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小翠(下) 癫妇痴儿,日事戏笑

133 小翠(下) 癫妇痴儿,日事戏笑

00:00
23:1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听马瑞芳讲聊斋。我们继续讲《小翠》。


小翠的母亲因为受到少年时王公无意之中的庇护逃过雷霆之灾,派女儿到王家来做妇。结果我们看到了古代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特殊夫妇,所谓颠妇痴儿日事嬉戏。这种“颠妇痴儿”式的夫妇关系,是蒲松龄之前许多天才小说家忽略的角落。


蒲松龄奇兵突出,着力描摹。他用似乎不是夫妇关系的细节,描绘小翠“作妇”的善和美。小翠纯真善良,跟“三从四德”一点也没关系,哄傻丈夫玩,一脚把足球踢到老公公脸上。婆母认为疯玩有失妇德骂她,她毫不在乎。但傻丈夫受到杖责,她立即放下尊严屈膝求饶。小翠在和傻丈夫傻玩傻闹之中流露出对傻丈夫一缕温情。


小翠进入王家,不仅是傻丈夫玩伴,还成为公爹王侍御突出奇兵的政坛高参。小翠似乎对官场游戏毫无兴趣,实际上洞若观火,运筹帷幄。她在那儿出格地玩着,竟然就靠这无法无天的戏闹,轻而易举去掉了王侍御的心腹大患。


而王侍御及其夫人时时呈现少勇缺谋,患得患失,成为小翠雍容大度、大智若愚的极好衬托:小翠扮宰相目的是帮王侍御除掉政敌,王侍御胆小如鼠,不理解小翠的谋略,反而说“余祸不远。”御史夫人更是跑到小翠门前大骂,小翠神定心静,不一置词。元丰扮皇帝被王给谏抓住小辫儿,王侍御吓得惊颜如土,与夫人操杖准备对小翠动手。小翠处变不惊,“翁无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钺,妇自受之。”吐一口唾沫砸一个坑。


王给谏被流放之后,王公在官场日子过得比较舒心,没多久,升了京卿。所谓京卿,就是京堂,是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一般是三品、四品。按照小说开头对王某人王太常的称呼,他应该是做上太常寺卿,或者先做上副手,所谓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再渐渐升成正职,太常寺卿。王某人官越做做大,愁事却越来越多。五十几岁,最愁没孙子。


小翠来了三年,每天晚上跟元丰分床睡。夫人一心想得孙子,故意把元丰的床搬走,嘱咐儿子:“晚上跟小翠睡一张床。”过了几天,王元丰告诉母亲说:“借了我的床去总不还,小翠每天晚上都把脚丫子压在我肚子上,我气都喘不上来。她还总是掐我的大腿。”丫鬟老妈子听了,笑得喷饭。夫人呵斥元丰几句,拍拍他,哄他回去。唉,摊上这种傻得不透气的儿子,神仙也没法。而王侍御夫妇这个心腹大患又是小翠拯救了他们。


有一天,小翠在房间洗澡,元丰看见,要跟小翠一起洗。小翠让他等一会儿,她洗完出来,换了一大锅热水,倒进瓮里边,解开元丰的袍裤,跟丫鬟把他扶进瓮里,元丰觉得太烫,蒸气让他气喘不过来,大叫要出来。小翠不听,干脆,用被子把他蒙上,稍等一会儿,没声音了,打开一看,元丰没气了。


小翠坦然笑着,一点儿不惊奇,把元丰弄到床上,把身上擦干净,盖上夹被。夫人听说,哭着找来了,骂:“疯丫头杀了我儿子!”小翠微微一笑,说:“这样的傻儿子,还不如没有。”夫人更生气,用头去撞小翠。丫鬟老妈子一齐来拉。正闹得不可开交,有个丫鬟说:“公子呻吟啦。”夫人停止哭泣,跑到床边抚摸儿子。元丰呼吸微弱,大汗淋漓,被褥都湿透了。


过了一顿饭功夫,汗出透了,元丰睁开眼一个一个看家里的人,似乎不认识,说:“我现在回忆过去的事,都像做梦。这是怎么回事?”夫人一听,儿子怎么一点儿也不傻?大为奇怪,领他去参拜父亲,试了几次,果然一点儿不傻了。夫妇大喜,如获至宝。


到了晚上,夫人把元丰的床放回原来的地方,看看元丰用不用。元丰进了房间,让丫鬟都出去。第二天早上一看,元丰的床一动未动。那就是夫妻住到一张床上了。从此夫妻二人琴瑟之好,如影随形。可惜的是,王公夫妇盼望的孙子,还是没动静。


小翠挽救了王侍御的政治生命,治好王家的命根子,把王元丰从傻子变成彬彬然男儿,对王侍御全家恩同再造,可是,这位御史如何回报她呢?过了一年多,王公被王给谏一党的人弹劾罢官。王家原有广西巡抚送的玉瓶,价值千金,王公将它拿出来想贿赂当权者,小翠喜欢那玉瓶,拿着玩赏,不小心掉地上,碎了。


小翠十分惭愧地向王公夫妇认错,两个人正因为罢官心里不痛快,听说这事,很生气,你一言我一语骂小翠。小翠气愤地从他们房间出来,对元丰说:“我在你们家,所保全的何止一只玉瓶?怎么就这么不留一点儿情面?


实话告诉你,我不是人类,因为我母亲遇到雷霆之灾时,受到你父亲的庇护,又因为我们两人有五年夫妻缘分,所以我来报答你父亲过去的恩情,了结我们的姻缘。我受到的唾骂,擢发难数,之所以不马上就离开,因为五年恩爱没满,现在可以暂时中止啦!”说完气呼呼跑了,元丰去追,无影无踪。


王公也惭愧不安,怅然若失。小翠给王家这么大救助,仅因打碎小玉瓶,王公夫妇竟对小翠百般辱骂。真没错了那句俗话:地狱里都是不知道感恩的人。


元丰进入他跟小翠的房间,看到小翠没用完的香粉、穿过的鞋子,哭得昏天黑地,不想活了。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一天一天消瘦憔悴。王太常担心,急忙要给他再娶,元丰不愿意,求画工画出小翠的像,白天黑夜给小翠的像上供,祈求她回来。


这样过了两年,元丰偶然从外边回来,村外有王家的园子,元丰骑马从园子边经过。听到园子里有人说话,就让马夫拴住马,自己登到马鞍上往墙里看。原来有两个女郎在里边玩儿,云彩遮住了月亮,夜色昏昏,看不清是什么人。



只听到穿绿衣服的女子说:“你这个丫头该轰出门去!”穿红衣服的说:“你在我们家的园亭里边,你轰哪个?”穿绿衣的女子说:“死丫头,不害羞,不能做人媳妇,给轰出来,还在这里冒认物产?”穿红衣的女子说:“那也比老大丫头嫁不出去好!”


元丰听红衣女子的声音,像小翠,急忙叫:“小翠!”穿绿衣的女子说:“我不跟你争了,你汉子来啦。”穿红衣的女子走到墙边,元丰一看,果然是小翠!他高兴极了,小翠让他爬过墙头,把他接下来,说:“两年不见,瘦成一把骨头啦。”


元丰拉住小翠的手,深情地说自己的思念,小翠说:“我知道。只是我没脸见你们家的人。今天我在这儿跟大姐玩,又跟你偶然相遇,可见命里注定的事是不能逃脱的。”元丰请小翠跟自己回家,小翠不同意,元丰请她先留在园子里,派仆人跑去报告夫人,夫人马上坐轿子来园子,小翠急忙跑去迎接,跪下拜见夫人。


夫人拉住小翠的胳膊,泪流满面,说:“过去都是我们的错!”几乎无地自容,“如果你不记我这些过错,请跟我一起回家,安慰我们晚年。”小翠坚决拒绝。夫人顾虑园亭荒凉,打算多派些人服务,小翠说:“其他人我都不愿意见,只有我以前使的两个丫鬟,早晚跟着我,不能不想她们。再就是外边派个老仆人应门就成,别的都不要。”


夫人按照小翠的话做,假托王元丰在园子养病,每天日常供应从家里送过来。小翠劝王元丰另娶,王元丰不肯。过了一年多,小翠眉目声音,渐渐跟过去不一样了,拿出她的画像看看,判若两人。


王元丰非常奇怪,小翠说:“你看我现在比过去漂亮吗?”王元丰说:“你现在当然也漂亮,然而好像不如过去。”小翠说:“我大概老啦。”王元丰说:“二十几岁的人,怎么能老这么快呢?”小翠笑着,把画像烧了,王元丰去抢,已经烧成灰。


小翠对王元丰说:“过去在家里时,婆婆总是说我至死也不做茧。现在父母老了,你又是独子,我实在不能生儿育女,恐怕耽误你们家传宗接代,请你往家里娶个妻子,一早一晚伺候公婆,你在两边来往,也没什么不方便。”


王元丰只好同意,到钟太史家下彩礼,娶亲的吉期将近,小翠给新人做新衣新鞋,送到夫人的地方。等到新人进门,模样跟小翠完全一样,一言一笑,一举一动丝毫不差。大家非常奇怪,急忙赶到园亭,小翠不见了。问丫鬟,丫鬟拿出一块红巾帕说:“娘子暂时回娘家了,留这个给少爷。”


打开巾帕一看,里边有块玉玦。玉玦啊!聪明的小翠留下寓意深长的信物。小翠姓“虞”,虞姬的虞,她这会儿真跟元丰诀别了!元丰知道,小翠再也不会回来了,他带着丫鬟回到家里,虽然每时每刻没有忘记小翠,幸好面对新人跟和旧相好相处一个样儿,大家这才悟出:钟太史家的婚姻,小翠预先知道,所以她先变成钟女的样子,以安慰元丰他日的相思。


读《小翠》这个小说,我总觉得蒲松龄的笔墨似乎前后有些不统一,特别是小翠和王元丰在园子里相见的场面,和她原来在王家傻玩傻闹太不一样了.我们听听原文:(元丰)“偶以故自他里归,明月已皎,村外有公家亭园,骑马经墙外过,闻笑语声,停辔,使厩卒捉鞚,登鞍以望,则二女郎遨戏其中。


云月昏蒙,不甚可辨。但闻一翠衣者曰:“婢子当遂出门!”一红衣者曰:‘汝在吾家亭园,反遂阿谁?’翠衣人曰:‘婢子不羞,不能作妇,被人驱遣,犹冒认物产耶?’红衣者曰:‘索胜老大婢无主顾者!’听其音,酷类小翠,疾呼之。翠衣人曰:‘姑不与若争,汝汉子来矣!’既而红衣人来,果翠,喜极。女令登垣,承接而下之,曰:‘二年不见,瘦骨一把矣!’公子握手泣下,具道相思。女言:‘妾亦知之,但无颜复见家门。’”


那个“寓黠于欢、伏警于戏”的小翠,哪儿去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出现了一个钟情的、有弃妇情结和忏悔意识的小翠,明明是被王家轰走的,却偷偷住在王家亭园中。明明有丈夫而不得相聚,偏偏要阿Q式地自嘲“索胜老大婢无主顾者”;明明是她给王家保全了功名、保全了子嗣乃至身家性命,王家对她的唾骂“擢发不足以数”,她反而要忍辱负重地说自己无颜见家人……


在这里,小翠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日事嬉笑”的颠妇痴儿式爱,变成刻骨相思;过去蔑视一切法度甚至皇权的气度,变成忍受无故被逐并自我反省;过去活泼天真、嬉不知愁,变成缠绵悱恻、幽思如缕。聊斋写人笔法多变,角度多变,出人意外,可以带来阅读的惊喜,但我感到人物性格扭曲变形了。


特别是,小翠因自己“死不做茧”,怕误了王家子嗣,先迅速变老不再有过去的美丽容颜,再为王元丰娶个与昔日小翠一模一样的新妇,自己悄然离去。蒲松龄有点得意地在“异史氏曰”中说“月缺重圆,从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顷刻不忘小翠的王元丰,睹新人如对故知,既得后嗣又对美妻,岂不四角周全!


我觉得,小说结局不过是蒲松龄陈腐思想的大杂烩,小说结尾人物产生如此不可思议的变异,其实是男性中心、子嗣至上、报恩、宿缘等酸腐思想作祟的结果。


三十几年前有人把《婴宁》和《小翠》合而为一,编个电影叫《婴翠》,我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其实,婴宁是婴宁,小翠是小翠,就像桃花是桃花,绿竹是绿竹一样。两个狐狸精虽然性格接近却有很大不同。婴宁写的是心地超然、彰显自我的境界,小翠写的是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智慧。


不过,说实在的,这两个狐狸精还真有一点儿像一条道上跑的车。她们,一个是狐狸精中的“凯迪拉克”,一个是狐狸精中的“加长林肯”,她们聪慧异常,在最美的狐狸精里也出类拔萃。她们仪态万方地从天外飞来,她们妙趣横生地演义着她们的智慧才情,她们尽情尽致地演义着自己的爱情故事,最终,非常遗憾,又非常正常,她们都给蒲秀才拉回到封建伦理的轨道上了!


我们下次讲的《细柳》是我在幼年时母亲经常讲的聊斋故事,我母亲总结出十个字:自在不成才,成材不自在。


原文 

邻里亦无异词。案乃定,以给谏充云南军。王由是奇女,又以母久不至,意其非人;使夫人探诘之,女但笑不言。再复穷问,则掩口曰:“儿玉皇女,母不知耶?”


无何,公擢京卿(1)。五十余,每患无孙。女居三年,夜夜与公子异寝,似未尝有所私。夫人舁榻去,嘱公子与妇同寝。过数日,公子告母曰:“借榻去,悍不还!小翠夜夜以足股加腹上,喘气不得;又惯掐人股里。”婢妪无不粲然。夫人呵拍令去。


【注释】

(1)京卿:三、四品以上的京官称京卿。


一日,女浴于室。公子见之,欲与偕。女笑止之,谕使姑待。既出,乃更泻热汤于瓮,解其袍裤,与婢扶入之。公子觉蒸闷,大呼欲出。女不听,以衾蒙之。少时,无声,启视,已绝。女坦笑不惊,曳置床上,拭体干洁,加复被(1)焉。夫人闻之,哭而入,骂曰:“狂婢何杀吾儿!”女冁然曰:“如此痴儿,不如勿有。”


夫人益恚,以首触女。婢辈争曳劝之。方纷噪间,一婢告曰:“公子呻矣!”夫人辍涕抚之,则气息休休,而大汗浸淫,沾浃裀褥。食顷,汗已,忽开目四顾,遍视家人,似不相识,曰:“我今回忆往昔,都如梦寐,何也?”夫人以其言不痴,大异之。携参其父,屡试之,果不痴。大喜,如获至宝。至晚,还榻故处,更设衾枕以觇之。公子入室,尽遣婢去。早窥之,则榻虚设。自此痴颠皆不复作,而琴瑟静好,如形影焉。


【注释】

(1)复被:夏季用的双层夹被(不絮棉花)。


年余,公为给谏之党奏劾免官,小有罣误。旧有广西中丞所赠玉瓶,价累千金,将出以贿当路。女爱而把玩之,失手堕碎,惭而自投。公夫妇方以免官不快,闻之怒,交口呵骂。女忿而出,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我非人也。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宿愿耳。身受唾骂,擢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杳。


公爽然自失(1),而悔无及矣。公子入室,睹其剩粉遗钩(2),恸哭欲死;寝食不甘,日就羸悴。公大忧,急为胶续(3)以解之,而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翠小像,日夜浇祷其下,几二年。偶以故自他里归。明月已皎,村外有公家亭园,骑马经墙外过,闻笑语声,停辔,使厩卒捉鞚(4),登鞍以望。则二女郎遨戏其中。云月昏蒙,不甚可辨。


【注释】

(1) 爽然自失:茫然若失。

(2)剩粉遗钩:遗留的化妆品、首饰。

(3)胶续:续娶。

(4)厩卒捉鞚:马夫拉住马的笼头。


但闻一翠衣者曰:“婢子当逐出门!”一红衣者曰:“汝在吾家园亭,反逐阿谁?”翠衣人曰:“婢子不羞!不能作妇,被人驱遣,犹冒认物产耶?”红衣者曰:“索胜老大婢无主顾者!”听其音,酷类小翠,疾呼之。翠衣人曰:“姑不与若争,汝汉子来矣!”既而红衣人来,果小翠。喜极。女令登垣,承接而下之,曰:“二年不见,瘦骨一把矣!”公子握手泣下,具道相思。女言:“妾亦知之,但无颜复见家门。今与大姊游戏,又相邂逅,足知前因不可逃也。”


请与同归,不可;请止园中,许之。遣仆奔白夫人。夫人惊起,驾肩舆而往,启钥入亭。女趋下迎拜。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过,几不自容,曰:“若不少记(zhēn)(gěng)(1),请偕归,慰我迟暮。”女峻辞不可。夫人虑野亭荒寂,谋以多人服役。女曰:“我诸人悉不愿见,惟前两婢朝夕相从,不能无眷注耳;外惟一老仆应门,余都无所复须。”夫人悉如其言。托公子养疴园中,日供食用而已。


【注释】

(1)榛梗:本意为丛生的杂草,引申为引小翠不快的琐屑的小事。


女每劝公子别婚,公子不从。后年余,女眉目音声,渐与曩异。出像质之,迥若两人。大怪之。女曰:“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公子曰:“今日美则美,然较畴昔则似不如。”女曰:“意妾老矣。”公子曰:“二十余岁人,何得速老!”女笑而焚图,救之已烬。一日,谓公子曰:“昔在家时,阿姑谓妾抵死不做茧(1),今亲老君孤,妾实不能产育,恐误君宗嗣。请娶妇于家,旦晚奉翁姑,君往来于两间,亦无所不便。”公子然之,纳币于钟太史之家。


【注释】

(1)抵死不做茧:到死也不生孩子。


吉期将近,女为新人制衣履,赍送母所。及新人入门,则言貌举止,与小翠无毫发之异。大奇之。往至园亭,则女已不知所在。问婢,婢出红巾曰:“娘子暂归宁,留此贻公子。”展巾,则结玉玦(1)一枚,心已知其不返,遂携婢俱归。虽顷刻不忘小翠,幸而对新人如觌故好焉。始悟钟氏之姻,女预知之,故先化其貌,以慰他日之思云。


异史氏曰:“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2),何其鄙哉!月缺重圆,从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


【注释】

(1)玉玦:寓永远分别的意思。

(2)破甑:东汉时孟敏荷甑而行,失手坠地,不顾而去。他认为,已经破了的东西没必要回头看。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王侍御对已经破了的玉瓶大呼小叫,太没水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暗域面孔

    蒲松龄再有打破传统的精神,也受限于时代背景的影响,所以这些我们认为的酸腐、男性主义等等在当时都是合情合理合法,那是社会包括男女性都认同的共识,不能用当代思想批判古代人物。

    马瑞芳 回复 @暗域面孔: 有道理

  • 轻轻浅浅暖暖

    马老师对作者的赞扬和批评都很客观啊

    马瑞芳 回复 @轻轻浅浅暖暖: 谢谢,我觉得对蒲老头的封建性批判还不够。

  • 凤凰七七

    我倒是认为小翠是不想再与王家人一起生活故意找自己不能生儿育女的托词,然后故意变老让元丰对她逐渐冷淡,但是因为她是有情有义的狐狸🦊女子也不愿元丰伤心难过,就让他娶了面貌一致的女人,以解元丰对自己的痴心一片。毕竟她是奉母命报恩而来…即使王家父母对她苛责辱骂,她走了便是,可是元丰还是真心爱恋她的

    马瑞芳 回复 @凤凰七七: 有道理,聊斋狐狸精生孩子的大有人在。《小梅》为代表

  • 望云楼主人

    这样可爱的女生。好想娶回家做老婆。

    马瑞芳 回复 @望云楼主人: 想得美

  • 幻世浮生Minimalist

    小时候看过的第一个电影《精变》原来是这个故事

    马瑞芳 回复 @幻世浮生Minimalist: 编的不发了,婴宁和小翠全为一

  • 小尾巴儿Dennis

    性情改变才是没有扭曲啊。蒲松龄这篇小说的主旨就是狐狸报恩,根本不是什么爱情故事啊。小翠来到他家的任务就是报恩,人给狐续命,狐不能让人绝后啊。之前嬉笑玩耍那是她动物的本性,被赶走够,她任务没完成,所以会感到惭愧啊。她这是以退为进,不然她还表现得已经救了你家两次了,两不相欠了,那他们家就绝后了。小翠的任务没完成和她最初的目的不符,所以她才会又回来善后啊。她不回来,还是那么玩耍嬉笑,那才是扭曲,前后矛盾呢。毕竟一个傻子,没有狐狸,人是不会嫁给他的,就真绝后了。

    马瑞芳 回复 @小尾巴儿Dennis: 评析到位。

  • 花神月a

    这个故事好听。

  • 我是书生q

    喜笑追逐,畅快人生。聚必有散,合符天道。

    马瑞芳 回复 @我是书生q:

  • 小明_iip

    我看过这电影,名字忘记了,但是非常记得王公庇护狐狸的场景,天色漆黑,五雷轰顶,闪电四起,非常可怕,狐狸瑟瑟发抖,非常可怜。加入了婴宁了吗?

    马瑞芳 回复 @小明_iip: 乱编而已。

  • 遍地茱萸

    小翠渐渐变了相貌声音,与小像迥异,小翠又把小像烧掉。妾老矣,把自己的变化说成是随着成长自然的变样,王元丰惊叹变得太快,然而也应该是慢慢接受了。 小翠走后,王元丰顷刻不忘,幸而新人与小翠一样,应该是与后来的小翠一样。小像是对比钟氏与原来小翠差距的证据,不得不毁。小翠成功使王元丰由喜欢原来的小翠过度到喜欢后来的小翠和钟氏样子。 今日美则美,然较畴昔则似不如,也侧面说出了钟氏不如小翠。

    马瑞芳 回复 @遍地茱萸: 钟氏有其形而无其神,有其貌而无其慧。小翠是慧极之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