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讲.《白杨礼赞》|茅盾:巧取风物 格物咏志

第二十二讲.《白杨礼赞》|茅盾:巧取风物 格物咏志

00:00
15:40

课本内外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白杨礼赞》。
前面我们刚刚学过刘祯的《赠从弟》,中国古代审美范式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就是刘祯、陶渊明式的以物明志,而茅盾的《白杨礼赞》则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一种写作范式——它所运用的象征、借物言志等手法,一直被当作典范来阐释和学习。


知识拓展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郦师点拨 

大凡文章,线索是结构的核心。那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呢?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在文中多次咏叹的是白杨的“不平凡”,在咏叹中抒发出他由衷的赞美之情,这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感情线索。


如果单纯从语言、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篇《白杨礼赞》,其实它算不得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美文。相反,文中有些地方显得不事雕琢,甚至有些粗疏。遣词造句方面,也不讲究辞藻的华丽和多样,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这篇散文中形容词的重复率相当高。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又会成为茅盾自己,成为大家的钟爱之作呢?


要说明这一点,茅盾自己的一段话最为合适。他在《文学与人生》中说过:“不是在某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写出那种环境;在那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跳出了那种环境,去描写别种来。”正是由于心中激荡着滚烫的情感,使得他必须抓住那几个最有力、最准确的形容词,反复用、并列用,不加选择、不加调换,唯有如此才能把胸中的感情完全地释放出来。顾名思义,《白杨礼赞》是一篇礼赞,是一篇感情的宣言书。


思考探究 

在这篇文章的写法上,一方面茅盾借写白杨树,极力赞美白杨树的精神;另一方面,文章中依然隐有曲笔。这也就是有研究者提出的,有人根据文章中四次出现“北方的农民”一词,就说文章的主题是“歌颂北方的抗日农民的”。这个说法一旦提出,似乎就成了定论。但是,文中借白杨树,歌颂、赞美的仅仅是北方的军民吗?这是否也正体现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春秋笔法呢?同学们可以细读课文之后,开展一些讨论,与伙伴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_如許

    西南联大,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电影《无问西东》表现出来的只是民国那段历史的冰山一角,但已经非常感人了!想要全面了解中华民族那段深重的历史,还是去看先生推荐的《南渡北归》这套书吧,你的心会被深深震撼,眼泪可能会喷涌而出,也可能会忍不住痛哭,为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为那样一群有情怀和风骨的人。每读一章,情绪都难平复!

  • 小尤皎洁的月亮

    巜白杨礼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礼赞。我毎读到他,都忘记了自己已不年轻。

  • 小尤皎洁的月亮

    先生下午好,先生辛苦了。

  • 锦瑟2007

    先生早上好《南渡北归》买了有段时间了,今天听到先生也推荐这本,好开心看完手头的书就看这套。近期看了一点好书,买了一些好书,很有收获。感谢先生的指引

  • 笔端蕴秀临霜写

    先生,《诗意中国》里面又提到破镜重圆的故事。就和孩子讨论说这铜镜怎么弄破的?破的茬口将来还要能对上。如果您有时间麻烦您解答一下。

  • qh0qco1hrd07au07rsno

    请老师再讲解一下《白杨礼赞》的春秋笔法,谢谢您!

  • 彩釉_ge

    短文应改为散文

  • 54圈圈

    先生好!喜欢先生的课堂~

  • 小梅_40

    先生辛苦了

  • 月寻常是清欢

    在网上查到一些关于春秋笔法的只言片语,但还不够全面了解,老师能详细地讲一下么?谢谢!🐷🍀