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文化篇-贞洁往事

47. 文化篇-贞洁往事

00:00
17:09

一.思维导图


二.文稿原文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赵冬梅,欢迎收听“冬梅讲国史”。


观念的转移改变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比如关于贞节。1980年代中期,老家的小镇在集市的空地上搭台唱戏,热热闹闹的一连演了好几天,到了最后一天,出事了。麦秸垛下发生了强奸案,手电的强光亮过了戏台。强奸犯被当场抓获判刑。遭到强奸的女孩子在家里躲了一些日子,就被草草地嫁出去,从小镇上消失了。这女孩是我的小学同学,比我大一点,那时候应该只有十四五岁吧。娘家急着把她嫁出去,是因为这是一个被“糟践了的”女人,坏掉了,所以只能“降价处理”,嫁到没人知道这件事的地方,否则,这一辈子,她都别想抬头做人,永远都要被嫌弃。


为什么受害者会遭到嫌弃?因为她不干净了,失去了贞节。“干净”“贞节”是什么意思呢?少年懵懂,但觉凄厉。只是那件事之后,父亲对我和妹妹的安全关注升级到了一种神经质的地步,几乎每天都要叮嘱“不要靠近麦秸垛,不要去河边,不要去树林……”巴掌大的小镇,几乎没了我们可以去的地方,那就只好躲在家里,看书。我念了很多年的书,也走过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几乎都把这位同学给忘了,直到今年Metoo运动进入中国。在Metoo运动中,我耳闻目睹那么多女性站出来发声,揭露丑恶,对抗犯罪,她们的勇敢让我钦佩。更让我感动和钦佩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站在她们身边的忠诚的丈夫和男友——“嫌弃”这个词,终于不再是性侵受害者专属。


感动之余,我开始很认真地思考一件事——当年我那位可怜的同学,他们说她不 干净,说她失去了“贞节”——那所谓的“贞节”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从表面上看,破坏了她的贞节的,是一次发生在婚前的性接触(更确切的说是性侵害)。那么,这次性侵害是怎样破坏了她的贞节的呢?就肉体本身而言,这一次性侵害给她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会烙印终身;然而,只要没有对身体机能造成不可治愈的损坏,那么,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痛苦还是可以逐渐淡化的。换句话说,从物质性的女性身体的角度来说,其实根本无所谓“贞节”不“贞节”。“贞节”问题究竟发生在哪个环节?三十多年前发生在我同学身上的不幸,和今天Metoo运动中揭露出来的某些女子的不幸,在表现形式上基本相同。但是,在今天,却再也不会有人(至少不会有人明目张胆地)指责受害者“失去了贞节”。“今天”以一种奇异的方式照亮了过去,在对照中,我们看到了症结所在——贞节问题虽然依托女性的身体发生,但其根源却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按照三十年前的旧观念,女性的身体其实从来都不属于她自己,这具身体首先是娘家的财富,又通过婚姻,从娘家转移到婆家,成为丈夫和丈夫家族的资产,这笔资产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生育——为丈夫的家族繁衍后代。为了保证所生子女在血缘上的纯洁性,这具身体当然不能被其他男性所染指,因此,女子在出嫁之前必须是处女。所谓“贞节”,真相大抵如此。


至于我的那位遭到强奸的可怜的同学,她竟然被别人的男人搞过了,不再是处女了,她的这具身体的价值当然要大打折扣——“有人肯要就不错啦”她的娘家已经因此蒙羞,她的婆家,倘若被人知道他们儿子所娶的竟然是一个贞节遭到破坏的女人,也必然蒙羞,因此,给她找婆家,“越远越好,对男方也不能太挑人儿,最好找个家里穷得叮当响的老光棍,这样就算他后来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啊?!”——当年媒婆的嘴脸,我竟然完全能够想象了,可见这么多年的路真不是白走的。


今天的我们相信,在爱情和婚姻中应当保持忠诚,而这种忠诚应当是彼此的相互的,无分男女。而贞节却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单方面的忠诚要求,它强调的是女性单方面对男性及其家族的义务。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诬陷下狱,谋害至死。在临终前写给妻子张氏的绝笔信中,杨继盛说:


妇人家有丈夫死了就一起死的,是因为夫主没留下儿女可以守望,活着没用,所以跟着丈夫去死,这才是‘当死而死’,死得重于泰山,这叫贞节。倘若夫主死了,身后还有幼女孤儿无人收养,那么这妇人的身上,就肩负了夫主的祖宗祭祀、命脉、一生事业,这当口就死了,那便是抛弃夫主的祖宗祭祀、隳坏夫主的事业、辜负夫主的重托,给夫主的身后遗留下无穷的忧虑,这种死法不但是轻于鸿毛的,而且要为众人唾骂,骂她是给不知道理的妇人!


这段话,曾经被学者引用,来说明在明朝的贞节观下,丈夫对妻子生命的漠视。然而,倘若你把整篇绝笔信都耐心读下来,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情,杨继盛其实是在劝说妻子不要自杀,忍痛苟活。在这封信的最后,他说:


“我就死了,留的你在,教导我的儿女成人长大,各自成家立计,就合我活着的一般。我在九泉之下也放心,也欢喜,也知感你。如今咱一家儿无有我也罢了,无有你,一时成不的便人亡家破,称了人家的愿,惹人家的笑。你是一个最聪明知道理的,何须我说千万,只是要你戒激烈的性子,以我的儿女为重方可。”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杨继盛对张氏的深情,毋庸置疑。然而他用来劝说妻子苟活的逻辑,又确实是贞节观念所主导的——你的一切都是我的,你的生与死都应当以我和我家的需要为转移;若我无儿女无父母,那你不活也罢;今我有儿女,你自当苟活于世,保全我的血脉。美国电影《泰坦尼克》,沉船之后,浮冰错杂的海面上,杰克和罗斯只有一块浮板可以容身等待救援,杰克选择松手沉入海底,把生的机会留给心爱的女人,即使这个女人没有怀着自己的骨肉,即使这个女人后来跟别人结婚、给别人生娃,丰富多彩地过完了一生。这种情节,杨继盛和他的时代是完全没有办法想象的。杨继盛甚至还先后买过两个妾,而所有这些,都无损于他对张氏的深情,因为在贞节观之下,这都是说得通的。


那么,如此极端的贞节观念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现代学者有种特别偷懒的法子,喜欢说“宋明”,元朝那一百多年忽略不计,直接把“宋”和“明”连成一片,当一个说。比如说到贞节观,最省事的说法就是说“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之下”,出现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样极端的话语……。“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句话,的确是宋朝理学家程颐说的,但是贞节观这个锅,宋朝却不能随随便便地就替明朝背起来。程颐本人主张婚姻的最高理想是男女双方都从一而终,他的“失节”既包括女性的失节,也包括男性的失节,而非片面责备女性。在实践上,二程也并不反对女性再嫁。程颐能够欣赏和赞美女性的学识与才华,他甚至主张,优秀的女子,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伴侣,那么不妨独身。这一点,好像从前很少有人提到,我们在后面的“社会生活篇”当中要特别表彰,讲一讲程家女儿的故事。


自从汉代以来,帝制中国的表彰对象之中就有所谓“列女”“节妇”,作为女性榜样。但是“列女”的“列”,“节妇”之节,却并不一定与守贞有关,它可以指女性在各个方面取得的特殊成就,比如说善于教育孩子,保持家风。宋代的女性榜样基本上仍然处于这种价值多元的状态。比如说包拯的儿媳妇崔氏,就是一位受到朝廷表彰的“节妇”。


崔氏出身名门,十九岁嫁给包拯的长子包繶,产一子。两年之后,包繶过世。又过了四年,她们的儿子夭折。包拯与夫人董氏“以其妙龄”,询问崔氏的心意,劝她改嫁。崔氏誓死不从,继续留在包家,尽孝持家。包拯晚年,得幼子包绶,家中婢妾所生,由崔氏负责教养。几年之后,包拯过世,崔氏扶老携幼从开封搬回包氏的老家庐州。这个时候,崔氏的母亲吕夫人亲自赶到庐州,逼着女儿改嫁自己娘家哥哥的儿子,崔氏护送母亲去见舅舅,取得舅舅的支持之后,又回到了庐州。最终,崔氏为董夫人养老送终,又为包绶选择名师,教养成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崔氏甚至还辗转找到了包绶的生母,把她接回包家来,成全了包绶的孝道。民间故事里边包公“嫂娘”的原型,应当就是这位崔夫人;只不过她不是包公的嫂子,而是包公的长媳。


为了表彰崔氏,当地地方长官亲自为她作了“节妇传”,朝廷也特事特办,给了崔氏诰封和“旌表门闾”的荣誉。“旌表门闾”的具体形制不清楚,就是在大门口设置特殊的标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光荣的所在,作用接近于明清的贞节牌坊。但是,宋朝的“旌表门闾”,与明清的贞节牌坊,所表彰的东西却有着极大的差别。明清像看贼一样盯着女性身体,而宋人看到的却是女性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崔氏的“旌表门闾”敕书是由苏轼起草的,至今还在,其中最核心的是这一句“使我嘉祐名臣之后,有立于世,惟尔之功。”嘉祐是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也是宋朝人心目中的黄金时代,嘉祐名臣,指的就是包拯。让嘉祐名臣留在世上的唯一骨血,成为一个有成就有操守让世人称道的人,这是你的功劳啊,尊敬的崔夫人!你的这种精神,将会振作我们的社会风气,“使薄於孝悌者有所愧焉。” 


在改嫁相对自由的风气之下,崔氏两次选择了留守。这是她的主动选择,而非外界所强加。没有人会对她说,丈夫死了,你又没个儿子,不如干脆自杀,跟了你丈夫去吧!自始至终,从来没有人把她的价值绑定在她死去的丈夫身上,崔氏作为一个女人的存在受到了足够的尊重:公婆询问她的心意,如果她愿意,她当时就可以改嫁;母亲逼着她改嫁,是因为心疼女儿年轻守寡;舅舅愿意接纳她作儿媳妇,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她个人的选择。而崔氏最终选择留在包家,实际上也获得一片施展才华、有所作为的天地,尽管这片天地只在包氏庭院之内,但是它的影响却超出了包氏门闾。这就是宋朝的节妇,她的头顶上没有贞节牌坊,身后也没有贞节观的阴影。


传统社会之中,父系家族出于血缘纯洁性的考虑,对生育工具(女性)的纯洁性有所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走到如此极端变态的地步,片面强调女子的贞节,将“失身”视为比失去性命还可怕的事情;反对再嫁,把守节本身当作一件社会工程来抓,是明朝才开始的事情。明朝发明了贞节牌坊这种女性贞节纪念碑,有明一代,见于记载的节妇烈女多达 35,829 人,平均每年130人。而清朝人自诩本朝“表彰节孝,旷越前代……偏方下邑,穷檐小户,皆获上邀旌典。是以妇女相奖为节孝者,数十倍于明以前。”


“夫为妻纲最是吃紧”,“女人最污是失身”,这样的话,就像紧箍咒一样,从明朝开始念,一直念到了三十年前。幸好,今年它终于失效了。在Metoo运动中,有那么多男性朋友站在了受害者这边,男性和女性合力打破了贞节的魔咒,共同反抗强权与暴力,建设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谢谢大家。


三、名词解释:

1. 旌表门闾:旧时朝廷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赐给匾额,挂于门廷之上,或树立牌坊,以示表彰。《宋书·孝义传·余齐民》:“ 齐民 越自氓隶,行贯生品,旌闾表墓,允出在兹。” 唐 元稹 《献事表》:“其馀涤瑕缓死,薄赋恤人,赐帛耆年,旌闾孝悌,修废学,建义仓,莫不曲被殊私,覃于有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晚风901

    这一段全是一些歪曲的极左思想。赵老师言下之意:男人们应该为几千年来压迫女人的历史感到羞愧、反省。然而这是事实吗?事实就是男人不背这个锅。赵冬梅老师既然如此熟悉历史,想必知道:古代女人在家里最怕谁?并不是家里的某个男人,而是婆婆。整女人最狠的恰恰是婆婆,并不是男人。 赵老师一系列言论似是而非,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有问题,跟事实不符。根据人类学的研究可以明确一个事实:“贞洁”观念绝对不是来源于男权,男人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贞洁观念无疑来源于巫术。古代原始人常常把“童女”献祭给“水神”,比如水边的大蛇之类,为的是保佑风调雨顺,这种献祭必须是处女。

    赵冬梅老师 回复 @晚风901: 您可以有您自己的看法,但请不要随便扣帽子。这里没有什么“极❌知识分子”,只有一个平等分享读史心得的学者。

  • 我是手残我任性

    个人感觉所谓的贞洁是建立物化女性的观念之上的,如果这种观念不被彻底清除,所谓的贞洁观就永远有滋生的土壤。

    赵冬梅老师 回复 @我是手残我任性:

  • 大黄蜂_dw

    听到米兔运动了,女权运动目前在互联网上大有制造分裂和对立的趋势。包括轰轰烈烈的弦子与朱军一案,也有一群极端女拳打着米兔的旗号在制造事端,赵老师说史是专业的,但切不可被极端女拳蒙蔽了。

  • 刘大葡

    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了女人有经济属性

  • 箫梦雨

    我其实一直以为贞洁观是从秦甚至更早的时间开始的,后来读了一些书才大约知道秦唐时期的女性也还可以考虑二婚。原来,真正的起始点是明朝~~学习了。

  • Lukieya

    贞洁一事最是事关男权,男权对女性的迫害,根本上是对女性力量的畏惧。

  • 高藏虎

    新中国建立后,妇女得到了解放。人们的观念在慢慢改变,不能苛求。一句“三十年前”就抹杀新中国建立后人们的努力,不妥!

  • 听友404910655

    老師講的很好,可惜某些人的認知還停留在女權是挑動社會對立的層面,過於對牛彈琴了

    赵冬梅老师 回复 @听友404910655: 不会吧?会吗?

  • 晚风901

    人类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征:几乎所有人类男性都会参与到养育后代中,这在动物里面也是没有的。至今犹太人群体仍然只承认宗教婚姻,不承认“世俗婚姻”,犹太人在诺贝尔奖和福布斯财富榜上都占据显赫的比例,而他们仅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犹太人总不会代表落后愚昧的文化吧? 男人肯定都希望自己的配偶忠诚,从16岁、或20岁起就嫁给自己。

    ShiHQ 回复 @晚风901: 有很多雄性动物(父亲)投入大量精力抚育(养育)后代,当然也有很多雄性不参于或很少参与抚育后代。采取何种亲代抚育方式,是两性长期进化的结果,人类自然也是如此。

  • 1350127lxdj

    记得我大学毕业那年 就是2002年 我们学校有个女生被强奸后上吊自杀了 知道当时的我们这一个女孩考上大学有多么难吗 她就这么死了 不知道如果是现在 她还能不能坚强的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