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通于善、不善以及无记的身心五蕴

43.通于善、不善以及无记的身心五蕴

00:00
15:49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会拉大家进课程微信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在上一次的分享中,我们一起了解了五蕴到底具体指什么。这样的基本概念名相,以后也是会在学习讨论中用到的,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一下。

佛教是研究宇宙规律,人生究竟,所以,它研究的对象遍及整个法界,也就是所有的宇宙,其中一切的一切,从有为到无为,从显态到隐态,而各家各派都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像俱舍等,把所有一切分立为七十五大类,而唯识家则分立百法,其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一切有为法,成为五大类,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概念:五蕴。

五蕴通有漏、无漏。

有漏无漏是佛教中的专门的概念,漏就是烦恼,所以有漏无漏其实就是有烦恼、没有烦恼的意思,三乘圣道和涅槃界就是无漏法。

掌握这一个“漏”字,我们就可以延伸了解许多相关的概念,比如漏尽,漏缚……

另外,还有比如善、不善、无记,刚才我们说到五蕴是通于善、不善和无记,也就是说,这个五蕴可以作善,也可以作不善,也可以作无记。

善与不善,我相信大家一般都是了解的,当然,在佛法中对善恶,是做了一些规范性的界定的,这样,大家在修行的过程中间也有具体操作,比如佛法中讲“十不善”,就说到身体所造的三种身恶业:杀生、偷盗和邪淫;语言所造作的四种语恶业:妄语、离间语、恶口和绮语;由意所造作的三种意恶业:贪心、瞋心和邪见,如果这些都能够不做,甚至还做与之相反的正能量的言行,比如不仅不杀生而且还要护生,这就是不杀生的善,如此种种就是一般佛教上所说的五戒十善。这其中可能另外还有几个语业不大好懂,比如其中的恶口,就是骂人之类,还有绮语,比如扯一些无聊的事情,包括什么办公室里的黄段子啦,女孩子聚在一起说是非啦,这些,都是绮语。这些都是不好的。但是,情况也不是一概而论,如果你是为了通过一定的闲聊,跟某个人交朋友,并且最终有一天能够引导他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那是可以允许的;或者为了帮助一个人和不良的恶友断交,看似离间语,却没有造离间语的业。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善与不善的标准。

但是无记呢?可能很多朋友就不知道了。它的意思就是非善非不善的,因为没有什么明显的动机,不像善或恶有那么强烈的一定要做什么,那样会产生善恶的果报,所以不能记为善或恶,这就叫作无记。也有的人说无记是因为不能招感异熟果,也就是善恶的果报,因为不能记异熟果,所以叫作无记;但其实这种解释仅仅适用于有漏法,并非一般的通说,因为无记也分为能够遮蔽心性的无记和不遮蔽心性的无记。但是,无记也是无明的现前,也是业,只不过,所造的就是无记业。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下什么叫无记业。

打个比如,身上痒了,就随手抓抓痒,这里没有什么善或恶的问题,这个就是无记业。

还有比如有时候有一些学生,上课的时候虽然眼睛盯着课本,但是实际上头脑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想,就在发呆,这个就是无记状态,造的也是无记业。

所以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前面说到,无记是不感招异熟果的,但是也就只是不招感异熟果。所谓异熟果,异熟异熟,就是异时而熟,就是行善或者行恶招感了以后另外一个时间会发生的果报,或者受苦,或者得乐,这个叫异熟果。但是我们讲因果,其实是有五种特点的果:除了异熟果,还有士用果、等流果、增上果,离系果,所以无记业未必就不得其它果。像等流果,一个喜欢骂人的人,他以后也还是会保持这个习性,除非他反省了、改正了,另外,喜欢这样的人往往自己身体也不好。所以一般常常这样大脑一片空白,茫然无所极的人,可能以前也是经常处于无记状态。士用果呢,说明了任何一个因果,虽然它业果成熟只是那么短暂的一点时间,但是,它会漫延开来,比如上课进入了无记状态,如果业力只是成熟短暂时间而已,那影响或许不会太大,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它是像CANCER一样会扩散漫延的,比如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结果心情不好,这个心情不好,显然还会影响到其它很多事情。

异熟果和等流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果报,又称为正报。其它几种是发生在自身所处外境上的果报,例如出生和生长的环境上,自身所受用的一切,就叫作依报,就是增上果。所以,无记业,它不会招感异熟果,却会招感其它果。举个例子,无记业实际上是无明所催动的,所以常常跟畜生道相关,因为动物往往是思考力低下的嘛,哪怕有些小狗的智商据说可以达到67岁的孩子的智力,但毕竟也只能达到这样,所以要学习宇宙的知识是不容易的,这就是无明的一种显现。

无记当然比恶要好,但是,也没有造善,他等于是在白白地享用现在的身体,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上课学习总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现在当大学生的福报,而没有在这个时间里为自己的未来积累有益的资粮,说通俗点,就是在浪费生命。

所以,我们学习五蕴,既然知道了五蕴是通善、不善,无记,除了一般人都明白的要行善,杜绝恶,也要知道什么是无记业。

《六祖坛经》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记载,讲有一个僧人叫举卧轮禅师,他到六祖面前去求印证,作了一首偈子,叫: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意思就是,我啊,已经把所有的思想都断掉了,所以,真正是对境不起心,当然,也就菩提天天增长了。

但是六祖大师听了以后,却认为他这个偈子没有洞明心底,如果这样做下去,反而给了自己一个束缚,是不能得菩提的,因此,六祖也就马上随口对了一个偈子: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我们会发现,这两首偈子所表达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举卧轮禅师所说的,就好像把一个人变成了木头石头,犹如一潭死水,迟钝冷漠,这个其实就等于主动性地引导自己进入到无记的状态了。而真正的禅定、真正的菩提,是和六祖大师说的一样,他不是说把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功能全部都消解掉,不是说不能想、不能说,关键是怎么想,怎么说,他虽然见色闻声,但是,对于所知的境界,所听闻的境界言说,都能明白一切相都是无所住、无定性,由是,不染着于色,不迷惑于声,如如不动,不为境转。所以,二者是非常不一样的,无记是麻木不仁,而禅定,虽然六祖大师也说:“不思善,不思恶”,但是这样的不分别,是基础于对空性本质的体认,伴随着的是敏锐的智慧,而且,充满了度众的热情和悲悯的情怀,只不过是全然无我的投入,境过而不留,妙用而无滞,犹如驾驶着无相智慧的圣龙,为成熟众生而行种种正行,遨游于三界内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56356383

    很喜欢主播讲解的,巜心经》,受益匪浅。不知巜入胎经》什么时候播讲?

  • 1391848fben

    如何对治小孩子上课发呆这种无记业?

    师红长老 回复 @1391848fben: 要让孩子爱上学习。

  • 木子_1ra

    佛学浩如烟海!

  • 音舒

    以前还以为什么都不想就是空

  • 斯丢皮2

    感恩老师

    师红长老 回复 @斯丢皮2:

  • 素颜徐

    老师,请问有没有整篇的文字稿链接?想打印出来好好学习

    1899413rkff 回复 @素颜徐: 我也希望有整篇的文稿!

  • 1379774vydk

    感恩长老!无记是我最容易犯的业,一定要切记改进。感恩长老!

  • 大雅美术馆虔心

  • jgzl

    真正的禅定、真正的菩提,是明白一切相都是无所住、无定性,由是,不染着于色,不迷惑于声,如如不动,不为境转。 受教了,谢谢长老!

    师红长老 回复 @jgzl:

  • 1x836509m5503

    谢谢长老对“五蕴”深入讲解,知道对所知的境不是不能想,不能说,进入无记的状态而是要努力消除贪,嗔,痴的悪念,真正悟到空性的本质,正能量的善想,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