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东汉 铜奔马:顺拐“跑”了几千年,脚下的鸟儿到底是个啥?

005东汉 铜奔马:顺拐“跑”了几千年,脚下的鸟儿到底是个啥?

00:00
15:37


国宝100,件件精彩!

005 东汉铜奔马

开篇

今儿讲的这件国宝呢,大家都熟悉,它叫“铜奔马”。这是它现在标准的名字,它过去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名字:叫“马踏飞燕”。


名字的曲折来历

“马踏飞燕”大家都知道啊,说这不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嘛。这名字从1971年一直叫到了2018年,叫了快半个世纪了,突然改口了。那么这名字谁起的呢?据说1971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去甘肃省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对这件器物特别感兴趣,陪同的工作人员就问,“我们都管它叫‘马踏飞燕’,您觉得合适吗?”郭沫若听了以后说“这名字起的好。”为什么这名字起的好呢?因为这名字特别文学。可现在突然觉得这名字不好了,改了。文学改科学,科学讲究严谨。


2018年65日,甘肃省文物局新闻发布,有关专家一致坚持用“铜奔马”这个名字,说这名字“科学、准确、规范”。这科学、规范可以啊,但不准确啊。那鸟儿哪儿去啦?有人在乎过那鸟儿的感受吗?蹄子下面那鸟儿,确实不是燕子。这燕子的标志清晰啊,是尾巴分叉儿。这鸟儿的尾巴不分叉儿。平切,挺直有力,看着不怎么灵活。


东汉有个文学家叫张衡,他写过《东京赋》。《东京赋》中有这么两句,叫:“龙雀蟠蜿,天马半汉。”这什么意思啊?龙雀盘旋飞翔,天马肆意驰骋。那“龙雀”是什么呢?就是一种鹰隼。所以有人就觉得它不叫“马踏飞燕”可以,那它也应该叫“马踏龙雀”或者“马超龙雀”。但这名字还有人认为不够科学。你们要知道科学的表达多数的效果比不上文学表达。


铜奔马的发现

那这铜奔马是在哪儿发现的呢?是在甘肃武威。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依次设立了四个郡县,史称“河西四郡”。你听听这名字啊都非常地文学。它依次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你们想想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路走来就能看出西汉的大气象!


我们说回这件文物。这文物什么时候发现的呢?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全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挖防空洞,这种防空洞叫“人防工事”。1969年9月初,武威的新鲜公社新鲜大队,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新鲜乡新鲜村。这村儿的农民在一处黄土高台开始挖地道。挖到十多米深的时候,就挖出了一段青砖墙,这农民就以为挖到了“雷台”的内部。这雷台呢,就是用土夯起来的高台。它有多大呢?大概有足球场那么大。高度约8.5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这种高台,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建筑形式。土台为基础,在上面层层建屋,工程巨大。历史上自战国到魏晋时期,特别盛行筑造这种高台。它从明朝开始,挪作他用了,老百姓在高台上供奉雷神,所以就顺嘴叫雷台了。

(铜奔马出土地——雷台)


看见了青砖墙,几镐头下去,“轰隆”一声,这青砖墙就凿出了一个大洞,顿时阴寒的气味扑面而来。大家都好奇地打着手电往里看,这一看就害怕了。说这里头可全是“妖怪”啊,正奔着洞口来呢!在场的农民谁见过这阵势啊,一个个都吓得不轻。但人啊,什么事儿都想探出个究竟。等了一会儿,大家心情都平复了,就鼓着勇气往里看。这一看,里头可不是妖怪,全是铜车、铜马、铜人,旁边还有棺木。就在大家都没闹明白的时候呢,生产队长就组织大家跳进去,把里头的铜人、铜马、铜车全部装进了麻袋,用架子车运到库房给封存起来。

(古墓内部)


雷台发现古墓的消息就传开了。当时县里管文化的干部听到这消息呢,就觉得这事儿可不能小觑啊,赶紧就组织人奔向了雷台。经过现场勘察,发现里头还有大量的残存文物,就向领导作了汇报,然后所有人就奔了这新鲜公社。你们要知道这青铜器啊,在地底下埋时间长了它非常地脆。尤其东汉以后的青铜器,含铜量低,又铸造的薄,所以大量的马头、马蹄都有破损。工作人员就向上级作了汇报。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就前去武威调查。工作人员进入古墓后呢,经过详细的勘验,明白了这墓葬的结构。


这个墓室啊,分前、中、后三个主墓室,前室左右有两个耳室;中室只有右耳室,没有左耳室。与其他的墓室相比,后室显得非常小,没有左右耳室。汉墓的耳室设置很随意,多少不一。就是说汉代墓葬规制不是那么严谨。所谓耳室呢,就是像耳朵一样的小屋。


大量的铜车马和仪仗俑呢,包括这件著名的铜奔马就陈放在这里。一共多少件呢?99件,差一件100件。这座墓葬里还有铜灯、铜壶、铜尊、铜熏炉等等。其他各种文物有几百件,铺地铜钱近3万枚。这批文物啊,中间有一匹造型奇特的马,就是后来被甘肃省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的“铜奔马”。当时这马除了颜色剥落外,马头上的几绺鬃毛也掉了,脖子上有好几个洞,马蹄有3个空着,马尾巴也断了。当时就没有人认为这文物重要。所以这马就窝窝囊囊地呆在了墙角。


铜奔马的“走红”

第一个中国对外的大型历史文物展览筹办,本来铜奔马并没有入选,但是在法国和英国大使的一再要求下,铜奔马参展了。铜奔马到了法国和英国,一下子就轰动了,博物馆跟前都排起了长队。后来到美国展出的时候,铜奔马已经成为巨幅海报。为什么用马做海报呢?因为马的文化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西方人看马比我们还亲,游牧民族亲马,农耕民族亲牛。所以西方文化对马的感受强烈。

(“马踏飞燕”中英友好纪念铜章)


1973年到1975 年,两年多的时间内,铜奔马满世界跑,巡回展出,大概接待了500万人次。所以郭沫若还写了一首诗:“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

197311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中的铜奔马)


马啊,在中国人心目中处于“六畜之首”: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之首是因为马是战争工具。豕就是猪。马在古代征战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后汉书》中就这样说:“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西域产良马,可以补过去中原马的速力不足。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从西域引进良马就是在张骞出使西域期间,在乌孙国,就是今天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获国王赠予的1000匹乌孙良马。


铜奔马的塑造是东汉时期的马,理论上是这些引进马的杂交后代。有意思的是,这马的同一侧两条腿同时向一个方向伸出,就是我们俗称的“一顺边儿”,这一姿态在我们日常所见的马的奔跑中是看不到的。这种步幅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对侧步”,据说大宛马走的就是对侧步。因此,有人根据铜奔马显现对侧步的造型认为,铜奔马的原型就是来自西域的大宛马。还有一种说法,说它就是汗血宝马。但也有人认为,铜奔马的外形不仅显示了大宛马快速稳定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蒙古马的一些特性。比如它的肌肉厚实,身体略显粗壮,这就说明它不是纯种的大宛马。实际上汉武帝引进良种马以后和本土马杂交,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马。这件国宝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汉代的雕塑水平之高,更重要的是汉代不羁的艺术表达。


马爷说

铜奔马、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不管它叫什么,它都是中国汉代最灵动的一匹马,所以它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人走路顺拐,那他肯定会成为大家的笑料;马走路顺拐,那它就是匹好马。


国宝情未了,下集听分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appy铖仔兔

    我家也有一个呢!不过是个玉石雕刻的,而且没有龙雀。我没有见过它的实物,但作为旅游标志见过多次,这匹可爱的马不仅跑遍了全国,还跑向了全世界,让外国人也为之折服。它历经时间的洗礼,避过了多次盗墓之灾,呈现在我们眼前,姿态鲜活灵动,令我不得不感叹工匠的观察之细致,将神态,动作等表现的惟妙惟肖。话说,第一次听说它的名字是在小时候,就是“马踏飞燕”,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不过当时我好像并没有在意燕飞哪去了)。对我来说,叫它“铜奔马”是让它多了一个科学性较强、较为具体的名字,而“马踏飞燕”则是真正的家喻户晓,具有文学性。ps:开个玩笑,可以叫它“超龙雀·铜·奔马”,感觉连名字都走向了世界。

    艺道天真 回复 @happy铖仔兔: 马爷威武!杂家渊博!感恩马爷讲课关于马踏飞燕马步顺拐原因,本人窃以为:那正是舞马的步子。即,表演马。古代皇家驯马师可以训练马踏各种步伐甚至可以随乐起舞,这些都在史书中多处记载。盛唐万国来朝,西方人学会了中国马术和盛装舞步。但是只学会了皮毛,高难度动作无法继承。那一时期还学了大唐皇家贵族的:狩猎、蹴鞠、门球、马球、等等。单就皇家狩猎一项,西方人只会骑马带猎犬,而我们除了骑马带猎犬,还架训鹰,猎豹(金钱豹),厨子,乐队,歌舞伎等,狩猎结束后就是盛宴奏乐和歌舞。

  • 齐习之

    铜奔马,专家们虽然现在给了它教科书式的定义,但在我心中,“马踏飞燕”这个美丽名称才应该是它拥有的。虽然我知道那只飞禽不是燕子,可能更准确说是龙雀(鹰),即此也有了“马超龙雀”的梦幻别名,但我还是认定它是“马踏飞燕”。因为有了名称的争执,让我们多了从1971到2018年48年的美好回忆,也为这件国宝赋予了48年的特殊历史。马先生在节目中说70年代它在国外很轰动,我觉得除了马先生说西方人比我们更看重马外,它的名字也应该很重要吧,你想如果叫铜奔马,那就是2个单词Copper Horse。那如果是马踏飞燕呢?Galloping Horse Treading on a Flying Swallow,浪漫

    艺道天真 回复 @齐习之: 鹰隼搏击长空速度最快,隼比鹰更流线所以更快!古人以马踏飞隼来寓意奔马速度。所以建议应该叫“马踏飞隼”最为合适。

  • 1360456rokb

    马先生以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自居,却进身中国文化名人前茅,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功臣,这是观复嘟嘟用十八亿次的点击量做出的认证!感谢马先生几十年的勤奋钻研,好学不倦,积累成篇,为弥补当代人文化缺失立下汗马功劳!衷心感谢🙏唯有称赞👍认真倾听,细细品味,让文化之光照亮干涸的心田!

    quitnot 回复 @1360456rokb: 吾辈揩摸

  • 清风0877

    马踏飞燕又叫马超云雀,出土于我们甘肃武威。

    威_tv 回复 @清风0877: 那里呆过,夏天凉快一点不热。古凉州,文化名城!

  • 暗夜独行客

    听完马先生讲述“铜奔马”,个人觉得叫了半个多世纪的“马踏飞燕”,现更改为“铜奔马”,可是这个名字仅仅描述了青铜器中的马,却忽视了马蹄下面的鸟,也有不准确的一面,有关专家认为这个名字科学,规范,但最重要的是缺少了那个情味啊!

    qifu5859 回复 @暗夜独行客: 同感

  • 绵绵_hz

    今天特地来看铜奔马

  • 云音鹤影

    顺拐是好马

  • 红枫_8p

    一提郭某若我就生气

    赵匡胤_xh 回复 @红枫_8p: 不是说相声的郭,是说戴眼镜的那个锅

  • 呼图壁天山雪豹

    那年夏天,我去了甘肃省博。在铜奔马四周,我转着看了很久。马的姿态自然动感,尤为难得的是它的重心完美集中在那只云雀上。天马东来,谁是真正经纶手,设计了这一穿越时空的艺术品。墓主是谁,现在仍未有结论,不外乎将军侯相。那个具有艺术家水准的设计者,在那个时代,大概是个醉心于工艺的熟练匠人吧。他是否也曾凝视刚出炉的奔马,晃动的炉火映射在马身上,照亮了那张沧桑的脸。

  • 读麦磐石上的信心

    每次听到文物因无知被破坏就感到头发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