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锦囊】梁秋阳:如何对抗「政治正确」——逆转价值观的说服策略

096【锦囊】梁秋阳:如何对抗「政治正确」——逆转价值观的说服策略

00:00
08:20

音频全文:


懂得辩论,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你好,我是梁秋阳。

 

今天,我要和你聊的是,如何在辩论中,战胜一些看似无解的论调。

 

什么叫看似无解的论调?在上周日的《奇葩说》,讨论了一道与我们生活很相关的辩题,「因为太胖被同学嘲笑欺负,我应该减肥吗?」

 

这道题的反方,最基本的讲法,是让你接纳自己的缺点,勇敢地做自己。所以,没必要因为别人的眼光,或是外界对你的评判,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个讲法,乍一听,没什么了不起,但在交锋中一应用,你会发现,它是无敌的。

因为「做自己」这件事,它超越了一切功利、道德、审美上的判断,「自我」本身就是价值。无论你提出什么标准来指责它,对方都可以说,「没关系,至少我是在做我自己」。

 

在生活中,类似的讲法还有一些,基本都是诉诸一些常识中大部分人都认同的、偏激进的普世价值,比如「自由」——我的人生我做主,就算真的遇到什么挫折,那也是我自己承担。一旦你祭出这种讲法,对方至少肯定无法在逻辑层面找到破绽。

事实上,这场比赛,最后也确实是反方获胜。

 

所以,今天,我就以类似「做自己」这样的讲法为例,要和你分享,要如何破解这种看似无解的价值观论述。通常有上下两策。

 


最常见的第一种策略,是向上引爆。

 

什么意思呢?这里借用一句执中学长早年说过的一句话:价值观,不能踩,只能捧。

当对方坚守着「做自己」这样的价值观的时候,你越正面地去贬低它,反而会让它获得更多的同情。

 

就好像在讨论要不要减肥的这场比赛中,正方如果试图用各种科学上的论据去强压反方

「太胖就是不好看啊」、「肥胖不利于身体健康」、「就少吃点多运动一下很过分吗」

这个时候,反方一句「可是,再胖,那也是我自己啊。我虽然不好看,我虽然没有很多人那么好的身材,可是我就是我,你凭什么,一定要我为了这些东西去改变呢?毕竟,这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吗?」

反而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所以,面对一种强有力的价值观,你贬损它,只会让它越发地负隅顽抗。更聪明的做法,是用「捧」的。比如,在节目的最后,蔡康永老师的那一段话。他说,

《情商课》虽然鼓励大家做自己,但真的当一个家族里的晚辈,来问他说,自己就想当一个废物可不可以,的时候

回答说如果你觉得当废物是你人生中最想要做到的事情,就当废物吧。”如果只是劝他接纳自我到这边就应该停住了,但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你真的舍得吗?你不觉得其实完成一点随便什么,都好吗?」

 

是的,做自己,是可以我开心就好的。

可以不减肥,因为胖的我,也是我。

甚至可以安心做个废物——只要我认为,那就是我想成为的自己

这一段,是「往上捧」。而捧到足够高的时候,你就可以说出接下来那个关键词「可是」

——可是,你真的不觉得遗憾吗?你们真的不会有一丝惋惜吗?

 

当你走到这一步,观众,就会自然地开始往另一面去思考了。

因为价值观的对垒,比拼的不是逻辑和推论,而是观众的情绪和心态。向上引爆的策略,就是把一个看似无懈可击,而且遇强则强的价值观,捧过观众情绪的临界点,然后再完成说服的逆转。

 

这也是所谓的「过犹不及」。

 

在之前的反驳课程中,我们其实提过类似的策略,叫做「激化观点」。只不过,对于一般的论点,除了激化观点,我们还有许多别的处理方法。

但对于价值观,这是最省力的做法。

 


而第二种策略,叫做「向下追问」,是顺着向上捧的思路,再进一步处理。

 

在咱们的开篇第一节立论入门课里,有介绍一个观念,叫做「凡是有意义的话都有可能错,凡是不可能错的话都没有意义」。当一个观念看起来无懈可击的时候,往往也是它最空虚的时候,你只需要先把它捧上王座,再冷不丁地戳穿那件皇帝的新衣。

 

比如在这道辩题中,如果只要做自己就好,我们不再需要努力,不再需要适应,不再需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地成长,只要做你自己就好……

那么,这里的自己,究竟是什么呢?

你做自己,又是为了什么呢?

 

前面提到过的「自由」也一样。在很多辩题中,都会出现类似的论调,他们会说:

乱伦,有什么不可以?我自己承担后果就好了;性交易,有什么不可以?我的身体,我愿意这样处置;甚至,吸毒,为什么不可以?你可以抓我,但你凭什么说我不对?难道,这不是我的自由吗?

 

是的,这是你的自由。

但是当一切都可以以自由作为藉口的时候,你要自由,又是为了什么呢?给你自由,又有什么意义呢?

 

强悍但是毫无意义,往往是这类价值观的通病。

因此,捧得足够高之后,一句实实在在的质疑,就可以戳破它。

 

然后,你还可以用反方向的价值来进行延伸。比如,接纳自我固然重要,但所谓的「自我」,不就是在与外界的相互适应、影响中才建构起来的吗?追求自由是天赋人权,但难道不是当你愿意承担更多责任之后,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吗?

 


以上两种策略,

向上引爆,是柔软的诱导,在表示同意的同时,将听众的想法引向另一面。

向下追问,则是冷不丁的拆穿,把对方捧得越高,是为了让他摔得更惨。

 

前者,更适合以情动人的场合;

后者,不妨在听众愿意理性思考和计算时使用。

 

这就是我今天和你分享的,应对那些看似无解的价值观论述的说服策略。


你会发现,当面对价值观,而非逻辑、推理的时候,找到合理的说服思路,往往比正面硬,效果更好。当然,理论的厚度、思路的缜密,一定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你的思考和表达,但也别忘了,在面向一群人的场合,有时候观点的温度,比它的正确与否,更加重要。

 

所以,如果下次你再听到类似的讲法,不妨回想一下今天的课,想一想,用哪种方法,可以效率更高地逆转情势?

 

我是梁秋阳,各位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仲玥_z5

    补笔记听到这节,思路好棒,也好喜欢那句观点的温度比正确与否有时更重要~在意温度真的是十分温柔了☁️

  • 1809900iejh

    秋阳学长您好:您在讲第二招的时候说,把那些看似很无解的价值观捧高,然后戳破它,然后举例自由的例子,说“但是当一切都可以以自由作为藉口的时候,你要自由,又是为了什么呢?给你自由,又有什么意义呢?”请问,这样子的论述戳破了什么呢?如果对方坚持“自由就是目的,自由就是意义”,那这样的质疑不还是无关痛痒吗?谢谢!

  • 张猛将

    老师,对您的佩服五体投地。想问“诚信做人是否吃亏”辩论怎么立论更好,有资料吗?

  • 君平_帕特里克

    有三个收获:果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里面提到的奇葩说里那期节目我也看了,但是可能就只停留在了“嗯,说得好,说得有道理”这个层面了,而缺乏了对别人表达方法的总结和提炼。2.价值观相关的观点,尤其是那种受众广接受度高的,只能捧不能压,捧过情绪临界点然后一戳,往往效果极好。3.面对普通群众,有些时候,表达的温度或者观点的温度,要比强度更好使。

  • Xanthus李楚翘

    为了爽呀,爽不是意义吗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鸭

    再见

  • 跑步0117

    非常好!

  • KKLiang

    有时候观点的温度,比它的正确与否,更加重要。 请问要如何培养或训练自己对观点温度上的敏感的呢?

  • 英特纳雄奈尔_i0

    黄执中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