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锦囊】谢宇:怎样破解辩论场上的权威崇拜?

094【锦囊】谢宇:怎样破解辩论场上的权威崇拜?

00:00
08:58

砸碎镣铐起舞——反对权威崇拜

你好,我是谢宇!

 

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把某些权威的理论或者方法奉为金科玉律不二法典,将其他的都视为异端,嗤之以鼻甚至大加打压。从咸甜豆腐脑之争,到无处不在的所谓“标准答案”,不无如此。令人遗憾的是,这件事在辩论场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比如,当下的辩论圈有这样一件怪事:只要辩题和政策稍微挂钩,便立刻被扣上政策辩的帽子,这倒没什么。令人不解的是,一旦认定了这是政策辩,辩手们似乎就成了芝加哥学派的忠实信徒,言必称数据,把比赛变成了年鉴展示。更有甚者,把【需根解损】当作是政策类辩题讨论的唯一准则,哪怕从来没打过奥瑞冈的辩手,也侃侃而谈不懂装懂强行招呼两下,不然就觉得很没面子。

 

需根解损好不好呢?当然好,这也是很多辩手崇拜它的原因。所谓权威,能成为权威,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通常来说,它们都有标准化的思维方式、简单便捷的操作流程、千锤百炼验证过的稳健性,一个字概括,就是“好用”。


人嘛,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对于已经跨过入门阶段,处在进阶阶段的辩手,他们恰好处在一个形成自己“套路”的阶段,当发现自己认真总结的体系,要么和权威相似,要么不如权威时,自然更加禁不住权威的诱惑。而一旦到了瓶颈期,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突破,找不到新的出路时,对于权威的使用就会异化成迷信,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威崇拜。

 


今天,我就跟你聊聊,辩论场上常见的权威崇拜类型,和应对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理论崇拜,数字崇拜和自我崇拜。

 

第一种权威崇拜是理论崇拜。咱们之前讲到的迷信[需根解损]的情况就属于这一种。

除此之外,还有拜倒在经典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经济学观点的石榴裙下的,比如边沁的功利主义康德的绝对道德,还有大家最喜欢的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这样的辩手往往先找一个贴合自己立论的理论,然后就直接问对方,你看我是不是论证成功啦?才怪。


这里有两个陷阱等着他,理解陷阱和批判陷阱。

所谓的理解陷阱,就是很多引用经典理论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理论的真正内容或者真正意义是什么,比如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并不是说“存在就合情合理且正当”,而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都一定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圆梦”,而是“至高层面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没有发现,带着立场的偏见,错误地解读经典理论,在场上用出来,就算不被对方戳破,也会贻笑大方。

面对中了这个陷阱的对方,不要害怕。千万别被所谓的理论唬住。大胆提问对方具体内容是什么,反向输出知识暴力;而如果你想依靠这些权威,那么就要坐下来,老老实实地读一读这些经典,认认真真地理解其中的本质内容。


所谓批判陷阱就是无视反对意见。很多经典理论,虽然沿用至今,但是不乏质疑的声音,尤其在很多问题上,是百家争鸣的状态,各种对立的学说各自活跃,彼此讲述着完全相悖的结论。

有些辩手为了比赛,假装没看到反对意见,或者没有意识到存在反对意见,以偏概全强行假装抓到了这个世界的真理。面对中了这个陷阱的对方,直接用不同的学派告诉他:“世界不是井口这么大”——有奇效。当然了,这需要你上场之前围绕辩题讨论的核心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

对于想使用经典理论的一方,也要做足功课:了解到自己所引用理论的局限性,沿着学派发展的脉络梳理出不同时代的批评者和回应者,看看最初的理论如何发展,找到防守的方式。

 


第二种权威崇拜是数字崇拜。认为有数据就观点得证,没有数据就无脑反对。这很不科学,且不说统计学自身的局限,在社会科学领域本来就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举。

一味抬高一者,打压另一者这种事儿,也只有民科和辩手能做出来了吧。


应对数字崇拜有三个方法:数据对冲,定性对冲和逻辑对冲。


数据对冲是现在的辩手的普遍做法,也就是举出得出和对方数据相反结论的数据来削弱对方数据的可信度。

定性对冲就是用定性研究的结论去打击对方,真的很想问问“对方同学你知道社会科学有定性研究吗”,找靠谱的定性研究的文献问他“是不是因为没数据这些文章都在骗人”,这类研究在社会科学中很广泛。

逻辑对冲更加直接,华丽地拆掉对方的数据和他方观点之间的联系会让对方做的一切都成为无用功。同时也提醒你啊,比赛的时候,不要觉得查到了看起来相关的数据就觉得万事大吉,找到数据和论点的联系和区别,构建完整的推理过程,挖掘数据背后的逻辑,才是关键。


毕竟,统计数字会撒谎。

 


第三种权威崇拜是自我崇拜。

最常见的场景就是

“对方同学我是学法的。”

“对方同学我是学经济的。”

“对方同学我是学心理学的。”

——“所以我更懂”。


其实对方同学你是学相声的吧?你是不是在逗我?按照这个说法,辩题是不是应该按照场上辩手的专业直接判胜负。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并不聪明啊,为什么我要专门针对这样的说辞做反驳?”可在真实的比赛中,有的评委居然真的会说出“虽然双方论据没有分出高下,但是正方是学这个专业的,我觉得他应该说的更有道理”。我和你一样觉得这很荒谬,但是我更不想你吃这样的暗亏。


专业是用来辅助辩手在场上比非专业的辩手把观点讲的更有道理的,而不是无脑背书。为了避免惨剧的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对方毫无道理强行使用自己的专业身份,请毫不客气直接怼回去:“对方同学你知道每个专业都有学渣吗?”如果你担心这样不够礼貌有风险,那不妨试试:“对方同学,我们都认真准备了这么久,请不要用专业压人,要以理服人。”

 


讲完了三种辩论场上常见的权威崇拜,给大家额外加餐一点内容:也就是关于需根解损和政策辩的关系。

 

需根解损等于政策辩吗?答案是否定的。

需根解损是一种分析和讨论辩题的方式,也就是需求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它来自于奥瑞冈辩论赛,是奥瑞冈比赛中,正方双方都是按着这个框架进行攻击和防守,并且,在比赛中,有一套不同于一般辩论赛的评判准则。不可否认,需根解损是一套研究政策类辩题的好方法,但终究是一套而已。


什么是政策辩呢?广义来说,所有使用政策类相关辩题的比赛,都可以叫做政策辩,所以奥瑞冈和政策辩是不划等号的,奥瑞冈是一种政策辩,但政策辩不全是奥瑞冈。


既然如此,在政策辩的讨论中,就不是必须按照需根解损来分析问题,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理由也很简单,需根解损并不是完美的思考方式。

很多政策的选择。背后实质是价值冲突而不是需根解是否成立;

诸多政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的原理也不是这套框架能够涵盖的;

即使在体系内部,也有颇多争论,比如有人认为根属性和解决力在部分辩题中会有重叠之处,有人主张所谓的【需根解】都应该转化成损益比;

另外,当前很多政策类辩题的设置,并不是严格的政策变动和维持现状的冲突,可能是双轨政策并行;

或者命题过于粗略导致正方制定政策时束手无措。


简而言之,包括需根解损在内,很多的套路都是有优势有不足,没有谁是所谓的天下第一。生活中也是如此,没有那么多完美的“标准答案”,与其固守一个“万能公式”,不如去体会多元思考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想和你分享的内容。为什么会发生权威崇拜。

三种在比赛场上常见的权威崇拜,分别是理论崇拜,数字崇拜和自我崇拜。如果遇到这样的对手,该如何应对

如果您想使用理论和数字,该如何避免陷阱。


最后理清了需根解损和政策辩的区别。

 

诸位,路很长,请不要轻易拜倒在任何人脚下。别忘了,你走上辩论场,也许是:为远离无知和麻木,为免于恐惧和匮乏,为自由,及平等。

 

辩论是人生的良师益友,希望他的陪伴看到你的成长,不求成功,幸福就好。

这里是《超级辩手》,我是谢宇,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ThreeSocks

    为什么会有权威崇拜?因为他菜。

  • 麦田旅行者__

    我们队还真有个学相声的。

  • 1809900iejh

    请问如何加群

    超级辩手 回复 @1809900iejh: 您好,添加喜马拉雅学霸君【微信号:xuexi5520】,会拉您入群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