、来激将,但是我还是不争。所以他们慢慢地有点慌了,慌了以后,我就一句话,他们举着烈酒在叫阵,我却倚着冷泉在打盹,这个慢慢他们只能退出了,消失在草泽之间。
由浓归淡
淡,在这个问题上非常有功用。我想告诉大家,人与人相处,本质为淡。如果浓的话,个体如何独立?如何流转?生态如何因时而异?因为一浓就黏住了,你就不可能与时俱进、因时而异。清水之中,如果营养过于丰富的话,就变成污染,我们现在自然界很多污染是营养过度造成的。血管当中如果黏度过高,就是毛病。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我们想一想营养过浓的清水,再想一想粘度过高的血管,就知道人际关系应该是什么样了。人际关系的浓度,多数其实是靠那个捆扎、夸张煽呼起来的,一会炽热,一会狂喜,一会痛苦,一会愤怒,其实都是以一种自欺欺人的借口在进行负面消耗。
我之所以一直不喜欢很多政客、名嘴、意见领袖,就和他们过于夸张的浓度有关。通过历史夸张,有的时候也能留下一些故事,留下一些传说,但主要是造成了灾难,而且是无数实实在在的灾难。当我们用老子和庄子的眼光来看待周际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正常、寻常、平常,连气势汹汹的进攻也会变成沙盘游戏、木偶提线。愤又在哪里?恨又在哪里?轻轻一笑解,像风吹过芦苇。
因此,淡如水不仅仅是一种交友术,也是一种世界观。其实,世上的事情就像水墨画,如果加的太浓,反而失去了常态。由浓归淡的话,就会返回自然,就得到了平安。我们也会在心中回旋着高山流水的旋律,一曲琴曲,短暂相遇,短暂分开,天人相隔,这其实是很淡的。最高的友情,它呈现的方式是很淡的。虽然淡却不失其高,所以整合得到我们习惯讲的四个字,叫天高云淡。这很能说明友情的一个基本方式。
这样的话,我把君子之交说完了,大家能够想得起来吗?我在讲的一种最高的友情,俞伯牙和钟子期,常态的友情,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用寻常的方式接受帮助,或者给予帮助,这我们都知道。然后马上进入到了陷阱。这陷阱里边往往是非常甜蜜的友情,产生了心理黑箱,而这个黑箱造成了沼泽、造成了灾难。我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最后告诉大家我自己的例子。过于浓烈的话,就造成了友情上的力学结构的不平衡结果。不仅使对方难过,我会自己难过,让周围的人也难过。要免除力和力学结构的不平衡,唯一的方式是走向庄子的“淡哲学”,老子的“冷哲学”。这样的话呢,反而回归友情的本体,也回归世界的本体。
好,君子之交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听到这里,觉得余先生不是在讲文化了,是在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交朋友,怎么对待人、对待事、对待社会。而我最收益的就是学到这些人生态度。谢谢老师!
果子哥说 回复 @新月君君: 余老师一直在强调文化的最终是形成集体人格
用力学来化解浓厚友谊的负面影响。精彩
1892801ixno 回复 @由然_rq: 嗯。。。。
能不能不要老说当官的事,感觉还是很放不下那份权利,时时谈起,害怕人家不晓得
Andy_Xie 回复 @zoe_qn: 发表意见是好的,但你说话的方式凸显你的无礼
受益良多,君子之交回归于平淡,庄子的淡哲学,老子的冷哲学!——回想曾经的工作岗位变迁经历,无不体现淡然的相处,淡泊认真的交往……是对的。
你举烈酒叫阵,我倚冷泉打盹。
越来越没意思了,老师重复讲很多次自己的遭遇经历,,,让我感到乏味无趣了
婵娟倾星 回复 @春儿_rC: 身边的经历是一个课堂,余老师的思维,如果仅仅来源于书本,怎么能让其在现代社会发挥价值呢?他正是在自己的经历中一次次地思考,才验证丰富了这些理论,那么他讲课,如果要把他的思考过程展现出来的话,就必须得讲自己的经历。当然他的目光可能也会有点狭窄,因为一个人只能经历一份人生,但我们可能从他的经历中学到东西,然后用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余秋雨老师真的太有智慧了。
瞬间明白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我们培训中心一直免费支助一个学生小班(4-5人)补习,一年后其母要求更换为一对一授课而退出小班,因为一对一授课没法完全免费而至使其母四处散播谣言。
倾佩老师能看透陷阱的眼光,并用古人智慧化解,身心无恙!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哲学,是淡哲学、冷哲学;是世界观,它还是哲学,因为哲学就是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是平衡术,是物理力学;这些终究逃不出自然科学、生态科学、人文科学的通行大道。朋友相处有“等距离外交”之说,讲的也是平衡。归根结底,要平衡首先要处于低位,使重心降到最低,使其稳重;要平衡就要使用平衡之力,不极端、不浓烈。一句话:像水一样。
锦帆_vt 回复 @华Liu: 有思想深度,非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