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锦囊】梁秋阳:辩论场上,什么时候应该「不争辩」?

095【锦囊】梁秋阳:辩论场上,什么时候应该「不争辩」?

00:00
07:45

音频全文:

懂得辩论,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你好,我是梁秋阳。

 

如果你刚开始接触竞技辩论,一定会非常崇拜那些反应迅速的辩手。短交锋中,一句顶一句,应变快速无伦。

很多时候我们吵完架,觉得自己没发挥好的时候,也多是在懊悔,对方的哪一句嘲讽自己没有接上,哪一句攻击我们当场本可以反唇相讥。

 

可是,等你再进步一点,你或许会隐隐意识到,无论是在辩论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即使可以做到,针锋相对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有些看似看似懦弱的回应,却反而能占着凌厉的便宜。

 

今天,我想聊的,就是在辩论场上,什么时候反而应该不争辩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不争辩,指的不是无话可说、落入下风时候的服软,而是即便你自信占着理,也应该考虑主动收缩战场、调转方向。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这么做呢?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大,一小。



第一种,是面对双方较大的、底层的分歧的时候,除了强行攻击,别忘了自行推进。

 

如果你有认真看过马薇薇女士从2010至2015这几年的辩论比赛视频,你会发现,她在驳论环节,也就是集中反驳的时候,往往并不会把主要的篇幅花在攻击对方的核心理论或是价值,而是在用己方的论点,来演绎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例子。

 

例如,在讨论「如果一定要在真小人还是伪君子里选一个,你要当哪个」这道辩题时,她先用30秒时间反驳了对方的定义,但一击之后的大段时间,都用来演绎不同的案例。

比如我们看选秀节目,早就听腻了大家虚伪地说为了音乐梦想而参赛,如果有一个选手能直白地说自己想红,说不定反而能获得大家的欢迎;又比如在求职、相亲的时候,把你的缺点和需求都事先讲明,丑话要说在前头,宁当真小人,也比虚伪地隐藏问题,能让大家得到更好的结果,同时你活得也更加里外一贯、不至于扭曲自己的内心。

 

当然,薇薇姐本身功力深厚、反应迅速,这几个例子,都是对方在立论中提出来的,她直接拿来诠释己方立场,本身就有强烈的反驳效果。但从内容上讲,这里更主要的意义,在于把自己想说的道理讲得透彻。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任何一套理论,都是越底层的架构,往往越坚实。因此,在辩论场上攻击对方立论的攻击,好像是在按一根弹簧。当你按得越深,受到的阻力也会越大,这个时候再拼命用力按,边际效应会降低,而一旦你哪里松了一口气,反而容易被对方触底反弹。

 

所以,与其霸王硬上弓,不如退而讲清楚自己的观点。毕竟归根结底,你的说服力是来自你输出的内容,而不是对对方的嘲讽。

 

另一方面,很多有深度的观点,本身就是需要你不断地追问才能完全展开的,我在第14节关于定义的答疑课中,提到的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也就是这个原理。

所以,在主线上对对方刨根问底,有时候反而有可能陷入对方的节奏,变成是在帮对方做球。而且呢,越是高手之争,越是如此。

 

以至于,在某一场群星云集的表演赛中,自由辩论双方的第一句话,都不是质问对方,而是「我觉得我方观点我们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对方辩友如果觉得哪里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呀」。现场观众听到这一段,也是先啼笑皆非,既而心领神会。

 


第二种情况,则更好理解。那就是过于琐碎的局部交锋,不妨大方放过。

 

在之前的结辩章节中,丁冠羽老师有提到过「事实」和「评价」的差别。意思是,在最后的总结陈词里,因为要集中精力做最终的比较,所以很多事实之争不妨割舍,直接进入下一层面的比较。

 

简单来说,就是不再纠结于「对方辩友说得对不对」,而是直接讨论,「对方辩友这个对,到底有多大意义」?例如,在「文明越发展,人类越有安全感,还是越没有安全感」这道辩题里,正方经常会举出一个数据,是近年来的自杀率节节攀升,证明人类越来越脆弱。这个时候,除非你能直接证明这是一份伪造的数据。

否则,反方与其不断去纠结:

这个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我家那个地方的人就不太喜欢自杀这样一些边角料,还不如坦率接受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存在,只是它对于人类的心里是否有安全感,真的有那么大论证效力吗?或许,就是因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让我心安了,我才能放心地选择自杀,不是吗?

 


以上两种情况,就是最常见的,会需要我们暂时压抑住好胜之心,不去与对手针锋相对地争辩的情况。

而之所以如此,说到底,是因为辩论的目的永远不是为了辩论本身,而需要有所谓的「外部性」。

 

比如,我们经常提倡,与人争执的时候要「对事不对人」,如果你想着这里要怼人家一下,那里要顶回去哪句话,那么你永远难以占到上风。只有当你是在为一个真正值得你捍卫的外部目标说话,比如项目的成功,团体的利益,而你之所以反对某些人,不是针对他们的人本身,而仅仅是由于他们妨碍了这些真正的目标。只有怀着这种公心,你说出来的话,才能让人信服。

 

辩论赛也一样,局部的一城一池或许会有一时的场面效果,但我们真正要追求的,应该是整场比赛对外的说服效果。

也因此,在掌握了无数立论、反驳、交锋、总结的技巧之后,你还要懂得,什么时候,要放下自己手中的武器。或者说,要把它们不光朝向你的对手,而是朝向真正有利于你目标的方向。

 

咱们的音频课,不知不觉已经到了90多期。

这节课,也是我第15次与你在超级辩手的这套音频课程里相遇。

非常荣幸能认识各位。

 

我是梁秋阳,我们之后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英特纳雄奈尔_i0

    看来要功力大成了

  • 温水m

    🌸🌸🌸👍👍👍

  • 君平_帕特里克

    对,这里谈到了放弃部分小点让我联想起了前面有期节目讲的适当放弃一些,去争取主要的更大面的胜利。面对高手或者都是精心准备过的双方,谁都不可能做到全面一点城池也不丢的那种胜利,要舍小保大

  • 君平_帕特里克

    有道理。对于讲课或者演讲等等类似情况时,如果有反对意见,不应该用大篇幅去辩驳反对意见,而应该是点到为止,然后应该把有限的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想表达想论证的东西上面,否则会出现节目里说的“弹簧”效应又或者反而帮了倒忙--这种辩驳反而让对方利用了这个宝贵的时间或者机会把对方自己的观点说清楚了,而自己本想说的内容却论述展现太少太少

  • 雅骚第一

  • Tintinnabulation

  • Tintinnabulation

  • 英特纳雄奈尔_i0

    很高兴认识学长

  • 卓储煜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