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结刊词】刘京京:闯荡辩论江湖的最后三式

101【结刊词】刘京京:闯荡辩论江湖的最后三式

00:00
10:37

音频全文:

大家好,我是刘京京。

 

100集的辩论音频课,眼看已经走到尾声了。八位常驻的老师,都是在国际辩论大赛中取得佳绩的知名辩手,马不停蹄地从立论讲到反驳,从质询讲到对抗,从结辩讲到锦囊秘技

 

有些同学可能纳闷,我听了这么多节课,怎么拿到一个题目,还是立不好论,打不好比赛啊?怎么在公司里发言的时候,还是吸引不了大家的注意呢?我怎么还是不能像黄执中那样,一张嘴就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呢?是不是你们讲得不对啊?甚至有些同学,说不定还会觉得,学的技巧越多,思考、说话的时候束缚越多,反而不如以前好玩了。

 

这个呢,这就是思辨有意思的地方了。如果同学们发现,上面这些现象也发生在自己身上。千万别着急,这其实是学习辩论的必经之路。

 

我今天这最后一期音频,就来跟大家讲讲,怎么解决这个辩论学习过程中的终极困惑。

 

 


一共是三个建议:第一,内化于心;第二,百川汇流;第三,自得其乐。

 

咱们先来看第一个“内化于心”。

 

有同学呢,听了丁冠羽老师讲的反驳课,知道了,反驳的时候,可以斩断对方的逻辑推理过程,也就是指出,对方的前提,不一定能推出对方的结论。具体怎么做呢?丁冠羽老师提供了一个工具,叫“逆向思考”,不记得的同学过会儿要翻回去听哈。

 

这个工具是很经典的。但是有同学就说了,自己是记得有这么个方法叫“逆向思考”,可诡异的是,每次真刀真枪需要反驳的时候啊,就突然想不起来它了,别说“逆向”了,“思考”好像都没了,脑中一团乱麻,平时习惯怎么反驳,还是怎么反驳,跟没学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有人说是因为紧张。没错,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个技巧,此时此刻还是别人的知识,没有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如果用武侠小说的讲法,一把倚天剑,即使再锋利,如果你不能人剑合一,如心使臂,剑还是剑,你还是你,那也成不了高手。所以,我们才需要把音频课的技巧内化于心。

 

那怎么做到“内化于心”呢?说起来也不难,把这些技巧变成自己的习惯就好了。不需要大脑告诉自己说,我要逆向思考了。而是一遇到问题,自然而然就会用逆向思考的方式去解析它。这才是真正地掌握了一项技能。

 

穷追不舍的同学这时候会问,等等,那怎么把逆向思考变成习惯啊?是不是得反复苦练?

没错,这是第一步,你在生活中每遇到一个逻辑问题,都有意识地用逆向思考去审视它,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纯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跟中学课文《卖油翁》的道理是一样的。

只不过啊,纯熟还不等同于习惯。你还差一个心理反射,让你可以不经思索地就动用这个技巧。查尔斯·杜希格的畅销书《习惯的力量》里面教了很多有用的方法。其中一个最易行的方法,就是每当你成功地运用了逆向思考来反驳了他人的逻辑,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一个自己想看的视频,或者想吃的零食。一次又一次积累下来,你就把逆向思考和情感上的正反馈连结起来了,习惯也就慢慢地养成了。

这招除了能学习辩论,还能用来缓解拖延症,大家不妨试一下。

 

 


再来看第二个

“百川汇流”,这个涉及到咱们音频课的性质。

 

根据心理学的分类,我们这套课程所教给大家的,叫做智力技能,也就是一套处理问题的规则和公式。

 

这些公式呢?简单一点的,比如怎么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复杂一点的,比如怎么分析政策的利弊。可以说,咱们辩论音频课所教的,都是最复杂、难度最高的智力技能。

 

为什么说最复杂呢?因为讨论现实世界中的人生哲理或者社会政策议题,需要一整套的关于世道人心的观念和思考方法。而我们这套音频课所能提供的,只是其中一些关键的节点。它们重要归重要,但毕竟不是整个图景。

 

举两个例子哈。

 

音频课一上来,曾厚恩老师就跟大家讲

立论中的定义,要找合用的,符合辩题所要讨论的语境就行,有时候不妨承认对方的定义,让讨论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你听老师分析例子,都头头是道,对辩论新手而言,真是很宝贵的思考工具,而且自己好像都懂了。可真轮到同学们拿到辩题,杀一救百是不是正义,该怎么定义正义才算合用呢?双方争的就是定义,正方合用,反方就不合用,双方寸土必争,根本没有闪转腾挪的空间啊。

对咯,有时候,辩论所希望展现的,就是对一个概念的深入思考,研究它的来龙去脉,分析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这个概念。这些东西可能需要大家去读一读相关的论著。单听音频课,就不够了。

 

又比如,梁秋阳老师跟大家讲,生成新观点的三个方法,重设前提、跨界诠释、转换视角。

好像真是这么回事。但等到自己要跟公司的老板提出新观点的时候,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前提怎么重设呀?现在这个前提就是老板设定的,说改就能改么?该跨去哪个界呢?其他人的视角……我又不是其他人,天知道他们的视角是什么样儿的?眼前似乎有路,但却一片迷雾茫茫。

创新啊,还是卡在那里。你看,要想真正地运用这三个技巧,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你还需要有想象力,还得能敏锐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移情能力。

 

所以说,大家不能指望着,光听音频课就能成为一代辩神。你得多看、多听、多读、多感受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喜怒哀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俗称三观。然后,最重要的一步来了,你要把音频课所展示的、你也已经内化于心的这些技巧,融入到你的观念体系里面去,让它们水乳交融,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己的各类知识、经验、观念都可以共同调动起来,去处理一道辩论议题,这就是“百川汇流”。

 

这个听起来抽象,但做起来其实只需要注意一个原则。每当你学到一个新知识、新技能,都应该思考一下,它和你已有的知识结构、观念体系能不能共存,能不能互相支撑。如果不可以,那你就该进一步思考,该怎么调整原有体系和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呢?比如说,有些同学认同经济学的假设,认为人都是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即使是慈善捐款的行为,也会被解读为是为了营造自身良好形象。


可是,王肇麟老师在前不久的“逆境翻盘”一课中却说,在劣势的战场上要用情来反扑。这不对吧,理性的评审,哪里会被情来说动呢?好,对人性理解的矛盾出现了,你打算怎么协调呢?坚信一方而否认另一方,固然可以但略显极端;认为理性是常态,情感是例外,也可以但略显粗糙;认为情感是事前的动力,理性是事后的分析,都可以,这里没有正确答案,端看你怎样有根有据地自圆其说。但只要你动了脑子思考了,就会一点一点积累精进。

 

 


而这精进,就可以链接到我

最后一个建议——“自得其乐”。

 

乐什么呢?乐的不是比赛拿了冠军,有了一大堆粉丝,也不是老板赏识你给你升职加薪。这些东西都是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自己控制不了。有了这些才高兴,那人这一辈子就太艰难了。一个辩论赛事,可能十几支队伍参加,打好几轮才有一支队伍得冠军。其他人难道都白学辩论了么?

 

其实,思考与辩论最值得高兴的,就是在碰撞中不断形成自己的个性,体验自己的成长。咱们刚才不是说了么?要形成自己的观念体系。其实这套体系,人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只不过,越年轻,这套体系就越模糊,越不稳定,越容易互相矛盾。而学辩论和打辩论,就是逼你不断淬炼这套体系,让它更全面深入,更清楚明白,更细腻自恰,也更能折射出你自己灵魂深处的偏好。你或许不能用这套体系来赢得比赛、发财升职,但你一定能用这套体系,让自己看待世事百态更加透彻,让自己面对大风大浪更加坦然,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成熟。

 

要说的玄学一点哈,参禅可以悟道,习武可以悟道,辩论也可以悟道啊。而那种恍恍惚惚间有所悟的感觉,正是快乐的源泉之所在。而且,这种悟,还不必追求人人相同。都是悟,笛卡尔悟出的是“我思故我在”,马克思悟出的却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者的内容虽然南辕北辙,但心有所得的那一瞬间的喜悦,想必是人同此心的。

 


 

好啦,聊到这里,时间差不多了。

内化于心、百川汇流、自得其乐,这三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也希望大家听我们的音频课,不要只听一次,每隔一段时间,积累了一些人生阅历之后,再听一次,常听常思考,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我是刘京京,大家有缘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仲玥_z5

    感谢京京学长,希望学辩论带给我们的不是偏激而是思考🙏🏻

  • 1379682cutc

    谢谢各位老师们!辩字双辛,后会有期!

  • 大仙1985

    不错

  • 熊陆离

    居然还没有听完课……每次都断断续续,我觉得思辨需要我用整个人生来学习吧,老师教的都是技巧,但是思维的技巧却着实用一生。

  • 邓大头1999

    青山绿水,江湖再见…

  • 跑步0117

    好!

  • 云坨坨_fz

    攀高峰不为征服,图放宽眼界。观沧海不为劈浪,求一个壮阔。完结撒花~

  • ly_1cu

    时间过的真快呀

  • 寻我启事

    完结撒花!时间真是杀猪刀……感恩杀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