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金句
第140集 至谊:高山流水成了我们的信仰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我正在讲君子之道的第一个难点,叫君子之交。我上次讲到,君子之交的最高等级是至谊,至高无上的至,至谊。我就讲到了,我小的时候看到的让我震撼不已的故事。这个故事我长大以后我慢慢看书就知道,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里边。
高山流水遇知音
那个弹琴者叫俞伯牙,他弹的时候,弹的内容是心在高山,听琴的人是个樵夫,叫钟子期,马上就听出来了。 过一会儿,俞伯牙弹琴弹到了流水,钟子期也马上听出来了,让俞伯牙非常震撼。他在大城市里边这么弹琴,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知音。素昧平生,怎么在我手指上神秘的音乐,你一下就知道我心中在寻找什么,因为他一会弹高山,一会弹流水,所以,高山流水这四个字,就成为千古以来最高友谊的代称。中国人讲最高的友情,就讲高山流水。这个故事应该是很早很早以前发生的,这是《列子》里边所写的内容,不管是我们是战国时代的两千多年了,如果《列子》是魏晋人的手笔,那也一千多年,故事的真实性已经很难考证;但是毫无疑问,这个一两千年之间,中国人凭借这个故事,建立了对友谊的信仰。
这个比故事本身的真实还要重要,因为这一两千年,代代的中国人,就像我小的时候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一样,我们被这个故事震撼是真实的。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不重要,而后面几千年的震撼是重要的。这个重要性使得中国人成为世界上特别懂得友谊的最高等级的那个族群,居然懂得高山流水。我很少在其他国家的有关友谊的故事里边看到这么超越、这么短暂,又这么美好的友谊故事。每个人心头就开始期盼着高山流水一般的友情,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俞伯牙,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钟子期,但是这个机会太少了。
这个“钟子期”在哪里?这个打引号的“钟子期”他在哪里?如果遇到了,那交往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因为太精彩了,所以延续不下去。你看,他很快就走向了死亡,当他走向死亡的时候,弹琴者就把琴摔碎了。可见,友情的可贵和可悲,变成了一体化的一件事情。最高等级的君子之交是稀有的、难遇的,因此也是寂寞的、悲凉的。但是这种寂寞的悲凉又是伟大的,不可重复的。我们有的时候想,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高山流水,世界上到底真的有没有属于我的“钟子期”?我们一直在等待,我们一直在思考,但是从来没有抱过太大的希望。
有一件事情让我非常感动。1977年,人类向外太空发射了一个特殊的飞行物,叫做“旅行者一号”,向外星人送去了一系列有关人类的自我介绍,介绍中国的就是古琴曲,高山流水。我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半日讲不出话来,我想我们中国人就在太空当中、在外星人当中去寻找可能的“钟子期”。当然这只是希望,希望在茫茫宇宙间,有人能够听得懂我们的高山流水。不懂那不要紧,我们一直在寻找,边飞行边寻找、边寻找边飞行,一直到没有尽头的尽头,这也就是永恒。
太高太高的友情,往往会付出太高太高的风险。人类前景是如何,我们不太清楚,但是只要当我们抬起头来,看茫茫苍空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在不可想象的远处,有一支高山流水的情绪,在太空当中为我们寻找友情。我们在地球上也是一样,太空中也是寻找,地球上也是这样,我们总是在寻找着那个非常珍贵的,很不容易找到,找到以后也很快的会失去的那种友情,所以,这种友情成了我们的信仰。这个不是友情的正常状态,却是君子友情当中的一个必要成分。它留在那,留在我们思维的深处,不一定实现,大家知道深处的东西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它决定了我们人的高贵,决定了我们对人际关系期盼的高贵。这是第一种友情方式,叫至谊。在我看起来是君子之交中的神交,是不可多得的神交。
日常的友谊
现在讲第二个,常规的友谊,叫常谊,或者叫做常交,也就是君子之交的寻常状态。千古至谊不可得,但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以缺少友情,所以我们仔细一想,身边总有一些熟悉的名字,总有一些亲切的面容,总有一些具体的帮助,总有一些轻松的诉说,这就是日常的友谊。日常友谊的好处就是实用,随叫随到,随取随放,用不着恭恭敬敬地邀请,也不必要苦苦地等待,也不要太隆重地感谢,大事小事都在身旁。
远在天边的最高友情要叫是叫不到的,叫来了以后也未必管用。和它们相反,我们所说的寻常友谊一叫就到,这构成了我们的九成的日常生活的基本方式。这种友情在起点上一般是不深刻的,多数是一些小事。但是往往是这些小事,通过不经意地帮助了他人,或者不经意地被他人帮助了,就建立了人际关系的起点。
我曾经读过一个长辈的文章,我觉得他讲得很好。如果你想与有位新来的邻居建立友谊,一时找不出出力的机会,最好的方法是寻找被帮助,被他帮助。譬如向他借一本书,或者向他借一件工具,这个做法稍微有一点设计,但是却表现出对友谊的主动性。即使这种主动未必实际有用,也即使这个邻居未必有这本书,也未必有这个工具,但是由于你被帮助的信号一发出,友情建立就有了基础。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不难拥有很多朋友,只要有心,就能轻松地建立友谊。一旦建立,用不着辛勤的浇灌,他会自然生长,这是人类向善、人类求群,那是自然本性决定的,非常自然,也是儒家君子之道里边叫“德不孤,必有邻”,这种信心的自然流露。君子之道里边,它的核心是德,他们又相信,德永远不会孤独,德拥有永远有邻居,由这样的思维,造成了儒家对于人间友情的充分的信心,他觉得随时可以得到,反而是那些傲世独立、缺少友情的情况,在儒家看来,变得非常不自然。这个问题,我们明天接着再讲。
上网查看了“旅行者一号”的介绍,让人泪奔啊……它带着一个介绍人类信息的铜质唱片,已经在2014年9月13日凌晨2:00飞出了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到2025年携带的3枚核电池就要耗尽,一旦耗尽,它将向银河系前进,再也回不来了。人类将失去对它的联系,而它也将像一个飘流瓶一样,向宇宙深处孤独地走下去,直到被“另一个人”捡起。 这太让人感动了,感动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它义无反顾地去寻找人类的“钟子期”了。我们等你,永远等你,直到永恒。
罗长安_ 回复 @妮可NICOLE: 谢谢您的分享
余老师,很喜欢您主讲的巜中国文化必修课程》。我是否可以提一个建议?以您的课程为基础,收集综合各个专家和艺术家等等的设计和建议,出一本与时代同步的中国文学的"圣经",我们也可以人手一本,放在床头,随时阅读。从而享受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找到自己的根。
寒江雪_hm 回复 @Weihong: 先生已经出了书《中国文化课》
与君子在一起必定是轻松和谐的,不用那么多遗世独立和举世无双。
——太震惊了!在茫茫宇宙间,寻找知音!1977年!谢谢余老师,敬您,爱您!
至谊,高山流水遇知音,神交。
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十多岁,也非常向往。但幼时不能理解,伯牙为何要毁琴,人生漫漫,再遇一个钟子期就行了嘛?如今已是不惑,终于明白。就是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下,也都知音难觅,何况两千多年前呢?所以伯牙始终令人羡慕,他遇到过啊!羡慕、嫉妒、恨
第一次听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心灵最深处就渴望着遇到自己的钟子期,在等待中淡淡的反思了二十几年。如今明白了高山流水代表着中国人对待友谊的最高级别,是信仰级的存在,而真正正常的友谊就像君子之交,淡才长远,淡才舒服,淡才能维持各种力的平衡。谢谢余老师!
余秋雨老师的文字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满冷静客观的辨析,充满雄厚丰蕴的内涵,充满宏伟阔达的格局。在这里你可以享受美妙文学,跟随穿越历史,察觉洞悉人世,学会豁达淡然,感受睿智哲性,随之修身养性。
好感人,感谢余老师
伯牙的“高山流水”,用现在的话讲,作品优秀、操琴娴熟、明律入理、情真意切。樵夫子期身在高山,傍水而居,虽不懂得韵律音阶,但对大自然的生态变迁深谙其律。琴声和心灵的碰撞立即产生共鸣,使他们成了知音,随后的谈话自然是入情入理,神交至谊。后来既然知音已去,琴还要它做甚。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友谊往往没那么美好,甚至有这样的经验,帮朋友做了九件好事他好像记不得,只要一次不如意就翻脸不认人。由此我们得出至谊是信仰,友谊只能淡而如水。身处低位,滋润万物而不争。帮助他人不能盼求回报,受人滴水之恩却涌泉相报。这就不会有相应的失落和愧欠,从而使自己达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
酸菜糟笋粑粑就鱼 回复 @华Liu: 伯牙和子琪对自然和人的灵性有着共同的感悟,他们是同类所以才能成为知音成为朋友。现实生活中有高山流水这样高尚追求的同类是很少的,大多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人,现在我们常说到的朋友并不是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