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侠义精神。
听到侠义,你可能会想起武侠小说里的刀光剑影,儿女情长与江湖气派。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第一印象下的情绪,是热血澎湃。
但我们想了解清楚侠义精神,不只是有第一印象,还需要追本溯源的思考,这个印象的本源到底从何方而来。
中国人的侠义精神,从商周开始出现雏形。
要理解这个雏形,我们先得理解什么是“中国”。
古代讲的中国不是国家的名字,和今天的理解有所不同。
古人说的中国,是指文明的中心地。
也就是说,如果长安比洛阳更文明,那长安就是中国,如果金陵比燕京更文明,金陵就是中国。
甚至拓展开来,如果秦国比宋国更文明,秦国就是中国,明朝比朝鲜更文明,明朝就是中国。
在这段描述当中,其实透露着中国人思想雏形的一道光辉,叫做普世主义。
我们从最初开始就不分国界,谁更文明谁就是中国。
为什么古时候日本和朝鲜称呼我们为中国?不是因为咱们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中国,而是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文明的中心地,所以他们才称呼我们为中国。
因此,到了中日甲午海战之后签条约的时候,日本人说自己才是文明的中心,清朝不是文明的中心,要求清朝不许称呼自己为中国。
好了,我们理解了古代中国的涵义之后,我们由此得到了一个中国人的思想核心,叫做普世主义。
现在我们再来看郑和下西洋,我们就特别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到了其他国家不烧杀抢掠而是带来和平,就是因为普世主义的理想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只要你接受我们的文明,只要愿意友好,我们就绝对不抢夺你们一分一毫的财物,因为我们从来不分国界,我们愿意把文明的光辉与你一起分享,你接受,你就也是中国人。
而这种普世主义,就逐渐的演化成了孔子所说的“仁义”。
这是我们的第一层逻辑。
下面我们说第二层逻辑:
《韩非子》一书当中第一次出现了“侠”的概念,叫做“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你不要以为这是在夸赞,这句话的意思是,儒生用文字来乱法制,侠客以武装来破坏禁令。
儒生和侠客在春秋战国其实都是一种人,叫做游士,士人是那个时候最低等的贵族,但是一些士人却极其有能力,提笔能治国,上马能冲锋,但在法家的严苛法律之下,这些人游散在民间,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侠”。
不要忘了,这些人既有武力,又有文化,而他们所持的文化是什么呢?就是“仁义”。
可以为仁义拔刀相向,杀身成仁,此为侠客。
所以,侠客的第一个核心特质,叫做反抗,为仁义而反抗现实。
这时候你再去看武侠小说,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侠客们要劫富济贫,为什么要打击宵小之徒,为什么要正义凛然。
由第一个核心特质“反抗”,其实我们能看到侠义精神所拥有的其他特质。
反抗为了什么?为了拯救,拯救黎民百姓,也为了拯救自己心中的道义。
那拯救又为了什么?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精神的自由,也为了所有人的自由。
所以,侠义精神的核心特质,是反抗、拯救和自由。
在金庸先生笔下,这三点特质被诠释的淋漓尽致,所以有人说,金庸笔下的武侠,是中国精神的小缩影。
越是在太平盛世,侠义精神就越少,因为我们不需要反抗,我们拥有自由,也不用拯救。
但是这些精神埋藏在我们的血液中,所以西方人读中国武侠往往无法理解一些行为,他们觉得奇怪,但是中国人读武侠,却常常热血沸腾,深感共鸣。
引用石悦先生的一段话: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数先进性的民族,它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仅仅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军阀可以团结一致,黑社会也可以洁身自好,文盲不识字,却也不做汉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时候也不怕死。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从来不需要想起,也绝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天赋。”
武侠是一场梦,它是中国人独特的英雄主义,是山呼海啸的危难下呼唤自由的声音,是家国破灭时的奋起反抗,是自我精神的拯救与道义。
朴实主义引发了孔子的仁义 侠义精神:反抗和自由。 坚强勇敢 无所畏惧
老师听你课真的好,听到这里我记起疙瘩突然起来了。此生不悔入中国,来生还做华夏人。
感觉有两个人秋天在录播这个节目
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有强烈的认同感,以前没有那么深刻的理解,原来我们的血液里就有侠义精神,我们的基因里就有武侠的DNA.
这期讲的特别好
胡说
确实,但也太绝对。举个例子:学习心理学,婴儿出生被触摸过的比没有被触摸过的长得更快,触摸婴儿也会让婴儿更加安心容易安静,婴儿大约2岁左右,已经可以依依学语,这个时候大人和婴儿交流互动比通过电子产品与婴儿,更有利于婴儿的语言学习。这些东西对于没有孩子的人来说怎么也用不到,但是在未来我可能用到,不能说就没用。标准是,能用出来的知识一定要绞尽脑汁制造场景用出来。现在用不出来的知识,你要知道未来的场景你没有这些知识会处理不好一些事情,总之每天要有输入也要有输出。
理想与现实之间催生侠义,反抗是主要形式
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可以增多我们的思维通道。输出的部分才属于自己,输入的大部份都会忘掉。对自己最好的投资是把输出的部份增加,而不仅只是大量的学习增加输入。输入只有转化为输出才是有效的。如果不懂这点,只知道一味的学习,那么其实是在浪费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懂以上这段话。如果看懂了,那么没有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