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既是君子也是小人

每个人既是君子也是小人

00:00
11:04

课程金句 


第126集  每个人既是君子也是小人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


我昨天讲到儒家千方百计地告诉大家,要做个君子,这才是合格的中国人。那么君子到底是什么呢?儒家从孔子开始,采取了一个非常聪明的理论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他不对君子做定义,而是快速地树立一个他的对立面,用否定的方式来完成一种肯定。这个方法我们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也可以叫做边缘裁切法,或者叫划界确认法。在逻辑上它就是先来确认外延,再来包围内涵。所以首先确立一个对立面,不讲他是谁,只讲他不是谁。


君子和小人 

大家理解我这个意思吗?就是在讲君子这个概念的时候,中国历代儒家马上拉出对立面叫小人,君子怎么样、小人怎么样,这个一对比以后,我们就马上找到了他这条反复重复的界限,而从这条界线里边找到了君子的基本的存在方式。那么在中国文化当中,人格的格是有个框架的意思,是有个筋骨的意思,就是包含着一系列的拒绝、摆脱、否决。那么在君子边上紧紧地贴着一个小人,就是提醒君子,必须实时地来行使推举权、切割权,使君子有了自律的规范。君子和小人,我会认认真真地展开来讲。比如我接下去会讲君子之道的几个方面,然后讲完以后,我还会花比较多的时间来讲小人。这等于把儒家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人格系统讲清楚。


我们在做这个划分的时候,我们有一点要明白,君子和小人一开始并不是正面和反面的划分,一开始是社会地位的划分,这个有好多学者都论述过,后来时间长了以后,社会地位决定了人格结构,慢慢地就变成了好人和不好人的划分了。那这个好人和不好人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很难在中国的大地上分出这批人是君子,这批人是小人,很难。它那个界限激化了,但是又有一点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君子里边有好多小人的影子,小人的队伍里边也有好多君子的潜藏的品性,他没有个绝对的牌子,这群人是小人,这群人是君子,不是。我多次讲过,就在我们这些自己人的身上也常有很多君子的成分,也常有很多小人的成分。


我曾经举过例子,很多年前我在做院长的时候,担任领导干部的时候,一开始不错,看到其他单位和我们的兄弟院校,它们如果发生了学生的食堂的食物中毒,我会给食堂人开个会,怎么样来保证我们食堂的卫生,保证食品的质量。如果是我的兄弟院校发生了火灾,那么我会把消防系统和保安系统的人开个会,我们如何来加强我们的防火等等。一开始这个不错,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产生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倾向, 就是我突然听到兄弟院校里边发生了问题,我心中会有一点点暗喜,就是中国古典文学里边所说的窃喜,我这就警惕了。这是小人思维产生了。


严格讲起来,我不是小人,而且做得很好,院长应该做的很好,但是为什么对人家的不好的事情,我会悄悄地高兴呢?在悄悄地高兴里边包含着攀比,包含着我们过去不如其他单位的一种隐忧。全加在一起,我突然出现了小人心理,我开玩笑讲了,我说我后来一定要辞职有很多很多原因,但是也包含着一个内心的原因,就是我要驱逐自己心头的小人的阴影,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就是我们此刻是君子,下一刻是小人,都有可能是这样。


君子之道的九个方面 

唐朝一个学者吴兢他曾经在《贞观政要》这篇文章里边讲到,就是君子小人本无常,性善时是位君子,性恶时是位小人。这很像那个后来法国哲学家萨特所说的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选择一样,好多好多的选择的结果在决定你的本质。好多人认为你本质上是君子,你天生是君子,因为他爸爸是君子,所以他也是君子,没这个话。你看吴兢就说了,此刻做小人很方便,只要做坏事;此刻做君子也很方便,只要你做好事等等,那么这和萨特所说的“本质不是预定的,本质是无数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的本质”是类似的。“选择决定本质”这个理论,其实我们古代在君子和小人这个问题上已经拿出来了,也就是说他把人放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叉道口,让你自己的脚去选择你人的本质。


我们过去说阶级成分,或者后来时间长了以后,他家属又提出那个学养,都不对。每时每刻都决定了你的本质,这是萨特一个很好的思维,我们古代在君子和小人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这一来,几千年的选择,几千年的普及,使得儒家文化有关君子之道的遗嘱变得特别有效。我前面讲到儒家文化,千言万语就希望他做君子,那么这个遗嘱有没有有效?我们一个老人去世的时候,有的遗嘱是有效遗嘱,有的遗嘱是无效遗嘱,我们说儒家这个遗嘱是有效遗嘱。为什么呢?因为它普及了,也有人说普及了几千年,为什么我们生活当中君子并不太多,看来看去都是小人,这难道就有效吗?


这我们要一定要明白什么叫有效,有效就是树立了一个标杆,树立了一个理想,使很多想把自己走向健全的那些人,能够持续地提升自己的人文质量,整个社会也出现了“见贤思齐,景行行止”这样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而不是说我们提出了君子目标,就及时打造、批量生产,全是君子,这不可能的,这样的君子国肯定名不符实,所以我所说的有效遗嘱,也就是说他代代动员、代代号召,让大家怦然心动,让家长引导自己的孩子,让很多老师引导自己学生走一条君子的道路,都在引导,都在慢慢地培养,所以这就是叫做有效遗嘱。


接下来我们就要正式来论述,君子之道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我的君子之道,包括九个方面,请大家能够记一记,所以我们就要分九节来说明君子之道的组成成分。我先报告一下,哪九项呢?


第一项君子怀德,具体每一段讲到的时候我会解释。第二,君子之德风,这个话不太通俗,好多现在人没听到过,我在讲到第二讲的时候,我会认认真真地解释这指的是什么。第三项君子之道叫君子成人之美,大家都听得懂。第四项叫君子周而不比,这又有一点难了,这我需要解释。


第五项叫君子坦荡荡。第六项,君子中庸,这我在讲中国文化的生命优势的时候,专门讲道中庸之道,这我还要提一提,这是君子的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七项,君子有礼仪。第八项叫君子不器,机器的器,这大家可能听不太懂了,这是孔子的话,这个很重要。最后一项叫君子知耻,耻辱的耻。一共就这个九项,这九项组成君子之道。我们明天开始一项一项地来讲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舒心的舒欣

    君子是理想人格,包括儒家的圣人们也是后人树立修饰出来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理想人格。人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性本身是有弱点的。追求理想人格固然可敬,然而过分理想化,或者用这个标准去看待他人和社会就会出现脱离实际的问题。君子最大的弱点,在于对小人没有实际的行动策略以避免他们的影响,只能在精神境界上自我标榜自我超脱

    舒心的舒欣 回复 @舒心的舒欣: 那只是传说中的,被美化而已

  • 吾师余秋雨_66

    简答题:“君子,是选择的结果。小人,是儒家故意设定的错误答案。设定错误答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选错,而是为了让你选对。”这是谁的论断,试举例证明。回答:这是秋雨先生在《君子之道》里的论断。证明:几个严谨正直的学者,经过数年认真仔细的调查发现,秋雨先生是近三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诽.谤、造.谣.最多的独.立.知识分子。

  • 美丽心情_14s

    君子也好,小人也罢,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定。推崇理想人格是每个有良知的人的终身追求,但为什么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君子的成分又有小人的成分呢?正像《圣经》新约中保罗所说的:想出来的由我,行出来的却不由我。每个人都想做“好人”、做君子,但不知不觉却受肉体欲望及眼睛欲望的制约,比如好胜心、攀比心、嫉妒心、财富心等等,有些制约还来自于身体机能的制约,如残疾、衰竭、死亡等,有句名言说得好:战胜自己比攻下一座城还难。人活着的过程是不断地与自己斗争的过程,有时赢,有时输,只不过“好人”比“小人”更懂得自省,思维更敏感。

    SilenceSounds 回复 @美丽心情_14s: 说得好。

  • 姓名刘天河

    向秋雨老师致敬!这节课让我想到佛经里的一段话:…诸佛密藏,究竟明了。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修行五眼,照真达俗。肉眼简择,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觉了法性。辩才总持,自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所言诚谛,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远离颠倒…秋雨老师或许并未达到五眼具足,但能把文化讲得像一个智慧的花园,无边妙花,次第开放,也着实能令当今的人类心性洞开了。建议秋雨老师将人类全部的人格图谱用简明上口的文字勾勒出一部文化经典,而我有能力也有意愿把您的文字经典变成诵读经典,文声并茂,方圆人心。

  • 刘宏军听音识人

    余秋雨老师理论建构的误区,新瓶装旧酒;新瓶集体人格,旧酒君子与小人二元论;个体人格理论与社会心理学不可以同约,好比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两码事,集体人格不是理论创新,而是文学比喻,文化自我主体性形象表述!君子与小人二元论,所谓社会公民的公共道德榜样模型,与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传统模型一致,新道德说教而已!谈不上国际视野,如果带着文人小情怀,走过全世界坟头和瓦砾废墟,也只是文化苦旅而已!超越西方传统视野,我辈更需大智慧!

    快乐宝贝_0x 回复 @刘宏军听音识人: 文字倒蛮多的,除了诋毁,意图混淆视听,通篇没啥确切有用信息。 “……不可以同约,”同约?分子分母同约分?别字吧,要质疑问难可以,写字也认真点,这样才能更让人相信你有更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博学多才的积累,而不是疑天疑地的班门弄斧。 先生在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之后,另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实地考察对比与中华文明同列的其他三个古文明的起源与湮灭,又对比同期发展的不同于我们农耕文明的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既有纵向对自身文化的精深研究,又有不同地域和不同文明发展走向的多角度比较,试问是你一句“也只是文化苦旅而已”可以轻慢的吗?你倒是也走走坟头废墟呗,不要只会从故纸堆里拉出几个词来就可以证明你有多少高明见解了。

  • 家和万事兴668_8d

    记得最初君子和小人并没有贬义,只是身份不同人的一种称呼,后来衍化成好坏品格,才带了某种对立的意思。古代人们崇敬的圣人是拥有美好品德的人,但圣人的标杆并不是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所以王阳明先生说大街上人人看起来都可以是圣人,只要保持自身的良知不泯灭,并不断完善和实践。不论人和社会,很多时候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积极因素仍是主流。结合起来看,绝大多数人是好人,社会的大方向仍是不断进步的,应正确的看待和解决一些不足和缺陷。圣路不难,只要心存良知,不断在追求至善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終会如圣人们所说的那样心生光明,无愧人生。

  • 听友208300944

    余老师魅力四射,令人敬佩!

  • 秋雨秋遇

    这么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坦坦荡荡!

  • 就是可伊

    多谢先生讲解剖析提醒~君子慎独。

  • 晴zly

    老师好坦诚!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